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2020-05-23 来源:榕意旅游网
******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 ******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评估项目负责人:***

2017年11月

评估人员 姓名 项目组成员 报告编制人 职务 职称 签字 项目负责人 报告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技术专家 姓名 签字前言

本文内容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DB11/T1478—2017)的要求进行编制,是对******有限公司所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风险等级的计算等.

编制完成的风险清单、应急物资清单、应急组织机构等详细资料放于附件中,阅读全文时请结合附件资料。

本文所有内容,仅限于本公司的生产范围。

目录

一、 导言......................................................................................................................................... 1

1.1评估目的 ............................................................................................................................ 1 1.3编制依据 ............................................................................................................................ 1 1。4评估范围 .......................................................................................................................... 2 1.5评估程序 ............................................................................................................................ 2 二、 风险识别 ................................................................................................................................. 3

2.1企业基本信息 .................................................................................................................... 3 2.2厂址及周边环境风险识别 ................................................................................................ 3 2.3自然条件风险识别 ............................................................................................................ 3 2.4平面布置风险识别 ............................................................................................................ 4 2.5涉及危险化学品风险识别 ................................................................................................ 5 2。6 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识别 ............................................................................................. 8

2.6。1甲醛生产工艺 ...................................................................................................... 8 2。6.2甲醛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 9

2。6.3溶剂生产工艺 .................................................................................................... 11 2。6。4溶剂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 12 2。7储存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 12 2。8公用工程风险识别 ........................................................................................................ 13

2。8.1 供电系统风险识别 ........................................................................................... 13 2.8.2供热系统危风险识别 .......................................................................................... 14 2。9 风险清单 ....................................................................................................................... 15 三、风险可能性分析 ..................................................................................................................... 15 四、风险后果分析 ......................................................................................................................... 17

4.1人员损失 .......................................................................................................................... 17 4。2经济损失 ........................................................................................................................ 17 4。3 社会损失 ....................................................................................................................... 18 4。4保障损失 ........................................................................................................................ 19 4.5 后果严重性等级计算 ..................................................................................................... 20 五、风险等级确定 ......................................................................................................................... 21 六、评估结论 ................................................................................................................................. 22 七、措施与建议 ............................................................................................................................. 22

7。1 措施 ............................................................................................................................... 22 7。2建议 ................................................................................................................................ 22 八、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一 主要危险化学品特性 ............................................................................................. 23 附件二 风险清单 ................................................................................................................. 41 附件三 应急小组组织机构图 ............................................................................................. 53 附件四 应急物资分布图 ..................................................................................................... 54 附件五 应急物资清单 ......................................................................................................... 55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一、导言

1。1评估目的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被评估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的要求,******公司成立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通过分析公司各类事故衍化规律、自然灾害影响程度,识别安全风险危害因素,分析主要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最终确定各主要事故的风险评价等级,再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建议,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保证公司的安全稳定生产.

1.2编制原则

(1)环境风险评估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2)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企业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明确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3)认真排查企业的环境风险,严格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制定整改方案。

1。3编制依据

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标准规范:

《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

《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局令第88号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DB11/T1478—2017)

1。4评估范围

*********有限公司内

1。5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图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中要求的评估流程,对我公司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价

2

二、风险识别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对******有限公司进行风险识别。

2。1企业基本信息

******有限公司于 2006年12月31日成立,是******

**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国有企业,公司位于****,法定代表人:***,组织机构代码:***,注册资本:**,公司现有职工****

2.2厂址及周边环境风险识别

公司甲醛生产装置、溶剂回收装置及甲醇罐区等均属于甲类生产场所,其存在的甲醇、溶剂回收产品如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及各类油漆稀释剂等均属于易燃液体,若这些易燃液体发生泄漏,遇明火发生爆炸后,则对厂区范围内现场人员、设备以及厂区外北部道路内人员及车辆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2.3自然条件风险识别

