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雾凇第二课时

2024-04-14 来源:榕意旅游网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色通道里的字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言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雾凇奇观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感受雾凇的美与奇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0年1月9日前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

  (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齐读诗句。2、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领略这美丽奇特的雾凇。

  (出示:雾凇图片,师配以解说)

  2、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3.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1).从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缀满”等词来感悟雾凇的美。(2).指导朗读。

  4.难怪作者要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板书:奇观),引导理解“奇观”。

  (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指导朗读。

  5.齐读课文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段。同桌讨论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汇报

  (相机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3.从句中你发现了什么?

  4、那么吉林的松花江畔有没有具备这样的条件呢?轻声再读第二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后小组里讨论。

  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这样……树木被雾气淹没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弥漫”“涌”“笼罩”“淹没”等词感受水汽的多,浓。指导朗读。

  5.引导了解雾凇形成的第二个条件。(遇冷)

  6.读读找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雾气到雾凇的凝结过程。

  (出示):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8.通过“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等词体会雾气受冷凝结的过程。指导朗读

  9.四人小组练习学着小导游向大家介绍雾凇。

  10.配乐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出示图片,指名说说你初见这雾凇时的心情怎样?自由朗读第三段

  2.借助图片理解“千姿百态”。

  3.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创设情境,感受雾凇的美和人们观赏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4.拿笔写出自己心中的赞叹。全班交流。

  5.齐读课文第三段。

  四、拓展

  1.其实,和雾凇齐名的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还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欣赏图片

  2.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3.教师小结

  六、作业:(自选一项)

  1.收集有关吉林雾凇的资料,设计一份导游词。

  2. 仔细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并注意太阳出来后,霜逐步化解的过程,仿照本课写法,作一次小练笔。

  板书设计:

  22、雾凇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