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名贵中药材鉴别论文

2020-06-30 来源:榕意旅游网


冬虫夏草的鉴别

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 2

1、基本信息 2 2、形态特征 2 3、功效价值 3 4、市场行情 3 5、鉴别 3

5.1 辨颜色 4

5.2看外形 看横切面 4 5.3闻气味 4 5.4试手感 4 5.5品口感 4 6.混淆品 5

6.1 亚香棒虫草 5 6.2 蛹草 5 6.3 凉山虫草 6 6.4香棒虫草 6 6.5新疆虫草 6 6.6分枝虫草 7 7.伪品 7

7.1 地蚕 7 7.2 甘露 7 7.3 甘遂 8 7.4 石蚕 8 7.5 白僵蚕 8 7.6 人工伪制品 8 8. 结语 9

1

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

摘要:目的鉴别冬虫夏草的真伪,为中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外观特征、显微鉴别等方面对冬虫夏草正品及其常见的混淆品、伪品进行鉴别描述。结果常见混淆品有亚香棒虫草、蛹草、凉山虫草、香棒虫草、新疆虫草、分枝虫草等,伪品主要有地蚕、甘露、甘遂、石蚕、白僵蚕、人工伪制品等。

1、基本信息

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是一种特殊的虫和真菌共生的生物体。是冬虫夏草真菌的菌丝体通过各种方式感染蝙蝠蛾(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昆虫)的幼虫,以其体内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能量来源进行寄生生活,经过不断生长发育和分化后,最终菌丝体扭结并形成子座伸出寄主外壳,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虫菌共生的生物体。入药部位为菌核和子座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是高级滋补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民间应用历史较早。始载于吴仪洛(1757年)《本草从新》,记有:“冬虫夏草四川嘉定府所产最佳,云南、贵州所产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之,连身俱化为草”。又曰:“冬虫夏草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咳嗽„„如同民间重视的补品燕窝一样”。以后,本草均有收录。冬虫夏草作为药材输出国外很早,明代中叶(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来华采购冬虫夏草带往巴黎,后由英国人带往伦敦。

2、形态特征

冬虫夏草的形态很有特点,它的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单生,细长呈棒球棍状,长4-14厘米,不育顶部长3-8厘米,直径1.5-4厘米;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窄椭圆形,长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数子囊壳,顶部不育部长1.5-5.5毫米;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外,卵形或椭圆形,长250-500微米,直径80-200微米,每一个子囊内有8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虫体表面深棕色,断面白色;有20-30环节,腹面有足8对,形略如蚕。

2

3、功效价值

冬虫夏草作为三大补药之一,其功效自然是很高的。冬虫夏草首次记载使用是清代吴仪洛《本草丛新》,书中认为冬虫夏草性味甘,温。功能补肺益肾,化痰止咳。可用之于久咳虚喘,产后虚弱、阳痿阴冷等“虚”的病症。据研究:冬虫夏草主要含有冬虫夏草素、虫草酸、腺苷和多糖等成分;冬虫夏草素能抑制链球菌、鼻疽杆菌炭蛆杆菌等病菌的生长,又是抗癌的活性物质,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好的调节作用;虫草酸能改变人体微循环,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镇咳祛痰作用;虫草多糖是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机体对病毒及寄生虫的抵抗力。所以,冬虫夏草的功效主要是来自它的组成成分。

4、市场行情

冬虫夏草的价值高,它的商品全部来源于野生,产量少,所以导致市场上供不应求。是治疗各种虚症的良药、天然高级滋补品及食疗药品。在中国,70%的冬虫夏草用于出口,主要销往日、韩、新、马、印尼、泰、香港、台湾等地,不仅如此,它在美、加、澳等国家也成了热销品。因此,也就造就了冬虫夏草的高价格,尤其是近几年,一直是在上十万元一千克的价格。

5、鉴别

由于冬虫夏草价格昂贵,供不应求i,一些不法商贩想尽一切办法制造假虫草,欲以假乱真,牟取暴利。因此,学习鉴别冬虫夏草真假与真伪成为了广大虫草消费者的一门必修课。目前市场上虫草造假行为主要有如下:

