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四中(201601) 周淑丽 高吉全
今年的上海高考生,是上海全面实施二期课改后的首届高考生,考试结束后各方面反响特别大,我们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的感觉是:试卷“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突显能力立意,整卷难度较往年有提高”。下面作简要评析。 1.源于课本,突出主干,重视课改新增内容的考查
试卷知识的复盖面较往年增多,题意简明无歧义、无陷阱,题序坡度明显,题量略为多了些;试卷注意双基的考查,重点考查了函数、数列、直线与圆锥曲线、空间简单几何体性质、以及不等式、向量、统计工具应用等中学数学主干知识。
试卷中大量的双基题源于课本、回归课本,比如填空题的1—10题都可在课本上找到原型,题目简单,解题思维自然流畅,容易一气呵成。类似的,选择题的15—16题,解答题的19、20、21(1)、22(1)、23(1)也是如此,都是常规思路、通性通法求解、容易上手。上述双基题的总分值约占整个卷面分值的
3,抓住了它们,也就奠定了高考及格的基5础。
试卷增加了二期课改新增知识点的考查,内容涉及行列式的代数余子式、算法的程序框图、球体的表面积、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以及二面角的向量计算方法,其总分值虽然占整个卷面分值的
1有余,但考查的深度基本上限于知识的记忆性水5平和解择性理解水平。
试卷中有些试题面孔较新,似乎难以下手。但是如果仔细分折一下,尽管思维要求高些,但是知识的落脚点仍是非常基础的,比如第12题关键是利用奇函数的对称性质,第14题关键是知晓函数概念的图像特征,第18题落脚点是单调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一—对应性。 2. 重在思维, 淡化技巧, 考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它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因而也是数学高考的主要目标。今年的上海高考卷,在注重双基、淡化技巧的同时,注重思维、全面地考查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第2、10、11、12、14等题),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第9、18、20等题),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第5、6、10、13、18等题),分类讨论的思想(第7、23等题)都有较为广泛的深入考查;全卷考查的数学方法更是丰富多彩,主要的有:解析法、向量法、演绎法、反证法、假设法、定义(公式)法、降维(次)法、图像法、方程法、变换法、判别式法等等。
第14题是填空题的压轴题,看上去较难,如果注意到函数
y46xx22(0x6)的图像,正是以C(3,2)为圆心、13为半径、通过原点
且位于第一像限的一段圆弧(圆弧两端点在X轴上),若过原点且切于圆的直线是OP,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那末使圆弧保持为函数图像的条件下,求解其绕原点逆时针方向的最大旋转角问题,就显得十分的直观与方便,易知即为直线OP与Y轴的夹角。因为
kOP213,于是arctan为所求。
3kOC2第18题是选择题的压轴题,似难以着手,如果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函数的数学思想,
去思考探求,求解将变得简洁明了;注意到S1S4S2S3;S3S1S4S2设y是B点的纵坐标,于是式左是函数f(y)S3S1,式右是定值
31 431;易知f(y)是431,即满足递增函数,且其值域是(,);从而存在唯一的y0,使得f(y0)4S1S4S2S3的点B是唯一存在的。等价于满足条件的直线AB有且仅有一条,选项答
案为(B)。
上述二题题意较新,如上的解析过程表明:题解的知识点是基础的,思想方法是基本的;考查重在思维过程,重在思维能力;试卷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要求较高,命题人员对此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3. 注重能力,新题荟萃,整卷难度有提升
按照“考试手册”的要求,高考不仅考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要考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探究与创新能力”。注重能力立意,不断推陈出新,一直是上海高考卷的一个亮点;今年更不例外,试卷中注重能力且不落俗套的创新题不少,有12—14,17—18,22—23题。
第12题的思辨能力要求高,必须首先排除函数具体形式的干扰,紧紧抓住f(x)是奇函数的对称特性,利用等距点上函数值代数和为零的条件,易知,唯其中点的函数值才能为零,即k14
第13题:要求一个新格点,使得到已知格点(-2,2)、(3,1)、(3,4)、(-2,3)、(4,5)、(6,6)的距离和最短,这是一个自定义的能力型新题,设所求新格点是P0(x0,y0),由于格点二个分量的独立性,不难分别在x轴、y轴上,由-2,3,3,-2,4,6,得x03,由2,1,4,3,5,6得y03,4。因为P即P0(3,3)或P0(3,4),所以由题意P0(3,3)0格点,为所求。但是本题的求解已超出了课本知识范畴。
第17题是常规知识逆向设问,在统计问题中,通常由给定的数据中求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这是低思维层次代公式的问题。而试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反向设计了满足某些条件的统计数据存在的可能性问题,思维层次显然提高不少。首先要读懂题意:在10个非负整数构成的数列集中,探求某些统计条件下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不超过7的数列存在的可能性;其次必须理解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概念特征以及它们在本例中的实际意义,否则无从探究;最后才是解题策略的选取,注意到题型是选择题,易用特例否定的方法排除(A)、(B)、(C),或者直接根据(D)的条件,求得相邻两项差的最大值不超过7而选之。
第22题是求解抽象函数的大题,这在以往的上海高考卷中难以寻觅其踪,也算是个突破。好在题意设计有坡度,第(1)小题仅是自定义下的判别型题,算作容易题。第(2)小题大概列入中挡题,第(3)小题思维能力明显加大,当为难题了。第23题是全卷压轴题,难度自然更大,尤其是第(3)小题,要在众多变元的制约关系中,探求出所有的p值,更是难上加难。估计能完整解答该题的上海考生,将是凤毛麟角。 由于试卷新题较多,能力要求集中,整卷的难度高于往年。 4. 高考导向与二期课改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今年的上海高考卷,总体上是一份注重双基、注重能力立意,具上海特色的成功之卷;不足之处有二条:其一题量多了些,创近年最高,也许这和课改新增的那部分知识点有关,为兼顾知识点的复盖面,命题人员多出些题似属无奈之举;其二试题难了些,也许这和命题人员众多的创新意识相关,难以忍痛割爱,一举推出较多的能力型试题, 客观上提升了整卷难度,这似是命题人员心中“能力立意”理念的强烈驱动所至。
然而, 高考是面镜子,试卷该如何反映二期课改的成果,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二期课改的理念之一:是“削枝强干,构造更为简明的知识结构”,这是否意味着,高考在知识点复盖面上,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应该在“强干”内容上下功夫; 这是否意味着,“高考手册”应该事先明示切实“强干”了的内容,让师生心中都有数。课改的理念之二:是“以生为本”、“减负增效”,但一线师生普遍感到,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了,负担越来越重了,压力越来越大了,那么高考作为指挥棒,应该如何面对呢?
2009年9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