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学案例

2023-04-16 来源:榕意旅游网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片段,进一步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就会充满希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精读课文片段,理解重点词句。

  2.探究文中运用数据的内涵,体会人物品格。

  教学难点:

  感受谈迁与厄运抗争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心存信念,就一定会有希望。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如何战胜厄运,在你逆境中站起来的。(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悟品质。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探“信念”,体会艰辛。

  1.过渡:课题中有两个词语和谈迁一生的命运息息相关,是哪两个词?(厄运  信念)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呢?默读课文第一节,找一找,划一划。(板书:立志编写)

  3.简介明史,体会志向。

  4.品读句子,“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5.这么难的事他成功了吗?品读重点句:“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6.小结:是的,编书难,编史书更难,编翔实可信的史书难上加难。可谈迁却一直坚持了20多年,是什么支撑着他?(信念)请你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下谈迁。(板书:坚持不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厄运’之不幸,感悟意志之顽强。

  1.过渡:写成了,高兴吗?可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读读这个词“厄运”,什么是厄运?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呢?默读第二节,找一找,划一划。(板书:书稿被盗)

  2.为什么说书稿被盗是厄运呢?被盗的仅仅是书稿吗?

  3.过渡:是的,书稿是谈迁20多年来心血的结晶,是他20多年来生命里的一切,谈迁把书稿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可是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这又怎么不是一种厄运呢?怎能不令人痛心呢?

  4.引读‘“20多年的心血......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体会“体弱多病”,你想说什么?

  5.品读“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你知道他此刻会想些什么吗?

  6.过渡: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谈迁被打跨了吗?终日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里消沉了吗?编写国榷是谈迁自幼立下的志向,为之奋斗了20多年。20多年 哪,这又是怎样的20多年?这20多年来的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这20多年来每分每秒时时刻刻都在想都在做的事怎么会轻易放弃呢?怎么能轻言放弃呢?若非 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7.引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从头编写这部国榷。”读出力量---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三)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编写之苦,再感信念之坚。

  1.品读重点句‘‘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2.新的国榷怎么写成的?品读重点句:“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队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自由读,圈划令你感动的词句,作批注。

  谈谈体会,想象画面。(课件: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谈迁-------------------;在一个寒风凛冽的严冬,谈迁 ------------------;在一个黄沙弥漫的早晨,谈迁-------------------;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谈迁 -----------------。

  想一想,说一说。

  指导朗读,配乐朗读。

  4.谈迁图:你有什么话想对谈迁说?(板书:坚定不移)

  5.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向谈迁那样不向命运低头,与厄运抗争的人,你知道吗?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2.齐读最后一节。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紧张有序,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发言, 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为谈迁这位史学家的坎坷命运深深触动,被他坚定的意志深深感染。由于本人教学水平有限,教学经验的缺乏,很多地方考虑不成熟,对教材 的挖掘不够深刻。另外,有很多细节地方处理得也不够到位,尤其在引导学生探究谈迁遭遇打击时的心境这部分教学显得太表面化,给本节课的教学留下了许多遗 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