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硕士研究生学术伦理道德越轨与规范研究

2023-02-27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4卷第7期哈尔滨学院学报201年7月JOURNAL OF HARBIT UNIVERSITYVol. 4 Ne.3Jui. 201[文章编号]104—5856(2019)07—010—04硕士研究生学术伦理道德越轨与规范研究朱华伟(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 321004)[摘要]目前,高校对研究生学术伦理道德教育不尽人意,存在着重智轻德,学术不端行为评价过

于主观化,师生关系松散,企业化管理等问题,导致研究生学术伦理规范越轨。为达到标本兼Rd目的, 一方面,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直接负责人,应该对其发挥学术伦理规范的导?与规训作用;另一方面,

高校应对研究生学术制度规范进行重构。[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术伦理道德;越轨;规范[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ci:1.3969/j. issn. 104 -5856.201.07.0322016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

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该办法规定2高等学 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在科研活动中

教育工具价值遮蔽了理性价值。因此,在本是 德艺双修的研究生学习阶段,部分研究生却在 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研究数据,造成\"学”与

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 学态度,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尊重和

“德”隔离。(二)知识的盲区——主观化的学术评价

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学术不端事 件在高校屡见不鲜,不仅教师涉足其中,研究生

标准亦如此。因此,本文拟探究当前高校研究生学 术伦理道德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突破 学术伦理道德失范与越轨的出路所在。当前,主流学术期刊大多参照欧美国家引 文标准,这种传统源自西方对知识产权保护、学

术研究严谨性与正当性的尊重。欧美学术界对 抄袭、直接引用、间接引用、改写、数据造假、一 稿多投都有明确规定与区分。我国虽然发布了

-、硕士研究生学术伦理道德教育 的现实困境(一)重智轻德——授业有余,德教不足我国研究生培养呈现一种标准化模式,通 常学硕学制三年,专硕学制二年。高校为了在 短时间内完成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写作、科 研参与等任务,培养关注点聚焦在学科本位知

《学术期刊引文标准》,但只是对引文格式进行 统一,并没有区分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的边界,导 致区分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践性操作不强。在科 学研究中,导师与研究生面对莫衷一是的学术 期刊标准,对各种引用、改写等不同规则,只能 凭借碎片化知识,自我判断。由于信息不对称,

导师与学生无法掌握细致入微的学术不端区分 标准,师生存在主观化的评价标准。高校或者

识的传授,较少关注学生学术德性的涵养教育。 高校对研究生学术规范的指导和培育的应然性

科研机构附属的纪律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作

双重职责,在现实之中变成了实然的、单一的知 识性传授,学术伦理养成被搁置。在研究生培

养方案中,有关学术规则的课程安排被边缘化,

为学术规范外部监督组织,也未能向研究生与 导师提供标准化学术规范标准。因此,一旦发 生学术诚信危机,高校也只是凭借专门检测机[收稿日期]201 -09 -01[作者简介]朱华伟(189 -),男,河南淮阳人,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第7期朱华伟:硕士研究生学术伦理道德越轨与规范研究11构,或是凭借经验进行区分。(三) 企业化管理——追求学术成果高产出果,往往会在学术规范上打擦边球。二、导师对硕士研究生学术伦理道 随着新管理主义引入高校,高校行政管理

更加注重资源利用高效化与高产出化,导致高 校认可“企业式”管理,多采用可监控、可量化 的管理模式,追求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排名,无 形中“导师一研究生”一元化教育主体便演化 成经济组织“雇佣一被雇佣”关系。导师的职 责更倾向于“老板”,这一方面是因为导师直接