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等不良自然条件。 (1)地震

地震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分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直接灾害对造成的灾害是:如地震波引起的强烈震动、地震断层的错动和地面变形等所造成的灾害,主要表现为断裂、隆起、平移或凹陷等形式。断裂是指由于地震原因而引

3

起的地裂.隆起是指由于板块挤压而使局部陆地隆起而形成的现象。凹陷也是地震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震动力量,对设备设施之间的连接管道、法兰造成破坏,特别是甲醇、甲醛等易燃液体储罐与管道连接处,若由于地震作用,使其发生扭曲变形,则会造成管道破裂,酿成重大事故。

(2)雷电

在雷雨季节,发生雷电的频数较多,如果******有限公司***装置、****装置及*****储罐等设备设施防雷设置不当,防雷电接地电阻不合格,将会受到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的危害.建、构筑物和设备将受到雷电的电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等不同形式的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4平面布置风险识别

******有限公司厂区位于******的东北部,该区域内总占地面积为27836。25m2,共分为五个区域,即:试剂、溶剂回收装置区、甲醛装置区、储罐区、危化车停车场及办公和公用工程区。其中:试剂、溶剂回收装置区位于厂区的东北部,甲醛装置区位于厂区的中部,包括:甲醛装置框架区、消防水泵房、汽包平台框架、尾气处理装置等;储罐区位于厂区的东南部,包括甲醇罐区、甲醛罐区、溶液回收罐区及装卸栈桥,危化车停车场位于厂区的西南部,包括2个50m×15m停车场;办公和公用工程区位于厂区的西北部,包括:厂区办公用房、控制室、分析化验室、配电室、导热油炉间、空压机房.厂区内各区分区清楚,设施布置紧凑、合理,防火间距基本符合要求;厂区设两个出入口,人流、物流分开,厂区中部道路,可能会出现人、车同时行走的情况,有造成车辆伤害的风险,厂区设环形消防车道,

4

道路设置满足生产、交通运输、消防、安全及检修的要求.

2。5涉及危险化学品风险识别

(1)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有关规定,对公司生产、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

公司甲醛装置的原料主要为甲醇,产品为甲醛溶液,生产过程中还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及氢气;溶剂回收处理装置的主要原辅料、产品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油漆稀释剂、均为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的危险化学品。这些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情况详见附表2。3—1,主要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质分别见附件一。

(2)依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有关规定,对公司生产、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其中丙酮属于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

(3)依据《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以及《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中的规定,对对公司生产、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该公司涉及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为:甲醇、一氧化碳、氢气、乙酸乙酯.

(4)依据《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目录》有关规定,对公司生产、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该公司不涉及《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目录》所列危险化学品。

(5)依据《监控化学品目录》有关规定,对公司生产、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该公司不涉及监控化学品目录中所列化学

5

品。

附表2.3—1 危险化学品分类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危险货危险化学品物编号 类别 83012 32058 21005 21001 32061 32064 31025 32127 32130 3272 其它腐蚀品 中闪点液体 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 中闪点液体 中闪点液体 低闪点液体 中闪点液体 中闪点液体 闪点 CAS号 ℃ 50—00-0 67—56-1 630—08—0 1333-74-0 64-17—5 67-63—0 67-64—1 141-78-6 123—86-4 50 11 —50 12 12 —20 —4 22 34 爆炸极限(V%) 7。0~73。0 5.5~44。0 12~74 4。0~75 3.3~19 2.0~12。7 2。5~13 2。2~11.5 1。2~7.5 1。5~7 备注 名称 甲醛溶液 甲醇 一氧化碳 氢气 乙醇 异丙醇 丙酮 乙酸乙酯 乙酸正丁酯 丙烯酸漆稀释剂 醇酸漆稀释剂 聚酯漆稀释剂 硝基漆稀释剂 高闪点液体 属于2828类 11 3272 高闪点液体 属于2828类 35 1.2~7。6 12 1993 高闪点液体 属于2828类 32 1.5~7 13 1993 中闪点液体 属于2828类 6 3~16 (6)危险物质的危险特性 1)易燃易爆性

