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静力压桩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2021-02-21 来源:榕意旅游网
工程科学 科技与生活—20104*第15期 墨 静力压桩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傅海秋 (桂林金九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2400) 摘要预制管桩的施工] 艺和机械设备不断进步和更新,高强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凭借多年对 静力压桩技术应用经验,并参考尚在编制的规程中的有关资料,在此重点对终压力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对施工中部 分复杂问题处理提出一些看法。 关健词静力压桩;施『=;承载力;处理 中图分类号TU47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一(2010)081—0046—0l 随着近年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发展,适应重型厂房、高层建筑 的需要,预制管桩的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不断进步和更新,高强预应 力混凝土(PHC)管桩,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预应力 管桩施工一般采用静压和锤击法,其中静力压桩具有无噪音、无振动 和冲击力,施T应力小,桩顶不易破坏、不易偏心沉桩、桩身质量可 靠、强度高、穿透力强,抗腐蚀性强、节约材料,施工快捷方便等优 点,同时还可减少打桩振动对地基、邻近建筑物、道路、管线等的影 响。本人凭藉多年对静力压桩技术应用经验,在此重点对终压力与单 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对施工中部分复杂问题处理提 出一些看法。 1终压力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关系 静力压桩的终压力Rsm既是压桩施工时确定停压的标准,也是终止 压桩时的阻力,主要南桩端土的抗冲剪阻力与抗侧土的动摩阻力组成, 它虽不等于竖向极限承载力Quk,但两都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由 于目前尚未有阏家或地方有关静脎桩的控制标准,因此在缺乏施工规范 依据的情况下,仅积累了初步的数据和资料可供参考。极限承载力要综 合考虑桩长,桩周土灵敏性,桩尖土条件等多项因素,一般来说同样地 质条件下采用同样的桩型,桩越长其极限承载力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其终压力取值就越高。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和基桩长度的不同,参考设计资料在施T中可 将基桩分为3类,即摩擦桩,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地质以淤泥为主, 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基桩选型为端承桩,平原片,丘陵片地质以粘土为 主,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和残积层,根据地质资料,当粘土层较厚,下卧 层为残积土时,基桩选型为摩擦桩;当粘土厚度还够大,持力层为强风 化岩,基桩选型为摩擦端承桩;对以砂层为主的地质,则基桩需作特殊 处理。 较厚的地层按摩擦桩考虑;粗砂层较厚的地层以及以砾砂为主的持力层 按端承桩考虑。但根据施工经验及静载结果,以粗砂,砂砾为持力层的 基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比以上相应端承桩数值降低约25%。 至于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与终压力Bsm的关系,可简单表示如下: 1)摩擦桩:Rsm=(1.6~2.0)R 2)端承桩:Rsm=(2.0~2.8)R 3)摩擦端承桩:Rsm=(1.8~2.5)R 通过对静压桩工程的统计表明,大多数工程桩长L>21m,终压力控 制值Rsm/Quk--0,95~1.1。对于L<14m的桩,设计时应适当减少单桩竖向 承载力设计值,施工时终压力适当提高,但不应超过桩身极限承载力, 若有效桩长Lx<8m时应作加桩处理。从实际工程施工经验可知,当桩长 较大时,其承载性能一般以摩擦力为主,终压力与竖向极限承载力之比 Rsm,'Quk取0.85 1.0较为合理。对某些淤泥埋深较大且下卧层中砂层和 粘土层很薄的地方一般在施工中终压力取值要大,则以Rsm/Quk1.3~1.5 为宜。 其实静压力桩的终压力并非越大越好,若桩长很大,终压力取值又 过大,则由于桩周土尚未重新固结使桩侧土约束力很小,若桩顶施压过 大,对桩身质量和桩接头等均为不利。其原因首先是静压过程中桩尖被 挤入土体时会产生冲剪破坏,在软粘性土中孔隙水在其作用下会形成 不均匀水头,从而产生巨大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破坏土体的物理特性, 使桩周Id(桩径)范围内的土体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产生严重软化或 液化,导致桩侧摩阻力随之大幅降低并形成滑动摩阻力,故能把桩送至 很深的地层中,但静压桩终止后土体中的孔隙水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散 和平衡,桩周土随之产生径向固结,土密度增大,桩侧摩阻力恢复和增 大,如选较大压力压人很大的桩,则会造成浪费和提高工程造价。