以假乱真 用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蛹虫草、地蚕、古尼虫草、新疆虫草、大闭囊虫草等当成冬虫夏草来出售;

掺假使假 在冬虫夏草的体内插入铁丝、铜丝、保险丝等使其质量增加,浸泡明矾、水打湿增重、用硫磺保鲜或漂白已经发霉编变质的冬虫夏草使外观好看,改外观的“卖相”或外观的质量。

精心造假 不法分子用有机复合可塑剂、赋形剂、粘合剂等加工制造出来的假冬虫夏草,外观形态相当逼真。所以,辨别冬虫夏草的真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3

5.1 辨颜色

冬虫夏草的虫体表面部分呈深黄到浅黄棕色;“草”的部分则呈现枯树枝的颜色,即为深棕色或浅褐色。

5.2看外形 看横切面

真的虫草掰开后有明显的纹路,虫草中间有一个类似“V”形的黑芯,而假的没有,真虫草的虫头部分与夏草系自然长成,连接处吻合得很好,没有明显的黏合痕迹,假的仔细观察往往能看见黏合的痕迹,真虫草的虫体有环纹,每3环为一组,组组排列,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假虫草却有一面为对称的凸点,一面为平行空隙相等的条纹,一般是用模子灌制出来的。

5.3闻气味

包好的冬虫夏草一打开会有浓厚的如同草菇、香菇的腥香气味。单个虫草放近了闻也可以闻到这种味道,只是稍淡。造假的虫草一般是没有气味,即使有,也不是这种香腥,反而会是鱼腥味、劣质香水味或者化工原料味。

5.4试手感

轻试手感,轻轻抓起一把虫草,洒开手,感受一下重量,真的虫草的虫体在干好之后就有清脆的干草感,而假虫草放在手上有坠重感。此外,将真虫草的虫草与子座部分分别放在手上揉搓或来回擦拭,手上不会沾染颜色,不会沾有除泥沙与木屑外的其他粉末状物,如果手上沾有颜色与异状粉末,那就是假的虫草了。

5.5品口感

真虫草放在口中咀嚼如青毛豆,绵碎而咀,愈咀愈香,满口鸡肉甜香味。伪虫草放口中咀之,硬碎顶牙,口液湿透后满口泥粉,不耐咀且无肉香味,土味特浓。

4

6.混淆品 6.1 亚香棒虫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亚香棒虫草(Cordyceps hawkesii Gray)寄生在鳞翅目昆虫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与冬虫夏草极相似,虫体呈蚕状,长3~5 cm,直径0.4~0.6 cm,表面呈黄棕色,少数黑褐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黄色或紫色,表面有类白色的菌膜,除去菌膜显褐色或栗褐色虫体角皮,可见黑点状气门。足近头部有3对,尾部1对,中部4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中央有稍明显灰色的“一”字纹。子座单生,间或2—3个,呈长棒状或有分枝.长4—10 cm,直径0.2.0.3 cm。上部光滑,下部有细绒毛。头部稍膨大,表面灰褐色。柄部多弯曲,有细纵皱纹,黑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疏松或空瘪。气微香,味微咸(菌核)或淡(子座)。与野生的藏冬虫夏草、川冬虫夏草相比,亚香棒虫草颜色发白,中部4对足不太突出,其他外表特征基本相同。

显微鉴别:虫体呈不规则形,四周为独体的躯壳,其上着生长短不一的锐刺毛和长绒毛,有的似分枝状。躯壳内为大量菌丝,其间有裂隙。子座周围由子囊壳组成,子囊壳卵形至椭圆形,下半部埋于凹陷的子座内。子囊壳内有多数细长的子囊,每个子囊内有数个具有横膈膜的子囊孢子,不育部中间充满菌丝,其间有裂隙,无子囊壳。子囊壳全埋于子座内,卵形至长椭圆形,壳壁深棕色,壳内子囊多数着生于壳的基部,长条形,内有狭长形的孢子2—4个。鉴别要点为虫体断面平坦,黄白色,周边皮壳无刚毛;子囊壳呈辐射状排列,子囊壳全埋于子座内;子囊常断裂。

