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人大农业产业化建设调研组
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市人大农工委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农工委成员,分阶段穿插进行了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侧重于生猪、茶叶、魔芋、蚕桑、水产及蔬菜等重点产业项目的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建设。4月上旬,调查组先后深入到汉滨区恒口镇,紫阳县蒿坪镇、红椿镇,平利县广佛镇、长安镇、西河乡的重点村组、农户进行了林业生产的调查与座谈,6月在全市重点项目视察中对平利县、镇坪县的生猪生产及加工进行了调查。9月上旬分别对汉滨区的畜牧产业、蔬菜产业进行了重点调查,对岚皋县的魔芋生产基地乡镇、村和魔芋食品加工企业开展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市发改委、农业、林业、水利、烟草、乡企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收集相关情况,总结分析农业产业及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基本经验、存在的问题,收集了多方面的建议意见。
一、基本情况
安康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区域。自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解决温饱以后,各级政府致力于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以畜牧、蚕桑、茶叶、魔芋、烟草、药材、干果、水产为主的农业骨干项目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值逐年增长,为工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2008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39万亩,桑园总面积75万亩,林果面积168万亩,木本油料面积165万亩,当年生猪饲养量365.56万头,出栏183.18万头。魔芋种植面积13万亩,
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烤烟今年达到16万亩,大鲵等特色水产养殖正在兴起,蔬菜生产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39.3亿元上升到108.2亿元,增长1.8倍,农业增加值由24.9亿元上升到63.8亿元,同比增长1.6倍。由于农业产业化基础不断壮大,农业骨干产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如下表所示(见下页):
农业骨干产品的增长带动了轻工业产品产值的增长。2008年全市富硒食品产值达到16.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主要农产品增长拉动了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2008年全市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1076元,占整个纯收入的38.8%,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纯收入为951元。
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
品 种 茶 叶 蚕 茧 水 果 蔬 菜 水产品 肉 类
二、基本做法
农业产业既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又是受自然气候和市场影响的弱质产业,其发展变化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
产量(吨) 2000年 2278 11739 34463 25581 1931 87908 2008年 6046 25158 138460 847424 6347 165600 增长比例 % 165 114 302 231 229 88 程。针对我市农业产业基础差、特色不鲜明、品种多而产量少的实际,坚持规模效应和质量效益扩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主导产业建设。
(一)强化产业基础。建设规模生产基地是发展农业产业的基础。为了壮大农业骨干产业的基础,全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农业产业规模经营迅速扩张,涌现出一大批生猪、茶叶、蚕茧、魔芋、蔬菜、药材、烤烟重点村。各类重点村约占总村数的三分之一。在重点村农业产业建设中,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不断壮大产业基础。自2000年以来,全市新发展密植高效茶园10万亩,新建高效密植桑园20万亩,商品魔芋9万亩,种植烤烟16万亩,以生漆为主的木本油料面积165万亩,干鲜果总面积达到168万亩。除此以外,特色水产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种植正在不断扩张。从而为主导产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生猪生产中,以良繁体系、正大圈舍建设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推广猪、沼、园循环经济,促进了养猪的快速增长。阳晨牧业已成为西北最大的良种猪繁育中心,现存祖代原种母猪3000头,从美国引进500头一代原种,年出售商品种猪5万头,收入过亿元。
(二)打造特色产品。打造特色品牌是农业主导产业获得生命力的源泉。多年来,我市以发展富硒食品和绿色食品为突破口,不断提升茶叶、魔芋、地道中药材等产品的品质品位,不断扩大销售市场,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特别是以富硒茶为重点的产业生产已成为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品牌,产品销售收入由2006年的1.74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8.1亿元(春夏茶收入)。魔芋食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2008年魔芋产品销
售收入达到3.2亿元。目前,全市创特色国优、省优品牌10个以上。
(三)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实现农业产品增值的桥梁。2008年全市建成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73户,其中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49户。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一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2008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8.2亿元。旬阳烟厂、秦东魔芋、宝业丝绸成为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加工生产线落户安康工业园区,将成为生猪产业的龙头企业。茶叶加工增值效益最为明显。全市现有茶叶初制加工厂320座,精制加工厂11座,制茶机械1500余台,今年春夏茶叶总量6670吨,比2000年增长1.9倍。紫阳县实施富硒茶率先发展战略,新建茶园10万亩,有6个乡镇茶园面积过万亩,有43个村人均茶园面积1亩以上。地处边远山区的紫阳县红椿镇1.7万人,拥有茶园2.3万亩,目前已全部实现了茶叶机械加工,仅茶叶一项人均收入达到600元。平利县广佛镇拥有茶园4000余亩,过去由于手工制茶其收入只相当于采茶工资,在100吨机械制茶厂建成后,茶叶效益成倍增长,还生产出1万元1斤的高档茶叶。平利县茶庄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亮点。
