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光明(2021.03.07)
胶州市第七中学(胶州市振华中学)冷爱霞
回望二十四年杏坛路,忽然记起一位诗人的心语:“人,充满劳绩,仍然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在我看来,“诗意地栖居”应该成为教育教学乃至人生的最高境界。我想,一个挚爱教育、幸福昂扬的人本身就是一首诗,其专业成长、读书行路、教育教学,都应该具有诗的特质。
雅克·德洛尔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1996),在论及应对21世纪的挑战、实现和平、自由与社会公正的理想时,指出——教育即“必要的乌托邦”。其实,教师专业化过程本就是一个理想、审美、实践、提升的过程。四十余载成长路,二十余年科研行,在教育这方诗意盎然的沃土上,我是一个辛勤耕耘者,我期待播撒的每一粒种籽都能盛放出美丽的花,每一朵花都能与我的生命之花串成簇,汇成万花璀璨的流动的生命瀑布!
风物长宜放眼量,让杏坛梦轻舞飞扬
职后学习。1990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我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教育路。在一所偏僻农村的联中体验了一年乡村女教师的艰苦生活后,调到胶州市振华中学。在这片充满研究气息的土壤
里扎根,我便开始了“十年探求,但闻耕耘”、“二十年追寻,路在何方”、“三十年磨砺,我心依旧”的教育生活。
学习积淀为我插上了快乐的翅膀,我的杏坛梦由此飞翔。入职之初,更多的学习颇具功利性,学历达标是主要动力。由专科到全国高教自学本科、夜大本科,到研究生课程班研修,直到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一步步、一路紧张中充实地走来。无尽的知识吸引着我,教育的追求在心中燃烧,青春的热情在胸中涌动……而时至今日,我已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更懂得了“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未来”的道理。
专家引领。除了提高学历素质外,很荣幸得到名家引领。我曾现场聆听过魏书生老师、李镇西老师、李卫东和程翔老师的课或者讲座,他们机智的言语,优雅的举止,自如的神态,广博的学识都给听课教师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们踏着教学科学的台阶走向教学艺术殿堂的人生历程,感染我至今。
记得听魏书生老师的课是在1993年暑假,我步入教坛仅三年,正是渴望进取、对教学懵懂的时候,魏老师在胶州人民会堂给全市教师做了两场精彩报告,并出示了一堂语文公开课《一件小事》(所用学生正是我班的),我认真倾听了课的每一个环节和报告的每一处细节,购买了实录光盘并同魏老师合影留念。在此后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魏老师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思路、游刃有余的语文课堂机智、道德长跑——日记等等,都潜移默化影响着我。
从当年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到2012年教科所推荐的必读书目《乐在民主育人中》,从“学魏书生”,到“做我自己”,阅历与创意渐次丰满了我梦的羽翼。
我也订阅《语文教学通讯》,不仅学习了诸多很实用的教学案例,而且领略到诸多优秀教师的从教风采。犹记得《再回首——十年教学生涯的一些散片》中,李卫东老师用“课堂:反思未已”、“读书:给养不止”、“研究:行者无疆”三个小标题回眸两次上《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十年间的教育历程,清晰的脚印、充满希望的语文田野、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的平和心态构成一位优秀教师人生最美丽的画卷。
风物长宜放眼量,漫漫教育路,名家走得这样坚实!他们的引领,让我梦飞扬。但真正以书为友,拜书为师,则是我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放飞梦想。“读名著,做名师”,一个偶然,一种信念,六个大字,竟成为我二十余年杏坛梦的不懈追求,这也必将成为我今后教育生活的恒久追求!
