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Arts&Science(NatSciEd)Vol.14No.4Oct.2011
5564(2011)04-0098-03文章编号:1008-
传统庭院空间品质在现代公共建筑庭院内的空间重构
张亚娟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
要:传统庭院空间是能代表中国传统的典型空间方式.从传统庭院空间的内聚性、外向性和二
元性三方面为出发点,分别举例探讨了传统的庭院空间在现代公共建筑内应用时的空间转换方式,为以后的同类设计为了一定归纳总结.
关键词:庭院空间;内聚性;外向性;二元性中图分类号:TU29
文献标识码:A
SpaceReconstructionofTraditionalCourtyardSpaceQualitiesinModernPublicBuildings
ZHANGYa-juan
(Collegeof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courtyardspaceisatypicalspacedesignrepresentativeofChinesetradi-tions.Thispaperdiscussesthemethodsoftraditionalcourtyardspacedesignfromtheperspec-tivesofitscohesion,extraversionandduality.Examplesareprovidedforillustratingthespaceconversionmethodsinthe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ourtyardspaceinmodernpublicbuildings.Theconclusionissupposedtoserveasreferenceforfuturedesignsofthesamecategory.Keywords:courtyardspace;cohesion;extraversion;duality
传统庭院是中国传统中最具有典型性的空间,渗透在广泛的建筑类型和人的空间认同中.因此,它
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向城市空间和室内空间两个方向扩展,得出中国传统空间特征的轮廓.传统庭院在建筑层面是一种中介空间,是外部空间(城市)和内部空间(室内)的中介,同时在城市层
而在室内层面它是内部空间的外化.庭院空间是亦此亦彼的,因此可称为虚内或面它是一种内在结构,
虚外的空间.不少传统建筑中庭院与室内无论在视线、活动、装饰上都是难分彼此的,庭院是室内的外延
或者说室内是庭院的内化.
传统庭院空间存在其固有的特性,在继承传统庭院空间优秀品质的同时,时代的前进决定了庭院的功能乃至庭院构成方式等的改变,在这样的改变中,庭院的特性又在新一轮的更迭中重塑着.
03-28收稿日期:2011-作者简介:张亚娟(1979—),女,陕西岐山人,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
理论.
第4期张亚娟:传统庭院空间品质在现代公共建筑庭院内的空间重构
99
1庭院空间的内聚性
庭院空间是一种外边封闭而中心开敞的空间,外边封闭的空间具有向心、内聚的性质.首先是边界
“这一侧”由此产生了与“那一侧”的分野:其次是边界成为封闭的形状,由此产生了有限的得到确认,
“内”“外”与无限而弥散的的分野.在庭院中,周围所围绕的作为实体的存在,产生空间的张力,指向空
间的内部.人位于庭院中,向外的视线为周围的实体要素所遮挡,于是转而投向其内.庭院的内聚性成为它的重要性质.
在现代建筑庭院中,庭院的内聚性使它往往成为人们乐于聚集和交往的地方.在现代建筑现象学的视野中,庭院空间正符合场所形成的必要条件:接近性、向心性和闭合性.
[2]
“中心就是场所”,因而庭院空间被视为具有强烈的场所
[1]
精神.现代庭院不再象传统庭院那样,借助于封闭的围合来
,实现其内聚性,现代庭院空间也尝试着“突围”这种“突围”非界面意义上的突破,而是空间形式的突围.这种突围更适
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习惯.
建外soho的庭院空间(见图1)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庭
图1
建外soho庭院空间的内聚性
院空间的内聚性是通过几座高耸的塔楼和庭院间的网格式排列实现的,形成了较强的空间内聚性,人们在高耸建筑的阴影里,喝茶聊天,建外soho为现代意义上的生活场景提供了场所,人们甚至也愿意将朋友聚会的地点安排在这里,这里不仅是时尚的汇集地,在“建外soho”此也形成了现代时尚的生活方式.如今已经成了时尚文化的代名词.
2传统庭院空间的外向性(开敞性)
庭院空间是一种开敞空间,这使它与封闭的室内空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庭院空间的开敞最主要的是顶部的开敞.庭院空间一般是没有实体的顶盖,直接向天空敞开的,这可以看作是庭院空间的基本特征《华夏意匠》“封闭的露天空间”,“露天”之一.李允鉌先生在中将庭院描述为两字是十分贴切的.
