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石煤钒矿的硫酸活化提钒方法。分别考察矿石粒度、硫酸浓度、活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和浸出液固比等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石煤提钒的优化条件为矿石粒度小于 74 μm 的占 80%、硫酸浓度 150 g/L、活化剂 CaF2 用量(相对于矿石)60 kg/t、催化剂 R 用量 20 g/L、反应温度 90 ℃、反应 时间 6 h、液固比(体积/质量,mL/g)2: 1,在此优化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 94%以上;在优化条件下,采用两段逆流浸出, 可有效减少活化剂 CaF2 以及浸出剂硫酸的消耗量; 经过两段逆流浸出−萃取−反萃−氧化水解工艺, 全流程86.9%;V2O5 产品纯度高于 99.5%。
浸出率自然界中钒矿主要有钒钛磁铁矿和石煤钒矿,我国拥有丰富的石煤钒矿资源, 主要集中在四川、 湖南、湖边、甘肃和贵州等地,全国石煤储量为 618.8 亿 t, 蕴藏于石煤中的 V2O5 储量为 1 1 797 万 t,其中 V2O5品位≥0.5%的资源储量为 7 707.5 万 t, 是我国钒钛磁 铁矿中 V2O5 储量的 2.7 倍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的石煤钒矿具有很高的工业价值。目前,应用较广的石煤钒矿提钒工艺主要是采用钠化焙烧−水浸−铵盐沉钒工艺流程 ,该工艺首先
在氯化钠存在的条件下于 800~850 ℃焙烧 2~2.5 h, 使石煤钒矿中的 V(Ⅲ)及 V(Ⅵ)转化为可溶性的钒酸钠,焙砂经过水浸得到钒酸钠溶液,然后采用铵盐沉 钒的方式得到钒酸氨渣, 煅烧钒酸铵渣可得到粗 V2O5产品。 钠化焙烧工艺中钒的总回收率一般只有 45%左右,且生产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操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焙烧过程会产生大量 Cl2 和 HCl 气体,对生产设备腐蚀严重,同时对环境危害也很大。为克服钠化焙烧工艺的诸多缺点,研究人员开发了钙化
1
焙烧工艺 ,钙化焙烧温度一般为 900~950 ℃, 焙烧时间为 2~3 h,矿石中的钒在焙烧过程中被氧化并与石灰作用生成钒酸钙,焙砂采用稀酸浸出,可实现钒的提取。钙化焙烧工艺中石灰石在焙烧过程中有固硫作用,因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主要为 CO2,无有害气体,对大气没有污染。但生产实践显示,钙化焙烧工艺 V2O5 的总收率也只有 55%~70%,回收效果不够理想。因焙烧工艺存在诸多缺点,石煤钒矿的直接浸出工艺越来越受到重视。魏昶等研究了加压酸浸工艺,在硫酸浓度为 200 g/L 及 180 ℃条件下,一段浸出率为 76%, 两段浸出率可达 90%, 但加压酸浸需要特种设备,操作条件苛刻。冯其明等研究了以 HF为浸出剂的工艺, 钒浸出率高达 97.91%, 浸出效果理想,但浸出剂 HF 浓度为 3.5 mol/L,而 HF 具有高挥发性和高毒性。HE 等研究了在稀硫酸中加入 NaF或 CaF2 为浸出剂的工艺,在 90 ℃下浸出 12 h,钒浸 出率约为 83%,较传统工艺提升有限。因此,为综合利用我国的石煤钒矿资源,开发环保、经济且高效的提钒工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针对贵州某地低品位石煤钒矿进行硫酸活化浸出工艺研究,并对浸出液进行萃取−反萃,反萃 液 采用 氧化 水 解沉 钒− 钒渣 焙烧 处 理, 得到 高纯V2O5 产品, 全流程钒回收率较高。 本研究工艺具有以下优点:避免焙烧环节,因此无污染气体排放;采用少量 CaF2 作为活化剂, 可避免高浓度 HF 的污染; 在常压下浸出,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较低;浸出液后处理部分未采用铵盐沉钒,钒渣煅烧时仅排放清洁的
水蒸气,无铵盐沉钒所得钒渣煅烧时所产生的氨气污染。 1 实验 1.1 样品成分
2
