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年级上册《浅水洼里的小鱼》导学设计人教版

2023-09-10 来源:榕意旅游网

  [情景说明]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篇能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文章。成百上千条小鱼被海水送上了海滩的浅水洼里,小男孩的做法让我们震惊,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珍爱生命”的品质令我们感动。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生命的珍贵,从而进一步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从文本中、从想象中、从朗读中感受生命的珍贵。

  我在优质课比赛中有幸听了两节《浅水洼里的小鱼》,两位教师不但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而且面对来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老师,我觉得小男孩这个办法不好”(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的处理也迥然不同。第一位教师面对“意外”,避而不见,让精彩悄悄溜走;第二位教师则巧妙地运用这一珍贵资源,使课堂大放异彩!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精心预设能使教师更好地调控富有变化的动态课堂,而课堂上出现的精彩的生成又促使教师灵活地调整预设思路,课堂因此充满生机。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教学实录]

  [片断一]

  (面对“意外”,避而不见)

  师:同学们听到海浪的声音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小鱼的命运。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你们读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了浅水洼里有很多小鱼。

  师:小鱼在浅水洼里痛苦地挣扎,如果你是这条小鱼,你会怎么呼救呢?

  生:救命呀!

  生:快点来救我呀!

  师:我们来通过朗读感受小鱼的困境。

  (师引读这一段。)

  师:它们遇到小男孩,小男孩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读1-6自然段,把小男孩怎样做的画下来。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拾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师:你们能不能一边读,一边像小男孩那样做一做?

  生:能。

  (生边读边演。)

  师: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很累。

  生:老师,我觉得小男孩的方法不好,这么多鱼,一条条的扔,扔不完的!

  师(一愣,若有所思):是吗?

  师:谁能再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他的心情?请你坐下来再想一想。

  (生一脸困惑,不情愿地坐下来……)

  [片断二]

  (巧妙运用这一资源,灵活调整教学思路)

  (一)体会“鱼儿在乎”。

  师: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但是先去掉了小男孩图样,不加音乐)谁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浅水洼里有许多鱼。

  师:是呀,(教师指点大屏幕)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有许许多多的浅水洼,浅水洼里有鱼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呢?让我们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生: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师:我刚才就在观察大家,发现同学们读着读着,有的皱起了眉头,有的好像在想什么。请问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了?

  生:被困在水洼里了。

  师:是呀,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此时,它们会想起谁呢?

  生:大海。(许多学生也同时附和着)

  师:是呀,大海就是鱼儿的家。

  生:还会想起亲人们。

  生:还会想起它们的同伴。

  师:是啊,如果它们还在大海里,它们肯定会跟它们的同伴一起快乐地游玩呢。

  生:还有它们的爸爸妈妈。

  师:是呀,想不想看看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活地生活的情景呀?(播放鱼儿在大海快乐生活的录像片)

  生:兴奋地看着录像,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

  师:刚才大家都在说:“呀,多快乐呀!真幸福呀!”可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离它们远去了。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呀?

  生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师:我听出来了,你有点难受。

  (生齐读这一句,体会鱼儿难受的心情)

  师:更糟糕的是——

  生: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师(指点大屏幕上的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我们刚才看到这浅水洼里不是有水的吗?小鱼怎么会干死呢?

  生:水会被沙子吸干。被太阳蒸干。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字吧。(点句子中的“蒸”出示“蒸”字)谁认识?

  生:蒸。

  师:能给这个“蒸”字来找个朋友吗?

  生:蒸干、蒸死、蒸发、蒸汽

  师:是呀,大家再来看一看这个字的下面有——(课件:四点底变红)

  生:(齐)四点底。

  师:你们可知道,这四点底是从火变来的。(课件把四点底变成火)哎,沙滩上哪有火呀!

  生:太阳很热,像火一样。

  师:太阳确实是很热很热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在水洼里,温度越来越高,越来越高,(课件出示整个字慢慢地变红了。)小朋友们,你觉得这时的小鱼会感受到什么呢?

  生:热。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走近水洼来看看。(课件出示浅水洼,水在变少)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音乐想起)小鱼儿,你们怎么了,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它想它们的家乡。

  生:会想它的朋友。

  师:还会说什么呢?

  生:它会说我好倒霉。

  生:它会说我很后悔。

  生:我很悲伤。

  师:它们真希望——

  生:小鱼会说:“希望我能早一点回到大海。”

  师:这是小鱼此时的心声呀!它多么希望有人来救它呀!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吧!谁来读?(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生:(沙哑着喉咙)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师:多可怜的小鱼呀!你真能体会小鱼的心情。

  师:小鱼都会干死。它们的爸爸妈妈,它们的兄弟姐妹会想些什么呀?

  生:他们会很想念这些小鱼。

  师:是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吧。

  (生齐读。)

  师:看来,被困的每一条鱼儿,是多么盼望着能回到大海里去呀!(板书“鱼儿”)

  (二)感受“男孩在乎”。

  师:(指点板书,激动地)同学们,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呢?请大家把书本翻到132页,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到第六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并和学生一起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还有谁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呢?