庭院空间的开敞性也表现在侧面的开敞.庭院空间一般都是可进入的,或是可供人观赏,许多庭院藉由侧面的开敞而使庭院空间与其他空间相互渗透、流通.侧面的开敞一般通过门、窗、廊等实现,甚至直接与其他空间相接而没有任何阻隔.彻底地交融在一起.庭院空间的开敞性使进入庭院的人产生豁然旷达的心理感受.开朗、
现代庭院空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开敞: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见图2)的内庭院中的员工休息廊,是个面向庭院开敞的有顶的现代廊子,设计将这种开敞发挥到了极至,营造了真正面向环境的,舒适而惬意的休息空间.
现代庭院空间进一步的开敞还表现在室内向庭院空间的开敞,这当然得益于现代结构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帮助,日本名古屋瓷器广场,面向庭院的界面全部采用透明落地玻璃窗,庭院环
[3]
境与室内展示的珍贵瓷器相互掩映,再加上暖色光的作用,更凸显了庭院与室内环境视觉上的贯通,这样的环境里,瓷器也愈加珍贵了.
3庭院空间的二元性
庭院空间具有二元性.这种二元性首先是兼具“内”与“外”的二元.庭院空间的内聚性使它具有了
不同于无限弥散的外部空间;庭院空间的开敞性又使它兼有外部空间的特征,不同于室内空间的性质,
“外”有顶盖的室内空间.庭院空间独特的空间构成方式使它将看似相对的“内”两元集于一体.路易斯
[4]
·康在《静谧与光明》(院落)我称之为既是外部又是内部的空间.”中描述道““内”人们对庭院空间的认识和感受也似乎总在与“外”之间游移:某些庭院空间的开敞性较强,或是侧向与室内空间较为隔绝,于是习惯上被认为建筑外部空间.如北京四合院,再如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的入口庭院(见图2);而某些庭院空间的内聚性较强,或是侧向更开敞,则往往可看作是室内空间
100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4卷
的一部分,如南方民居中的天井空间(见图3).正是由于它既可以看作室内空间的延伸和扩展,又可以
庭院空间才在建筑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并在今日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看作有秩序和组织的外部空间,
貌:室内与室外空间的彼此延伸于接纳.如深圳万科第五园书院及商业建筑中的竹厅空间便是凸向庭园
一侧是庭院(室外),一侧则是通向室内的廊子(室内).而商业街的内庭院与书院的交接处空间的过渡,
流水、商家的过渡空间,作为庭院与室内的交接,可以认为是庭院介入了室内,也可则设置了一个小桥、
以说室内外化于庭院中,其实正是庭院空间边界的模糊和不确定.
图2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入口图3徽州民居之四水归堂
“自然”“人工”庭院空间的二元性也表现为兼具与的二元.庭院空间首先是一种人工化的空间,它藉由人的营造活动而生成,是建筑空间的一部分.而与自在的自然区别开.然而庭院空间又具有相当强的自然性.关键在于顶部的开敞,自然界的各种要素被引入进来.尤其是在中国,人们历来将庭院看作自然的缩影.正因为如此,庭院空间往往被视为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之间的过渡与中介.在韩国著名导演《冬去春来》中,将庭院的这种二元性发挥到了极致,完全开敞的水庭,将自然环境的黑泽明执导的影片
山水纳入到水的庭院中,庭院若隐若现于大自然中,在此毫无人工的刻意,真正强化了水庭寺院的教化
[5]
人们写意于书法,写意于绘画,也将园林、庭院等作为写意作用.“中国的艺术是有着写意的传统的”,
的载体.
新时代的环境下,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理念,不断的在各个层面改变着庭院空
这表现在庭院空间的类型趋向于混合化;庭院空间的表情趋向于简约化;而作为庭院的灵魂间的品质,
意境则趋向于时代化.
4结语
基于上文的分析和论述,对于传统庭院空间品质在现代公共建筑中的延伸,总结了以下的原则,即:
突围原则、简约原则、立体原则、宜境原则:
突围原则是针对庭院空间的内、外向性提出的,表现为垂直向延展突围及围合方式的灵活性.
庭院空间的简约化原则是针对庭院空间的要素提出的,表现为要素的简约及空间构成手法的凝练.庭院空间的立体原则是针对庭院空间层次性而言的,表现为通过特定的“媒介”庭院空间在空间层次交错穿插,庭院在垂直向与水平向协同作用.
宜境原则是针对庭院空间的意境提出的,表现为意境与时代相契合及与建筑的使用性质一致.
总之,文章针对庭院空间品质的空间重构方式提出了几点原则,希望能在以后的自己和他人的设计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朱文一.空间·符号·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诺伯格·舒尔茨.存在·空间·建筑[M].严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王立全.走向有机空间———从传统岭南庭院到现代建筑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李大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路易康.传统庭院空面品质[[5]朱良志.曲院风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王新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