实验所用样品取自贵州某石煤钒矿,其化学成分如表 1 所列。 表 1 石煤钒矿主要元素的化学成分
1.2 实验方法
浸出实验在 2 L 烧杯中进行,控温和搅拌系统分别采用电子继电器控温和机械搅拌装置。实验所用 H2SO4 为 98%分析纯硫酸, 活化剂 CaF2 和催化剂 R 均为分析纯,CaCO3 为工业级。本研究主要考察矿石粒度、 浸出温度、 浸出时间、硫酸浓度、液固比、催化剂用量以及活化剂用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搅拌桨直径以及搅拌强度 均保持一致(转速为 600 r /min)。 浸出反应:先将水与硫酸按所需比例配好,搅拌下缓慢将矿石加入烧杯内 ,加 热 至 所 需 温 度 并 在 10 min 内缓慢加完活化剂 CaF2,1 h 内缓慢加完催化 剂 R。 两段逆流浸出方法: 二段浸出液返回一段浸出, 与原矿接触,一段浸出液作为成品液进入下一环节; 一段浸出渣进入二段浸出, 在二段浸出过程加入硫酸、 活化剂 CaF2 以及催化剂 R, 二段浸出渣经过滤、 洗涤后排放。浸出液预处理与溶剂萃取:取一段浸出液在常温下用 CaCO3 中和至一定 pH 值,同时加入还原铁粉还原溶液中的 Fe 3+ ;经中和还原的浸出液用 5%P204+ 95%磺化煤油为有机相进行 6 级逆流萃取。反萃与氧化水解沉钒:采用 4 级逆流反萃,反萃剂;反萃液经 NaClO3 氧化后加热到沸腾,水解沉钒。钒渣煅烧:首先将炉温升至 350 ℃,此时将钒渣放入马弗炉中煅烧, 维持 1 h, 随后升温至 550 ℃, 煅烧 2 h,得到 V2O5 产品。
3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条件探索
首先进行一组条件探索实验, 实验条件分别如下。 A: 硫酸浓度 150 g/L, 液固比 2:1(mL/g), 反应温 度 90 ℃; B: 硫酸浓度 150 g/L, 液固比 2:1(mL/g), 活化剂 CaF2 用量 60 kg/t,反应温度 90 ℃;C: 硫酸浓度 150 g/L, 液固比 2:1(mL/g), 活化剂 CaF2 用量 60 kg/t, 催化剂 R 用量(相对于矿石)4 0 kg/t,
反应温度 90 ℃。 本组实验结果如表 2 所列。由表 2 数据可知,在不加活化剂 CaF2 以及催化剂 R 的条件下采用硫酸直接浸出,反应 6 h 钒的浸出率仅为 31.09%;而在加入 活化剂 CaF2 的条件下反应 6 h,钒的浸出率可以达到 84.52%;在此基础上加入催化剂 R,钒的浸出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浸出率达到 94.70%。 因此, 常压下浸 出石煤钒矿中的钒, 活化剂 CaF2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催化剂 R 进一步加强了浸出效果, 因此在后续 实验中,均在活化剂 CaF2 以及催化剂 R 存在的条件 下进行。 表 2 探索实验结果
2.2 矿石粒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石煤钒矿矿石经过破碎、球磨后筛分为不同粒径矿石,不同粒径矿石的 SEM 像如图 1 所示。由图 1 可知,不同粒径的矿石均呈不规则块状以及不规则片状结构。
4
图 1 不同粒度石煤钒矿矿石的 SEM 像矿石粒度影响实验条件:400 g 矿样、液固比 2:1 (mL/g)、 硫酸浓度 150 g/L、 活化剂 CaF2 用量 60 kg/t、 催化剂 R 浓度 20 g/L、 反应温度 80 ℃、 反应时间 6 h。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 图 2 矿石粒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图 3 反应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5
由图 2 可知,矿物粒度对钒的浸出影响较小,矿物粒度从小于 74 μm 占 50%提高到 85%, 浸出渣含钒从 0.033%降低到 0.021%,渣计浸出率仅提高 2.8%, 说明在本研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下,各种粒径的矿石均可与反应剂充分接触,并