理化鉴别:取本品0.5 g,加水5mL浸泡1 h,摇匀,过滤,取溶液1mL,置荧光灯(365 nm)下观察,溶液呈淡黄绿色荧光。而正品呈黄蓝色荧光。

6.2 蛹草

来源:习称“北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蛹草(Cordyceps milaaris(L ex Fr.)Link)子座及其寄主夜蛾科昆虫幼虫(菌核)的干燥复合体。

性状:虫体呈椭圆形蛹状,黄棕色,有5—7个环纹;子座单生从寄主头部发出,有时生于虫体节缝间,长2—5 cm,直径0.3~0.5cm。极少数有分枝,紫红色或橘红色;

5

头部为棒形,长1—1.5 cm,直径1.5—5 mm;质脆,易折断。气腥,味淡。

显微鉴别:虫体断面呈灰白色。子囊壳短烧瓶状,表生或半埋,子囊孢子线形,成熟后断裂成小段。

6.3 凉山虫草

来源:又名“麦杆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凉山虫草(Cordycepsliangschanensb zarIg uu et Hu sp.Nov)寄生在鳞翅目(kaidootem)昆虫幼虫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虫体呈蚕状,较粗,长3—6 cm,直径0.6—1 cm。表面被棕色至棕褐色菌膜,菌膜脱落处呈紫褐色,有环纹9—12个,足不明显。子座呈线状,不分枝或分枝,长l0一30 cm,直径0.1~0.2 cm。头部稍膨大,表面灰褐色。柄部极长,多弯曲,有细纵皱纹,棕褐色,质柔韧。气微腥,味淡。

显微鉴别:表面有黑褐色小点(子囊壳生于子座上部组织表面)。

6.4香棒虫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香棒虫草(Cordycs barnesii Thwaites)寄生在鞘翅目昆虫金龟子幼虫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虫体呈弯曲的扁肾形,短粗,长1.5—2 cm,直径约0.5 cm。表面呈棕黄色,头较小,棕褐色,具1对螯牙,体部有密环纹,胸部有足3对。子座呈线状,长2—6 cm,直径约2 mm。头部稍膨大,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皱纹,棕褐色,质柔韧。气微臭。

6.5新疆虫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新疆虫草(Cordycs)寄生在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虫体呈蚕状,较细,长2—4 cm,直径0.2~0.5 cm。表面呈土黄色至紫褐色,有环纹20一40个,近头部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腹部有足8对,以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断,断面淡黄白色。子座多见,细长,稍弯曲,长约1 cm,直径为1 mm,表面棕褐色,有细小皱纹,头部膨大呈圆珠状,深棕色。气微腥,味较苦。

显微鉴别:虫体断面略平坦,淡黄色。头部子座偶见;子囊壳约60个,呈芝麻形、

6

短圆锥形,全埋于子座内。

6.6分枝虫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分枝虫草(Cordyceps ramose Teng)寄生于鳞翅目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虫体似蚕,长3.5 cm,直径0.3~0.5 cm;表面黄绿色,入水后颜色褪为黄褐色或黑褐色;体表粗糙,腹部环纹细密,有25~35个环节。有足8—12对,胸部4对稍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黄白色;头部棕黑色,角质,有光泽,子实体从头口腔第2,3颈环中长出,长圆柱形,有分枝,或2—3个子实体同时生出,黑褐色,多弯曲,长2.5—3.5 cm,直径0.15—0.2 cm,质柔韧,断面外层黑色,中心黄白色,较大者中空。气清香、微腥,味微苦。

显微鉴别:子囊壳两轮,埋于子座内。

7.伪品 7.1 地蚕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地蚕(Stachys geobombycis C.Y.Wu)的干燥根茎。