  生:小男孩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

  师:你们同意他的意思吗?

  生:同意。

  师:你们从哪儿发现小男孩是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

  生:因为他把小鱼扔回大海。

  师:(指点大屏幕)观察真仔细。我们也看到了,原来这位同学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生:扔鱼。

  师:是呀,小男孩扔鱼的这一动作可以看出小男孩是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写了小男孩在扔鱼呢?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在扔鱼呢?

  生:“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师: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课件出示句子)

  师:请女同学把这句话读一读。

  (女生读。男生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两句话。)

  师:是呀,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看得出小男孩是很在乎这些小鱼的。我们来看看小男孩捡的鱼多吗?

  生:多。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大家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自由读。)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我倒是听出来了。

  生:最后“这一条”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

  师: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呀!连躲在后面的这个省略号都被你发现了。(课件把“……”显红)哪位同学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感觉到小男孩捡的鱼是很多很多的。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到最后一个“这一条”就嘎然而止)

  师:我听出来了,你到这儿呀,(指着大屏幕)小男孩捡的鱼就完了。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念得很重,停顿好久)再接着念。

  师:我听出来了,你比她多了一点点。我也想来试一试,看看老师有没有把这个省略号给念出来了,可以吗?(边读边用手势辅助朗读,到最后一个“这一条”有一种止扬的味道。

  (生七嘴八舌地说读出来了。)

  师:想不想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呀!大家试试看。

  (生认真练着,教师巡回指导。多种形式的练读。教师用手势帮助他们朗读,学生读出了鱼“多”的味道。)

  师:从这里看出小男孩捡的鱼多。刚才我们听到那个男小朋友还把一个词语念得很重。是哪个词语呀?

  生:是“不停”。

  师:是的,这个词语也有看出小男孩捡的鱼多。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点吗?

  生:能。他不停地捡鱼、扔鱼……(强调了“不停”)(学生掌声响起)

  师:老师感谢你。那么上面的句子呢?你能读好吗?

  生:能!

  师:那好,请所有的男同学一起来读读吧!

  (男生齐读。)

  师:是呀,小男孩捡的鱼真多!小男孩捡的鱼那么多看得出小男孩真的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

  生:我觉得小男孩的这个办法不是很好,那么多鱼他能捡得完吗?

  师:(赞许地)我和你的想法一样,所以我也忍不住走过去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

  (老师举起“成百上千”这张词语卡片,生读词语。)

  师:我想问一问我们二(1)班一共有多少孩子呀?

  生:42人。

  师:哦,那么多呀!能不能说“成百上千”呀!

  生:不能。

  师:如果把我们学校的所有班级的孩子都合起来那就可以说“上千”了。大家想想看,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鱼儿被困在浅水洼里,小男孩能捡完吗?

  生:不能。

  师:他知道吗?可是他——(手指着大屏幕示意学生读)

  (生激动地读着。)

  师:多么用心的、多么可敬的小男孩呀!他明明知道浅水洼里的鱼儿是捡不完的,但他还在捡呀!说明小男孩是真的非常非常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呀!(板书:小男孩)同学们,既然浅水洼里有那么多小鱼,小男孩一个人是捡不完的,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捡得完呢?

  生:那个小男孩可以请其他的人也来帮忙。

  师:是的。这真是个好方法。

  生:请爸爸妈妈帮忙。

  生:我一个人一天就能捡完。

  师:你觉得小男孩一个人还是能捡完,是吧。可能开始的时候那几条鱼非常的幸运,还活着就被小男孩救起了,可后来,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

  生:那些小鱼就会被干死。

  师:所以,只要我们在沙滩上的人你捡、我捡,刚才那位小朋友说叫爸爸妈妈来捡,叫同学们一起来捡,就能把它们捡完了。学到现在,老师又想再次问问大家了:“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指点板书)

  生:小男孩在乎。

  师:是的。除了小男孩,还有谁在乎吗?

  生:没有了。

  师:(手指板书)小鱼在乎吗?

  生:在乎。

  师:你在乎吗?(手指学生)

  生:在乎。

  师:我呢?

  生:在乎。

  师:看来,所有爱小鱼的人都在乎。(板书:……在乎)

  (三)拓展升华。

  师:是啊,生命只有一次。当我们看到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时候,(放课件)当我们看到藤儿在奋力往上爬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笋芽儿不知不觉地拱出了地面(放课件)当我们看到花儿不知不觉地开放了(放课件)我们会充分感受到无论是人,还是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的世界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生命,才变得生机勃勃,五彩缤纷。最后,送小朋友们一首诗,这是老师读完这课课文后自己写的。

  (播放音乐:教师饱含感情朗读诗歌)

  每天清晨,当我们听到小鸟在歌唱,那有多好;

  每到河边,当我们看到小鱼在游戏,那有多好;

  每到之处,鲜花盛开,小草碧绿,那有多好;

  生命只有一次,

  小鱼在乎,小鸟在乎,花儿在乎,我也在乎。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珍惜生命吧!