对研究生负责,担负着论文指导、科研指导等职

责,但导师往往把主要精力放置在学生显性的

高产出学术成果上;另一方面是因为导师为了 出版个人学术专著,评上教授级职称、学科带头 人等,招揽学生参与导师研究课题,导师掌管着

课题经费的分配与使用。研究生“为了在短期 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造假已经是不可避 免”。[1此外,高校教师为了职称晋级,必须要 有科研成果作支撑,而研究生无疑是导师取得 科研成果的最佳“雇员\"o(四) 松散型师生关系——师生沟通不畅导师与研究生沟通的主动性差、沟通频率 低、沟通内容比较单一。\"导师很少同研究生

进行学术上的交流,更遑论德育情感的对 话。”⑵一是,硕士研究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

任务较重,和导师平时沟通联系较少;二是,研 究生教育扩招之后,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师所 带研究生数量较多,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三 是,一些高校导师“双肩挑\",不但有教学工作,任 导 务, 术, 生 了 业 问题处理需要联系以外,导师对学生的德育修

为过问不多;四是,虽然师生通过电话、微信等 移动终端设备交流学业问题,但是这种“隔屏” 式交流遮掩了师生之间情感互动、思想对话,以

及人格魅力的感染。(五) 隐性与显性——学术道德培养各行

其是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知识来自于自我对客 观世界经验的加工,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研究生学业背景具有多样性,有的来自普通地 方院校,有的来自重点高校,在学术规范方面所

受教育参差不齐。有些研究生受过专门的学术 伦理规范教育,能够分辨抄袭、数据造假、一稿

多投、引用不当等是非利弊。而有些学生获得 的学术规范知识,仅仅是自己自学所得,不成系

统,较为碎片化。因此,在以科研为导向的现代

大学管理中,研究生为了获得“短平快”科研成

德的规训(一) 明晰导师指导监督职责导师对研究生学术伦理道德诚信,具有指

导监督之责。导师应不断使研究生树立知识的 原创性、批判性以及开拓性意识,杜绝论文、科

研成果的复制、剽窃与造假行为,避免研究生跨 越学术规范的禁区。故此,导师在研究生论文 写作、作业提交、学术成果发表等关键领域,首

先要不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打开学生 洞悉疑惑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提出具有批判性 的问题;其次要开展头脑风暴,启发学生多角度

分析问题,着重从交叉学科、多维视角解读问题 的制约因素与规律;最后要不断提升学生解决

的能 , 的重点与 点以及预期成果。在研究生取得成果之际,导师

可以借助专业检测平台,如通过中国知网论文

查重或是专家匿名评审等方式来审核成果是否 真实,是否符合学术规范。[3](二) 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康德认为,“要想把一些无教养低劣的心

灵引入’道德的善,的轨道中,某种预备的指引

是必要的,或以展望于自己的利益而吸引他,或 以利益丧失的恐惧而警诫他418导师在研 究生入学之际,就应该使学生树立求真务实的

学术追求,并积极组织开展读书沙龙、学术讲座 以及学术道德专题座谈会等活动,逐步形成严

谨认真的学术氛围。同时,要“完善研究生评 优评先制度,建立科学的奖学金激励机制,促进 学生勤奋刻苦、创先争优的良好学术品质的培

养;加强学术规范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研究生 学术监察惩戒制度,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学术道 德管理。”4(三)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导师具有依附性, 这种依附性造成师生关系异化,主要表现在科

研成果归属方面,即研究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

力帮助导师完成研究课题,但是最终成果却归

导师所有,而研究生仅仅得到一些劳务费。虽

生在 成导 科 任务 际, 学术

水准也会得到提升,但是这种异化师生关系不

学生学术 德提 。 此, 建

生关系,必须从以下两点着手:(1)以学生为本。

导师必须树立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然地位,

132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年尊重学生的科研成果,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本质 在于求美、求善,而不是为了眼前利益,篡改数 据、抄袭他人成果,故意造假。(2)营造师生之

间民主氛围。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不仅是教育者

被教育者的关系,更是亦师亦友的朋友关系,导 师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 树立师生平等对话关系。(四) 开设学术规范专门教育导师必须为研究生开设有关学术规范专门 课程,改变其被边缘化的窘境。“教师在所授 课程伊始,就应将评价课程学习质量的标准及 学术规范要求明确告知学生。”[6在传授学术

