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政府门户网站四大瓶颈及对策

2022-07-24 来源:榕意旅游网
政府门户网站四大瓶颈及对策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3年第3期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和规范性仍然存在不足,提供的在线服务与公众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互动交流的效果亟待提高,相关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善……这些瓶颈大大影响和制约了政府门户网站的可持续发展。

文/黄永庆

各级政府在互联网上开通运行政府门户网站已有10多年,政府门户网站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等电子政务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政府工作管理方式转变,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应用也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概括而言,主要有四方面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政府门户网站可持续发展。

管理体制问题

时下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政府也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提高办事行政效能。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重要载体,从工作性质来看,政府网站承担着一定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如发布权威信息,促进信息公开透明;建设网上办事和服务,推动政府部门改革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提供政府与公众企业交流渠道,使政府部门更好地倾听民意,了解民生。这些工作对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从目前政府网站应用现实来看,政府信息公开的及时性、政策解读、网上行政审批等事项较为薄弱,甚至有些电子政务应用事项遇到难以推进实施的瓶颈问题。

影响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发展有多方面因素,但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的管理体制不顺。据调查,目前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管理体制“五花八门”:以上海市各区县政府门户网站为例,有的隶属政府办公室、有的隶属区委宣传部、有的隶属科委(信息委)管理,政府门户网站管理体制不一致,领导层不明确,由此政府网站建设与应用的重点也是不同的。如,隶属政府办公室管理的政府门户网站,工作重点是电子政务,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隶属宣传部管理的政府门户网站重在网络宣传;隶属科委(信息委)管理的政府门户网站重在网站技术应用、系统建设和网站运行维护。再则,目前各政府门户网站是事业单位性质,不具有行政管理协调职能,自身处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之外,何以参与政府的信息公开,协调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等电子政务工作?

对策:建设、管理、应用政府门户网站是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重要平台。政府网站其姓是“政府”,当然应由政府来主办、管理。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将政府网站建设与管理列入政府的一项常态工作,落实国办函[2011]40号文件提出的“强化管理和责任,确保网站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做到不办则已,办则有人管、能管好”的要求,理顺政府网站管理体制,将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范围,使政府门户网站具有网上政务应用的管理与协调职能,发挥电子政务平台的应有作用。

内容整合问题

政府门户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发布、网上办事、互动交流。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推进信息公开,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不少政府网站各自独立建设、运行维护,平台各异,无法实现系统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据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发布的

2011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政府网站还存在服务能力不高和管理水平偏低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和服务覆盖面、实用性不够,有效性有待提升等方面。评估发现,79.45%的部委网站、87.5%的省级网站、91.5%的地市网站、92.44%的区县网站以及90.8%的国家级开发区网站,都存在信息和服务失效等问题。

一些政府网站存在服务要素资源匮乏、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内容保障、整合机制。具体表现在:一是信息共享度低。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内容来源主要是政府部门、所属镇、街道网站,由于不少门户网站群建设时缺乏顶层规划,政府门户网站与政府部门、街镇政府网站的栏目,没有上下对接,互通互联,信息没有实现共享。二是缺乏制度保障。一些政府部门和所辖街镇没有建立向政府门户网提供的信息内容报送工作机制,信息报送处于随意状态。三是缺乏考核评估。不少地方政府没有将网上信息公开列为部门职能工作考核,网上信息公开多少没有与部门工作及领导业绩挂钩。由此,一些地方政府门户网上的信息主要依靠网站仅有的几名编辑人员自行采集、编辑,网上政务信息发布信息面不广,深度不够。

对策:要实现政府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一门式的信息服务,网站信息内容整合是关键。如何实现政府的内容整合?依笔者之见,应重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的“门户”总平台优势,以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为原则,通过建设统一的门户网站信息服务平台,将政府各部门、街、镇网站的信息聚合于门户网站的信息服务平台,方便用户进入一个政府门户网站就可查阅、获取所需的各部门政务信息。同时,要建立门户网站与政府部门、街道、镇的信息报送与发布机制,共建信息服务专栏、专题,共同做好信息内容更新与维护,实现内容资源有效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对于门户网站已开设的专栏,政府部门网站不应再建,避免重复建设。安全保障问题

