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讨中国水利建设成就问题

2023-08-02 来源:榕意旅游网
探讨中国水利建设成就问题

一、前言

我国水利建设从新中国至今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新时期要求的不断变化,对水利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

1、修堤建库,泄蓄兼筹,抗洪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949年前,全国江河堤防仅40000km,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的湖区和黄河下游,规模小、标准低、质量差,遇较大洪水侵袭经常溃堤决口。经50年的治理,全国修建和加固了江河湖泊防洪堤26x104km,海塘7900km,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5万座。全国主要江河初步形成了以堤防、河道整治、水库及滞洪、分洪区组成的七大江河防洪体系,初步控制了其常遇洪水,连同预测预报、防汛调度、洪泛区管理和抢险救灾等非工程性防护体系,保护了3300×104hm2(5亿亩)耕地,600多座城市以及重要工矿、交通等的安全,减轻了洪灾损失。

2、保障工业、城市用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城市化建设

50年来,我国修建了大批供水水源及输水工程,满足工矿企业和城市的供水需求,包括北京、天津、大连、青岛、西安、深港……等缺水城市。同时,乡镇及农村供水事业也得到巨大发展。目前,全国工业和城市年用水量约为1500×108m3,其中工业用水约1100x108m3,城市用水约300×108m3以上。全国农业、工业及城市的总供水量约为5600x108m3/a(1949年约为1000×108m3),人均综合年用水量约为460m3,比1949年增加一倍以上,为我國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

三、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水问题转向了现代综合型水问题,已经从局部性水问题转向了流域性和区域性水问题,同时,水资源失衡、水环境污染、水灾害加剧、水生态恶化和水管理不足相互联系,彼此加剧。由水污染突发事件、大规模高强度水旱灾害、粮食-能源-生态用

水冲突所引发的区域性危机或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影响到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未来水利现代化需要优先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2、伴随水问题的变化,中国的水利现代化模式面临重大转型

不论是历史积累下来的治水模式,还是现行的水利现代化模式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新时期水问题转型提出的任务。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水利现代化模式未能明确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流域综合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现行制度和政策间存在潜在的矛盾冲突;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的条块分割;水利科技发展基础薄弱;缺少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机制等。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水利现代化模式,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和国情特征的新型水利现代化模式。

3、新时期水利现代化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未来时期,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将进入关键阶段,支撑过去30多年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一些基本因素将发生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面对水问题的新挑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同年7月,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水利的战略定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高度对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4月,习总书记在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中阐述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略。同年5月,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指南。

综合判断,我国所处的水利现代化阶段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不断向流域综合管理迈进的水利现代化发展转型、加速发展期。展望未来,追求人水和谐、推进开放创新、统一管理水资源、构建公平的水权和水市场将是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基本走向。

四、我国水利建设的展位 1、“水利4.0”战略的提出

“工业4.0”是德国政府在《高技术战略2020》中确定的未来十大项目之一,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已上升为德国国家战略。“工业4.0”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技术,使传统的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目前的高新技术为“工业4.0”奠定了基础,未来的工业将逐步向这一阶段迈进。

受国际上“工业4.0”战略的启发,本文提出“水利4.0”的战略构想。“水利4.0”即为“智慧水利”阶段,时间上预计在2021~2050年前后。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丰富的水利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技术,使传统水利向智能化转型。实际上,智慧水利并不是新概念,最近几年已有研究,此外也有相关联的一些概念,如智能水利、水联网等。如王忠静等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智慧水利的概念及总体框架。

2、“水利4.0”战略轮廓框架描述

从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网络空间技术,为工业向智能化转型准备了条件,也为传统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型奠定基础。此外,智慧水利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技术外,还需要基于水文学、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工程、水经济、水法律、水文化等科技成果。因此,从这一角度看,智慧水利的前期准备工作早已开始,至少从21世纪初开始进入信息时代,2013~2020年前后虽然以“生态水利”为主,但同时有大量的智慧水利的讨论、研究、技术准备等工作,预计到2021年真正进入以“智慧水利”为主的新水利时代。本文将这一水利阶段的轮廓框架描述为:

(1)各项水利工作以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水利工作智能化为主要表现形式。

(2)实现水系统监测自动化、资料数据化、模型定量化、决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政策制度标准化。

(3)集“河湖水系连通的物理水网、空间立体信息连接的虚拟水网、供水—用水—排水调配相联系的调度水网”为一体的水联网,是智慧水利的重要基础平台。

(4)集“基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监测与数据传输、基于大数据和云技术的数据存储与快速计算、基于通讯技术和虚拟技术的智能水决策和水调度”为一体的智慧中枢,是智慧水利的核心高科技。

(5)集“实时监测、快速传输、准确预报、优化决策、精准调配、高效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多模块无缝连接系统,实现软件系统高度融合。

3、“水利4.0”战略的准备及科技重点研究方向预测

在2020年之前的这几年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前为“水利4.0”作准备:

(1)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及其在水利领域中的示范应用,为水利工作智能化提供高新技术支撑。

(2)进一步研究基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水系统快速、准确监测及数据高效传输与大数据存储技术及示范应用,为水系统监测自动化、资料数据化奠定基础。

(3)进一步研究基于复杂水系统模拟、面向人水关系和谐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包括水系统模拟、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人水和谐目标量化、保障体系分方案模拟、水资源实时调度、防洪抗旱减灾指挥等各种模块或功能,逐步实现所有所需模块的定量化,并能基于大数据和云技术进行快速计算。

(4)进一步研究基于通讯技术和虚拟技术的智能水决策和水调度,逐步实现决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

(5)进一步研究完善适应现代治水思想的各种政策制度,逐步实现政策制度的标准化,为水利工作提供科学保障,同时也为政策模拟和水决策提供系统输入条件。

五、结束语

总之,我国水利建设必要要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时俱进,才能促进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亚华,黄译,唐啸.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划分[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6);922-9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