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简介
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基本属性和特点
(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高校文科专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课程。具有综合性、理论性、现实性、政策性很强的特点。
(二)学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意义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演变和发展趋势,正确的判断国际环境;分析不同社会类型国家及主要世界战略力量的发展变化及原因,增强爱国意识和国际责任意识。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主要内容与教学目的
1.课程结构和主要内容。本课程由导论和八章构成: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与基本特点和趋势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与基本特点和趋势
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四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五章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六章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分类介绍和分析,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变化、对外战略思想以及对外关系进行重点分析。
2.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体会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发展特点、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研究对象与学习方法
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研究对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能够独立参加国际事务活动、并能在其中独立发挥作用的经济政治实体。包括主权国家行为主体和由各种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构成的非主权国家行为主体两种类型。
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学习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国家间关系、历史发展等问题的重要论述,建国初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的确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集体第三代中央领导关于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
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学习方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国际问题,重视研究国际问题的定量分析方法,正确估计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入手找寻世界变化的规律;积累资料,关注国际社会最新动态。
三、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总体授课要求:总共2学分,32学时,16教学周。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和提问、撰写作业论文等形式,按时完成有关课程的教学安排,注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大学本科的一门政治理论课。该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现状,把握其基本规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达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贯彻执行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自觉性的目的。为祖国经济与社会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把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全貌,充分认识和把握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辨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学会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使自己成为符合祖国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声像教学讨相结合。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经济、经济格局的涵义及其演变规律,认清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多极力量的对比状况,世界经济的主要活动及其运行机制,认识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重点]: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世界经济形成及其发展
世界经济的含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世界经济格局、在经济格局中充当主角的条件、经济格局变化的原因和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二、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实施马歇尔计划,推出“第四点计划”,建立经济安全网,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及作用,苏联的经济地位和影响。
三、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的形成,苏联的经济实力增中有减,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现。
四、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
美国保住了超级经济大国地位。欧洲联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日本经济持续衰退,但仍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俄罗斯经济滑坡,但是潜力巨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区域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
第二节 当今世界经济
一、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及运行机制
世界范围的经济联系和竞争在两种制度和多种类型国家之间展开。世界贸易是联系各国经济的纽带。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载
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三大经济组织是世界经济协调与合作的主要机构。
二、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贸易、金融的迅速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生产力发展迅速;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世界贸易迅速增长;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三次新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国际经济协调的积极作用。
第三节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主要表现、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并行发展及相互关系。
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新科技革命影响加深,知识经济兴起,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知识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三、以科技为先导、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经济安全成为各国对外战略的重点,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积极调整,争夺科技人才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的焦点。
四、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革
经济调节机制的调整与改革,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调整与改革,国有经济的地位、结构的调整与改革,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和规模的调整与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调整与更新。
五、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
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极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也不平衡。
六、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复习思考题]: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2、当今世界经济的运行主体主要包括哪些?
3、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4、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问题有哪些?
5、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如何应对?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涵义及其变化规律,认识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及其特点,把握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了解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重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对峙
世界政治格局、充当主角的条件,政治格局变化的原因,雅尔塔体制及其作用,两大阵营形成与对峙。
二、国际力量的分化改组
第三世界的崛起,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三、两极政治格局的终结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两极政治格局终结的标志和特点,两极政治格局终结的原因及影响。
第二节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处在新旧格局转换中,世界政治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原因分析。
二、国际形势总体缓和,动荡因素仍然很多
国际形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仍然很多。
三、大国关系深刻调整
大国关系重新调整,大国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四、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联合国及其作用,其他国际组织。
五、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经济安全成为各国安全首先考虑的内容,经济手段成为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方式,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六、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发展,新干涉主义盛行。国际裁军和军控进程出现倒退。由民族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断。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新的安全威胁,恐怖主义问题尤为突出。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评价雅尔塔体制的作用?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原因何在?
3、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5、为什么多极化趋势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的依据和意义及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了解国际旧秩序的内容和实质,明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认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主张和长期性。
[重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实质。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
20世纪世界主题的两次重大转换,
二、时代主题的转换依据和意义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和平与发展提出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个全球性战略问题
一、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和平面临的新威胁。维护和平的主要途径。
二、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
三、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与繁荣
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世界的繁荣与发展是世界和平的有利保障。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一、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内涵、特征和现状
国际秩序的概念、内涵,国际旧秩序的基本特征,国际旧秩序的实质。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
发展中国家的主张,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新秩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构想及实质。
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途径。新秩序的建立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非短期所能实现;建立国际新秩序与各国的国家利益有紧密关系;不同类型国家之间力量对比不平衡。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2、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内容和相互关系?
3、 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两大战略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何在?