政府网站的网络安全保障值得重视。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 CNCERT)对2011年12月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状况监测评估显示,在互联网网络安全环境方面,我国境内感染恶意代码的主机数量和新发现信息系统安全漏洞数量有所下降,安全态势好转。但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略有上升。数据显示,2011年12月,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2016个,境内感染网络病毒的终端数约为394万个。又据中国软件网讯,伴随着病毒、木马的持续递增及黑客攻击活动的频繁出现,网络环境面临的安全风险不断增大,我国部分地方政府、贸易组织等机构网站遭到国外黑客组织攻击,受影响网站数量高达几百家。网页篡改、挂马等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政府网站的形象造成了很大损害,同时也再次将网站在安全防护方面的脆弱性推到台前。

而一份关于信息安全的报告则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有30000个政府网站页面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修改,部分网站甚至存在着长期未修复的情况。同时,与普通企业相比,国家机关、涉密单位等涉及国家机密和资金安全的机构遭受攻击的次数更加频繁,黑客攻击活动所包含的技术含量也更高,政府网站已成为网络黑客攻击的“重灾区”。

如今,我国开通运行众多的互联网站,为何政府官网频频被“黑”?有专家分析,一些被“黑”的政府网站主要是安全技术防范薄弱,安全漏洞多,易于被黑客入侵。笔者则认为,被“黑”的政府网站主因是安全技术问题,这仅仅是表象,其根源在于网站主管领导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缺乏网络安全意识。网站开通之后,无领导过问,无专人管理维护,无网安防范措施,如此“三无”政府网站当然很容易被“黑”。

对策:政府网站如何来抓好安全管理7针对政府网站的防篡改、防挂马、防攻击、防瘫痪、防泄密的安全管理基本要求,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网安责任意识。网站领导要高度重视网站安全管理,落实网站安全管理责任制,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障安全管理经费,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定

期组织专门机构对网站进行安全测评,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改;运用技术手段加强技术防范。加强政府网站机房、服务器安全管理,通过安装防火墙、安全漏洞扫描、安全评估分析、入侵检测、网络陷阱、入侵取证、备份恢复和病毒防范、补丁分发等安全技术和工具,扎紧网安“篱笆”,构筑起坚实的网络安全“防火墙”;创建完善管理机制。制定、落实安全制度和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构筑起坚实的防范体系。

人才匮乏问题

政府门户网站是官方网站,是政府电子政务统一的对外窗口,它通过高速接入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为公众、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操作方便与快速的信息指引和在线服务。因此,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也影响着政府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政府门户网站办得是否受欢迎,除领导重视外,网站从业人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办好政府门户网站的关键。那么,政府门户网站从业人员应具备何种素质呢?

网站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信息采编、网络技术、网络传播的技能,更要具有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管理经验。从现实看,不少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从业人员是“80后”,从学校直接进入政府网站工作,没有从事过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对于如何围绕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主动策划、组织整合采编政务信息,应用网络技术手段,有效开展电子政务等,尚存在业务能力上的差距。再则,目前大部分政府门户网站是事业性质,政府网站从业人员虽然从事政府的电子政务工作,但各方面的待遇低于公务员,从而阻碍了政府网站及从业人员的自身发展,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不愿进入,即使进入也不愿久留。

对策:为适应日益发展的电子政务工作需求,加强和提高政府网站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刻不容缓,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升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首先,要注重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养。网站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让从业人员磨练是有效途径。网站要给从业人员多派任务,多压担子,多让他们参加政府召开的会议、政务调研,使其在实践中多磨练,多积累经验。

其次,送从业人员到政府部门挂职实习。在大学就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政务、网络传播专业的学生,直接进入政府网站工作,缺乏政务工作管理经验,若派他们到政府办公室等综合部门挂职实习数月至1年,对于提升他们的电子政务能力极为有益。

最后,还要定期进行工作交流与考评。政府门户网站要适应电子政务发展需要,从业人员要与时俱进,自觉学习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新技术,作为网站主管部门要创造条件送他们到电子政务培训机构短期业务培训,赴管理先进的网站学习考察,在网站内部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并严格实行工作业绩考评,通过学习、交流、考评,提升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