其 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各地区的施工经验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各类 地质条件、各项工程的不同桩型、桩长等进行归类比较和研究分析,探 讨其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和极限承载力,终压力之间在各种地质条件 下的关系。经归纳分析,总结归纳出终压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之问的比 例关系大致如下: 1)对于摩擦桩,主要适用于较厚粘土层为主的地层,其关系为: QIJk=(1.0~1.15)Rsm(L<21m) Quk=(1.15~1.25)Rsm(L> ̄21m) 次,选择终压力时终压力的取值不能大于桩身的瞬间最大承载力,否则 会导致桩身被压裂。 2施工中部分复杂问题的处理 在静力压桩施工中,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情况,必 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1施工现场陷机引起桩质量问题 2)对端承桩,主要适用于桩类持力层以标贯值够高的强风化为主 的情况,其关系式为: Quk=(0.7~O.8)Rsm(L≤14m) Quk--(n8~0.9)Rsm(14m<L ̄>2lm) Quk=(0.9~1.o)Rsm(L ̄>21m) 3)对于摩擦端承桩,主要适用于上部以软件性土层为主,下部以 标贯值较高的强风化为主的情况,其关系式为: Quk=(O.8~0.9)Rsm(L≤14m) Quk=(0.9~1.0)Rsm(14m<L ̄>21m) Quk=(1.0~1.1)Rsm(L ̄>21m) 静力压桩施工要求场地平整,一般为坡度≤3。,地基表面承载力 ≥150kPa。但在实际施工中某些现场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导致静压桩机 在施工时出现陷机情况,导致桩身偏移甚至在桩上部4m内断裂,影响桩 基质量。其防治措施如下: 1)增大施工现场地表承载力。若地表承载力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则在进场前进行回填,并考虑节约而尽量采用拆除的砖块等建筑垃圾, 但应注意其中不宜含有较大的混凝土块,一般回填厚度为0.5—1.0m,根 据原地基承载力而定,回填后必须压实。 2)采用送桩器送桩。对于要施工基坑的现场,管桩施工一般采用 送桩器送桩,其深度约为2m,遇较疏松的地质条件时可达6m。实践证明 该法对防止陷机效果较明显,检测中均无发现断桩或桩偏位等情况。 2.2挤±效应 以摩擦桩为主的桩取低值,以端承桩为主的桩取高值。对于各类砂 层较厚的地层亦可分为摩擦桩,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粉细砂,中砂层 在城市密集区静压施工预制桩时,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容易对周 围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和旧河道等造成影响和破坏,其影响范围约 (下转第51页) ,L 科技与生活 2010年第15期 工程科学 5l 管全段跟进,钢管与上部中支撑钢架连接,钢管间距0.5m,一次可施作2 根,整个中支撑要求一次性落底至仰拱钢架,长度约为7.5m。必须保证 钢管垂直,焊接牢固。施作二衬前要将中支撑及临时仰拱拆除,在确保 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拆除其余中支撑及临时仰拱。 5)钢架接长及落底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特别是钢架与钢 架之间的连接,要保证螺栓锚固、焊接牢固,结合部缝隙较宽时必须加 垫双面满焊,确保每榀钢架都能达到设计的受力效果。 接处、初支体系工序转换断面,反映出隧道中支撑施作后、钢架落底 后监测数据逐步变小并趋于稳定,说明临时中支撑和钢架快速落底的 重要性,为了确保安全,对裂缝发展快及继续扩展的断面,对其中支 撑采用增加纵向联接工字钢、挂网喷射砼以增加支撑刚度,对纵横裂 缝喷射砼封闭,阻止裂缝扩展和渗水侵害,实际证明,措施得力,安 全有效。 6结语 1)采用改良CRD法施工,将大断面隧道开挖分成6个小断面开挖, 坚持“管超前、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 则,优化和调整开挖工序,适时施作中支撑和临时仰拱,扩大洞室施作 空间,快速将钢架落底,及时施作仰拱并封闭成环,充分发挥支护体系 和I}缶时支护结构共同受力的作用,保证了结构安全和施工安全,成功解 决浅埋偏压、特殊不良地质和有保护设施地段隧道施工工期紧张、1二艺 复杂、互相干扰大、地表沉降控制等难题。 2)施工中监控量测信息的反馈对循环进尺、支护形式及二次衬砌 均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根据监测信息反馈设计和指导施工,了解围岩动 态变化,掌握最佳工序过程,优化与调整施T方法、施工工艺和施T参 数,控制支护结构变形,控制循环进尺,从而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对 以后大跨度隧道和软弱围岩的洞口施工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采取袖阀管地表注浆、抗滑桩洞外预加固措施,采用洞口长管 棚、洞身长管棚、超前小导管、系统锚杆等洞口保护和洞内围岩预加 固措施,解决了开挖过程中围岩松弛释放应力而产生较大变形的安全隐 患,对存在山体滑坡的破碎围岩地段和有特别设施保护地段的隧道施工 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5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在改良CRD法施工中的应用 本工程实例中,监控量测工作对隧道施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监控量测计数据分析,准确掌握了围岩变化趋势,及时准确地采取 措施,有效指导了施工组织安排,保证了隧道结构安全和施工安全。 