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培养论文

2022-07-18 来源:榕意旅游网
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

摘 要: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尤其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预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57-01

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尤其重要。下面谈谈在实施过程中我所做的一些工作:

一、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目标

1.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理解感悟,并能提出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

2.通过预习,让学生能够积极搜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

析内容。这个过程正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通过自学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3.通过预习,学生能针对自己的预习情况积累记忆有关好的词句等。这样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通过预习,让学生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相互评价,小组交流中积极发言,感受预习带来的乐趣。 二、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

预习没有固定的步骤,应根据预习的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初始阶段老师必须教会学生最基本的预习步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预习的各项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一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划出新词,读通课文。二读课文,做到读得正确,同时能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三读课文,边读边思,勇于质疑。有些学生语言的感悟能力较强,那么前两个步骤就可以合二为一,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质疑问难上。

教会具体的预习方法是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关键。我指导学生预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重点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反复训练的过程掌握方法。 1.学会理解

要使学生懂得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可先采用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旧知的方法来理解,如找近义词、反义词等;对那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来选择恰当解释。

2.学会摘录

学生初学摘录,老师应教给学生摘录的一些基本方法。在完成“好句摘录及理由”这块预习内容时,首先教给学生该摘录怎样的句子。教师应引导学生摘录一些描写生动、令人感动的句子。陈述理由,应教给学生可以针对句子中某一个词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读了句子后说说、写写自己的想法。 3.学会提问

当学生初知预习要求后,要让学生善于提问,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会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难。

为了提高预习的成效,在预习前,教师要设计好课文预习学案(即预习提纲),为学生的预习导航。

设置预习学案,老师的着眼点是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进而发现、解决问题;二是使学生了解知识、疑难点,通过反馈,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提高教与学效率;三是使学生通过这模式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练就自学能力。 三、完成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前几步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后练习,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因为课后练习“实现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本意。”通过完成练习情况学生能自我检测预习效果,初步知晓本文的重点,这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对于预习作业,我们老师往往有这样的想法,反正课堂上还会教,

一些预习作业有时间看看,没时间就不看了。这样的做法会带来许多不利,每位学生其实都有惰性,我们的学生年纪还小,更是如此,如果老师一次两次地不看不批,学生预习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他们就会失去预习的热情,反正老师不看的;反正课堂上老师还会讲的,我乱做一些没关系。这样的话,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就成了一句空话。老师必须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学生才有认真做的动力。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五、挥思维创造力,升华预习

在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设置问题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逐渐地体会和把握到设置预习题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经过教师指导,这样的“体会”与“把握”将逐步内化为独立预习的能力。我就鼓励学生根据课文自主设计预习的题目,实现由教师设置题目到学生自主设置题目的转变,其间教师的点拨、指导、鼓励尤为重要,当然也要有一个过程,开始学生“仿照设置问题”,一定存在一些偏差、谬误,此时就不能任由学生机械地模仿,仍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有效的指导、点拨,使他们发挥思维创造力,达到预习的效果。学生设计的预习题可以互相交换练习,分享彼此的智慧成果。

实践证明:凡是学生预习得好的课文,学生学习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探究深入,课堂效果也很好。因此,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