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平分生命》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的献出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之情,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
教学设想: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来体会。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如果自己以为会死,还会不会把血献出来。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突出了两点:一是进行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理解、读中收获,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练习,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小男孩对妹妹的热爱,愿意把学识献给祖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二是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内心世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详细教案:
《平分生命》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进行品读,感悟男孩的无私、纯真。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
教学重点:品读句子感悟。
教学用具:自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质疑导入 。
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 来形容生命,你会怎么说?面对课题,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怎样平分?)
师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或许能够你一半我一半地平分,但生命如此宝贵,也看不到摸不着,又怎能平分?可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却甘愿把自己的生命与妹妹平分。
二 品读悟情。
1 师:请打开课本,自由的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他。
出示 : 这是 一个( )的 小男孩,他愿意与妹妹平分生命 。
生:勇敢的,有勇气的,疼爱妹妹的
2 师:看来你们对这个男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再细细默读课文,用~~画出表现男孩这些特点的句子,还可以在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下面加圆点,谁画好了就大声地读读。
3 根据交流出示:
【1】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十岁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板书:哥哥 输血 勇气
〖1〗男孩的勇气震撼了医生。“震撼 ”是什么意思?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查、联、换)板书:医生 震撼
“一瞬间”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出示写有生词的字卡 ,生读。)
〖2〗比较:他下定了死亡的决心,决定给妹妹输血,这是很大的勇气。男女生对比读体会后再读原句,
〖3〗师:联系上文那句写了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看一看哪个地方写出男孩下了决心要为妹妹输血
(1)当医生征求男孩的意见时,男孩犹豫了,如果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生交流 )“点点头”又写出什么?
(2)是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每个人都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更何况他还只是一个与我们年龄相仿孩子,所以一开始,他——(犹豫了)可这又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呀,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妹妹——这惟一的亲人的生命,当我们有了这些感悟时,再来读读这段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还从那里看出男孩的勇敢?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朝邻床的妹妹微笑。
〖1〗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地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用微笑在向妹妹传达着无声的语言?男孩想说什么?
〖2〗(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感受到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4、是什么原因使这个10岁的孩子面对死亡而如此勇敢?是亲情,浓浓的亲情。是爱,是男孩对妹妹深深的爱。这浓浓的亲情是无价的
板书:情无价
5、出示:确认真的没事,男孩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
〖1〗理解“郑重其事”的含义
〖2〗比较:确认真的没事,男孩就伸出胳膊,挽起袖子,对医生说:“……”
〖3〗反复品读。指名读 2人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害怕的,而现在男孩却是(勇敢的,毫不犹豫的)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们的胸膛,说:“那就把我的血…………50年。
〖4〗出示投4,这是课文的插图,认真观察插图也能帮我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当身体虚弱的妹妹躺在病床上,看到刚刚为他输了血的哥哥(生读:又一次……)听到哥哥郑重(生读……,妹妹的眼中一定湿润了,他会对哥哥说什么?
被男孩勇敢行为震撼了的医生又一次看到男孩(生读……)听到男孩(生读……),医生用手抚摩着男孩的头,微笑着对他说
三、师:生命是如此宝贵,男孩子却说要与妹妹平分生命,所有的人都被震惊,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板书:平分生命 )又有几人能象这个男孩一样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呢?此时此刻,你对生命又有了哪些了解和感悟 ?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交流
四、推荐佳作:《100个感动小学生的故事》《爱的教育》
五、课外延伸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亲情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共同回忆生活中那些给你们留下美好回忆的事情,把它记录在本单元的 “家庭小档 案”中吧。
课后反思:
我仔细教学设计思路是抓住男孩子的言行、神态体会他的内心世界,通过医生神态的变化体现出男孩的勇敢和充满爱心。在教学中我注意用适当的导语、过渡语来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如导入课文的时候,我充满感情的说:“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或许能够你一半我一半地平分,但生命如此宝贵,也看不到摸不着,又怎能平分?可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却甘愿把自己的生命与妹妹平分。”再以“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使学生对小男孩的精神品质有了初步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回答“这是一个勇敢的、关心妹妹的的男孩”,再次让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男孩子的勇敢,从而让学生去品词品句的深入的理解课文。学完了1~4小节,我用这样的语言过渡:“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每个人都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更何况他还只是一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所以一开始,他——(犹豫了)可这又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呀,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妹妹——这惟一的亲人的生命。”唤起学生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同时我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让学生变换角色,设想“如果你就是这个男孩,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就是躺在病床的妹妹,你会怎么对哥哥说?”“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么对男孩子说?”使学生走进课文,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解课文内容,去感悟男孩子对妹妹的亲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还设计了“佳作推荐”的环节,向学生推荐《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书中有很多篇与课文类似的文章,表达了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加强阅读,使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马上进行了反思,特别是听了专家评课后,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反思这节课的授课过程,自己感到在以下几点上应当改进:
(1)当问到“如果你就是那个小男孩,你愿不愿意输血给妹妹”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不愿意输血给妹妹,因为我还没有活够”,再叫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仍是这样一种观点。应该说现在的孩子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他们的生活中充满幸福,他们没有小男孩那样的生活经历,所以亲情对于他们来说接受的多付出的少。他们更需要懂得亲情的可贵,学会付出亲情。在课堂上我想这样处理这个问题可能教学更好一些:当一个孩子说不愿意时,我可以问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就这一问题可以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的1~4小节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 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尽管表述不同,但都或近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再经过教师点拨,使学生真正理解小男孩对妹妹的那份深深的爱,从而被小男孩的伟大的精神感动。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异而勿牵。”通过这次讲课,我认识到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三个课程目标层次: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 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益。
(2)在教学中还应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 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在课堂上虽然自己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学生的情感没有调动起来,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比如“医生被男孩子的勇敢震撼了”这一自然段。如果朗读处理得好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学生才能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在讲授这段时,我想应先范读一遍,学生通过听读来初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其次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句,最后一段,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些语句时,我想应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重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重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这样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通过学习自己认识到,语文学习,最主要的方法是读。以读为本是语文阅读教学本身的任务所决定的。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调控者——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这一方法。学生借助于教师的帮助,通过自己读书,感悟,自觉主动地改变自身状况,不断得到发展。“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来提高学生的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学生是学习主体。理解一篇文章要靠他们自己去读,自己去领悟、体验、揣摩,才能探索、发现文章的真谛。”(引自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笔录)
通过这次讲课,我认识到自己授课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学习,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上好每一堂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