那是1998年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去胶州市教育局办事,偶遇我的一位老师——职教办的李建俊主任。交谈中,我将自己教学的困惑讲给他听,李主任建议我读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书籍。在那时,我第一次听到了这个名字——《帕夫雷什中学》,当书从北京先知图书馆邮购来时,我彻夜捧读,如饥似渴。原来,书是如此之好!“读名著,做名师”,临行,老师送我六个字,我感
到沉甸甸的。晚上,我便将此经历记入我的日记随笔,心中的希望在升腾……
“读名著,做名师”,能否做成“名师”,曾经的我不敢去苛求,但这些年的人生历练,已让我深切懂得了“名师”的内涵:争做名师,但更要做“明白之师”!从那时起,我渐次懂得了如何“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知识和方法去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质”。有时,倾听着窗外雨打窗棂的声音,在灯光下抒写心曲的时候,我总会想:雨不能洗净世上的尘埃,但没有雨,世上将布满尘埃。由此,我便觉得,为教育所尽的这点绵薄之力,顿时生出了闪着金光的价值……
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教育心坚定明朗
书香相伴。2004年,我被推选为学校教科室副主任。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多了,读的书也多起来,我的笔记和摘记总是用蓝笔写得齐整,又用红笔勾画得醒目,生怕落掉专家讲课的精髓和书中闪亮的珍珠。
记得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阅读工程”开启那天,我作为实验学校的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现场观摩了青岛市教科所精心组织的《大学》教育思想的品读,神圣感悄然升起。之后,我多次参加“品读经典感悟教育”的演讲活动,还被邀请作为读书活动的点评专家,站在全市读书活动的舞台上。我感到无限荣光!“以经典阅读为支持的教师职后教育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开
启了全市教师提升素养的阅读之门,充满墨香的《每周一读》,让我爱不释手。
读书涵养大气,厚实底气。2010年4月,我被评为青岛市教育读书人物,并以《在书香中成长》为题,做了大会经验交流。隆重的会场,热烈的气氛,让我终生难忘!
陶行知先生曾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书籍就是真正的“灵魂的粮食”,阅读开启了我学习生活的智慧之窗,《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帕夫雷什中学》等教育著作,《读者》、《青年文摘》等专刊、《狼图腾》、《亮剑》等小说,都值得我们好好品读。记得首次接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只看目录就吸引了我:《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怎样检查练习本》、《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等等。我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这一百条建议里得到启示:如学生个体活动时,如何让全体参与倾听评价等,我都摸索出具体可行的方法。《爱心与教育》、《哲学与人生》,《给校长的101条建议》;《没有任何借口》、《人性的弱点》、《优秀班主任八项修炼》、《羊皮卷》、《本领恐慌》、《出发——与智慧同行》等都是我的床头书。
笔耕不辍。《人民教育》上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写作,可以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习中和活动后,我总喜欢写下自
己的收获和感受。翻看一本本,一摞摞的学习心得笔记,我总觉得珍惜在心里。直到2002年,在胶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徐健老师和机关幼儿园刘梅园长的激励下,我将自己积累的文稿缀成《德馨集》、《躬耕录》,并命名为“杏坛情结”。之后,我又将记写的散文汇编为《心灵之旅》,将新课改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汇集成《尝试集》,将家长、学生多元化教育的感言汇编成《爱之歌》,将教育所感所悟收集在《收获》中,每年一期的专
辑让我的“杏坛情结”愈加厚实了!
在《躬耕录》的前言——《青春 犁 足迹》中我这样写道:人,很易老去。岁月的犁,总会在你的额头,无情地留下道道痕迹。不知不觉中,我们都会感到光阴飞转,青春不再。面对人生的三天——昨天、今天与明天,我们所能做到的不能只是感叹。 有时我总在想,自然法则不可更改,可更改的惟有我的思想,不要怕青春逝去,只要心永远年轻,你的生命便会充满活力。多尝试做点什么,让激情燃烧,让青春永恒,让生命闪耀出其应有的价值。
请以笔为犁,饱蘸四海的波涛,在青春的扉页上辛勤耕耘,写出心中的理想,留住生活的足迹。
