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

2024-04-20 来源:榕意旅游网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作为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新闻记者为了写作新闻报道,从相关客观事实中进行采集进而分析出对受众具有知悉意义信息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采访的要素:1、工作内容:调查研究活动2、主要目的:为新闻报道服务3、基本原则:选择对受众具有知悉意义的信息4、行为的主体——新闻记者

制约着新闻的采访(因素):新闻政策;媒体、记者;新闻素材;受众

新闻采访的一般特点1、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新闻性、公众性、事新性、广泛性、)2、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进行的社会交往。3、一种经常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性和艰苦性、危险性的工作。4、一项政治性与社会性并重的职业活动

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1迅速了解并正确认识采访对象;2收集具有典型意义和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

采访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限制性、项目突发性、需要广泛性、知识全面性、活动的艰苦性

采访形式:1个别访问:A优点:灵活自如,容易谈的深入,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如果一次采访不成功,反复采访比较容易。B不足:采访对象单一,记者容易先入为主,先听为主C注意:要运用好这一基本的采访方式,要求记者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善于提问题,有效控制现场气氛,及时进行心理调节,适当把握谈话进程。2开座谈会A优点:有利于迅速了解全面情况,效率高;有利于完整地搜集多方面的意见;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在座谈会上可以 共同回忆,互相启发,彼此印证;有利于活跃气氛。B不足:有利于迅速了解全面情况,效率高;有利于完整地搜集多方面的意见;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在座谈会上可以 共同回忆,互相启发,彼此印证;有利于活跃气氛C注意:根据采访需要确定采访参加会议的人选和人数;记者要能够掌控会场;要把座谈会和个别访问结合起来。 3现场观察A优势:在一些特殊的场合采访,口头采访不能运用,现场观察就成了唯一的手段 B不足:观察的现象性;观察的窄角性;观察的色彩性。 4隐性采访(暗访)A应用范围: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进行检验采访;采访不愿意、不善于和记者打交道的人;记者深入到敌对分子或者犯罪分子之中,不能或无法公开采访。B注意:风险性,自身保护,对有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暗访时,注意用录音机或录像机记录,保存证据,以防日后发生新闻诉讼;注意法律和道德界限;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相结合5体验式采访:A优点: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和说服力。B局限性: 时

间有限,不能凡事都深入体验;受道德、法律规范的约束,记者不能事事体验;记者素质、经验的关系,体验不见得准确C注意:立场客观;遵守法律及道德规范,有选择地体验。6查阅资料7改写8交叉采访A优点:投入少,收益大B注意:统筹安排,分清轻重,利用现代化工具和通讯工具。9参加会议10蹲点11网络采访12问卷采访:A存在问题:报道概念错位化\\选题取向游戏化\\样本选取轻率化。B精确报道业务要求:严格研究程序(设计问卷——测试问题——选取抽样调查对象——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报道)、掌握科学的抽样方法;重视问卷设计;进一步加强新闻性和必读性。13电话采访(适合情况):联系采访;重大事件,搜集反应;突发事件,快速报道;热点话题,广泛调查;咨询专家,释疑解惑;传闻颇多,澄清事实。

采访形式:常驻采访、突击采访、巡回采访(旅行采访)、异地采访

采访步骤:1明确采访目的2资料准备3采访预约4策划采访5打破僵局6提第一个问题7建立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8提出敏感的问题9总结此次采访

提问:1类型:A封闭式”提问:逼迫采访对象回,答“是”或“否”。B“开放式”提问:对采访对象回答没有限制,求得采访对象畅所欲言。2注意问题:1不要满足于采访对象浮于表面的概括性的叙述;不要问太长的问题;不要问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不要卖弄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注意细节;对关键性问题要准备好措辞3技巧:提问—追问—设问—切入个人生活

突发事件:A突发的自然灾害 : 地震、洪水、台风、沙暴、暴风雪 B突发的政治军事事件 :武装起义、武装冲突、武装暴动、暴力恐怖事件、军事政变、武装入侵、非法集会、游行、学潮、罢工、聚众冲击机关、民族纠纷C突发的恶性交通事件 :火车相撞、汽车车祸、轮船沉没、飞机失事等 D其他突发性事件 :火灾、劫机、爆炸等

突发事件采访的核心内容:事故和灾难(风暴、洪水、车祸) ;死者和伤者的姓名和家庭住址 ;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折合的金额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尽可能有目击者和当局的评论 。

预知新闻事件内容:国家领导人的访问、活动;重要会议;重大庆典;体育赛事;纪念活动等等。

采访要点:1抢独家新闻2分时采访(伴随着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锲而不舍的追踪报道。