******有限公司甲醛装置的主要原料甲醇、试剂溶剂回收处理装置的主要原料及产品,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硝基漆稀释剂、聚酯漆稀释剂、丙烯酸漆稀释剂、醇酸漆稀释剂等均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这些物质的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

6

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另外,在甲醛装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一氧化碳及氢气,这两种气体也属于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特别是氢气极易燃,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

2)中毒性

******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甲醇、一氧化碳、异丙醇、丙酮等危险化学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当作业现场这些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中毒事故。如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甲醇: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轻度意识障碍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直至死亡。甲醇可致视神经损害,重者引起失明。异丙醇:接触高浓度蒸汽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丙酮: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3)腐蚀性

******有限公司生产主要产品甲醛溶液属于8。3类其它腐蚀品,甲醛溶液由甲醛生产装置生产后,通过管道输送至甲醛溶液储

7

罐内,再通过管道由装卸台将甲醛溶液灌至槽车内。在甲醛溶液生产、输送、装卸过程中,可能发生跑、冒、滴、漏现象。而甲醛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其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可致皮炎;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发生胃肠道穿孔,休克,肾和肝脏损害.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溶液可有轻度眼、鼻、咽喉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皲裂、甲软化等。

2.6 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识别

******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火灾、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触电、车辆伤害

2。6。1甲醛生产工艺

甲醛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甲醇 混合器 空气 蒸汽 反应器 吸收塔 尾气锅炉 软水 甲醛产品

从甲醇计量槽出来的甲醇由调节阀控制流量后进入再沸器底部;同时再沸器壳程由来自汽包并经过调节阀调节的加热蒸汽加热使再沸器内的甲醇气化,甲醇蒸发器内的甲醇气体从蒸发器顶部经丝网除

8

雾器分离滴后,经带有蒸汽加热套管的管路进入三元气体混合器 ,蒸发器内的甲醇液循环回流到再沸器 。从空气过滤器来的空气由罗茨鼓风机送入空气加热器,经过加热后进混合器 ,配料蒸汽从蒸汽分配器经蒸汽过滤器过滤后由调节阀调节流量进入混合器. 三元气体在混合器内均匀混合,然后经过阻火过滤器进一步过滤后送入装有催化剂的氧化器中,反应气体自上而下通过触媒层,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甲醇的氧化和脱氢反应,生成甲醛气体.为防止反应产物的热分解,生成的热气体迅速通过与氧化器紧连的急冷段进行骤冷,然后送入吸收塔内进行吸收操作。甲醛成品由第一吸收塔底部采出;用于吸收甲醛气体的补充工艺水由第三吸收塔底部加。第二吸收塔底的稀醛液,用泵打出后,部分循环回塔内吸收第一吸收塔未吸收完的甲醛,另一部分送入第一吸收塔底部作第一吸收塔的补充吸收液;第二吸收塔顶部未被吸收的尾气经三塔循环泵再循环吸收,三塔未吸收完的尾气进入尾气经湿气分离器分离水分后,一路送入尾气处理器中燃烧,放出的热量用于间接产生水蒸汽,这部分蒸汽主要供外部和生产使用。

2.6.2甲醛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甲醛溶液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工序、蒸发工序、过热、混合、阻火、净化工序、转化工序、吸收工序、储存工序、尾气处理工序等工序.其中原料工序负责原料甲醇和空气的稳定输送;蒸发工序负责甲醇的蒸发和原料气的制备,即制备能满足工艺要求的甲醇蒸汽、空气、水蒸汽三元混合原料气;过热、阻火、净化工序是使三元混合原料气过热以保持气态,防止冷凝,并通过混合、过滤、净化为工序作好准备.阻火目的为防止回火,以保证蒸发器的安全;转化工序是负责将混合气中的原料甲醇转化为甲醛,是生产的关键工序;吸收工序是

9

用水将气态甲醛尽可能多地吸收下来,以制成37~48%甲醛水溶液;储存工序是负责成品甲醛的收集、储存及输送;尾气处理工序是负责尾气处理器的操作,利用生产系统尾气中的能量和解决系统废气排放的污染问题。