(四)加大规模经营力度。加速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前提。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加速土地流转显得十分迫切,目前全市在农业产业建设中已实现土地流转30万亩。平利县在茶、桑生产中流转土地1.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有3户农民租赁土地1000亩以上。石泉县、汉阴县、汉滨区正在建设100亩至2000亩的农业核心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园区。
(五)加强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建立健全各类社会化服务体系。随着产业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蓬勃兴起。全市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65个,吸收会员7.8万户。汉滨区健民镇四档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257户,每个社员股金3000—5000元,现已滚动积累到200余万元,每年用于支持蔬菜生产资金100余万元,专业合作社内成立了销售部,现有38辆三轮摩托车到户收菜,销往城区、紫阳、岚皋,社员年蔬菜收入1980元,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市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加快畜牧业生产发展,全市恢复组建乡镇兽医站并纳入财政预算,从人力和财力上保障了畜禽防控体系建设的需要。烤烟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各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运行最严密最科学最有保障的体系,在他们的努力下,烤烟生产技术稳步提升,烤烟生产效益稳步提高。近几年来,全市在茶叶、魔芋、蚕桑、药材、绞股蓝、蔬菜、干鲜果生产中开展大规模技术培训,农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月河农业科技园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50名科技人员在园区开展定点定向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全市10县区及35个乡镇、37个村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三、问题与建议
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纵向比较有了长足进步,横向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及市场占有份额小;龙头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条不长且处于松散状态;农业科技队伍严重青黄不接;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发育不全。针对目前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植壮大龙头企业。要运用现代农业理念引导农业产业发展,按照国家西部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的定位,坚持“基地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市场化、经营规模化、品牌名优化”的发展思路,以大项目、大招商扶植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突出抓好生猪、茶叶、蚕桑、魔芋、烤烟、水产、蔬菜、木本油料等产业。要以畜产品、富硒食品、茧丝及其副产品、中药材等加工为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比较效益大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大突破,农村经济大发展,为加快安康突破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建立农业产业项目目标责任考评机制,项目申报和项目建设奖励机制,项目资金投入监管机制,法定农业公共投入预算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谋划、包装项目,争取国家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项目资金投入。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将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成为地方主导产业。
(二)壮大产业基础。全力抓好产业基础项目建设,实现产业聚集效应。突出抓好生猪、茶叶、蚕桑、魔芋、药材、木本油料、蔬菜、水产基地建设,形成稳定的、规模化生产的原材料基地。要以“一村一品”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土地流转,培育强村大户,进而实现“一县一业”乃至更大规模的农业产业格局。基地建设要实现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通过3—5年的努力,在我市建成百万头生猪基地县、名优茶生产基地县、蚕桑生产基地县、魔芋生产基地县、烤烟生产基地县、蔬菜生产基地县。同时,要充分利用淡水资源
和阴凉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大鲵等特色水产养殖,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打造名优品牌。培育优势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地方特色产品,必须从原料生产抓起。要进一步做好各类农产品的原产地认证。尤其是富硒食品、安康茧丝、大鲵特种养殖、地道中药材等要进一步取得市场认证。要从培育龙头企业入手,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迅速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积极创造条件,组建龙头企业联合舰队,加速品牌创新和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减少无序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加快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扶持发展各类专业经济组织,培育农民经纪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解决农户经营与市场对接。
(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农业产业化建设必须有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体系作支撑。要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农产品安全保障服务体系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投融资体系建设。逐步加大农业先进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培育新型科技人才,加速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改良品种,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代新型农民。各级政府要在整体布局规划、政策信息引导、协调利益关系、调控市场供求、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充分发挥协调、指导、管理、服务、保障作用,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