采访重点1抓新动向(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国际)2抓新事物(善于发现、敢于支持、热情扶持新事物)3抓新成就(在报道重大工程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要用力气报道好“第一个”;要权衡轻重;要重视人的作用;要做好“外”字文章;要实事求是;要选择恰当的报道时机;要不忘后续报道。)4抓新风尚(报道要有长期观点;同中求异,异中见新;抓树新风的典型;用对比方法进行报道)5抓新经验6抓新人物7抓新问题

如何建立采访基点:要选择好点;要“下本钱”;要抬头看面;要和基点保持密切联系

抽样调查主要形式:1对媒介受众情况的调查;2调查结果被引用于传统的报道形式中,以加强说服力;3是以“精确新闻”形式出现的抽样调查报告。

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中的具体运作:1.广辟新闻信息源;2.增大新闻信息量;3.传播正确的信息;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5.让信息增殖;6.快速传递信息;7.重视信息反馈;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为受众服务得更好的几个基本点: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4.报道要引导读者;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

预测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重根据,重比较,重辩证

第五章

网络新闻采访:是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从事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起步环节。它主要以因特网作为新闻素材采集的环境,用搜索、采访、下载和编辑加工等方式采集素材及相关资源。

如何做好网络直播与访谈?(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前期)。1、预订演播室;2、做好人员准备;3、做好访前准备4、防止无关人进入演播室;5、提前与访谈对象做好访谈话题的沟通;6、访谈开始前,导播讲解演播室现场秩序;7、做好访谈的推广工作;8、做好硬件准备9、做好直播人员分配规划 10、个人事项准备 名片及联系方式等 ;11、图文速记准备 ;

(二)、做好访谈结束后的工作(后期)1、不要忘记合影;2、清理好现场;3、做好访谈的文字、影像资料的存档;4、根据报道需求及时通知后台同事对报道进行调整

实施普通的网络新闻采访的策略——八步走策略:第一步:采访素质要具备(记者本人应具备的采访素质)1、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 ;2、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和社会使命感;3、具备更高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4、具有网络思维的方式5、具备更完备的知识体系;6、具备更具“平民”视觉的新闻敏感性;7、具备更强的信息整合能力;8、熟练的硬件操作能力; 9、具备娴熟的与受众互动的能力.第二步:获取线索有窍门。1、不要忽略传统的获取新闻线索的方法;2、用好网络上的各种数据库;3、用好博客、播客、论坛等阵地。第三步:采访特点要把握1、采访工具数字化;2、采访内容的多媒体性;3、采访范围的全球性和速度的快捷性;4、新闻资源的丰富性及利用的方便性;5、采访方法的多样性;6、选择新闻资料的自主性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 。第四步:注意事项要记清。1、善于辨别网上信息的真伪;2、注意信息的时效性;3、熟知网站定位及网民“口味”。第五步:采访工具要选好(电脑;相机;数字摄录工具等)第六步:准备工作很关键。1、明确采访目标;2、寻找新闻线索;3、制定适合的采访提纲。第七步:应变能力很重要。第八步:传输工具要选好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A特点:1采访形式上具有电子媒介记录与采访共生的特点。(带机采访)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 。3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4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5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6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是以采访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也就是说,电视采访是集体工作的产物,除特殊情况外,一般由两个以上的记者协作,而不是一个记者单兵作战。B新闻线索一般特点:(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 (2)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3)只是信号,有待证实。 (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B新闻线索的来源(1)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2)编辑部的报道提示或报道任务;(3)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和领导人讲话等;(4)来自受众的信息;(5)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C广播电视新闻确立选题的标准:1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 ;2新闻政策是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的另一标准。 3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是进行新闻选择的又一标准。

广播电视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有:旁观式、参与式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法 1现场观察2直接采访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1.注重音响的素质。2.音响绝对真实。 3.力求自然。 4.捕捉特点。 5.尽量清晰。6·采录时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1.恰当地运用景别2.精心选择拍摄角度3.巧妙运用光线 4.恰当运用长镜头。

新闻采访专题----怎样写作采访提纲1确定采访主题2熟悉被采访人资料3深入了解采访背景4整理线索5设计问题6罗列问题,检查漏洞

艾丰的六个“不要提”:1不要提太大的问题。2不要提过多的外行问题。3不要提暗示性的问题。4不要提过于轻率的问题。5不要提太“硬”的问题。6不要提审问式的问题。

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1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2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3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4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5第一个或第一组问题切忌平庸,必须有切入点,但是要注意被访者的情绪安全,同时要调集他的兴趣和好奇。6问题的组群间,必须有逻辑关系,递进或呼应;7问题要高度简洁,不要兜圈子,如必要,也要小心谨慎8谨慎使用诱导性问题9严防在问题中说出预期答案,避免被访者仅用“是、不是、好、不好”来回答问题,夺去了被访者的回答空间10杜绝在问题中做自恋介绍11善于在控制访谈时间和保护嘉宾情绪间找到平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