甲醇是易挥发性液体,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贮存不好或发生泄漏都可能发生燃烧、爆炸。原料液体甲醇经蒸发器加热蒸发后变成甲醇蒸气,蒸发系统不得泄漏,否则在压力作用下甲醇气体以高速喷出,产生静电或遇明火,极易发生火灾爆炸。气态甲醇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一旦遇有明火、高温或静电火花就有爆炸、燃烧的危险。

甲醇气与空气等气体混合进入氧化器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和脱氢反应,反应温度在620℃~650℃,反应的总热效应属于强放热反应,生产甲醛的氧化器属于固定床反应器,床层温度分布受到传热速率的限制,可能产生较大温差,甚至引起飞温,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反应过程应中应控制好氧醇比(即氧气和甲醇的摩尔比)和水蒸气配比,防止超温。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转化率增加,放出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如不及时移走反应热,就会导致温度难以控制,产生飞温现象。

甲醇、甲醛的蒸气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温度对爆炸极限影响较大,在控制醇氧比的同时,应注意温度控制.正常情况下,控制甲醇与空气的体积比为0.48~0。60,反应不在爆炸范围之内,但如果操作不慎,如氧醇比过低,就有可能使反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之内。进入氧化器前,存在甲醇和空气两种成分,系爆炸性混合物;氧化器出口存在甲醇、甲醛、H2等多种成分,也系爆炸性混合物。因此,

10

无论在氧化器的进口或出口,均有可能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吸收操作是在吸收塔中将反应气中的绝大部分甲醛用水吸收下来,未被吸收的尾气送至尾气锅炉进行燃烧处理.在该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气体系爆炸性混合物,如果设备发生泄漏,可能引起燃烧、爆炸事故.

甲醛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设施主要为:再沸器、蒸发器、空气加热器、四元气体过滤器、混合器、氧化器、吸收塔、蒸汽过滤器、蒸汽分配器、甲醇过滤器、汽包、汽包液位槽、尾气处理器、空气贮罐、空气过滤器、尾气液封槽、甲醛分配器及各种泵和管道,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事故类型是火灾、容器爆炸、中毒窒息、触电等;次要事故类型是为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等,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和防范。

2。6.3溶剂生产工艺

溶剂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分水罐 将回收的废化学溶剂泵入精馏釜中,开启导热油或蒸气加热装置,送红树林处理 原料 精馏塔 成品罐 库房 将精馏釜温度升至给定值,精馏塔顶最初的溜出物全部去往去头罐,当去头罐中的水份达到一定值时,将底部的水份放掉,然后继续精馏,直至轻组份全部蒸出。

然后关闭去头罐阀门,打开成成品罐阀门,进行产品收集,待精

11

留釜温度超过蒸馏温度20度时,精馏结束。将釜底残液全部放出并收集,至此,本批次废化学溶剂全部处理完毕。

2。6。4溶剂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在溶剂回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为常压精馏和减压精馏两种工艺,生产装置的主体设备为填料精馏塔,在常压条件下使用,主要用于热敏及高沸点物系。该装置配套有温度控制系统、回流控制系统、产品出料系统以及塔体的固定体系。该装置所采用的工艺不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工艺条件相对较为缓和.但是,溶剂回收的产品——乙酸乙酯是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因此生产过程中任何处置不当或管理上松懈,均可能对设备或人身安全带来意外的危害.