4、为什么建立国际新秩序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5、怎样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第四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原因,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的调整,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了解其政治体制的内容、政治状况的重大变化和社会问题;认识其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及其特征。从而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重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和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特别是美国的全球战略。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较快增长及其原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以科技为导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关系领域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及协调的加强、国内外环境的稳定、对第三世界廉价原料的掠夺等。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的调整
调整经济政策,寻求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结合点;资本所有关系多样,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在以私有制为主导的基础上,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大小企业并存,形成优势互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经济关系调整力度加大,竞争中有协调。经济关系的调整表现在微观、宏观和国际经济关系三个层面,微观层面表现为企业内部劳资关系以及生产地位不同的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与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国际经济关系主要指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建立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以社会福利的形式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经济模式
在西方形成了四种主要经济模式:美国的宏观需求管理模式、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和法国的指导性计划模式。这四种模式对现代市场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进行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在经济领域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现实困难:经济周期停滞和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持续扩大,收入分配不平等、贫富差距扩大等。
深层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克服市场经济弊端的同时又带来了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矛盾,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又造成结构性失业,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扩张中
也造成各种矛盾的加剧,跨国乃至全球经济活动在扩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同时又造成经济失控现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遇到的问题仍然是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关系难以驾驭科技进步条件下不断扩大的生产力。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实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结构及功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本质上仍然是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和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议会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核心,行政制度是资产阶级统治的主要工具,司法制度为资产阶级统治提供了合法依据和法律保障。战后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有两党制和多党制。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新变化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复杂化、多层次化;阶级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各种社会运动不断发展,新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利益集团和新闻媒体作为政党政治的补充作用上升;分权制衡机制发生变化,行政权力膨胀;利益集团和大众媒体在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作用增强;政治思潮呈现多样化和相互交融的趋势,政党的纲领和政策取向中庸;政治运行方式发生变化。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仍然突出。贩毒、吸毒、社会犯罪,贫富
两极分化,精神和信仰危机,人际关系异化。
第三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特征和本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对外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具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质。基本特征:谋求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在对外关系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维护西方特殊利益,是发达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
本质原因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属性即经济的扩张性决定的
二、美国的全球战略
战后美国谋求领导和控制世界的全球战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化。战后至60年代末,美国在全球的扩张战略;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80年代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的新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单边主义横行。
三、西欧、日本的对外政策
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对外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西欧的对外政策及对外关系。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及其外交政策调整,日本的对外政策及对外关系。
[复习思考题]:
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体制和政策进行了那些调整?
2、如何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新变化?
3、如何认识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实质?
4、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5、如何看待西方国家对外关系的变化?
第五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全面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外交,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与政治体制的变革。
[重点]: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中取得的成就、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存在的问题,南南合作、南北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一、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世界概念的提出及其涵义。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和旧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三世界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七十七国集团”
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
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与作用
第三世界的兴起,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促进了世界政治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使战后两极政治格局受到冲击;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上升。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成就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不同类型。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畸形的经济结构有所改变,民族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自主性和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出现了石油出口国、新兴工业国、低收入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不同类型。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仍然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战略调整
发展中国家经济调整的原因,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与体制改革进程。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是:必须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必须把对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必须把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必须把政治经济变革和政治社会稳定相统一。
第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发展中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及其原因
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
发展中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各不相同,且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取得明显的成就: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成为国际舞台上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不断探索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政治参与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极权体制逐步向民主体制发展;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了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
发展中国家政党制度复杂,存在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等政党制度。
三、战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政治思潮,但绝大多数具有民族主义的性质。
四、在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存在着政局不稳、局部战争频繁、民族问题复杂、宗教冲突不断、恐怖活动有所增加等问题。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
一、发展中国家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共同点
发展中国家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普遍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以维护和巩固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意义:维护和巩固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是和平、中立与不结盟对外政策的本质;积极反帝、反殖、反霸、反对种族主义是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发展中国家为改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而斗争。
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南北关系)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即南北关系。南北关系的历程,与美国的关系,与西欧、日本的关系。战后以来的南北关系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与美日西欧的关系。冷战后南北关系中政治问题日益多出,南北经济“数字化鸿沟”加大,矛盾出现新的特点,南北对话和合作关系有所加强。
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南南合作的历程,南南合作的形式和战略意义。20世纪80年代后,南南合作明显加强。冷战结束以来,亚非拉各洲的地区性组织发展迅速,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内容和合作伙伴出现了多样化;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利益与分歧。
[复习思考题]:
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那些成就?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2、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发展中国家进行了那些调整和改革?
3、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特点?
5、冷战后南南合作的新特点?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政治经济的发展成就及其在20世纪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和改革以及对外关系发展的基本情况,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重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及其成就
一、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战后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改善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建
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劳动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国家对20世纪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
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在20世纪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纪元;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显示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力地支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反殖、反帝、反霸斗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0世纪的一段时间内苏联曾经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后苏联对外战略的演变。斯大林时期积极防御的和平外交战略,赫鲁晓夫时期实行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渗透扩张战略,勃列日涅夫时期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具有超越意识形态和全面对外开放的两个特点。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的初步尝试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是多方面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质应是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
主义发展模式,增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教训。
第三节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探索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改革和探索中成功地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模式。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可否定。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国家要确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战略;努力把经济搞上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继续探索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复习思考题]:
1、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