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泊秦淮》创新教学设计

2023-05-12 来源:榕意旅游网


《泊秦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杜牧,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的忧国之情,透过诗歌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泊”,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通过眼前所见景物而抒现实之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

出示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杜牧,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的忧国之情,透过诗歌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晚唐诗人。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入朝,官至中书舍人。《全唐诗》编其诗入卷。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其政治诗如长篇《感怀诗》共五十三韵,是学杜甫的《北征》和《咏怀五百字》。反映现实的律诗如《河湟》、《早雁》等都蕴含着深沉的对时政批评之讽。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由于国热已如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露感伤情调。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赋体之形成。生平祥见《新唐书》卷一六六。有《樊川文集》。

2、背景资料:《泊秦淮》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淮河一带

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用来抨击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读诗情

1、齐读。

2、个别读。

3、模拟读。

四、细读品味:

1、“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那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看到的是暮霭、淡淡的月光、秦淮河水、细沙四种景物;用互文,“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给人朦胧(迷茫),悲凉的景象。(学生在读中体会)

2、两个“笼”字好在哪里?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

明确:两个动词准确生动描绘了一幅迷蒙冷清的画面。

3、如何理解“寒”字:

明确: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感到时间是深秋,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4、由“夜泊秦淮近酒家”我们想到些什么?——

明确:由“夜”字可知时间是夜晚时分;由“泊”字可知诗人是乘船而来停泊于此;由“秦淮”“近酒家”五字可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明确: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不知”凸显出诗人的感慨之深;“犹”字凸显了诗人的忧愤之切。

五、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

明确:商女是伺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根据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这两句诗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2、请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再现的情景。

明确:秦淮河上,秋水荡漾,淡淡的水和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和江边的沙岸,

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而又冷清愁寂的水边夜色图。

六、选择其中的一句诗,展开联想,进行扩写。

七、教师小结:

《泊秦淮》诗的第一句用两个“笼”字将暮霭、淡淡的月光、秦淮河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渲染出一种空冷愁寂的情调。第二句交代停船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为下两句的展开作铺垫。第三、四句写诗人在船上听到对岸酒楼中歌女们演唱“亡国之音”后激起的无限忧愤。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涵着对世道的愤慨。

《泊秦淮》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写景:忧愁伤感;

泊秦淮 { } 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抒情:讽刺揭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