这就是我喜欢写作的初衷吧!我知道,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是与劳累与繁忙共生的,阅读可以点亮心灵的希望之灯;写作可以使思考更深刻。2008年之前的我当班主任、教语文课、也担任教科
室副主任,工作是忙碌的,但这更需要我去学习、去思考,去记写,不断走向理性,从而提高教育的艺术性。
阅读由青岛教科所组织的“图书漂流”得来的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我写成6000余字的随感《与心灵对话 与勇气同行》,完成了一次轻叩心灵的奇异旅程;看《青岛教育》的专刊《每周一读》里尤里邦达列夫的《书籍》,我写成5000余字的《书香相伴走人生》,分享了阅读的妙处与哲思;看学校赠送给教师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写成《读<给教师的建议>随感 》,在业务必备和精神需求上获得新启迪。 “十二五”以来,“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为岛城教师开启了又一扇窗户,每年推荐的六本必读书籍和一百本选读书籍,给爱书的教师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我也一样被书陶冶着熏染着!我将名著阅读、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纳入教师培训中,大批教师由读到写,在分享中,迅速成长。
走出困惑。曾经的我,原本就是绿色的,沐浴着新课改的朝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尝试着,且更加生机盎然!但理想和现实的较量,则更需要一种淡定与自如,一份雍容与气度。
2010年,我将学习中的一些精华汇编成《诗里花开》。本以为我的教育之花会就此开放,我简单地想以取得的成绩来衡量自己的价值!2010年和2011年我参加省特级教师和省教学能手评选,结果都出乎意料!疑惑、失落,茫然、无助,望着高远的天空,
心少了定力,我如折翼的鸟儿,掠过天空,却不留痕迹。那段时间,我常置身书店,《一代大师季羡林》《哲学与人生》等书籍将我陪伴,让我心安。季羡林先生一生著作等身,贡献卓然,仍淡泊走过;而我,一个胶州市首席教师能跻身在全省语文学科“说课与赛课”的舞台上,且较完美地展示了自己,也不能说不是一种安慰!傅佩荣先生又带我走进人生的理性思考,让我看到了从苏格拉底到孔子、从存在主义到道家的智慧、从神话悲剧到文化视野的内在理路与价值,让我领悟到“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信仰是内心的超越力量”,让我学会如何“掌握人生的方向”、“保持开放的心胸面对人生”,怎样“学会抉择”、“活在当下”、“活出自己”……急于求成的心归于沉静,浮躁的心找到了归宿,我继续走自己的路。
2013年暑期,我有幸第二次被推荐参加山东省特级教师的评选。站在台上时,面对专家评委,我觉得是那么从容,那么睿智,那么有底气。我顺利通过了各项考察,成为全省390位特级教师之一。在给恩师的短信中我这样写道:“省特级教师已公示,感慨大于喜悦:这对我来说又将是一个新起点!结果很欣慰,但学习提升过程,让我受益更大!在研究教材和学习理论中,我拥有了诸多新感悟:理念、思路、积淀和信念是成功的基石。这份历练和体验,我将好好珍惜,老师们的帮助我会恒久珍藏!”对于“怎样说课和答辩才能成功”的问题,我平静地进行了反思,若能给参加大赛的青年教师以经验的话,那就是:“带着新课程的
理念、带着不同课型上课的思路、带着厚实的积淀、带着坚定的信念,任何课都可以出特色,出深度,出实效。”这是教育科研给予我的,让我将感性经验提炼为理性思考,再反过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并由此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我想这就是研究的无尽魅力吧。
当书籍成为我生活的必需时,我忽然觉得汩汩清泉已源源注入心田,且永不干涸。朝晖夕阴下,寻常巷陌里,用心倾听,我似乎能听到山间潺潺的溪水声,巷口啾啾的鸟鸣声。读书真好,书香里的这份情怀真好。至此,这颗坚守教育的心更执著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让研究路厚实宽广
名师培养。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钟爱,2009年12月11日,我迎来了我人生中一个新的里程碑——青岛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启动了!我有幸被选拔为岛城60名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人选之一,参加为期5年的名师培养工程。
如今,四年时光匆匆走过,清点行囊,我愈加感动自己的成长:赴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的实地考察,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切身体验,给予我很多养料与力量。视野的开阔,心境的高远,带来教学思想的改变,也带来了我工作业绩的新增长。 在语文教学中,我坚定“课堂:反思未已”、“读书:给养不止”、“研究:行者无疆”的信念,和语文教师共同创建了语文“情境教学”阅读教学模式和“四步十三式”写作教学模式,使