在溶剂回收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事故类型为火灾、容器爆炸、中毒窒息、触电等;次要事故类型为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

2。7储存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储存场所主要是罐区,包括甲醇罐区、甲醛罐区、溶液回收罐区及装卸区,其中甲醇罐区内有1000m3甲醇储罐2具,500m3甲醛溶液成品储罐3具、甲醛罐区内有70m3甲醇计量储罐2具,70m3甲醛溶液计量储罐4具、溶剂回收罐区内有50m3卧式储罐8具。这些储罐除溶剂回收罐区内8具储罐为卧式储罐外,其他储罐均为立式储罐。储罐的物质主要为甲醇、甲醛溶液及溶剂回收的产品,如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硝基漆稀释剂、聚酯漆稀释剂、丙烯酸漆稀释剂、醇酸漆稀释剂等,这些物质主要是易燃或可燃液体,且具有一定的毒性,若储罐发生泄漏,这些物质遇明火将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这些物质挥发的出

12

的气体可致周围人员吸入发生中毒事故。另外,储存甲醇、甲醛溶液的立式储罐,罐顶高度大于2m,在罐顶进行计量、检修等作业时,还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的事故;甲醇、甲醛溶液及回收的溶剂均需由车辆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作业人员驾驶运输车辆违章操作、野蛮操作等还存在车辆伤害危害。

储存过程中的主要事故类型是火灾、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车辆伤害,次要事故类型为机械伤害、高处坠落.

2。8公用工程风险识别

公辅工程主要包括:供电、供热及自动化控制系统.

2.8。1 供电系统风险识别

供电系统主要包括配电室内变配电设备、供电线路。供电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触电及电气火灾.

(1)触电

配电室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自身缺陷,设计不当等技术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违章作业、违章操作引起的,常见的包括:

①装设地线不验电,或未按规定装设接地线;

②线路或电气设备安装检修工作完毕,未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就对停电设备恢复送电;

③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时,不符合安全距离或无监护措施; ④倒闸操作不核对设备名称、编号、位置状态;

13

⑤工作人员误碰带电设备; ⑥电缆有残余电荷;

⑦由于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误合闸而使作业人员触电。 (2)电气火灾

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气线路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等.

①短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可能超过正常时的数十倍,致使电线、电器温度急剧上升,远远超过允许值,而且常常伴有短路电弧发生,易造成火灾。

②过载:线路、电机、变压器超载运行导致其绝缘材料过热起火。

③接触不良:导线接头连接不牢或焊接不良,会使接触电阻过高,导致接头过热起火。接触不良的电线接头、开关接点等还会迸发火花引燃周围易燃物质.

④散热不良:电缆沟内电缆过密,散热不良亦会引起火灾。

2.8。2供热系统危风险识别

供热主要是甲醛装置配套的尾气处理器。

尾气处理器存在的危险事故类型主要有汽包罐体爆炸和蒸汽管爆管。

①罐体爆炸

引起汽包罐体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安全阀失灵或主汽阀未

14

打开;压力表失灵造成汽包罐体超压;由于汽包罐体严重缺水、受热面结垢太厚、水循环不良等原因使罐体管材因过热而造成强度下降,不能承受高压而造成爆炸;汽包罐体水质差,未除氧或碱度太高,而造成汽包管材的腐蚀减薄及苛性脆化,不能承受压力而造成爆炸;由于运行中操作不当,汽包骤冷骤热,或者锅炉负荷波动过大频繁,使管材承受应变热应力而产生疲劳,产生裂纹,同腐蚀的综合作用形成槽开裂和强度的下降等等。

②蒸汽管爆管

引起蒸汽管爆管事故的原因主要有:给水不符合标准,水质监督不严格,没有按规定进行排污,使管子内结垢或腐蚀;汽包在安装或检修时,杂物掉落在管子内,造成堵塞;管内水垢脱落“搭桥”造成水循环不良;汽包水位过低或严重缺水破坏水循环,造成局部管壁温度过高,鼓包变形而爆破等。

2。9 风险清单

通过对公司的风险识别,建立我公司的风险清单(详见附件二)

三、风险可能性分析

选取我公司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进行风险可能性分析,包括:火灾、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车辆伤害。

从历史发生概率、现场管理水平和应急承受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风险可能性分析.

