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路花香)
生:齐读课题
师:说到花,你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呢?
生:百花盛开
师:花儿很多。
生:姹紫嫣红。
师:真漂亮啊!
生:香气扑鼻。
师:多香啊
生:美不胜收
生:娇艳欲滴
师:好美的花儿啊!
3、师:孩子们在文中就有这样一条开满美丽花儿的小路,想去看一看吗?
请大家一起打开书本,瞧,图上路的一侧开满了美丽的鲜花,五彩的花色,婀娜的身姿,像一群群小天使,悄悄地、毫不吝啬地把那令人陶醉的花香送到了我们的鼻尖。做一个深呼吸,香吗?是谁创造了这一路花香呢?
生:破水罐
生:破水罐
师:(板书:破水罐)
二、聚焦人物,发现感悟。
☆
1、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聚焦破水罐,走进破水罐吧。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找到与破水罐有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水罐?(学生读、想)
2、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水罐?
生:这是一只很自卑的水罐。
生:这是一只缺少自信的水罐。
生:这是一只很善良的水罐。
3、师: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既自卑又善良的水罐。
出示:我想向……应有的回报
师:破水罐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难受时会怎么说话呢?你来读读行吗?
师:此时的破水罐是多么的伤心、难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话。(分角色读)
4、师引读:当他们上山时,那只破水罐看见……
出示:但到了……的水……道歉。
师:破水罐的快乐是那么的少,那么的短暂,因为它还在为自己的裂缝而自卑,为自己不能尽到责任而难过。谁来读好这话? (学生读)
师:低着头的小水罐,你为什么要向挑水工道歉呢?
生:我每次都洒掉一半的水,我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要道歉。
师:原来是为了……感到难过。还有哪只小水罐想读一读?(学生读)
师:难过的小水罐,你为什么要向挑水工道歉呢?
生:我觉得对不起挑水工。
师:你真善良。
5、师:正当小水罐伤心难过的时候,那只完好无损的水罐却感到很——骄傲。
骄傲是什么意思呢?
生:自豪。
生:自满。
生:自夸。
师:你在什么时候感到过骄傲?
生:考试得到好成绩。
生:体育节时我班得了第一名。
师:文中的这只完好无损的水罐有骄傲的理由吗?
师:你想对文中的这只水罐说什么?
生:水罐你的本领可真大。
生:你有你的本领,可别人也有自己的长处,你可不能骄傲。
☆ 师:既然完好无损的水罐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挑水工为什么不把破水罐换掉,换一只新的水罐呢?让我来采访一下各位勤劳的挑水工。
生:破水罐能让一路上充满花香。
生:破水罐里漏出来的水能浇灌小花,主人才能欣赏到美丽的花儿。
师:原来破水罐的作用有这么大,
生:破水罐裂缝里渗出的水浇灌了花儿,开出了美丽的花。
师:破水罐的裂缝也有这么大的价值呀!
师:怪不得挑水工会对破水罐说:难道你没有注意到……
☆ 师:现在我想再来问问有裂缝的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你自豪吗,骄傲吗?为什么?
生:我很自豪,因为我的缺点被挑水工变成了优点。
生:我感到很骄傲,有了我一路上才会那么香。
师:你比刚才自信多了。
生:我能让主人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儿,我感到很高兴,我也是有用的。
师:祝贺你,你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 ,其实,世上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他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学会了欣赏自己,板书:欣赏自己)孩子们,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相信自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诗《欣赏自己》。
师:你学会了欣赏自己了吗?请每个同学发现一下自己的优点。
三、迁移拓展
师:第二天挑水工像往常一样挑着两只水罐上路了……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们发挥想象把故事写下去。
教学反思:
《一路花香》是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印度挑水工如何巧妙地利用一只有裂缝的水罐给沿路鲜花浇水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枉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故事朴素然含义深刻,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感悟其蕴涵的人生哲理体验其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有难度,就要创设阶梯,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教学过程。所以在课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感悟对话,如:低着头的小水罐,你为什么要向挑水工道歉呢?文中的这只完好无损的水罐有骄傲的理由吗?你想对文中的这只水罐说什么?既然完好无损的水罐有如此大的作用,挑水工为什么不把破水罐换掉,换一只新的水罐呢?现在我想再来问问有裂缝的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你自豪吗,骄傲吗?为什么?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体会出了真情实感。但课后心中却有一份说不出的遗憾:
1、 交流有不充分之处。关于学习破水罐的这段话,学生在谈感悟时,大都是脱离课文在谈,而我作为老师,没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从而使讨论交流流于一种形式,学生的学习没有落到实处。
2、文章的空白之处没有好好的利用:图片上的花儿很美,而书上对于这一美景的描述却很少,在这儿其实可以设计一个说话练习,让学生先想象然后进行口头描述,既训练了语言,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我却自己进行了描述,抢了学生表达的机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