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认真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欢歌竞舞的炽热情景。
3、在一系列活动中,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
2、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三、教学准备:
音乐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定向:
1、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2、游戏:《看谁学得快》教师打出节奏,学生模仿
(师:欢迎 二(1)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a、x x ︱x x ︱ b、x x x x ︱x x x x︱
c、x x x ︱x x x ︱ d、x x ︱x x ︱
e、x x ︱x x x ︱
(1)、学生拍手
(2)、启发创造:用其他的方法拍击。
(二)、导入引趣: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出示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启发学生回答)
3、出示课题:
板书:《情系彝族》
4、引趣: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九乡村寨”。
(三)、激趣体验
1、图片画外音:欢迎小朋友到我们彝族做客。
2、导入: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
3、初步感受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1)、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
(2)、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3)、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4)、问:还有哪些歌词?
(5)、小结: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出示《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词)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初步体验歌曲:
(1)、启发: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1、2句。
(2)、启发: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采用接龙游戏学会。
(4)小结:彝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
课件画外音:我们彝族人唱歌时边唱边动,你也试试!
5、深入体验歌曲:
(1)、教师示范: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2)、自己尝试:学一学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3)、全体在音乐伴奏下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歌曲教唱环节中,我不是采用弹琴学唱,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办法,而是运用清唱加手势引导的方式,这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单纯的让学生跟琴模唱一个音高,绝大多数学生根本唱不准,甚至有些学生连哪个音高,哪个音低都分辨不清,但是让他们来模仿人声的高、低,情况就大大不一样了,大多数学生会模仿的很准确。我认为张嘴默唱这种方法,更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模仿范唱的音色及感情的表达,这样无形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让学生在一开始不熟练的情况下,有一个缓和过程,熟练一下歌词、旋律、调高以及歌曲的速度,不至于因为不熟练,反而将歌曲唱得一团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彝族民间传说《阿诗玛》、了解火把节的知识,欣赏彝族石林的自然风光,使学生初步了解彝族的民俗和文化,感受彝族人民勤劳、纯朴的民风。
2、通过对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的欣赏、感受和设计、制作, 培养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以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3、伴随彝族儿童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即兴舞蹈,感受舞蹈的欢快情绪,加强小伙伴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初步感受彝族人民勤劳、纯朴的民风。
2、欣赏彝族民间服饰,了解他们服饰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1、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彩色墨水、宣纸、胶水、剪刀、彩色皱纹纸、油画棒。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云南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云南吗?
那你对云南有哪些了解呢?(师生交流)
2、影片片段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表现云南的影片,谁能发现,这段影片表现了云南怎样的特点?(多民族)
3、介绍云南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那里生活着26个风情各异,独具特点的民族。所以云南被称为“民族博物馆”。他们就像一只只从天边飞来的金丝鸟,美丽、珍贵、善良、纯朴。26个民族,26种风采。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的节日。
现在请你欣赏其中两个民族过他们的节日的情景,小朋友,你能分辨出这是哪两个民族在过什么节日吗?
(二)、泼水节与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水与火是生命的象征,是人类的起源。傣族是水的民族,水是幸福、吉祥的象征。泼水节的时候,每个人都要被泼得全身湿透。俗话说:泼透全身,幸福终生。
彝族——火把节
火把熊熊燃烧,绕成一条条火龙的是彝族人民聚在一起过火把节。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来临的时候,彝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聚在一起过隆重的火把节之夜。
(三)、石林
引言: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分布最广而且支系繁多的少数民族,那么对于彝族这样一个神奇的少数民族,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居住地——石林
1、彝族生活在云南省由北至南的许多地方,中外游客久闻大名的石林就是彝族人聚居的一个主要的地方。那里居住得最多的是撒尼人。
石林是世界上的一个罕见的奇观,在那里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今天,就让老师做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好吗?那就请小朋友们随着我们的摄像头一起来看风景,听传说吧!
2、游览了石林,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石头生得奇形怪状,巍然耸立,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
3、石峰“阿诗玛”(图片)
这里流传着一个什么传说呢?(“阿诗玛”的传说)你看这座婀娜的石峰,它正是传说中美丽勤劳的彝族撒尼姑娘“阿诗玛”的化身,你看她背着背篓,深情地眺望着远方,好像在深情地期盼她的阿黑哥回来。所以石林又被称为“阿诗玛的故乡”。自然与传说的相合,使石林更富于鲜活的生命力。
(四)、多彩的裙摆
引言:彝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风景秀丽,她们的服饰也是多姿多彩很有特色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服饰,你能发现他们的服饰中最有特色的是什么吗?(百褶裙多彩的裙摆)
1、观察、欣赏百褶裙多彩的裙摆的美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彝族民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百褶裙,你觉得它们的百褶裙美吗?那你能说说它美在哪里呢?(讨论,交流)。
(1)图案和纹样上
裙摆由多层色布环绕拼接而成,一般3—4个色段组成,黑色的边,或者是花布制成的边。色彩很艳丽,搭配得很漂亮。(引导说说有哪些颜色。)彝族认为,黑色象征刚强坚韧,红色象征他们崇拜的火,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
分割装饰面,较大的装饰面均分成若干局部,因裙长曳地,穿着时呈现许多直线的线条修长优美,显得非常大方。横向的装饰面与纵向的褶痕造成纵横相对比的效果及局部的完整耐看。
(2)当裙拉开后产生了怎样的形状呢?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师以裙示范)
下面的褶散开,形成了扇形,与上身部分形成了对比。
(3)观察行走、摆动的时候,裙摆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师以裙示范)
裙的褶非常有节奏地密集—散开—密集—散开。线条的疏密有节奏地变化着,蕴涵着一种韵律美感。
(4)转动、舞动起来,裙摆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师以裙示范)
褶全部打开了,线条全部舒展开来,线条很流畅,很奔放。
2、舞蹈《彝家娃娃真幸福》
(1)师示范
音乐、舞蹈与裙摆的美是不是融合在一起了呢?
