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
2022-12-20
来源:榕意旅游网
安徽农业科学。Joumal afAnhui姆i.Sci.2008,36(27):12042—12044 责任编辑陈红红责任校对傅真治 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 夭 J、1口l,卞 (上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江苏淮安223300) 摘要介绍了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针对消极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作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 ̄)27—12042—03 Am sis哪R衄d.岫峪ofRmralTourkal inNewSoeial ̄Cotm-ys ̄0嘶 nlc啪n WUⅪ∞-讯 (De r嘶It ofHistory and Sociology,Huaian Teachers College,Huaian,JiangsIl 2233oo) Abs.礴d The posiit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rural tourism in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were introduced.Corr ̄ponding n 姒l鹊wele put forward.kIsed on the negative effects. Key wards Rural lourlsm;New socialist country;Effect;Suggestion 我国乡村旅游起源于2o世纪80年代,经过20余年的 发展,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 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 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规划 游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有利于实现农村资源价值 目前,我国仍有贫困县 1 ooo ̄,个,其人均收入仅占全国农村人均收入的1/2,全国绝 大部分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的“老、少、边、山、穷”地区L3],是 设计组合产品,是一种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 为一体的旅游形式ll』。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 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乡村旅游逐渐成为现代生活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旅游局将2O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 年”,全国城市居民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据测 算,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 旅游收入超过400亿人民币【2j。在国内一些地区,乡村旅游 已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 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事关我国农业与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与现代化 建设大局,要发挥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扎实稳步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可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难点所在。但在贫困地区乡 村中,有一部分是我国特色旅游资源较集中的地区,如贵州 省,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97%,其中73%是喀斯特地貌 3J, 从传统发展农业的角度来看,存在土地贫瘠、人多地少等一 系列问题,但从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角度来看,该劣势则是十 分珍贵的旅游资源。因此,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乡村 旅游业,有利于突出其资源优势,实现其资源价值。 1.2有利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 也是世界人口大国,整体上城市化水平不高。据统计,截至 2006年,我国人口分布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约56 157万人, 占总人口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达74 471万人,占总人 口57.01%_4J。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生活富裕,是实现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现 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新农村 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国家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支持以 代社会人为开发痕迹较少,大多仍保留着原有的农村生态风 光,又延续着传统的民族习俗,是开发乡村旅游所必须拥有 及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将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 的资源,极具有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条件与潜力。大力发展乡 村旅游,可为乡村带来大量人流、物流及信息流等,乡村地区 的当地人愿意从事旅游接待服务或与之相关的工作,使得乡 村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也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农民脱 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要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在新形势下党的历史任务及农村经 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 式,发展迅猛,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笔 贫致富。如云南迪庆梅里雪山脚的明永村乡村旅游开发l5], 明永村作为边远山区农村,户均年收入不到1(1130元,自梅里 者对乡村旅游的开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作用进 行了整体分析,并针对其产生的负面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措 施,旨在为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指明 方向。 1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雪山景区开发后,吸引村民参与景区接待服务,仅通过驮马 运送游客,每户年均收入达1.5万,最高达4万元,带动了全 村农民脱贫致富。 1.3有利于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传统的农村经济以农 业为主。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小农经济的运作方式,自给自 足,“靠天吃饭”,对自然界的依赖性较强。乡村旅游发展,可 为当地带来大量游客,刺激消费,游客争相购买当地有特色 的土特产,有效地促进了农副产品的开发与深加工,延长了 农副产品产业链,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的依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 农民现代化的一项全面系统工程,开发乡村旅游则是实现该 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解决“三农” 问题、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在一些乡村旅游先发地区,乡村旅 作者简介收稿日期托主体是农村,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 吴小伟(1981一),女,江苏连云港人,讲师,从事旅游规划 与管理研究工作。 2O08.07—16 发展,大量游客涌人,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农 民在不抛弃土地生产的同时,也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旅游接 36卷27期 吴小伟 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 12043 待服务性行业,如将自己的住房转变为乡村旅馆等。