6
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若该工艺用于工业生产,则需综合考虑磨矿的经济性与 浸出渣过滤性能等因素,因此,矿物的磨矿粒度应优选小于 74 μm 颗粒占 65%左右。为统一浸出条件、 排除矿石粒度的细微影响,本研究中其他条件实验中均采用粒度小于 74 μm 占 80%的矿样。 2.3 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400 g 矿样,液固比 2:1(mL/g),硫酸浓度 150 g/L,活化剂 CaF 2 用量 60 kg/t,催化剂 R 浓度 20 g/L, 反应温度分别为 95、90、80、70、60、50 和 40 ℃,反应时间为 6 h。实验结果如图 3 所示。由图 3 可知, 钒浸出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0 ℃时 钒 浸 出 率 仅 为 34% , 而 80 ℃ 时 钒 浸 出 率 高 达95.04%。 由 Arrhe nius 公式: ln k=−E/(RT )+B 可知, 反 应速率常数 k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低温条件下,由于反应速度很慢, 因此, 6 h 反应时间之内钒浸出率较低, 而温度到达 80 ℃以上时钒浸出率变化趋缓, 90℃时钒浸出率达到最高, 为 95.25%, 这是由于在 80 ℃以上,反应速率已经很快,足以在 6 h 反应时间内浸出 95%以上的钒。从温度实验可知,浸出温度至少应在 80 ℃以上, 以保证在较短反应时间内达到高浸出率的目的。 2.4 活化剂 CaF2 用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400 g 矿样,液固比 2:1(mL/g),硫酸浓度 150 g/L,催化剂 R 浓度 20 g/L,活化剂 CaF2用量分别取 0、20、30、40、50、60 和 88 kg/t,反应温度 80 ℃,反应时间 6 h。实验结果如图 4 所示。
7
由图 4 可知, 钒的浸出率随活化剂 CaF2 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无活化剂 CaF2 时, 反应 6 h 钒浸出率仅为 30%左右,而当活化剂 CaF2用量为 60 kg/t 时钒浸出率则高达 95.04%。 在此基础上, 继续增加活化剂 CaF2 用量至 88 kg/t, 钒的浸出率增加不明显, 考虑到 工艺的经济性,选择活化剂 CaF2 用量为 60 kg/t。
2.5 催化剂 R 浓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400 g 矿样,液固比 2:1(mL/g),硫酸浓度 150 g/L, 催化剂 R 浓度分别选择 0、 5、 7.5、 10、 15 和 20 g/L,活化剂 CaF2 用量 60 kg/t,反应温度 80 ℃,反应时间 6 h。实验结果如图 5 所示。
8
由图 5 可知, 钒浸出率随催化剂 R 浓度增加而增大,不使用催化剂 R 时,浸出反应进行 6 h,钒浸出率约为 85%, 当催化剂 R 浓度达到 20 g/L 时钒浸出率则可达 95.04%,在 0~20 g/L 浓度范围内,催化剂 R对钒浸出率影响显著, 继续增加催化剂 R 浓度, 钒浸出率不再增加, 因此, 选择催化剂 R 的浓度为 20 g/L。
2.6 浸出剂硫酸浓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硫酸作为浸出剂,其浓度对钒浸出率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硫酸作为主要浸出试剂,其消耗量直接关系到本工艺的经济性,因此本节着重研究硫酸浓度对钒 浸出率的影响。实验条件:400 g 矿样,液固比 2:1(mL/g),硫酸浓度分别为 50、75、100、125、150 g/L,催化剂 R浓度 20 g/L,活化剂 CaF2 用量 60 kg/t,温度 80 ℃,反应时间 6 h。实验结果如图 6 所示。从图 6 可知,硫酸浓度对钒浸出率影响显著,当硫酸浓度为 50 g/L 时, 钒浸出率不足 45%; 而当硫酸 浓度达到 150 g/L 时,钒浸出率达到最大值 95.04%,若继续增加硫酸浓度,