我校语文教学“春色满园”,从2009年11月,学校被评为全国语文教学特色校(A类),到2013年学校被确立为“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基地校”,教师成长的空间更加广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我参加山东省教科所组织的“语文课程资源与开发优质课”大赛,出示《以“法”为翼,快乐学习》,发挥校本教材《选择性学习方法》的资源优势,指导学生快乐高效学习,荣获大赛一等奖;多次承担青岛市和胶州市名师课堂开放任务,不断探索语文教学新思路;热心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公开课,均获优异成绩;自2009至2014年暑期,五年担任山东省远程教育培训青岛市语文指导教师;2010年被青岛市教育局聘为“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团团员”;2012年,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语言文字用语司举办的“感恩的心”书信大赛,学校出版了《感恩的心》专刊,我担任副主编。
在科研工作中,我以“科研为先导”,以科学的理念教书育人,引领教师发展。二十余年来,我直接参与了“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校在山东省立项的“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研究”、“发展性学习方式研究”、“教与学的优化与师生潜能开发研究”、“关于‘提升学习层次’的策略研究”等课题实验。其中,“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荣获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发展性学习方式研究”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科学课题成果一等奖,“教与学的优化与师生潜能开发研究”获得省优秀教育科学课题成果二等奖。目前,我主持着山东省
“十二五”电教课题“初中语文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已获得阶段性成果一等奖。
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主持的青岛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已于2010年12月顺利结题。我多次做客胶州广播电台“阳光教育”热线栏目,并走入社区举行讲座活动,得到广泛认可,被青岛市家庭教育委员会聘为宣讲团成员,2011年5月被评为青岛市家庭教育先进个人,2013年被聘为胶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员。
研究,行者无疆。我努力探索着,成为科研互动圈中的受益者。我的笔墨情怀在学习与笔耕中日渐丰富,我的教育生活亦在引领教师、服务学生中愈加丰盈充实。
科研访学。学习照亮我的人生路,2012年,我很荣幸地成为青岛市第六期科研工作站访学学员。参加学习的一年时间里,每两个周的周二下午,我们胶州一行五人,风雨无阻,前往学习,研修交流,篇篇随笔、读后感,个个案例、总结和发言稿……留住了幕幕生活过往,也留住了我的教育教学思想!现在想来,学员们收获的何止是知识,更多的是前沿的思想、是对教育的挚爱和人与人相处的真情啊!
2013年1月21日,在访学活动结业典礼上,我有幸以《学习中,厚实着》为题代表学员发言,我这样说:“细细回味宝贵的2012年,精心梳理参加青岛市科研站访学期间的所得所悟,宁静与充实萦绕心头。自2月17日,十个月时光已伴着书香与智慧,
忙碌且坚实地走过。回想着我参加科研站访学的初衷和愿望,轻轻翻看厚厚的学习记录本,十九次集中学习的收获已印记心间,篇篇教育教学随笔和案例呈现眼前。
曾经,我郑重地写下申请参加此次访学的六条理由—— 1.拥有新的交流学习平台,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2.学习前沿思想,释惑解疑,指导教科研工作; 3.打开一扇新窗口,得到更多信息或启迪;
4.渴盼专家给予课题研究指导,提炼研究成果并应用。 5.期待将个人积淀的教育经验,汇集、提升,并刊出。
6.期望跟同仁一起探索语文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实现了自己的期待与梦想了吗?答案是肯定的!隆重的开启仪式、精彩的专家报告、真切的实地考察,畅所欲言的读书交流,不论是集中活动还是分散学习,不论是倾听还是倾诉……均受益匪浅!尤其是前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集中学习,我们始终牢记领导语重心长的嘱托,倍加珍惜此次学习机会。10位专家面对面的指导,让我们在理论上有了新的提升,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探索。 是访学活动,让我们聆听到课改最前沿的声音;让我们在平凡中有了广远,在忙碌中有了深度。访学收获之大,难以用言语表达!
