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扶贫互助协会问题分析
***镇从2008年在***村实施扶贫互助协会试点工程开始,陆续又在其他贫困村成立了扶贫互助协会,截至2013年底***镇共有扶贫互助协会11个。扶贫互助协会在为农村贫困群众解决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的同时,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生产实现增收,为贫困村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在实际运作中也发现部分问题,目前一些村在资金管理上做得不够,缺乏有效监管、抗信贷风险能力低,制约了贫困村的进一步发展和脱贫致富。
一、扶贫互助协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互助资金认识不到位,作用发挥不突出。互助资金的目的是为得不到机构性信贷服务的中低收入农户提供不断循环的小额资金需求。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对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发动和动员不够充分,导致互助协会和农户对资金认识有误区。一是认为互助资金要解决贫困村所有人的资金问题,普遍抱怨资金不足;二是认为互助资金要解决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要放大资金量;三是农户普遍认为自己的资金还要付利息,影响了农户入股和借款的积极性。以上认识的误区导致出现贫困户入社率低,资金被条件较好的农户占有,贫困人口较难受益,直接影响了互助资金扶贫的作用发挥。
2、资金运营不规范,抗信贷风风险能力低。调查发现,部分资金互助协会在管理上存在随意性,导致章程、制度流于形式。资金互助协会成立时都制定了各自的管理办法,但在实际借、还款过程中,很多组织并没有严格执行制度,手续不完备,给资金互助正常运转带来隐患。一般采取借款担保的方式规避风险,社员贷款几乎没有强制性的保障条款,而社员能否如约还款,完全建立在社员本身道德约束的基础上。
3、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操作不规范。扶贫互助协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但管理和业务操作人员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在互助协会的财务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多数互助协会对基本的会计科目、凭证、总账与分类账的建立等都不清楚,会计、出纳帐不规范,该填写的内容没有填写,有的地方甚至仅仅采取流水账的记账方式,基本的财务报表无法完成。由于扶贫互助协会的理事长、经理等管理人员以及监事和工作人员都是来自社员内部,不具备相关资质,绝大部分人金融基础知识水平差,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对相关业务不很熟悉,可能会出现操作风险,造成潜在的风险隐患。另外,由于会员都来自本行政村,在资金运用、监管方面容易受到人情、亲情等干扰,存在一定程度的资金使用违规现象。目前,虽然有一套扶贫互助资金管理系统,但是村干部普遍不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系统管理员还暂时由各村大学生村官担任,大学生村官流动性大,一旦离开该村,管理系统将无人接手。
二、加强扶贫互助协会管理的建议
1、加强培训。首先,加强对扶贫互助协会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人员必须清楚扶贫互助协会的基本知识,在充分理解协会性质和作用的基础上,规范互助资金运作,最好给协会会计、出纳发放一套规范的账务模版。其次,互助资金健康运行的关键在于村民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所以,特别要加大对村民在这些方面的培训,并为他们创造互助合作的机会。
2、规范运行。扶贫互助协会的管理必须按章办事,制度怎么规定就怎么执行,控制借款额度,借款到期必须还款,逾期坚决收取罚息。
3、科学监管。扶贫互助协**事会必须每季度定期向监事会作报告,监事会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能成为摆设,发现资金异常情况要立即督促查找原因并妥善解决。
4、政府重视。乡镇政府和县扶贫办对村级扶贫互助协会起着指导作用,其对协会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协会的运行状况。政府可以安排专人联系指导各村扶贫互助协会的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政府工作人员领悟政策能力比村干部强,便于政策在村落实,同时政府工作人员在协会资金账目问题上能帮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