指标 释义 分级 可能性 等级 15

过去2年发生1次以上 历史发过去5年发生1次 过去10年发生1次 过去10年以上发生1次 过去从未发生 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值得出等级值.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值采用现场实际得分折现场管理水平(Q2) 准化评审分值=现场实 际得分/(600-现场部分 950分以上 实际不涉及项分值)× 1000 承受力很弱 从评估对象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稳定性)来判断发生此类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承受力弱 承受力一般 承受力强 承受力很强 算进行,安全生产标 800~899分 900~950分 低于700分 700~799分 很可能 较可能 可能 较不可能 基本不可能 很可能 较可能 可能 较不可能 5 4 3 2 1 5 4 3 2 从该风险过去N年发生此(频率)得出等级值 生概率 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次数(Q1) 基本不可能 1 很可能 较可能 可能 较不可能 基本不可能 5 4 3 2 1 应急承受能力(Q3) 发生可能性等级计算

从上述三个指标分析,火灾、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车辆伤害事故历史发生概率(Q1)=1,现场管理水平(Q2)=1,火灾、容器爆炸事故应急承受能力(Q3)=2,而中毒和窒息、触电、车辆伤害事故应急承受能力(Q3)=1 所以

16

经过评估取、取值、计算得出主要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四、风险后果分析

后果严重性分析,从人员损失、经济损失、社会损失、保障损失四个方面进行,最终计算出后果严重性等级。 4.1人员损失

人员伤亡严重性等级(M)

分类 等级 5 4 3 2 1 描述 很大 大 一般 小 很小 人 死亡人数(M1) ≥10 3~9 1~2 0 0 受伤人数(M2) ≥50 16~49 5~15 3~4 ≤2 注:死亡人数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而遇难(包括经法定程序宣布死亡)的人数。受伤人数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而受伤,须接受医生或医疗机构治疗的人口。 根据上表分析取值 4。2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严重性等级(E)

17

等级 5 4 3 2 1 描述 很大 大 一般 小 很小 周边敏感目标人数 ≥10000 5000~9999 1000~4999 200~999 ≤199 注:经济损失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造成的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根据上表分析取值 4.3 社会损失

社会损失包括周边敏感目标影响和社会关注度 周边敏感目标影响严重性等级(S11)

等级 5 4 3 2 1 描述 很大 大 一般 小 很小 周边敏感目标人数 ≥10000 5000~9999 1000~4999 100~999 ≤100 注:周边敏感目标包括党政机关、军事管理区、文物保护单位、学校、医院、人员密集场所、居民居住区、大型公交枢纽等。 根据上表分析取值

18

社会关注度严重性等级(S12)

范围 持续时间 本区 1天内 1天(含)~7天 7天(含)~30天 30天(含)以上 1 1 2 3 本市 1 2 3 4 国内 2 3 4 5 国际 3 4 5 5 注:社会关注度是指社会对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关注的程度,从持续时间与关注范围两个方面进行衡量。 根据上表分析取值 4。4保障损失

包括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和生活保障中断 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严重性等级(S21)

指标数量 影响程度 出现一个影无影响指标 响指标 1 1 2 2 3 1 2 2 3 4 出现二个出现三个出现四个影响影响指标 影响指标 指标 2 2 3 4 4 2 3 4 4 5 3 4 4 5 5 很小 小 一般 大 很大 注:影响指标包括供水、电力、燃气、道路交通、通信。 根据上表分析取值

19

生活保障中断严重性等级(S22)

时间 食物中断食物中断食物中断12食物中断24(含)36(含)~食物中断48(含)~2412小时~36小时48小时小(含)小时以小时小时或或医疗服小时或医时或医疗上或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中务中断1疗服务中服务中断6中断12(含)断1(含)~小时 断3(含)(含)~12小时以上 3小时 ~6小时 小时 1 1 2 2 3 1 2 2 3 4 2 2 3 4 4 2 3 4 4 5 3 4 4 5 5 影响人数 50人以内 50~499 500~1999 2000~4999 5000人及以上 注:生活保障中断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造成食物和医疗服务中断,该参数从中断时间和影响人数两个方面进行损失度量。影响人数、中断时间不在同一标准时,按高标准确定参数等级。 根据上表分析取值 4。5 后果严重性等级计算

