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传播
2021-09-29
来源:榕意旅游网
CH耄 U AN型B0基塑YU BA N Q UAN /…UIb 年平昂O第6期总第2朋 _弟 35期 朋 论传统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传播 赵君 【摘要】传统文化与社区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借助社区教育的影响,弘扬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用深厚的传 统文化经典教育,提升社区教育的文化影响,二者是互相促进的。通过社区教育的平台普及传统文化蕴涵的精 髓.有利于社区广大受众提高整体的文化素质。利用终身学习在线平台,建设微课程文化,这是“用小投入,办 大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区教育;传播途径 [f乍者】赵君,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一、在社区教育中传播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二、社区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含道家、法家、儒家为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指导纲要》将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以及面 内核,还有墨家、名家、佛教、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形 向各级各类学校重点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视频 态。作为教育资源的传统文化,特指积极的、经典的、 公开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作为当前文 易于形成民族共识,同时能够维系民族发展和繁荣的、 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得到空前重 被人们不断地予以认可和接受的各种文化要素。社区成 视。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较量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 员的复杂性,要求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要易于广大受众 分,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我国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2O世纪80年代初期,近年在 接受,才能实现教育的功效。 首先,突出传统文化鲜明的地域性。对于河北省 河北省大力推广。实践证明,它是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 来讲,燕赵文化在社区中影响深远,易于接受,同时也 系的可行举措,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载体,也是构建和 是和谐河北建设的文化支撑。河北的乡土文化和传统文 谐河北的组成部分。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 化,是燕赵文化最大的亮点之一,如武强年画、唐山皮 象,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可持续发展的 影等,既有传统积淀,又被不断发扬光大,挖掘燕赵文 教育活动,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 化的历史积累,利用多级平台推动其实现深层次上的更 的全面发展和社区。整合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作为社区 新与创新。如戏曲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博大精 教育的培训内容,为社区成员提供教育服务,在促进社 深、源远流长,河北梆子、评剧、丝弦等都有良好的群 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众基础,在社区教育中,将各类戏曲的渊源和发展作为 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同 学习内容,选取优秀曲目,不仅普及和戏曲知识,扩大 时也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丰富,为现在的社区教 了戏曲的影响,而且提高了居民的素养。 育提供了本土化的教材。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人们在 的滋润来消解心理平衡、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潜在危机。 其次,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资源,一方面 当时社会的精神凝聚力,它蕴含着历经风雨的智慧。在中 解决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道,通过传统文化 是指历史文献典籍。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我们思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 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认同和凝聚中华文化,各种文化 题指引了方向。它指引我们用“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 类型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经过先贤的阐述与完善,已经积 困难,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用“正道直行”的品 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儒家文化为主导 质面对诱惑,养成健全的人格。在社区教育中,挖掘传 的传统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规范着我们的 统文化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获得面对时代发展的源动 思想和行为。儒家以“仁”“礼”为中心的修齐治平之 力。另一方面社区教育为传统文化在最广泛受众中传播 道、以“中庸”为基本原理的“中和论”和我们当前的和 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渠道,把传统文化和普通大众的生活 谐社会建设密切相关。无论是儒家的“相濡以沫”,还是 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社区教育的平台普及传统文化蕴 道家的“相忘于江湖”,都服务于和谐社区发展的需要。 涵的精髓,从微观上有利于社区广大受众提高整体的文 化素质,从宏观上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另一方面,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让汉字不再只与 单纯的笔画相联系,文化内涵让汉字体系更加丰满,更 1 14一 媒介与文化研究 MEIJIE YU WENItU^Y^NJIU 易于实现对受众的文化熏陶。通过分析汉字形体,说解 于受众理解。再如,传播古老的汉字文化,把“横平竖 汉字意义,进而表达蕴含的汉字文化。如对于“孝”字 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结合起来,向汉字的 的解析,孝字是一个会意字,上部是一个省形的“老” 使用者和学习者宣传汉字的基础知识及其文化特征,对 字,下部是一个“子”字。