  (在音乐声中完成板书:画上两只手)

  ……

  [教学反思]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预设是教师的预先设置,是相对静态的;生成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是相对动态的。在教学中最忌把教师预先埋伏的答案,或者教师预料中的结果作为学生的生成。不过,我们虽然无法预设到一切,但总可以尽可能多的预设一切,课前精心预设,教师才能更好地调控没有把握的课,才能使课堂上出现的精彩的生成,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以上两位教师截然不同的预设很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为什么第二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更精彩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位教师在预设时做到了“新、巧、活”三个字,从而成功地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这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

  一、使用教材——新。

  精心预设首先体现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也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叶老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必须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进行学一篇带多篇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很欣赏第二位教师的做法,她在精心预设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生命的珍贵,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如果不深钻教材,就会象第一位老师那样把第二段(2—6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分析小男孩扔鱼时的动作来体会小男孩救小鱼时的急切心情,这样一种常规教法,比较老套,而且这样教学,学生似乎还不能深刻理解小男孩的这一行为。可贵的是,第二位老师打破了常规,把文章的第一段(1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极度渲染,为什么她要这么处理教材呢?我想是因为第一段写成百上千条小鱼困在水洼里,生命危在旦夕,就是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小男孩挺身而出,援救那些小鱼,正是有了这种特定的情境,小男孩的行为才更让我们震惊,令我们感动。所以第二位老师对教材的大胆处理非常高明,令人耳目一新。

  二、创设情境——巧。

  精心预设还体现在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验。创设的情景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情景,只有当学生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去体验了、感悟了,正如常言所说的入情入景了,我们才能称之为学习情景。如第一位老师执教的片断中,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这条小鱼,你会怎么呼救?由于学生还未能深入地理解第一段,因此还不能完全融入其中去体验,而且很快就被老师以训练为主的学习所取代。第二位老师则精心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之中,如播放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活生活的录像,学生兴奋地看着录像,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接着老师一声叹息:“可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地离它们远去了,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学生通过两个情境的对比体验,体会到小鱼的心情,再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就能读出难受的样子。再如,用课件出示浅水洼,水越变越少,音乐响起,老师动情地说:“小鱼儿,你们怎么了,你们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此时学生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鱼,师生完全融入到情景之中,一个学生在朗读“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时几乎是沙哑着喉咙,红着眼睛读的。

  三、即兴预设——活。

  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环境。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随着学生生成状态的不同,教师要启动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即兴预设抓住来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使课堂大放异彩。在片断一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拾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一句时,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觉得小男孩的这个方法不好!他这样是拾不完的。这本是一个可使课堂绚丽多姿的亮点,可惜老师先是一愣,若有所思,随后不加理睬,仍顺着预先设计的教学继续下去,因而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其实学生的这个想法对于课文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它内涵丰富,直接关系到课文主旨的揭示:小男孩的这个方法的确不太好,不但自己累,效果也不大好,但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恰好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为小男孩很在乎那些小鱼,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虽然自己一条条地扔,的确累,但是为了尽快救那些小精灵,他已经顾不了许多了,至于学生所说的更好的方法,也正是课文要延伸拓展的,那就是让更多的人都和小男孩一起关爱生命。在片断二中老师重拾这一珍贵的教学资源,灵活调整预设思路,她先是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和你的想法一样,我也想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拾不完的。”接着她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成百上千”的含义,用手指着大屏幕说:“他明明知道浅水洼里的鱼儿是拾不完的,但他还在一个劲儿地拾呀!”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从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对生命无限珍爱”的光芒,然后她又问学生有什么好的方法才能拾得完呢?学生说了很多方法,教师总结说:“只要我们在沙滩上的人你捡,我捡,叫爸爸妈妈来捡,叫同学们一起来捡,就能把它们捡完了。”最后老师进一步拓展升华:“看来,所有爱小鱼的人都在乎!”正是老师这一精彩的动态生成使课堂出现了高潮,老师、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发出夺目的光芒。可见,这位老师面对着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挥”能够来个“精彩应对”,这也恰恰是她“正在预设”或“将要预设”的结果。老师的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使课堂更加绚丽多姿。

  比照两个案例,我感触颇深:其一,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精心预设,面向全体学生,备教材,备学生。其二,教师对于学生在学文时的即时质疑,应高度珍视,敏锐捕捉,善于利用。其三,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

  [专家点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主体,是知识文化的创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改革也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静心与学生对话时,学生常会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质疑,课堂上教师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冷处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沿着原有思路教学;二是热处理,不加分析,拿来即用,随意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三是温处理,先是肯定其参与意识,再作冷静分析,确定应对方案,或堵或疏,或截或导,灵活调整原有的教学思路。“老师,小男孩这个方法不好!”这个想法对于课文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它直接关系到课文主旨的揭示。可惜在案例一中,教师维持原来的思路,以冷处理方式待之。这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被教师漠视了。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想象,表达自己的见解,释放丰富的情感,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动态生成资源,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判定一种教学是不是有“法”,关键是看它有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活生生的人,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的教学,才是有“法”的教学。(邹京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