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了解司马迁所遭遇的灾难,体会司马迁“悲愤交加”的心情,以及他的人生价值观。
3.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品味文字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学生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了解司马迁遭遇的灾难,体会司马迁的心情,学习他的人生价值观。
3.通过理解、品味文字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学生的学习任务:1.了解遭遇的灾难。2.感悟写史的原因。3.品读写史的过程
教学的重难点:在理解、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检测工具:原文填空
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大家一起齐读课题,师板书。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走近去感受司马迁是如何用灵魂来诠释发愤的。
3.预期效果:相信通过大家的学习,司马迁的精神会感染到你。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了解遭遇的灾难。
任务呈现:快速默读课文,找到司马迁经历的灾难什么。
自主学习:生浏览课文
展示交流:1.生汇报句子。
2.课前大家搜集了李凌事件的资料,你觉得司马迁有罪吗?
3.生想象汉武帝会怎样惩罚他.
4.课件出示宫刑
5.想想此时司马迁的心情(悲愤交加)提问;他悲什么?愤什么?当时的司马迁想怎样?
6.过渡;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司马迁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人死的要有价值)
7.司马迁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生个别读(读出坚定,读出决心)
任务(二)感悟写史的原因。
任务呈现:默读1.2自然段,思考司马迁写史的原因,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用自己的话概括。
自主学习:生自读课文,作批注。师巡视。
展示交流:
1.生读第一自然段,汇报
2.从小司马迁受着母亲河的熏陶,历史故事的感染和父亲的影响使他从小爱上了史学。师板书。
3.生读父亲临终的话,这是父亲临终的嘱托(师板书)。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父亲的话。生个别读。学生评价。
4.面对父亲临终的嘱托,司马迁会说些什么。
5.师小结;正是由于他爱史,还担负着如此重大的嘱托,所以他把耻辱吞下去了,此时的司马迁可谓是忍辱负重呀。师板书
任务三;品读写史的过程
任务呈现;司马迁是怎样发愤著书的,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1.课件出示;“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资料。” “ 他尽力克制自己……. 工工整整的隶字。”
2.生读
3.文中用简洁的语言写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同学们想像描述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发愤写作的。
4.课件出示:
冬天,---------,司马迁---------;下天---------,司马迁-----------。
遇到某个年代的人、事不太清楚事,他--------;遇到有人讽刺和挖苦时,他------------。
天色微明时,-------------;夜深人静时-------------。
6.学生任选其一说。师生共评。
7.师小结:就这样,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司马迁从未停下手中的笔,整整写了十三年,同学们这就是“发愤”。生再读课题。
8.《史记》是一部怎样的书?(前无古人)为什么这么说?
9.生交流
三.检测导结
1.课件出示:
按原文内容填空
司马迁是由于他( ),并受到司马谈( ),所以才写史,写史道路却出现意外,他被汉武帝( )当时他想 ( ),但他想到( ),所以他坚定了一个信念( )。从此司马迁( ),最终完成了这部的书。
2.同桌互批打分,一空一分。
3.学生修改。
板书设计:
1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忍辱负重
爱史
发愤著书 嘱托
作业设计:1.搜集《史记》中的故事。
2.学习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从司马迁身上学到了什么。写到日记本上。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先从灾难入手,并且课前让学生搜集了李凌事件的资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司马迁是无罪的,紧接着我让学生想象汉武帝会怎样惩罚他,学生说的都比较轻,比如:鞭刑,杖刑……等他们说完,我才出示宫刑资料。随即我提问:这样的刑罚对他来说简直是?学生回答:生不如死。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司马迁“悲愤交加”的心情。循序渐进,这样会比直接出示资料效果更好。
在学习任务二时,我让学生自学概括司马迁发奋写史的原因,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找的不太全,概括得不太准。于是我让他们小组合作交流,很快学生们就展开了讨论,等我巡视的时候,他们已经概括的差不多了,所以很顺利的完成了第二个学习任务,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重点放在朗读上。读司马谈临终的嘱托 ,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当学生读完后,我提问: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你读出来了吗?我让学生再读,发现进步不大,于是,我便另叫了一个学生站起 来读,读得相当精彩,迎来一片掌声,紧接着我让刚才读过的那个学生站起来再读,发现读得比前面进步了。从这里可以发现应该给学生树立个榜样,学生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我觉得在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这篇课文的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感悟司马迁发奋写史的过程。课文中只用了两句话写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发愤”二字,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从三方面入手:夏冬两季、旁人的冷嘲热讽、夜以继日的写作。由于时间关系,我让学生任选其一,大部分学生写得很好,写完后,我让学生站起来朗读自己的作品,并给予了评价。
整堂课学生积极发言,积极动脑,善于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体。但在这堂课中,我也有很多失败之处:
1.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到位,当学生站起来读完后,我只说了一个字“好”但好在哪里,我没有具体说出来。有个学生读司马谈临终的嘱托,读得相当精彩,我没有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我觉得那个学生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读得哪好。评价没有针对性
2.时间上太匆忙,有些拖堂了。主要还是安排上有问题,自己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造成前松后紧的现象。上半节课浪费了一些时间,我的话语有些啰嗦了,最后的检测导结环节有些仓促,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大多数学生我认为做的不太理想,关键是时间不够。
3.目标呈现不太明确,语句不够简练,不能让学生很快记住。当我出示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读了一次,我就关闭了,学生记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4.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欠缺。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却没有强调用什么线画出来,概括好以后应用铅笔批注在旁边,这些我都没说,没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5.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前走,对于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理睬,没能处理好。应变能力有些差。
统观这节课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许多。以后我会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研究语文课堂教学,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三步导学”模式如何很好的运用到语文课堂上,这将是我今后努力与学习的方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