规范知识与要求时,应结合学术不端的典型事 例加以介绍,在方式上做到信息传递清晰,行为

界限清楚;在内容上应注重有关专业伦理的讨 论并尝试确定实践中的行为界限,传授分析和

评价学术工作的基本标准、专业的思维和行动

方式、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以及写作技巧等,让 学生对各学科引用惯例了如指掌。还应结合本

学科或专业,对学生提出更为具体、明确的学术

规范要求,并指导学生理解与掌握。导师可以 结合国家《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专门文献对

研究生在引用、转述、标注,以及论文发表等方 面开展学术规范教育。(五) 明确学术诚实的重要性与严肃性高校教师学术造假不断见诸报端,这不仅

浪费了大量学术资源,而且对我国学术在国际 上的声誉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例如,哈尔 滨医科大学王志国的两篇论文造假,其实验室

被关闭;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连

生在项目申报中侵吞他人成果,拼凑包装,被解 除教师合同;2013年,中国107篇学术论文因

造假,被国际著名期刊出版商“斯普林格”一次

性撤稿。这些事件均说明,我国一些高校教师 赤裸裸无视科研伦理道德。为杜绝类似事件再

次发生,要建立学术规范奖惩机制,对学术造假 零容忍。同时,“导师应以自己的严谨、热忱感 染学生,以鲜活的形象在学术道德、学术品格等

方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行动来提倡 诚实的行为,实现言传身教。”[7三、重构硕士研究生学术制度规范高校作为知识与学术活动的实体机构,必

须要有组织的制度实践与文化建构,以及组织 身份团体的可信性。正如科恩所言:“越轨行 为发挥着一种信号灯或者报警器的功能,它使

人们注意到组织的缺陷of[5]理道德越轨行为出现,预示着高校组织学术规 范体系以及学术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一) 学术伦理道德制度化学术伦理道德相对于制度而言具有理想 性、模糊性、软弱性以及不可操作性,而制度具

有强制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学术伦理道德 依靠研究生自我修养与内在认同来发挥其在学

术活动中的规制功能,这是一种自律约束机制。 但仅仅依靠研究生自律约束,其越轨行为仍旧 容易复发。因此,“对研究生学术伦理越轨的

治理必须实现由道德驱动自律向制度化他律转 变,形成制度文化为依归。”[7\"2)组织制度具有

利益导向作用,能够影响个体行为模式、价值选 择、思维观念。高校必须将研究生学术规范、科

学价值、学术精神的伦理道德制度化,诉诸专门 规章条文。2011年世界科学论坛在布达佩斯

发表宣言称,科学机构需要持续自我反思在研

究和创新中的责任和道德行为,科研人员应加 强其个人和机构责任,避免因为对科学知识以 及应用结果的无知或错误判断而可能对社会造

成的伤害。为避免因违反学术伦理道德产生的

伪科学对社会公众以及学术生态造成的破坏, 必须将研究生学术伦理道德纳入到学术规制建

设中。(二) 学术成果评价去功利化目前,高校关于研究生的奖励规定多指向 科研领域,包括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参与课

