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伯牙鼓琴教学优秀教案

2021-11-18 来源:榕意旅游网


伯牙鼓琴

课文解读:《伯牙鼓琴》是一则短小的文言文,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

课文共4句话,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鍾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锺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喜遇知音,伯牙是怎样的欣喜?故事中没有描述,而是在第二部分写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无足”一词,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文章用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富有想象空间。

课后“资料袋”中介绍了历史上与伯牙、锺子期有关的传说及文献资料,对“知音”和“高山流水”两个词的特殊意义进行了解释,用以帮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伯牙鼓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 借助注释、资料读懂文言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伯牙美妙的琴声。 3. 感悟伯牙与子期之间深厚的知音情谊,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读懂文言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伯牙美妙的琴声。

教学难点:感悟伯牙琴声的艺术魅力及他与子期之间深厚的知音情谊。 教学准备:PPT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书98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文言,齐读课题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 的春秋战国时期。(板书:伯 牙鼓琴) 生自由读文 从善 乐健 尚美 求真 学活 悦群

自由读文言,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抽生读文,纠正字音。同时注课件出示:原文: 意朗读节奏。 个人读 评价 老师也来读一读(师范读) 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我们能把课文读通顺 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理解 文意。 (拉长读音“乎”、“哉”)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下的 注释、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汇报不明白的字词:师生、生等方法再读课文,读不懂的地生相互解决 方可以先做上标记,小组再尝生说故事大意 试解决。 (2)组员间相互说一说故事大意。 (3)小组汇报。 汇报:一个小组,每人一句完成故事大意的理解。 (3)当我们知道了文言大意后,我们可以像古人这样来读一读这则文言。(出示去标点竖排的文言)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学习到这里,我们知道了文 言写了伯牙和子期的故事。 (板书:伯牙 子期) 预设:伯牙琴技高超,是当时(1)你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著名的琴师,被尊称为“琴下伯牙吗? 仙”。 (2)伯牙琴技高超,在文中“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汤 从善 乐健 尚美 求真 学活 悦群 何以见得? 根据生回答出示句子。 出示句子,生读 汤乎若流水。” 问:伯牙的琴声里有着怎样的 太山? 读句子 你会想到哪座山?能给我们高山、崇山峻岭…… 具体描绘一下吗? 气势雄伟、高不可攀、挺拔险总结:高大巍峨的太山啊,我峻、高耸入云 们不禁想吟诵: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生说: 伯牙转念一弹,琴音犹如流 水,此时,子期又看到了怎样 的画面? 总结:根据生回答,用诗歌点生说: 评。 (4)伯牙琴声中除了高山、 流水,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他 的琴声中还有哪些景象? (5)你可以试着用文言的形 式说一说吗? (6)这么多的景象都在伯牙 的都琴音中可以感受得到。 (板书:音) 生接读:锺子期曰“巍巍乎若(7)伯牙琴音里的景象,有太山” 一个全都知道,那就是子期。 生接读:汤汤乎若流水 (8)因为“伯牙方鼓琴而在 太山” 生:情谊、感情…… 伯牙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 子期又曰: 生:志向…… 从善 乐健 尚美 求真 学活 悦群

(9)除了伯牙琴音里面的美 好景象,子期还知道什么? (板书:知)

(10)追问:除了情感,子期 还知道什么?

生猜想:因为子期也爱音乐

出示资料:明白伯牙想通过高因为子期也有大山一般的志山流水所表达的志向。(PPT向、流水一般的情怀…… 出示)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立志成为一个知音律、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伯牙在岛上等待连成先生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平生最大的志向就是拥有大山般的志向,流水般的胸怀。

——《伯牙学琴》(节选) (8)听琴音感其情,知其志,你认为子期是如何做到的?

(9)出示子期的资料 锺子期虽为樵夫,但他见识广博。相传有一年八月十五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走在回乡图中的伯牙望着空中

从善 乐健 尚美 求真 学活 悦群

生读前三句。

的一轮明月,他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伯牙听了不禁大喜,邀请子期到船上细谈,子期看着伯牙的琴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琴声能引百鸟来朝,百兽率舞,此乃雅乐之好。\"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子期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子期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子期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子期给伯牙述说之所以不做官是因为家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余年。伯牙听后,赞叹道:“此乃大孝也,兄台虚怀若

从善 乐健 尚美 求真 学活 悦群

谷,吾辈望尘莫及!” ------《警世通言》 (10)子期不仅了解琴音中的美景、还了解他的情与志,这就是知音啊!(板书) (11)我们不能不为之心动,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吧!(PPT出示前三句) 四、质疑探讨,升华情感。 过渡:世事无常,伯牙与子期 约好第二年中秋再次见。可等 来却是“子期死”(出示) 伯牙(破琴绝弦) 以为 生接读:破琴绝弦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伯牙破琴绝弦,伯牙破 琴绝弦,“绝”的仅仅是 “弦”吗?他在破琴绝弦的生说:爱好、志向、兴趣…… 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是啊,当时有很多人不 解,一位琴仙,何至于此啊,生读最后一句话 可伯牙这样说道:出示诗歌 生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 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晋]伯 牙 (3)从此,伯牙和子期成了 “知音”的代名词,只要提到生读 “知音”,人们就会想起他们,就如李白所说:出示诗歌 (4)孟浩然这样说“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5)欧阳修也这样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从善 乐健 尚美 求真 学活 悦群

(6)曹雪芹这样喟叹道: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7)小节: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吕氏春秋》、《警世通言》里面都有记载。 《警世通言》第一卷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出示片段 推荐书目

附: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绝妙

伯牙(弹) 子期(听) 知音

练习设计: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__”。 (1)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shào shǎo) .(2)汤汤乎若流水(tāng shāng) .(3)伯牙破琴绝弦(xuán xián)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wèi wéi)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 ) 斩尽杀绝( ) 绝处逢生( ) ...美妙绝伦( ) 绝大多数( ) 悬崖绝壁( ) ...三、古字与今义连线。 志 说

巍巍 一会儿

从善 乐健 尚美 求真 学活 悦群

少选 好像 曰 再,重新 足 情志,心志 若 高大的样子 复 值得

四、阅读下列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伯牙“终身不复鼓”的原因是( )。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琴声的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2.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3.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鹌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课外延伸。(课后作业)

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⑧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抃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⑾。

(选自《谐文趣心 历代寓言小品》)

【注释】①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②匮:缺乏。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④鬻(yù)歌:卖唱。⑤欐(

):中梁。⑥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

biàn

kuì

⑦逆旅:客栈。⑧遽(jù):立刻,匆忙。⑨曼声:拖长声调。⑩抃(biàn):拍掌,两手相击。 ⑾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既:已经。 B.去:离开。 C.向:方向。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韩娥善歌( ) ○1善良 ○2擅长、善于

3.“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的意思是( )

A.整个乡里的男女老少都高兴得鼓掌舞蹈,不能控制自己,忘记了以往的悲伤。

从善 乐健 尚美 求真 学活 悦群

B.韩娥的长声哀哭,又引得十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为他鼓掌,大家沉浸在悲伤中。 4.与故事有关的成语是( )。 A.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B.高山流水 C.曲高和寡

教学反思:

从善 乐健 求真学活 悦群

尚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