9
势必会大量增加硫酸消耗以及浸出液游离酸浓度,同时,浸出液后续处理时中和碱耗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应选择 150 g/L 的硫酸浓度作为浸出酸度。
2.7 浸出液固比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 400 g 矿样, 液固比(mL/g)分别为 1:1、 1.25:1、1.5:1、 1.75:1 和 2:1,硫酸浓度 150 g/L,催化剂 R 浓度 20 g/L, 活化剂 CaF2 用量 60 kg/t, 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 6 h。实验结果如图 7 所示。
10
由图 7 可知,钒浸出率随液固比的增大而增加,这是由于随着浸出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离子浓度会越来越高,在低液固比条件下,同离子效应使得矿物中的元素难以进入溶液。另外,溶液中离子浓度过高会增加溶液黏度,影响搅拌效果,从而使得被浸出金属离子停留在固体颗粒表面,难以扩散至溶液内部。当液固比达到 2:1 时钒浸出率可达 94.1 1%。 2.8 反应时间的影响
实验条件:400 g 矿样,液固比 2:1(mL/g),硫酸浓度 150 g/L,催化剂 R 浓度 20 g/L,活化剂 CaF2 量60 kg/t, 反应温度 80 ℃, 反应总时间 8 h, 从第 4 h开始取样。实验结果如表 3 所列。 表 3 反应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由表 3 可知, 钒浸出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反应进行到 6 h 时钒浸出率可达 94.70%,而到 6 h , 因此, 考虑到工艺的能耗,将浸出时间选择为 6 h。
2.9 二段逆流循环实验
由于该工艺采用较高酸度浸出,因此,浸出液中含有较高的游离酸,为综合利用浸出液中的游离酸、催化剂 R 以及减少活化剂 CaF2 的消耗量,工业设计可采用分两段逆流浸出,一段浸出为中和反应,利用原矿中和浸出液中的游离酸。两段逆流实验流程如图 8 所示,一段浸出为中和段,即原矿与二段浸出液接触,中和二段浸出液中的游离酸,一段浸出液作为低酸成品液进入后续处理步 骤;二段浸出为高酸、高温浸出阶段,在二段浸出中加入硫酸和催化剂 R, 并
11
补充活化剂 CaF2, 为钒浸出阶段。 经 10 次循环实验分析得, 一段浸出成品液的平均游离硫酸浓度为 37.05 g/L, 二段浸出液平均游离硫酸浓度为 100.03 g/L,因此,采用二段浸出流程,可有效利用溶液中的残余硫酸,使进入下一环节的浸出液中硫酸浓度有效降低,既减少了硫酸的消耗,又减少了后续环节中浸出液预中和的碱耗。图 9 所示为两段循环过程中钒浸出率的变化情况。 由图 9 可知, 经过 10 次循环实验后, 钒的平均浸出率为 90%,且无下降趋势,因此,该两段浸出流程对于这种矿石的浸出效果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可用于工业生产。活化剂在浸出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破坏矿物硅酸盐结构,使钒暴露在浸出剂硫酸之中,从而加速浸出过程,其反应方程式为
12
图 8 全流程示意图
此处仅考虑 HF 对于 Si 的反应,由反应(1)和(2)可知, 活化剂 CaF2 之所以具有活化作用, 是由于通过反应(1)生成了 HF,而 HF 可与硅酸盐反应,反应(2 )的产物 SiF4 在水中会立即水解生成 HF 和 H4SiO4 ,HF 溶于浸出液中, 由于采用两段浸出工艺, 氟元素可随二段浸出液返回浸出体系中, 使得活化剂 CaF2 实际消耗量仅为 5.0 kg/t,有效地降低了试剂成本。 2.10 含钒浸出液的处理
硫酸活化酸浸所得浸出液化学成分如表 4 所示。 表 4 一段浸出液主要成分
由表 4 可知,浸出液中钒含量仅为 1.69 g/L,且有大量其他杂质存在,如 Al3+ 和 Fe 3+ 等金属离子,因 此,处理该浸出液不宜采用重结晶或直接沉淀法。本研究采用 5%P204+95%磺化煤油为有机相的溶剂萃取法进行处理。
