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数学_7.1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22-03-28 来源:榕意旅游网


7.1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探索等式性质的过程,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等式的变形。

3、通过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和运用,培养自己的推理意识。 学习探究 1. 思考交流

(1) 小莹今年a岁,小亮今年b岁,再过c年,他们分别是多少岁?

(2) 如果小莹和小亮同岁(即a=b),那么再过c年他们的岁数还相同吗?c(c < a)年前呢?为什么?

由等式 a + c = b + c 判断:

a + ( 2c + d ) 和 b + ( 2c + d )相等吗? a - ( 2c + d ) 和 b - ( 2c + d )相等吗? 2.归纳总结:

等式的基本性质1: 用字母表示为:

3.思考与交流

(4)一袋巧克力糖的售价是 a 元,一盒果冻的售价是 b 元,买 c 袋

1

从问题(2)中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能用等式把它表达出来吗?

巧克力糖和 c 盒果冻要花多少钱?

(5)如果一袋巧克力糖与一盒果冻的售价相同(即 a = b )那么买 c 袋巧克力糖和 c 盒果冻要花多少钱?

由等式 a = b→ac = bc

从问题(5)中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能用等式把它表达出来吗? 当 c = 时,可得到 = 。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4.归纳总结: 用字母表示为: 类似的 等式的性质1:如果a = b ,那么a+c = b+c 等式的性质2:如果a = b ,那么 ac = bc; 如果a = b ( c≠0),那么 = . 注意事项:1、等式两边是作同一种运算。

2、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3、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展示点拔:

若X=Y ,则下列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请指明依据等式的哪条性质?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

(1) X+ m=Y+m

(2) X - a = Y - a (3) 5X=5Y (4) = 例题解析:

例1 在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整式,使等式成立,并说明根据的是等式的哪一条基本性质以及时怎样变形的。 (1)如果2x-5=3,那么2x=3+ _______; (2)如果-x=1,那么x= ___________. 巩固新知: 1、回答下列问题:

(1)由等式x+5=y+5能不能得到等式x=y?为什么? (2)由等式-2x=-2y能不能得到等式x=y?为什么? (3)由等式a=b能不能得到等式a+3=b+3?为什么? 2、在下列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整式,使等式仍然成立: (1)如果x+3=10,那么x=10-( ) (2)如果2x-7=15,那么2x=15+( ) (3)如果4a=-12,那么a=( )

3、下列变形符合等式性质的是( ) A、如果2x-3=7,那么2x=7-3 B、如果3x-2=1,那么3x=1-2 C、如果 - 2x=5,那么x=5+2

1

D、如果 - x = 1,那么 x = -3

4、依据等式性质进行变形,用得不正确的是( )

A xy5, x5yB、如果xy5,那么xy50

15 C、如果xy5,那么xy22 D、如果xy5,那么xy5aa随堂检测:

1、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A.由a=b得a+5=b+5; B.由a=b得6a=6b ; C.由6+a=b-6得a=b-12; D.由x=y得x÷3=3÷y 2、已知等式ax=ay,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 ). A.x=y B.ax+1= ay+1 C.ay=ax D.3-ax=3-ay 3、如果x=3x+2,那么x-___=2,根据____________ 4、有两种等式变形:①若 ax = b , 则x = ;

②若 x = ,则 ax = b 。

A.①正确,②不正确 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②都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5.下列等式中可由等式 2x-3 = x + 2变形得到的是 ( ) A. 2x – 1= x B. x – 3 = 2 C. 3x = 3+2 D. X+3 = - 2

学情分析

一、学习习惯不佳,无合理的学习计划,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不够,作

1

业不能很好完成甚至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学习任务只是局限于书面作业,不会自学,课程难度增加以后,学生的方法没能及时跟上。

二、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让师生之间的课堂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与问题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让他们看到努力之后的结果。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探索的地方,尤其是在个人专业及课堂教学水平方面,都比较稚嫩。但我相信只要多学习,多投入,多努力,改进方法,一定能有较好的收获。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

1.本节课能全面体现生本课堂“三学小组”的教学模式.“三学”一方面表示生本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即预学、互学、评学;另一方面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倡导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本节课我通过设置“独立自学——合作互学——展示竞学——精讲导学——小结评学——检测固学”六个教学流程,紧紧围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始终处于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提问质疑、引导点拨、协助分析,处处都体现了“导与引”的作用. 这种教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动手实践,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归纳反思,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 能灵活采用实验探究法、类比猜想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段,学生逻辑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在探究等式的性质1时, 我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符合青少年好动的特点, 在探究等式的性质2时,我采用的是类比猜想法,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大胆猜想结论,符合初中生爱发表见解、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运用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采用激励机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挑战性.这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加强研究问题的实验探究性,也强化了数学方法的思想渗透, 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意识. 教材分析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刚刚认识了等式与方程的基础上接触到的。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中蕴涵的“化归思想”,直接给学生指明了解出方程的明确方向。同时,它也对学生后续学习不等式、函数,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接触这些知识时,我们可以把知识内容加以练习,再次加深等式性质的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随堂检测:

1、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A.由a=b得a+5=b+5; B.由a=b得6a=6b ; C.由6+a=b-6得a=b-12; D.由x=y得x÷3=3÷y 2、已知等式ax=ay,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 ). A.x=y B.ax+1= ay+1 C.ay=ax D.3-ax=3-ay

1

3、如果x=3x+2,那么x-___=2,根据____________ 4、有两种等式变形:①若 ax = b , 则x = ;

②若 x = ,则 ax = b 。

A.①正确,②不正确 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②都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5.下列等式中可由等式 2x-3 = x + 2变形得到的是 ( ) A. 2x – 1= x B. x – 3 = 2 C. 3x = 3+2 D. X+3 = - 2

教后反思

《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课教材设计了四个观察小实验活动,分别探索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和同时乘、除的规律。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的同时,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这一规律。

由于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基础和依据,所以我在教学时给予特别重视,活动一、用天平直观图演示的操作,给学生提供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交流自己发现的空间,切实理解等式的性质。活动二、用课件进行演示,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总结等式的性质。基础训练中,分别安排了在天平上填运算符号和数字,在课堂练习中填数的模拟解方程练习。练习时,让学生看懂题目的要求,特别是第1题中的训练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也就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做的,打实基础为下面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做准备。 本课讲完之后,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我认为运用图片加演示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提出精炼的思考问题和适当的点拔会增加课堂的教学效率,紧凑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暴露他们的思维,把思维留给学生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注重了学生上课语言表述的规范与准确,书写的工整。 总之,数学教学要给学生留出大量的习题训练时间,给学生消化和熟悉巩固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时时提醒自己精讲多练,尽量多给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力求通过教师有效的“导”,促进学生积极的“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归还学生自主学习权。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本课的数学思考: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等价”、“建模”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