(2)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跳起来吧!
生围成圈,随音乐一起跳起来。
3、设计制作裙摆
引言:穿上彝族的褶裙跳起舞来漂亮吗?那你想不想来做一条彝族的裙子呢?老师这里设计了彝族姑娘的一些舞蹈的姿态,(展台上展示,生可自由模仿)。你能为她们设计制作出不同动态下的多彩裙摆吗?
a、方法指导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制作呢?
a、蜡笔涂画
b、彩色皱纹纸剪贴
这些方法同学们都可以选择,不过今天老师还打算教给你们一种新的方法——染纸。先把纸染成彩色的布,再给她们做裙子。
染纸方法指导:
(1)方形宣纸的折叠
a、围绕一个角折叠成放射状
b、围绕中心折叠
(2)染 用彩色墨水一节一节地染,注意要染透
(3)晾 用衬纸托底,晾干
(4)剪贴 剪成需要的形状,制作出多彩的裙摆。
b、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多彩的裙摆
c、作品交流、展示。
(五)、小结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前我下了一定的功夫,收集了许多彝族的服饰,风景等图片,让孩子们对彝族有个直观的视觉印象。同时让学生尝试彝族舞蹈。在课堂上往往我们只会停留在浏览彝族服饰图片上,今天我能活用彝族风格的舞蹈对音乐的理解很有裨益。但是可以用的更简单有效,跟歌曲结合,简化动作,做到人人可以沉浸在载歌载舞里。在设计制作群摆时应放手让学生试验,教师示范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创作。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阿细跳月》音乐,感受彝族音乐的特点。
2、学跳彝族舞蹈的基本步子。
3、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并让学生创作“彝族之夜”。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彝族风情和舞蹈。
2、跟着《阿细跳月》音乐跳竹竿舞。
三、教学准备:
音乐、竹竿等
四、教学过程:
(一)、随《阿细跳月》音乐入室
(二)、欣赏: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
生:阿细跳月。(出示课题)
师:你们知道“阿细跳月”是什么意思吗?
生:阿细是彝族人民对自己的称呼。(出示)
跳月是他们在月色下欢快地跳舞。(出示)
2、师:对,这是我们上节课一起欣赏的一首彝族舞蹈音乐,你能说说它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生:笛子、……
师:非常好,这首乐曲主要是由笛子、扬琴、……(出示)
这些民族乐器一起演奏的,我们称它为(民乐合奏)
3、师:现在,老师请大家当一回小小演奏家,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来模仿演奏,好吗?
生:好
师:谁愿意当一名乐队小指挥?
请演员们作好准备!请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由二(1)班为大家表演。
学生模仿
师鼓掌:演奏得太棒了。
4、出示主旋律:看,这是我们上节课演唱并演奏过的《阿细跳月》的主旋律,现在请大家把这条旋律的字母谱再演唱一遍。
学生唱:
师:唱得不错,让我们用la再来唱一唱,请你唱出彝族人民跳舞时的(欢快)心情。在演唱时声音可以有些(弹性)。
学生用la唱。
5、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彝族人民不仅能歌,而且(善舞)。
下面就请大家跟着音乐即兴地跳一跳。
① 学生跳。
师:同学们自编的舞蹈跳得真不错,有的舞姿还真有点彝族韵味呢。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个彝族舞蹈动作。请看第一个动作。
② 学习动作,讲清每个动作的要点。
③ 连续做动作后跟音乐跳一遍:让我们跟着音乐跳一跳。
④ 师:今天让我们也来当一回阿细,去和自己的好朋友跳跳彝族舞,大家可以在队形上作些变化,先讨论一下。
学生跳。
(三)、拓展:
1、师:欣赏了彝族音乐,跳了彝族舞蹈,你们想不想跳一跳彝族的竹竿舞呢?
生:想
师:老师跳给你们看看。
师范跳,学生学习敲竹竿。
师:好,等一会儿我们分组来跳,你可以按照老师的方法跳,也可以自己创作不同的节奏敲竹竿跳一跳。
请大家分成5组(每组安排地方,拿竹竿)。
学生即兴跳
2、师:同学们,你们跳得高兴吗?你觉得竹竿舞难跳吗?让我们下节课中一起再来跳。
(四)、创作:
1、师:在《阿细跳月》这首乐曲中,彝族人民用优美的舞姿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
生:美丽、热闹。
师:出了舞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去创造出一个热闹、迷人的夜晚呢?
生:歌声。
师:对,我们可以为乐曲的主题旋律编歌词唱一唱。
生:画图、乐器、写作、身体造型、……
师:有那么多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用创编歌词、另外一组就用身体动作表演,请大家自由选择
2、分组讨论(要求造型组边表演边由一人解说)
3、分组表演
4、集体表演:同学们表演的真好,现在,让我们三组一起合作,共同演绎一个热闹非凡的彝族之夜。(出示)。
谁想当一名总导演,说说你想让大家怎样表演。
(一名学生说)。好,我们就按照导演的方法,大家听明白了吗?(明白)
请演员们各就各位。
5、学生表演
(五)、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在这一节音乐欣赏活动课中,我力求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孩子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得到美的体验,获得愉悦的感受,指导学生在聆听中学习,于创编中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孩子参与表现的过程中,我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大胆的去尝试。由于时间的原因,很多孩子的创意没有展示,同时我也在思考,怎样让孩子在充分发挥个性表现的同时,组织好教学活动。我想,随着不断的学习,课改经验的不断积累,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我要力求作到每一堂音乐课都在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孩子对音乐之美无限的探索和追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