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字典理解生词.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德国风光)教师以导游身份介绍德国风光.画面定格在德国的街道上,揭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作者重游德国时发出的赞叹.(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自读收获.
1)课件出示本课生词.
a.学生自读.
b.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并相机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
c.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朗读有关作者赞叹德国的句子.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学生主动质疑.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学习.通过合作读文,找出描写德国奇丽景色的语句,并在小组内交流体会.(学生在小组内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德国奇丽景色的语句,教师巡视.)
汇报学习成果:
小组朗读文中具体描写德国奇丽景色的语句.(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以使学生读通句子.)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倾听并想像文字所创设的美丽意境.
学生交流想像.
在想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名学生朗读,学生自主评价.)
学生配乐朗读,感悟德国奇丽的景色.
练习背诵.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德国奇特的民俗风情.
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小组选派代表介绍德国人养花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指明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出示实物,相机理解"花的脊梁".
学生交流德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养花.
学生有感情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相关内容.
a.多媒体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b.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感悟德国奇特的民俗风情.
教师过渡:自己的花能给别人送去屡屡幽芳,走在街上的时候,又能欣赏别人的花.这就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课件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相机理解"耐人寻味".
学生联系身边,教室里,学校里发生的事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学生联系社会中的事例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师总结: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默默的为我们付出,在人与人的相互帮助中,我们享受到了更多的生活乐趣.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划下自己喜欢的句子,在书旁写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学生交流.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生齐读优美的句子.
总结,情感升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