13
2.10.1 浸出液预处理
P204 对钒的萃取最佳 pH 值为 2.2 左右 ,因此,需要将浸出液中和至 pH 值为 2.2 左右。浸出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Fe 3+ , 而 Fe 3+ 与 P204 有极强的结合能力,因此,Fe 3+ 的存在将影响 P204 对钒的萃取效率,需要提前将其还原为 Fe 2+ ,还原剂采用还原铁粉,控制最终还原电位在−150 mV。浸出液预处理环节钒的收率为 99.01%。 2.10.2 萃取
萃取实验条件: 有机相为 5%P204+95%(体积分数)磺化煤油, 水相为经中和还原预处理后的一段浸出液,采用 6 级逆流萃取, 萃取相比 V(O):V(A)=1:1, 接触时间 7 min,萃取温度 35 ℃,平均分相时间 5 min。钒的萃取率大于 98.5%,水相中钒含量低于 0.025 g/L。 2.10.3 反萃与氧化−水解沉钒
反萃实验条件:反萃剂为 150 g/L H2SO4,采用 4级逆流反萃, 反萃相比 V(O):V(A)=8:1, 反萃接触时间5 min, 反萃温度为室温。 经反萃后的有机相中含钒低于 3 mg/L,因此,钒的反萃率大于 99.0%。 氧化−水解沉钒实验条件:反萃液用 1.05 倍理论量的 NaClO3 氧化后,加热至沸腾,水解 2 h,得到钒 渣以及沉钒后液。沉钒后液直接返回用作反萃剂,因此,水解沉钒过程钒不发生损失。反萃−氧化−水解沉钒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从反应方程式(3)可知, 反萃过程消耗的硫酸与钒的物质的量相同。氧化沉钒反应方程式如下:
14
反应方程式(4)可知, 氧化过程产生的硫酸为钒的物质的量的 1/2。
从反应方程式(5)可知, 水解过程中产生的硫酸为钒的物质的量的 1/2。 综合反应(4)和(5)可知,钒氧化−水解过程中产生的硫酸与钒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所以反萃−氧化−水解沉淀全过程中硫酸消耗与产生恰好相抵消,反萃−氧化−水解沉淀过程不需要补充酸, 相对于传统铵盐沉钒工艺,可大量降低酸耗以及中和所需要的碱耗,同时能避免含铵废水的排放。 2.1 1 钒渣煅烧
将水解沉钒所得到的钒渣在高温下煅烧可使其失水得到高纯 V2O5 产品,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钒渣煅烧条件如下:取水解沉钒得到的钒渣在马弗炉中煅烧, 首先将炉温升至 350 ℃, 此时钒渣入炉,维持 1 h,随后升温至 550 ℃,煅烧 2 h,得到 V2O5产品,纯度高于 99.5%。本工艺未采用传统的铵盐沉淀,因此,煅烧过程中无氨气放出,对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本工艺全流程示意图如图 9 所示, V2O5 的总回收率可达 86.9%。 3 结论
1) 采用硫酸活化常压浸出石煤提钒的优化工艺条件如下: 80%的矿石粒度小于 74 μm, 硫酸浓度 150 g/L, 活化剂 CaF2 用量 60 kg/t, 催化剂 R 浓度 20 g/L, 液固比(mL/g) 2:1,反应温度 90 ℃,反应时间 6 h。
2) 在优化工艺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 94%以上,比传统提钒工艺的提高 20%。
15
采用二段逆流浸出实验经过 10 次循环,平均浸出率可达 90%,证实该工艺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此工艺条件下,采用浸出液返回的两段浸出方式可实现浸出液游离酸的综合利用,降低后续中和环节碱的消耗。
3) 在反萃−氧化−水解沉钒过程可以实现硫酸循环利用, 不需要额外补充硫酸, 沉淀过程不需要中和, 降低了碱耗。
4) 矿石中的钒资源经过浸出−萃取−反萃−水解沉钒工艺,总回收率可达 86.9%,相对于传统工艺有很大提高。
5) 整个工艺过程无有害气体排放,是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石煤提钒工艺,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