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些理论永动机不可制造,我认为产生这样结论的原因是,探讨者的思维限制在能量传递范围内,他们无论研究哪一种机械首先考虑的是能量输入与输出,其次再考虑能量的大小,所以在这样的区间里永动机不可制造。
我在研究永动机时打破这个界限,首先考虑的不是能量传递,而是用新的结构使机械产生能量,这样的机械与现在已有的机械相比有四大不同特点: 1大小两个齿轮的直径比非常大,越大越好,本文80比1。 2物体放在辐条范围,放在齿轮内部。
3杠杆与斜面的统一,即杠杆有斜面的功能,斜面有杠杆的作用。
4自身力的产生,即物体用自己本身产生的力使物体运动,运动后高度增加。 一种机械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使物体高度增加,可以说永动机可以制造。
摘要:永动机很久以来时刻被人们关注,并且通过实验及理论证明得出结论:永动机不可制造。即使这样还有许多人依然在探讨,可喜的是本文介绍一种特殊的机械,特殊在两个咬合的齿轮的直径比值非常大,绳子一端固定在小齿轮的边缘上,另一端固定在物体上,通过滑轮把物体放在大齿轮的辐条上(当然它与普通的辐条有不同的地方),,齿轮得到了力使两个齿轮转动,转动的小齿轮通过绳子拉动物体,物体在辐条上作两种运动,一种是随辐条转动,另一种沿辐条向上运动。通过计算和实验得出,1 物体在辐条上产生的力能够使物体沿辐条向上运动,2 运动后的物体高度增加。由于没有外力物体的高度增加了,增高的物体自然产生能量,说明永动机可以制造。
关键词:直径比值,物体在辐条上产生的力,物体沿辐条运动的距离,物体所在位置,高度增加。
2 附图说明(有两个辅助图形在后文,这个图证明用)
如图 3 所示,圆 O1 和O2 是两个咬合的齿轮,O1A 是在大齿轮上的辐条,工作时有斜面与杠杆双重作用,O1B,O1C 为证明用的两条辅助线,做机械时没有用,M 是重物,E、F 是定滑轮,D1 、D2是绳子且过定滑轮。
3 用常数举例说明(任何机械都能测量出各个部件尺寸,为了读者方便,本文用常数说明) 设 小齿轮直径φ=5cm,两个齿轮直径比 n=80 ,大齿轮直径φ=5×80 =400cm 物体在辐条上到圆心O1距离 a=24cm 物体刚放在辐条时∠AO1C=45 度, 物体随辐条转动β=15 度后 ∠BO1C=30 度
3.1 机械阻力
本机械阻力有3个,分别是物体下滑力、物体滚动摩擦力和齿轮产生的摩擦力。 3.11下滑力为 f1=Mgsin45o=0.7Mg(1)
3.12滚动摩擦力,摩擦系数取 0.05,摩擦力为 0.05Mg; 3.13齿轮摩擦系数 0.1,摩擦力0.1Mg
3.14阻力之和 f=0.7Mg+0.05Mg+0.1Mg=0.85Mg。
3.15齿轮本身重量也产生阻力,但它是定植,这样取 f=1 Mg 3.2 绳子得到的力
物体在辐条上距离圆心 24cm,产生的正压力N1=Mgcos45o =0.7Mg,小齿轮 D1点得到的力 N2,根据杠杆原理,r N2=a N1conα=24×0.7Mgcos45o=24×0.7×0.7Mg=12Mg,N2=
12Mg/2.5=4.8Mg。用 D1点得到的力减去阻力是绳子得到的力,也是物体得到向上牵引力 N,即 N=N2-f=4.8Mg - Mg=3.8Mg(2)。
3.3 物体在斜面上产生的力 3.8Mg>0,也是物体得到 3.8Mg 向上牵引力,说明物体本身产生的力大于阻力,能够使物体向上运动。
3.4 辐条转动 15度后物体增加高度(规定只转动 15 度) 大齿轮转动 15 度,小齿轮转动的角度为15×80 =1200 度,D1点转动的弧长 d=2ηrβn÷360=2×3.14×2.5 ×15×80 ÷360=52cm。这时绳子牵动物体沿辐条向上运动 52cm,离圆心 O1距离为(a+d)=(24+52)=76cm,转动 15度后与轴相比所在垂直高度 h1=(a+d)sin30o=0.5(24+52)=38cm,物体运动前与轴相比所在垂直高度 h2=asin45o=0.7×24=17cm。物体增加高度 H=h1-h2=38-17=21cm。物体运动后的高度比运动前高度增加 21cm,运动后高度增加 (3)。
3.5 用常数举例说明的结果是,在这个图形(机械结构)基础上,用这些数据做出的机械在没有外力下,物体能够沿辐条向上运动,且高度增加 (4)。
结论,物体在没有外力下高度增加自然产生能量,说明永动机能够制造。
注(1)根号在这里无法表示,只好把2分之根号2写成0.7,但计算按2分之根号 2 计算。 (2)随着物体沿杠杆向上运动,杠杆受力长度增加,产生的正压力增大,绳子得到的力也相应增加,当物体沿辐条向上运动 52cm 后物体得到向上的牵引力为 15Mg远远大于4.8Mg。 (3)取不同的数值,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从极值上考虑,一定有比这些更好的数值,目前我没有找到。
(4)若大齿轮与小齿轮的直径比值每增加一倍,绳子得到的力和物体上升的高度基本增加一倍,产生的能量相应增加一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