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创新
作者:谢韵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1期
关键词:侗族木构建筑吊脚楼;传承保护;设计创新 一、侗族传统建筑吊脚楼的现状分析
位于广西柳州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一个以侗族少数民族为主的自治县,其建筑形式主要保留了传统的木构建筑吊脚楼的建筑特点,这也是千百年来生活在此处的少数民族人民优秀的智慧结晶,可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一体现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的建筑形式正在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吊脚楼多采用木结构为建筑形式,这样的建筑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主要支撑的木头会出现歪斜和被虫蚁啃食的危险,而由于是木头搭建,室内采光得不到很好的支持,导致室内常年昏暗无光,木结构的防火性能也达不到消防要求,最重要的是,水电管线不好接通,使得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故而需要对其以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再设计,而如何在保持侗族文化的同时达到人类生活需求,这就需要对侗族传统建筑吊脚楼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
吊脚楼属于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智慧财富,其不需要钉子仅通过榫卯相接就可建造的特性,使得其成为了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中华财富。在这一艺术瑰宝遭受危机的时刻,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已经越来越重要。 二、传统建筑吊脚楼的建筑外部保护
吊脚楼作为侗族传统建筑的代表,也是侗族人民生活所离不开的建筑形式,在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的时代中,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正在逐渐取代以木结构为主的吊脚楼建筑形式,为了弘扬和发展侗族文化精神,弘扬侗族少数民族特点,吊脚楼不应该被时代淘汰,而是需要运用现代技术将其传承和保护,作为侗族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对于吊脚楼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分为外部保护和内部保护两部分,在建筑外部保护上,应注重其原本的木结构特点,不应将木结构特点磨灭,从建筑整体上以底部为钢筋水泥为支撑地基,上层为木结构的建筑形式取代传统的整体结构形式,并在建筑外部辅以木结构支撑,最大限度的从外部还原吊脚楼木结构建筑的特征。 三、传统建筑吊脚楼的建筑内部空间保护
对于吊脚楼内部空间的改造,首先要解决的是采光问题。传统的木构建筑内部采光十分有限,导致室内常年处于没有光线的昏暗状态,这样对于居住在其中的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精神上也会造成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要将乳胶漆墙面引进室内,只要有白色的墙面,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光照射进来产生的折射就会使得整个室内明亮起来,而且底部一层采取混凝土的结构也让原本容易倾斜的地基得到了稳固。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止吊脚楼因为年久而歪斜的措施之一。 吊脚楼内部空间的合理改造,可以使得电路得到安装,大大的满足了现代人通水通电的愿望。而楼上采用的木构建筑,又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传统的吊脚楼模式。这样一举多得的手法十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小结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有着少数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而吊脚楼作为侗族传统的居住形式,是一个需要现代人保护和传承的优秀瑰宝。对于吊脚楼的外部,需要进行完整的保护,传承这一流传悠久的木结构建筑形式,而又在其中发展创新,需要现代技术与传统的融合,并不断发展,使之成为符合现代居住要求的新时代文化建筑。 参考文献
韦自力.物质形态与文化形态的兼容_当代广西室内设计方向研究[J].美术大观,2012,(04) 作者简介
谢韵(1994—),性别:女; 籍贯:广西省南宁市; 学校:广西艺术学院,学历:2016级硕士 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