1)地表沉降和开裂:隧道浅埋偏压段、滑坡体段均出现过,浅埋 偏压段以地表裂缝为主,滑坡体段以地表沉降为主,通过监测数据分析 并结合地表沉降形状、裂缝宽度、深度、贯通性以及隧道内拱顶下沉、 收敛变化情况考虑,系开挖过程中山体暂时失稳和爆破震动所致,通过 多日连续观测,反映出隧道开挖初期围岩扰动后、支护体系尚未完全受 力时监测数据变化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数据变化逐步趋于稳定,同时 对地表沉降、开裂地段用水泥砂浆等封闭处理,后表明支护体系有效, 结构安全,施 安全。 2)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隧道开挖初期初支后拱顶沉降较大,最 大时单日沉降量曾达 ̄lJ3cm左右,周边收敛一般不大,通过多日连续观 测,反映出隧道I临时仰拱、中支撑施作后数据变化即逐步减小,累计沉 降量在预留沉降值范围内(施工时对预留沉降值予以提高,由20mrn提高 到30mm),说明I}缶时仰拱(含横撑)封闭成环、中支撑与初支体系共同 受力的重要性,对围岩变形约束较大,根据监测数据变化情况,适当调 整循环进尺。 3)洞内横向、纵向裂缝:隧道开挖初支后之所以有纵横裂缝产 生,主要还是因为应力聚然释放而发生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变形所 致。因此,必须随时观察隧道到纵、横向裂缝的发展情况,纵向裂缝 般出现在拱顶钢架联接处,横向裂缝一般出现在两组洞身长管棚搭 一参考文献 【1]张书河,孟祥民.浅埋隧道施工的监控N ̄[JI.山西建筑,2o10,(09):324—325. 【2】张建国,王明年,李姝.CRD法各施工部对隧道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J1_路基]_ 程,2009,(01). (上接第46页) 为桩长的1.2~1.5倍。其防治措施如下: 1)设置防挤沟。防挤沟设于有可能被破坏的建(构)筑物一侧, 般采用深约1.5~2.0m、上宽2.0m,下宽1.0m的梯形沟,其作用是减少 压桩时引起的表层土水平位移,防止建筑物或道路隆起,地下管线位移 或受土挤压而折裂,以及旧河堤被挤垮塌陷等。 2)设置应力释放孔在防挤沟底按梅花型布桩,钻孔直径为 f 500~f 600mm,孔深根据现场土层面定,一般以10~15m为宜,成孔 一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该法能降低土体内超静孔隙水压力,使挤压压力 迅速消散而不会传递 场地外。 3)合理安排压桩程序和进度。对于周同有建(构)筑物且易产生 挤隆起效应的施工现场,压桩应按照先两侧对称施工后中间施工的顺 序,特别是防挤沟一侧应先施工。在软弱土地基中,控制沉桩速度不宜 太快,否则不但会增大超静孔隙水压力值,使邻近土体因剪切而破切, 增大地基土体位移值,而且还会扩大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地基变位的范 同。 4)设固定观测点。施工过程中应定人,定时,定仪器对固定观测 点进行不问断的监测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和现场施工程 序。 2.3基桩上浮 质资料和察看其周边环境,如属饱和性软土地层,则应注意将桩距从3d 适当增大至3.5d~4.od,条件允许时应多分析对比类似设计及施工经验, 以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群桩上浮。 3)合理安排。施工前分析地质和基桩设计资料,预见可能出现的 问题,若可能发生基桩上浮,则应坚持先中间后四周的对称施工法,且 先施工承载力较大或较长的桩。 4)取土引孔法。当施工中发现基桩上浮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最有 效的方法是取土引孔桩法,即用螺旋钻机在设计桩位抽土引孔后随即 压入管桩。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压缩性较差的土体中施工,引孔孔 径应比桩径/b50~100ram;②引孔深度既要考虑土层性质,又要注意估 计实际压入桩长,以保证不会因引孔过深过大而减弱桩的端承力和摩阻 力,一般控制在桩长的30%~50%;③引孑L时应合理组织施工,做到随 引随压桩,不能让空孔暴露时间过长,以免地下水渗入孔内引起塌孔或 地下水泡软桩端土层使桩端土承载力降低。 5)开口桩尖的应用。采用焊接开口桩尖的管桩,因桩管内装有一 定量的泥土,故可减少因土层太密实引起的基桩上浮,在压完第1节桩 后在管桩内灌人c2O混凝土lm高,其效果与闭口桩尖一样。 6)复压。当采取上述措施后仍无法制止基桩上浮现象时,而静压 桩机又尚未离场,则可考虑采用复压来使桩基达到设计要求。 静压管桩于挤土桩,静压过程中存在挤土效应会使地面隆起,特别 当土体是饱和性软土且桩距较密数又较多时,后施工的桩便会对先前施 工的桩产生向上拉力使其上浮,严重者将导致质量事故。其防治措施如 下: 3静力压桩技术应用前景 从目前各种桩机的施工应用情况来看,静力压桩在缩短工期,节 省造价,提高单方混凝土承载力,改善城市综合环保等方面,具有其 他桩基施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静力压桩技术的日渐成熟和 完善,其终压力可能达Nsooo~8000KN,因此单桩容许承载力可达 2600~3800KN,可满足50层以内高层建筑桩基的要求深度和承载力。由 于静力压桩具有沉桩质量好、速度快、无噪音、无振动、无冲击力、无 污染等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1)测量监控。在每根桩施工结束后就立即用水准测量记录其桩顶 标高,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定期复测,通过比较来检查桩身是否有上浮 现象,如有则应采取复压等补救方法。 2)合理设计。设计管桩基础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