可见, 乡村旅游可使乡村传统农耕经济向服务性经济转变,优化了 当地的产业结构。 1.4有利于构建和谐农村社会 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 求异族文化,甚至一些乡村旅游开发地区为了迎合乡村旅游 者追求原始、古朴的乡村旅游文化氛围,将地区文化习俗舞 台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对当地原有古朴的文化产生 了极大冲击。由于乡村旅游者的生活水平较高,在乡村地区 旅游中为当地居民带来不良的示范效应,使当地居民原有的 纯朴思想观念发生转变,逐渐形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 在金钱的诱惑驱动下,各种不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随之出 现,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风气。 社会进步,改善当地传统社会文化氛围。一方面,在乡村旅 游开发过程中,当地一些民俗习俗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成乡 村旅游产品,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与传播,起到 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旅游业所带来的文化交流促进了 各地区各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摒弃了原先存在于农村的 各种封建陈规陋习,净化了农村的社会风气,开拓了农民的 2.2.2降低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一个地区的旅游接待承 载量是有限的。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开发,大量游客涌入, 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及修养。另一方面, 乡村旅游的开发,必然要求当地加强对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的 投人,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既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 别,又加快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构建和谐 农村社会的进度。 2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消极作用 旅游是一把双刃刀,在促进目的地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同 时,又在某种程度上产生潜在的诸多不利影响Ⅲ6j。乡村旅游 蓬勃发展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带来益处的 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 2.1对当地经济的消极作用 2.1.1 易导致物价上涨。实现旅游的同时具有主观与客观 两方面条件,在主观上应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在客观上应具 备一定的经济能力、闲暇时间,另外还包括游客的身体状况 等_7J。因此,一般旅游者的消费能力较可观。对于当地一些 纪念品、土特产等产品,他们往往能够用较高的价格购买,销 售商从中可以获取较大利润。因此,大量游客容易引起乡村 地区的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地居民的利益。同 时,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必然要求大力加强基础 设施建设,从而导致对土地需求量的迅猛增加,在一定程度 上造成地价上涨,对当地经济发展与改善农民住宿条件均会 产生较大影响。 2.1.2易产生贫富差别。在传统农业结构中,农民收入主 要来源于耕地,收入结构较单一,各户之间的收入相对较平 均。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农民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使一 部分农民由农业转为服务接待业,引起了农民收入结构的转 变。旅游业需提供高质量服务,对从业人员具有一定要求。 由于乡村农民在素质与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其从旅 游业中获取的收入也存在差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贫 富差距。 2.1.3易影响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乡村地区过多依赖旅 游业势必会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旅游业具有 较强的季节性,在乡村旅游开发的旅游形式中,如采摘旅游、 观光参与型旅游均具有季节性特点。由此可见,乡村旅游在 一定程度上容易产生季节性,即旺季过旺,淡季过淡的现象。 2.2对当地文化的消极作用 2.2.1对当地文化产生冲击,带来不良示范效应。伴随着 乡村旅游的发展,各地涌来的乡村旅游者为乡村带来形形色 色的新文化,对当地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均产生一定的影 响。当地居民有时会舍去本民族或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而追 使原本有限的乡村生活空间显得更加狭小。旅游活动所造 成的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及空气污染等,为当地居民的生产、 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致使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如公共设 施紧张、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在该情形下,为更 好的发展乡村旅游,提高旅游区在游客心目中形象,乡村旅 游接待地区往往采取优先考虑旅游者利益的方式,在一定程 度上限制居民活动,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引 起居民的不满情绪。 2.3对生态环境的消极作用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环 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即①来自于 旅游供给方。有些地区在开发乡村旅游时,若规划不当,会 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基础配套设施的兴建,若选址 及设计不当,容易破坏整个乡村地区景观的和谐之美。在旅 游经营过程中,旅游服务设施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渣、废 气)、噪声污染均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②来自于旅游需求 方。旅游者过多集中于某个乡村旅游景区,超出了该地区的 环境承载量,会导致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 3调控负面作用的建议 乡村旅游带来的负面作用是伴随着乡村旅游开发而出 现的,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调控。思路决定出路和成 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各乡村旅 游开发地区政府以及规划部门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应改变原 有的狭隘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当地生态环境和当地居 民的长远利益考虑。 3.1加强宣传,增强保护意识 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如 果存在影响当地文化的负面作用,则需加强宣传力度。旅行 社或旅游机构在出发前,应向旅游者介绍目的地的风俗、禁 忌及其他注意事项,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乡村旅游接待地 区,乡村旅游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培训,提高 对乡村旅游双重性的认识,增强思想免疫力,增强当地居民 抵制不利因素影响的能力。此外,还需培养居民保护当地文 化的自觉意识及保护地区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2乡村旅游产品应突出特色。挖掘内涵 旅游的实质是 精神体验与文化消费,特色是发展的生命线。所谓乡村特 色,即“农业特色、农村特色及农民特色,以乡村风情为吸引 物,与农村、农业、农民息息相关的乡村原有生产和生活、风 土、风物、风俗、风景的组合,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和优 势。”