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抓好“中下学生”的问题
【摘要】 对于“中下学生” “差生”“学困生”“双差生”,光埋怨没用,放弃不管不行。这类学生人数不少,按照学校、家庭的职能、教师、家长的职责,对于他们的学业必须十分重视,使之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本文就学业成绩属“中下”的学生问题谈谈认识与对策。
【关键词】中下学生 产生原因 心理特征 对策
据报载:石家庄某中学有政策,“劝退一名差生,奖教师150元”!
不少教师埋怨:“中下学生难管,中下学生难教。”这种埋怨情绪在一般学校,特别是在条件较差的学校,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同样,这种现象在省、市重点中学也存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把所谓“中下学生”当作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且有抛不脱、甩不掉的困惑。
一、“中下学生”的产生与划分
“中下学生”的产生是一种自然而正常的现象。无论评测思想品德、学习能力或其他素质,对于任何人群总有“上、中、下”之分。这是世界事物差异性的自然表现。教师也不例外,他们的品德、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不也都有差异么?何况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
学生正在成长,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差别,由于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不同,学业成绩在一段时间内都会表现有差异。不过,这种差异也会随着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且,这个差异又是相对的, 相对不同的评测内容而变化。某一个学生的学
业成绩在某一个班是优良的,但在另一个班、或在另一个学校,他可能只属“中下”了;某一个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素质、某个学科的学业成绩比另一个学生要落后一些,但在另外一些方面的素质、另外一些学科的学业成绩却远远超过后者,你能说谁是“中下”,谁是“差生”?
总之,“中下学生”的产生是正常的现象,但单纯用分数来划分,并把他们认定为“差生”,认定是不可能成才,没出息的学生是十分错误的。
二、“中下学生”的心理特征
大部分“中下学生”都曾有过努力学习、争取进步的愿望与经历,但由于某个原因或多个原因,他们失败了,或者失败多次了,他们经受不住学习的挫折,变得漫无章法、失去自信。此时,他们最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但在长久求助无效或经常受到冷落、斥责甚至歧视的情况下,他们感到失落,变得自卑、消沉和厌学。有的只好向“同病相怜”的同学寻找相互安慰,有的还会向校外“三室”“两厅”寻找精神寄托,而对教师和家长则产生反感与对立,最终自暴自弃变成所谓“双差生”。
“中下学生”的心理常表现有浮躁,不安定,“阴晴多变”的特点。他们常处于渴望学习进步但又求助无门的两难境地,思学与厌学情绪反复交替。
三、“中下学生”问题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不要以分划线,以分数认定学生是否可以造就。学校以考试成绩总分排队分优劣并不
可取。我以为,不必鼓励学生为争夺总分前几名去追求各学科的平均发展,而应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个性的发展,加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使对于各科的成绩,我也主张在全面合格的基础上,要允许学生在某个方面、某些学科的分数落后于他人,但在另一些方面、另外某些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要远远超过他人,使大批才华横溢的人才脱颖而出。
2.教师对“中下学生”要有爱心,不歧视,不排斥
“中下学生”更需要关怀。教师要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学习陷入困境的原因,帮助他们及时捕捉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包括主观的、客观的、学校的、家庭的。有时某个学生学业成绩突然下降,可能是因为一件小事上老师批评不当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而引起的,要为他们及时解开疑虑和包袱。同时,还要善于为“中下学生”制订摆脱学习困境的方案,使他们恢复自信、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此外,动员、组织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和学业成绩突出的同学,去主动关心和帮助“中下学生”,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3.要在改革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这是防治“中下学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不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而去抓所谓“补差”,是舍本逐末。为防治“中下学生”问题,课堂教学必须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里必须包括有面向“中下学生”。同样,教学要重视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这也要包含“中下学生”在内。然而,在课堂教学实际中,不面向不顾及“中下学生”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老师根据自己加快教学进度的需要,从不提问学习较差的学生,不给他们主动参与的机会。相反,“只要他们不影响课堂纪律”,任其打瞌睡,干别的事,从不过问。
这样就不自觉地、人为地制造学生中的“两极分化”,制造和扩大“中下学生”队伍。对这种现象,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把包括“中下学生”在内的“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2)为了进一步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根本上防治“中下学生”问题,必须改变教学中的非因材施教化、非个性化倾向,反对一刀切,要贯彻个别对待原则,在教育培养的目的、内容、方法上实行多样化,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分层指导(注意:这绝不是按成绩分班教学),把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仅能防治“中下学生”问题,还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稳步发展,使有突出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迅速成才。
(3)要借鉴“成功教育”的思想与方法,促使每个学生成才。要针对“中下学生”的实际改革课堂教学与考试方法,适当降低难度,千方百计帮助“中下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获取各自的成功,使他们有较多成功的机遇与体验。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他们恢复自信,变“厌学”为“乐学”。
4.要加强对“中下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不少学生学习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特别是进入初中以后,学习科目增多了,学习难度加大了,而学习时间有限,再靠死记硬背和疲劳作战难以奏效。此时,帮助他们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掌握科学而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快速提高学习能力,优化学习
质量,并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特别是“中下学生”学会如何预习,如何做到专心听课和当堂掌握教学内容,如何做好课后复习,如何提高作业质量以及如何提高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指导他们订好学习计划、加强学习的计划性。要指导他们善于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并随时总结自己学习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在学校里,学生不可能也不必要学会所有的知识,也不必要求学生每门功课都打100分或95分以上,但学会一套科学而高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己良好的学习能力,无论对哪类学生都是可以终身受用的真正财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