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独立学院学风教风建设

2024-08-02 来源:榕意旅游网
浅析独立学院学风教风建设

作者:刘星茹,阮红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44期

刘星茹,阮红芳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机电系,陕西西安710025)

摘要:学风和教风被视为高等学校的灵魂,因此抓好学风和教风的建设,对学生、老师自身成长及高等学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发展的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其学风教风建设与普通高校相比既有共同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和教师的特点,旨在探索有独立学院特点的学风教风建设,为独立学院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学风建设;教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018-03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政府和社会的极大支持下,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1]。目前,它正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独立学院的学风教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它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普遍较短,在逐步完善和走向成熟的路途中,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遵循,也没有成熟的方法,且独立学院的学生和老师本身具有独有的特点,使得独立学院的学风教风建设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传统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和老师的特点,探索建设适应独立学院发展的学风教风,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独立学院得以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根据独立学院学生和老师的特点,研究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学风和教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分析

独立学院由于招生生源的特殊性,学生具有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本科教育的内涵不清。独立学院虽然也叫三本本科院校,属于本科教育,但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对本科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学生对独立学院认识不清。学生是独立学院的生命线。众所周知,独立学院的学生都是按第三批本科录取的。这批学生的高考分数平均比二本学生的低100~150分。因此,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与普通高校是有差异的。但学生们对独立学院的认识不清,不知道独立学院与大学内部学院的区别。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承认自己和普通高校学生的差距,导致对大学课程学习的难度把握不准;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高考失利才考到独立学院的,为此内心受挫,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②学生对专业教育认识不清。大学一二年级为公共教育,三四年级为专业教育。大部分学生在考大学选择专业时,存在盲目性,随心所欲地填了专业;进入独立学院后,虽然学校也对其进行了入学的专业教育,但他们还是对所学的专业不了解,心中充满疑惑,缺乏专业理想和专业目标,不知专业结构和专业前景。③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对专业、职业、就业之间的关系不清。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宽泛的范畴,既包括了职业理想、个人状况、择业偏好等个体的内在因素,也涉及家庭、地区、生活环境、就业政策等外部因素。其中: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学生形成职业理想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茫然无知,甚至连自己学的知识将来做什么用都不太清楚,对于自己将来如何做更是不知有汗、无论魏晋的样子。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现在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基本上以“90后”的独生子女为主,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标记。除父母外,他们的亲情观相对淡薄,大部分人显得有些孤僻,同时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素质差。一项针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90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弱,缺乏挫折锻炼,尤其是抗压能力明显不足。72.3%的同学表示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的则只有9.4%。②团队意识差。“90后”的学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在父母及老人的关爱中长大,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这一代的孩子过多地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在交往意识中,接受成了最基本的原则,给予、付出的概念欠缺,在生活和学习方面,自我中心价值突显,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对周围人和周围事漠不关心,团队合作意识薄弱。③责任心差。现在的学生一方面因为生活环境优越和父母的过度保护,性格中越来越缺少定力和忍耐力,所以一遇到压力就承受不了,表现出情绪或行为的过激反应;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缺失。中国自古便重视德行的培养,然而现代家庭、学校都只重视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孩子为人处事、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多孩子虽然成绩优秀,却不懂得待人接物,也完全不会控制情绪。

3.家庭环境影响个性发展。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主要分成两类。第一类: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学生普遍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生活充裕。从小到大,家长想尽办法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培训条件,甚至他们的各种不太离谱的私欲都一一满足。第二类:农村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由于我国地区贫富差距较大,使得中国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相当明显。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山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教育投入明显不足,学生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客观条件却使得学生受教育的水平有限,依照当地的师资水平以及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他们只能考上独立学院。这种家庭环境的差异,导致在差别如此之大环境下长大的学生,个性发展完全不同。

二、独立学院老师特殊性分析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教师来源有三种:一是占很小比例的社会上有高级职称的外聘人员;二是占很大一部分的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主要是在职在岗的教师及退休老教师;三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2]。因此,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教师来自学院所依赖的母体学校。不言而喻,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但他们除承担独立学院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母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因此投入独立学院的教学精力得不到充分保证。除此之外,独立学院的另外一部分教师是独立学院自己聘任的应届本科生或者硕士毕业生。他们是刚刚迈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都不是很强,同时缺乏教学经验,很多人都是作为老师的身份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独立学院这种特有的师资结构组成也带来以下方面的问题。①学历结构。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队伍大部分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学历集中在本科和硕士,专职教师中几乎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②年龄结构。独立学院教师队伍不合理,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即退休兼职教师和刚毕业来校的教师比较多,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结构老化,而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尚少,这些都影响了教学效果。③职称结构。在职教师与外聘教师比例过低,且在职教师的职称大部分是助教、讲师,使得学校缺少能够积极带动学术研究和科研立项的教师。④性别结构。由于独立学院是民办高校,工资待遇、福利与办学科研条件远不如有国家财政扶持的公办高校,一些独立学院的决策者和领导者也担心,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再次流失,培养人才的成本收不回来。因此独立学院的工资待遇一般,在这工作的教师多以女性为主。以上这些问题,又将引起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学院可持续发展、导员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三、关于独立学院学风教风建设的思考

1.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①抓住三本学生的特点。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产物,独立学院的学生有自身的特点和不足。但是,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不能用歧视的眼光去看待,更不能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首先,辛勤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更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抓住三本学生的特点,用心学,用心做,在学习中交流方法,在工作中总结经验,热情地帮助学生,把学生引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激励学生努力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作用。其次,对于年轻的专职教师们要转变教学理念。独立学院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因此专职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契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生为本,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第二,教师要明确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结构侧重通识而非精深;专业素养侧重适用而非前沿;技术方法侧重实用而非强调理论[3]。②学风建设。规范学生行为,从严治学。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教学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学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就业观,促使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学校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班干部等力量,尤其要加强对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①抓住三本教师队伍的特点。教学管理部门:规范教学管理人员行为,从严治管。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应当建立一支具有求真务实、敬业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在工作实践中,把院、系、教研室以及具体的管理岗位作为教学管理整体链条上的一个个重要支点,共同组成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系统[4]。教师队伍的教学管理:规范教师行为,从严治教。针对中青年教师较多的情况,独立学院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情况记入其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形成一个完整的适合独立学院教学工作要求的教师管理机制和政策保证体系[5]。②教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和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教师道德行为规范。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经常性的讲课比赛和教学观摩、集体备课、教学质量检查评比等活动。通过加强教师间互相听课与评课机制,加强教师听课制度管理与检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开展教学测评、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活动,实行奖优罚劣,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军伟.独立学院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0,(1 ):20-21.

[2]陶昱.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0,(1 ):20-21.

[3]张平,孙首臣.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研究及其教育管理[J].大观周刊,2012,(16):201.

[4]王自翔.独立学院科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探讨,2009,(18):166-167.

[5]何颖,周松青.对提升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254-255.

作者简介:刘星茹(1984-),女,山西洪洞县人,现为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