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标准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常的教学行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6.对学生进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专 业 理 念 与 师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初中生提供德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适合的教育。 1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7.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8.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待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9.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方面全面发展。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19.掌握初中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五)教育知识 法。 23.了解初中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4.了解初中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25.理解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专 业 知 识 (六)学科知识 27.了解初中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8.了解初中数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29.掌握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30.掌握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31.了解初中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2.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33.具有初中数学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八)通识性知识 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37.科学设计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专 (九)教学设计 业 39.引导和帮助初中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能 (十)教学实施 40.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26.掌握初中数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原理与技能。 22.了解初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七)学科教学知识 力 41.通过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有效进行教学。 42.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3.引发初中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44.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4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初中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6.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47.根据初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48.针对初中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49.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50.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51.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52.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5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4.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5.了解初中生,平等地与初中生进行沟通交流。 56.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7.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初中生发展。 58.协助初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59.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四)反思与发展 60.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6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十三)沟通与合作 三、《标准》的基本性质: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该法律以及此后的法律文本、相关政策都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做出明确规定。《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
《标准》的定位是“对标准”。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
从《标准》的前言和实施建议两个部分中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导向”标准之特征。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是引领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础。
页: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