《说文解字》释为“善事父 于准确理解汉字、规范使用汉字和汉语推广以及优秀传 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的小篆体很像 统文化的继承传播都是必要和紧迫的。 一个躬身驼背的老人用手抚摸着他腰下的一个小孩,而 传播途径中的“实”是指切实走近社区的课堂。这是 小孩很温顺的接受老人地爱抚。因此,孝道的另一层含 提高传统文化影响力最直接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从内容上 义是上辈人要对下辈人关爱,・特别是当下辈人未成年的 分类,将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请到社区的大讲堂,举办文 时候要爱护,哺养他们。而下辈人对上辈人要尊重顺 化系列讲座。探索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传播方式更新,使传 从,接受上辈人的哺养,教育和传承。“父慈子孝”是 统与现代更好地结合,使传统文化变得更为亲切。培育公 对孝道精神的经典总结。 民道德要依靠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要用最贴近生活 最后,与社区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传统 的教育方式打动受众。在社区中开展传统文化经典教育, 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直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用群众最能接近和接受的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生动地展 的生活。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越来越忽视这些传统文 现出来,用民族内生的、本土的力量来实现道德教化,提 化。如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二十四节气,它的特征以 高市民的素质 在这一过程中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掌握传 及每个节气对生活的影响。近年来清明、端午、中秋等 统文化,可以修身养性,也利于形成一种重视传统、发扬 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以其自身的丰富 光大的社会意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含义其实已经 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内化为我们的生活常态。因此,把传统文化从学术讲堂上 要载体,对于发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全世界华 请出来,直接走进社区,从而让传统文化的精神再次指导 人的凝聚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 人们的行为规范,建立起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信心。传统佳节做好节庆文章,特别是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与 四、结语 传播传统文化不是一种工作,而是生命的存在方 式;不是现代生活的简单陪衬,而是精神主体。以社区 时俱进地创新节庆的仪式 三、传统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传播途径 当前,中国处在一个独特的历史发展时期,在经济 居民这一最广泛的受众为教育目标,体现对基层人员的 全球化的视野下,越来越多新兴的文化形态都是民族文 尊重和关爱,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实 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 化所需要面对的对象,网络、传媒、信息等因素越来越 现最为广泛的关照。f 深刻地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性也在 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4031705)的研究成果之一1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社区教育 中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宜采取虚实结合的方法。 传播途径中的“虚”指的是通过依托网络的传播方 式。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网络对人的 社.1998. 【参考文献】 【11冯天瑜,等。中国传统文化浅说【M】.吉林人民出版 影响越来越深,优秀传统文化进入网络世界势在必行。 【2】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高等教 通过建立社区教育专门的门户网站和微信订阅号,将传 育出版社,2010. 统文化要素变为网络上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 [3]洪显利.教育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其运用[M].北京大 从而使之更便捷地为国人所学所知所观所闻所仿,更有 学出版社,2011. 效地融入国人的生活。 [4]王建华,张珑.学习理论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2009. 针对社区教育的学习需求,以微课程为传播形式, 【5】李振亭.多媒体课件设计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 这是“用小投入,办大教育”的有效途径。运用建构主 版社.2005. 义方法化成的微课程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 『61罗长培.语言与文化 .语文出版社,1989. 际教学内容。微课程作为近年新兴的一种教学概念,以 短时长视频为主要的载体,具有web2.0特性,易于人际 间分享传播,适合多种传播媒体,简单实现时时可学。 它有效地迎合了碎片化学习的需要,通过移动终端对学 习资源达到了重新规划的效果。在内容上,具有相对完 整的知识单元,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学习语境下根据自 我需求进行选择。它短小精悍,易于下载和观看 从教 学内容上可以将课程和地域文化结合,比如燕赵文化中 的精华部分。它传播的文化内容要求是喜闻乐见的,易 f7】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 『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I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f91赵诚.甲骨文与商代文化ff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1014 ̄..汉字文化学fjv|】.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111李索.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MI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 2]关中客.微课程U】.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fl3】程介明.伺谓‘i世界一流大学”田上海教育,2011(17). [1 4]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U】.中国远程教 育,2013(12). 一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