性状:形似虫体,但有根痕、节间等。外表呈纺锤形,两头略尖,长1.5~4 cm,直径0.3~0.7 cm。表面土黄色或棕褐色,略皱缩而扭曲,有环纹4—15个,节上有点状芽痕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呈白色颗粒状,同时可见棕色形成层环,环上有4个较大的棕色维管束。气微。味甘微辛,有黏性。无子座。

显微鉴别:取本品硫酸乙醇提取液(1:7)1 mL。于荧光灯下观察,本品溶液呈鲜紫色荧光。正品为淡蓝色荧光。

7.2 甘露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草石蚕(Stachyssieboldii Miq)的干燥块茎。 性状:与地蚕类似,唯环纹2一10个。气微,味甘。无子座。

7

7.3 甘遂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ex T.P.Wang)的干燥块根。

性状:呈椭圆形或棒状,长3.9cm,直径6—18 mm。外表面白色至黄白色,顶端有少数淡黄色的须根,未刮净栓皮者为赤褐色。质轻易折,断面粉性,气微,味微甘,有持久的刺激性。断面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脐点点状、星状,具缘纹孔导管多见。无子座。

7.4 石蚕

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蚕(Polypodiodsnonica Mott Chipy)的干燥根茎。 性状:呈不规则圆柱形,弯曲状。外表面褐色至黑褐色,具圆形突起及须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有断续环状排列的小白点,气微,味微涩。无子座。

7.5 白僵蚕

来源: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的幼虫感染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体。

性状:呈圆柱状,多弯曲皱缩,长2~5 cm,直径0.5—0.7 cm。外表面灰黄色。被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有足8对,呈突起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无子座。气微腥,味微成。

7.6 人工伪制品

来源:本品系用淀粉、石膏、黄花菜等为原料的人工模压、染色伪造的冬虫夏草虫体的伪制品。

性状:外观轮廓与正品类似,外表呈黄白色或棕红色,虫体光滑,人工痕迹明显,环纹明显;断面整齐,淡白色,体重,久尝粘牙,味淡。子实体无细小的纵向皱纹。但色泽、纹理不自

然,质重易断。断面无组织结构。无子座,遇碘试液显蓝色。

8

8. 结语

冬虫夏草资源紧缺,而其混淆品多系近缘品种。与冬虫夏草正品相比,混淆品子实体均来源于麦角菌科,但为不同种真菌;正品为蝙蝠蛾科昆虫,混淆品为鳞翅目科昆虫,蛹虫草为夜蛾科昆虫。正品断面中间可见暗棕色“V”字形纹,亚香棒虫草断面有稍明显灰棕色的“一”字纹,其余的都无此特征。另外,把断掉的冬虫夏草用细小的木签或铁丝拼接,或用胶水把断掉的冬虫夏草粘起来(胶水对身体有毒性),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现,可放人水中浸泡数分钟,粘合部位就会分离;还有的掺杂品用针筒装胶水拌合金属粉的液体(有毒)注入冬虫夏草虫体内增加重量,鉴别时可称重,或折断,可在断面见到黑褐色的金属粉末。因此,临床药学人员应加强真伪经验鉴别的能力,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I】李家实.中药鉴定学f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36—539. 【2】唐毅,陈仕江,马开森.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苹的真伪经验鏊别【J】. 重庆中草药研究,2008,12(2):l一3.

【3】王霞玲,童树洪.冬虫夏草正品与伪品及混淆品的鉴别【J】.中国药 业,2009。18(18):75—76.

【4】王竹鑫.袖珍中药快速鉴jq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16.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1】.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5:75.

【6】顾峥嵘,张全龙.冬虫夏草及其伪品的鉴别【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 究,2003。11(4):30—31.

【7】殷仁亭.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亚香棒虫草的鉴别【J1】.基层中药杂志。 2002,14(2):19—20.

【8】朱国强,曹倩.冬虫夏草及其伪品的鉴别【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 志,2003.10(3):46—47.

【9】中Iit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广东省药品检定所.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 图典【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3—237.

【lO】汪群红。胡敏.冬虫夏萆的真伪鉴别【J】.中国药业,2009,18(22):

9

73—75.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