另外,需要深度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如通过利用 乡村中的古老水车、犁头、古老的农耕文化进一步挖掘乡村 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在开发乡村旅游时,避免实行简单的 安徽农业科学 加08年 “拿来主义”生搬硬套,应对农村资源、风土人情进行调研,开 制门票出售量、提高门票价格等,最大限度的将游客数量控 发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只有突出特色,开发出一系 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使整个景区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 3.6健全机构,加强管理 乡村旅游发展涉及一些政府部 有我优”,乡村旅游才能实现快速有效的发展。 门,如旅游部门、环保部门、文化部门等。政府部门是乡村旅 3.3加强规划,实行可持续发展 地区与乡村旅游业的发 游开发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者, 展离不开合理规划。规划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该地区乡 在乡村旅游开发及行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各个部 村旅游发展的质量。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实行规划先 门应在内部健全自身的管理机构,严格履行职责;在各个部 行原则,立足于保护,合理开发资源。各乡村旅游接待地应 门之间加强协作,树立大局意识,密切配合,最大限度的减少 根据乡村地区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 乡村旅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各时期的乡村旅游接待量及各项保障措施进行合理布置,并 4结语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对于资源 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开发,应着眼于长远利益,避免受眼前利益的驱使而进行盲 有利于实现农村资源价值、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带动农村产 目开发。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相结合,走可持 业结构调整、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等方面。为了更好的发挥乡 续发展道路。 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其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也需 3.4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旅游业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接待 要引起广泛关注,如易导致当地物价上涨、产生贫富差别、影 服务,因此对上岗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在我国, 响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甚至为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带来一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其文化素质不高,服务 系列消极影响。因此,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调控,如加 意识淡薄,严重制约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建立有效 强宣传、增强保护意识、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内涵、加强规 的培训机制,对上岗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素 划、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等,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全面快速可 质的可靠途径。一方面,加强农民旅游基础知识、技能、安全 持续发展。 知识及文明举止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从业人 参考文献 员的服务意识,改善地区接待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 [1]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 培训,有利于减少农民业务素质不均现象,使农民从旅游中 (3):8—10. [2]宁启文.全国乡村旅游收入逾400亿元[N].农民日报,2OO6-O9436. 获取收入趋于平均,以缩小贫富差别。 [3]张遵东.发展乡村旅游业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J].农村经济,2OO6 3.5加强环境承载量研究,避免旅游区超载 旅游区的整 (12):53—5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O05年末中国人口达13.075 6亿[Ⅱl/ 体环境,对于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及旅游人群的承受能力均存 OL].(2006-(/3-16)l2008-07-01].http://w, ̄.stats.gov.m gh/ / 在一定限度。当旅游人数超过了环境正常允许限度,势必对 咽 /t2。∞0Bl6—4(/231(O23.him. [5]罗明义.发展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2006 旅游环境产生污染与破坏。因此,为减少发展乡村旅游业对 (1O):4—7. 地区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必须加大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力 [6]王子新,王玉成,邢慧斌.旅游影响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oo5(2):90 95 度,根据各个乡村旅游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 [7]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0—51. 合理极限指标,并依据该指标采取分流和限流等措施,如控 (上接第12041页) 新,为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以典型示范 3.3扶持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 的方式,使市场参与者看到电子商务给自身带来的实际利 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结算、信誉论证、农产品 益,靠利益机制将电子商务变成更多农民的自觉选择。 等级标准、分类、包装规格及仓储、运输等配套建设,需要巨 3.5培养农业电子商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政府部门、科 额的投资,企业如果要尝试在这一领域进行长期的开发和投 研院校和乡镇企业首先应重视培养专门面向农业电子商务 资,将在资金方面遇到巨大的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政府应 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除了通过政策吸引、招聘会等方式引进 有选择地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人才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培养提高相关人 通过龙头企业迅速带动河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 员的素质。此外,还可以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的联合,定向 并为其他企业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在全行业取得成功。 培养农业电子商务急需的专业人员,并鼓励其肩负起电子商 3.4加强对农民电子商务知识的宣传教育河北省发展农 务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重任。 业电子商务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农民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 参考文献 缺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有计划地对企业管理人员、 [1]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M].4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营销人员以及农民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使更多的人认识计 社,2004:19. [2]郭军升.试论电子商务竞争优势与要求[J].市场论坛,2006(4):12o一 算机和网络;二是通过各种宣传舆论工具,以人们喜闻乐见、 121. 通俗易懂的形式扩大面向大众的电子商务宣传,如三下乡活 [3]王丘,黄世祥.农业企业如何应对汹涌而至的电子商务[J].计算机与 止,2000(6):18—21. 动、宣传车、科技大集、热线电话等,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