总结提升。关于作文教学,我思忖数年,探讨不止。每每看到“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或者作文平庸,千篇一律,假大空
现象严重,缺乏灵动与个性”的场景,总会困惑在心。参加科研站访学,尤其是前往上海华师大进行高端研修,我努力释惑解困,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专家们对“个性化与独特性的阐释”、对“钱学森之问的思考”、对“思辨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种种观点,字字句句,让我在学习中反思,在交流中领悟。
归来后一个月时间里,我沉浸在作文教学的思考中。结合2月17日启动仪式上于立平所长对山东省教育教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个性化教育:理论构建与行动研究”的具体阐释;结合2月28日集中学习时于所长为学员们做的《加拿大中小学教育启示及研修建议》的专题报告;结合7月22日青岛市“十二五”课题主持人培训会议的专家点评,利用几个夜晚,我将写作教学的一些尝试,缀成了近6000字的文章《个性化写作:让学生的生命放歌》,阐述了自己在写作教学中的切身感悟,传达出不断改革传统写作教学“缺少鲜明观点,缺少独特思想,缺少多元思维,只在文章结构、文体,文采上绞尽脑汁”的美好愿望,运用了“知识积累——让个性写作迈向生命长河里的艺术殿堂;作文写作——让灵魂在个性张扬的长空中熠熠生辉;阅读评赏——让智慧在合作激励的磁场中互动生发;改革探索——让课标要求在特色归纳中达成落实”四个小标题,梳理了多年来对“个性化写作教学”的一些尝试。之后,在于所长的指导下,我又进行了理
论提升,撰写了《个性化写作:“8环节”教学策略刍议》,被全国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当代教育科学》登载。 “初中写作教学的个性化研究”,已确定立为青岛市“名师培养工程”的研究论文,并在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进行了阐述。在专家引领下,我将在原有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真正实现写作的个性化教学,让学生的习作闪烁出其独有的、真情的、充满个性与理性的光芒!在作文教学方面我将做进一步实验,让写作真正能够为生命而放歌!新的目标已确立,我感觉探索的路是这样宽广!
手中本无剑,心中已亮剑,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新理念的指引,让我们的思想穿行得更远……真心感谢教科所领导和各位专家,感谢他们以平和的态度、广博的学识、坦诚的心胸,带领我们充实愉悦地走过一段段美好的学习时光!
在这场静悄悄的革命中,我们有理由努力发展,将专家型教师必备的四大特点转化为研究现实:第一,具有强烈的研究意识;第二,善于进行教育活动的反思;第三,善于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第四,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与风格!
记得在一次活动中,我这样说:“我不会为一朵花停留太久。但如果教育是一朵花,我愿意永远地为她停留,因为我已经感受到学习、研究与超越的幸福与快乐。”我愿以此激励自己,永不放弃,让我的生命在杏坛闪耀光芒!
芙蓉国里尽朝晖,让笔墨情浓郁芳醇
笔尖上成长。寒假期间,被邀请为胶州市全体初中语文教师讲座时,面对教研员王老师的大力介绍,我这样说:“我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真真切切,踏踏实实,做名师,是我恒久的追求;做明白之师,是终极的目标”。这是我的真实想法,这是我参加青岛市科研工作站访学,将思想沉淀后的思索与选择。
立足现实中,穿行文字里,我的精神是自由的,思想是灵动的,教学生活是富有诗意的:从2001年《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预习作业巧布置》,到2005年《中国教育》上发表《创造性地使用 个性化地品读——挖掘出文本的内涵与韵味》,再到2008年、2010年、2013年,在《当代教育科学》上发表《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绩效刍议》、《语文教学中“预习教学法”的有效尝试》、《个性化写作:“8环节”教学策略刍议》;《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由〈夏〉与〈柳叶儿〉引发的课堂教学反思》、《学生日记——我心灵的一面镜子》、《教育,从尊重开始》、《放眼恬淡秋光体悟教育真味》等刊发在《中国教育学刊》、《青岛教育》和《胶州教育》上………一个个字符,传达着我的育人心声,记录着我的研究感悟,刻写着我的成长足印。
担任教科室主任的近7年里,我6年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笔墨中品读,笔尖上成长。与我同行的,还有我的学生。2013年毕业生宋卓在《语文天生浪漫》中这样写道:“语文天生
浪漫,这便是冷老师在三年时光中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回忆。语文天生浪漫,这种浪漫存在于中华民族奔涌的血液里,成长于中华人民生生不息的精髓中。语文天生浪漫,浪漫使语文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语文天生浪漫,她是浪漫的载体,是高尚的品德,是心灵的陶冶,是美好的情怀。语文天生浪漫,浪漫使语文活在古典诗词中,又在现代文学里交错蔓延;她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河,自远古浩瀚奔腾而来,又向崭新的未来冲荡而去;她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汩汩流淌,在日星里轮回闪耀,又在四季里传承绵延。三年时光,语文老师教导我们什么是大家的思想,什么是高尚的气度,但最重要的,还是什么是浪漫的情怀。 刘乔萍在《在生活中读语文》中这样写道:“几天前去湖南旅游,一路边走边感受,忽然感到初中这三年学会了很多,学会了感受生活,学会了思考生命的本质,学会了从一点一滴中读懂语文。