题、调研活动等,且分等级奖励。这是一种典型 的具有“竞争性”且带有功利色彩的评价机制, 竞争目的是鼓励研究生取得知识发现的优先

权。这种知识优先权的获得为研究生带来更多 外在物质利益,尤其是在评选奖学金或是荣誉

称号会产生更大的“虹吸效应”。但是,“功利 化”竞争性学术评价机制带来了负面效应,一

些需要长期论证的想法或是实践检验的研究被 提前发表,或者对别人研究结果改头换面。

“ 在科学 域 在 着 竞 , 竞 强 调优先权为成就的标准而加剧,而且在竞争条件

下,很可能导致以不正当手段去压倒对 手of[0^P7)为了保证学术研究真实性,必须改

变高校功利化评价机制,鼓励研究生基于对学 术兴趣与爱好取得知识原创性。(三) 学科制度建设标准化高校研究生群体普遍存在学风浮躁、耐不

住寂寞、学术成果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

第7期朱华伟:硕士研究生学术伦理道德越轨与规范研究13归根到底是由学科制度缺陷造成的。正如沙姆 韦所说:“学科并非依据教条和权威而建立,而 是基于普遍接受的方法与真理1](P1)学科在

[参考文献I[1] 高校理工科论文造假现象:编造篡改数据难查处

[EB/OL]. [ 2018 - 08 - 1 ]. http://news. si/a.

广义上涵盖着学术研究范式、学术法律规章制 度、学术职业道德素养、学术评审机制以及写作

com. cn/c/2008 - 04 - 22/0627143061 shtmi.[2] 许克毅.导师与研究生关系透视[J].学位与研究生

教育,2000,(7).技术标准。研究生学术伦理道德越轨是对学科

精神及其制度的背叛与践踏,它违背学科共同 体普遍接受的原则与真理。因此,在学科建设

[9 ]康存辉.学术生态中的信用伦理问题研究[J].江汉

大学学报,201,(4).[4] 康德.道德与人性[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社,2012.中应该着重从学术研究方法、学术法律规范、学

术评审以及学术协作技术标准着手,防止研究 生科研学术道德的失范。在重视科学教育的同

[5] 潘艳.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J].湖北第二

师范学院学报,201,(5).时,应加强人文教育,让研究生不断审视思考自 我学术道德,懂得自我学术道德是个人素养组

[6] 朱缨.学术规范教育及其制度安排[D].南京大学,

201.[7] 白强.切实履行导师育人职责培养学生学术诚信

品格[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成中不可分割的部分。“0四、结语研究生存在学术不规范行为是多重因素共 同作用结果,特别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即时

[8] 科恩.越轨与控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8 5[9] 王恩华.学术越轨批判[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5.性与短效性,[1]消解了对硕士研究生学术伦理 道德养成的持续涵养功能。社会浮躁之风也会 侵蚀研究生踏实认真的学术态度,市场经济逐

[1]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M].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华勒斯坦.学科知识权力[M].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利,追求利益与效率最大化,使得研究生学习添 加了功利色彩。因此,高校要杜绝研究生学术

[1 ] H丹丹.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理念及其启示

[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道德越轨行为发生,不仅需要导师尽职尽责,更

需要建立人性化研究生学术评价体系。同时, 社会也需要弘扬严谨认真的风气。[1 ]夏春荣.高校德育病理溯源及诊治[J].哈尔滨学

院学报,201,(6).责任编辑:谷晓红A Study oO the Deviation and Discipline oO Academic

Ethice oO Master GraduateeZHU Huv-wei(Zhejiany Normal University , JinHua 321004 , China)Abstract: At preseet, the u/Oersity is unsatisfactorp with respect to postaraPuate aco-

demic ethics and moral ^^?/!//, amonn which there are isspes of i/telUctuai sayacity, aco- demic misconduct eveluatOns that are too shbjectOe ,and loose teecher-studedt relatOns, and

eetei/kso manayemeet. This has Ul to the derailmeet of postaraPuate acoPemic ethicsnorms. The non-standark acoPemic ethics of araPuate studeets is the respit of the i/terac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In orker to achieve the novi of treatiny both the symptoms and the prob­lems, / sho/lU start from multiple parties. GraPuate sppervisors, as direct UePers of post-araPuate traininn, sho/lU play a role in the okeetatOn and discipline of their acoPemic eth­

Os. University sho/lU reconstruct araPuate studeets, acaPemic system.Key words : postyraPuates ; acoPemic ethics and morality ; devOtion ; nor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