旅游的最后一站是凤凰,那是萦绕在梦境中的古城。小桥,流水,人家。渔歌缠绕着雾气袅袅上升,从古色古香的小楼里传出筝响,黑白的徽派建筑伫立在水旁。只因有这样大的期望,在真正踏上这青石板的小路时,竟有一瞬的恍惚,恍惚后的失望是一张巨大的网,把我罩在里面无法翻身。满街的店铺像一条没有尽头的线,把整个小镇用现实穿了起来。满街的叫卖声告诉我这不是梦境。这已不是那个古老的城镇。这里的浮夸代替了宁静,喧哗声四起,沸沸扬扬,满城都是浮躁的影子。
这是语文教给我的,不是看那繁华,而是看那背后的空旷;这也是初中三年冷老师教会我的,从小事中悟出道理,从一个小方面感受大生活。”
透过明丽的文字,读着学生的思想,倾听着花开的声音,我沉醉在教育的诗情里。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这个充满芳香的百花园中,我奉献着、书写着,带动着,分享着,幸福着。
传播中提升。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自己崇拜的学生,也要创造出精湛的教学艺术”。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肯定,让我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工作着是美丽的,我还将和学生共同走过的一段段生命的历程,我期待自己可以用智慧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质。
自1997年参加青岛市社区教育暨操行评语交流会至今,在胶州及青岛地区我做了六十余次讲座:《做名师,做明白之师》的教师专业成长体会、《在研究中提升……》的科研报告,《让我们轻松愉快地学语文》的学法指导、《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心理辅导、《与书相约 共建和谐》和《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等做客胶州广播电视台“阳光教育”热线栏目专题等,我与老师们分享着对教育的热诚衷心,分享着对科研的内涵探索,分享着语文教学的策略方法;与学生们探索着学法指导,研究着写作真谛与阅读技巧……2013年6月,在胶州市人力资源局、组织部和教体局联合举行的“首届名师、名医、名护”的评选中,我被评
为胶州名师。9月前往农村支教,胶州电视台专访拍摄了《胶州先锋》,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做明白之师,面向学生和社会,我已知足。
诗意里前行。教育就是一首诗: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更有抒情。用研究的眼光看教育,跳出狭小的教学圈,漫步在科研的广阔天地间,生活中人、事、景、物,点点滴滴,都会幻化成美丽的诗行——
一位老教师曾对我说:有爱才会成功。 校长曾对我说:用心就会做得更好。 我的老师赠我一句话:读名著做名师。 教科所领导对我说:研究要有系列性。 许多专家无声地告诉我:研究是幸福的。
学习、积累、反思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石,教育科研将成就教师淡泊却伟大的一生。读书行路使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以宽容的胸怀面对亲友,以研究的眼光看待教育;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得到他们每天回报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走向研究,享受成长的快乐。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曾经,我的教育格言是:读名著,做名师;今天,我将它诠释为:读名著,做名师,做明白之师,这个座右铭折射出教育科研带给我生命价值的又一次质
变!教育路就在脚下,只要步履大地,心就觉得踏实。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依然要坚持学习,厚实自己,用饱蘸情感的笔墨,书写对教育、对教学、对生活的美好心曲;记下对朋友、对亲人、对学生的真挚情意。
又是夜静时分,我抬头仰望电脑背景墙,“耕耘知识原野,守护精神家园,展现人格魅力”,山东省教科所陈培瑞主任赠予我的毛笔隶书,再一次将我激励!
怀揣这份梦想,我将恒久地守望教育,醉心研究,做明白之师,过诗意人生!
愿梦想伴着理性与诗情同行!
路,在脚下。日前,“冷爱霞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室”已获得青岛市教育局批准,我当选为首批青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共30个,初中语文仅此一个);8月,又被选聘为青岛市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初中语文5名委员中,县市中仅此一名)。我最新目标就是:借助“青岛市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发挥青岛市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作用,充分利用农村支教这一契机,认真做好市组织部号召的“五个一”远教惠农工程和“名师联家乡活动”,带领城区农村骨干教师扬帆启程,一如既往地奉献教育事业,为城乡教育融合做出新的贡献! ——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