事故后果严重性等级表

人员伤亡严重性等级(M) 事故类型 死亡人数(M1) 火灾 容器爆炸 中毒和窒息 2 3 2 受伤人数(M2) 3 3 2 经济损失严重性等级(E) 2 2 1 周边敏感目标影响严重性等社会关注度严重性等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严重性生活保障中断严重性等级级(S11) 级(S12) 等级(S21) (S22) 4 4 3 3 3 3 2 2 1 1 1 1 20

触电 车辆伤害 2 2 2 1 1 1 2 2 1 1 1 1 1 1 经过评估取、取值、计算得出主要风险事故的后过严重性等级

五、风险等级确定

由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和后果严重性等级确定

后果严重性等级(R) 风险等级 1 1 发生可能性等级(P) 2 3 4 5 低(Ⅳ) 低(Ⅳ) 低(Ⅳ) 中(Ⅲ) 中(Ⅲ) 2 3 4 5 中(Ⅲ) 高(Ⅱ) 低(Ⅳ) 低(Ⅳ) 中(Ⅲ) 低(Ⅳ) 中(Ⅲ) 中(Ⅲ) 中(Ⅲ) 中(Ⅲ) 中(Ⅲ) 高(Ⅱ) 极高(Ⅰ) 高(Ⅱ) 高(Ⅱ) 极高(Ⅰ) 高(Ⅱ) 高(Ⅱ) 极高(Ⅰ) 极高(Ⅰ) 注:影响指标包括供水、电力、燃气、道路交通、通信。 由计算可知主要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等级,最终确定主要风险的风险等级

序号 风险名称 发生可能性(P) 后果严重性(R) 风险等级 1 火灾 2 3 中 2 容器爆炸 2 3 中 3

中毒和窒息 1 21

2 低 4 触电 1 2 低 5 车辆伤害 1 2 低 六、评估结论

经过风险识别,确定我公司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火灾、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车辆伤害.并且对风险等级进行了判定,火灾和容器爆炸事故风险等级为中,中毒和窒息、触电、车辆伤害事故风险等级为低。

七、措施与建议

7。1 措施

针对公司存在的主要风险,我公司由主要负责人,安全副总等组成应急处置小组(处置小组机构图见附件三),每年定期进行演练,生产现场装有可燃气毒气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备用发电系统、地下消防泵房、手动报警器、扩音呼叫装置、罐区有紧急切断系统、DCS操作室有ups电源、现场办公区有火灾报警系统、厂区内重点位置安放灭火器、消防栓、泡沫栓(现场应急物资分布图见附件四),公司备有应急库房(应急物资清单见附件五),并定期检查应急物资.我公司针对存在的风险源进行了全面的防护,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降到最低。

7。2建议

(1)将公司存在的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告

22

知公司员工,对全员进行风险相关的安全培训。

(2)定期对更新现场的应急物资

(3)定期对公司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评审或检查,建立风险动态持续改进机制。

八、附件

附件 一 主要危险化学品特性

附表1-1甲醛溶液的危险性特性

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造成严重眼睛损伤; 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症状或呼标识吸困难; 怀疑可造成遗传性缺陷;可能致癌; 对水生生物有毒;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外观与性状 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 沸点(℃) -19.4 理化相对密度(水=1) 性质相对密度(空气=1) 溶解性 接触限值 侵入途径 1.09~1。1 1。1 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中国MAC:3mg/m 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LD50:100mg/kg(大鼠经口);270mg/kg(兔经皮) 3毒毒性 性及健康危害健康危害 LC50:590 mg/kg(大鼠吸入); 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 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肺水肿较少见。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可致皮炎;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发生胃肠道穿孔,休克,肾和肝脏损害。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溶液可有轻度眼、鼻、咽喉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皲裂、甲软化等。 甲醛溶液对人有致癌性。 可燃 建规火险分类: 乙 闪点(℃):50(37%) 燃烧性 险危炸爆23

引燃温度430 (℃) 爆炸下限(V%):7.0 爆炸上限(V%):73。0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 危险特性 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稳定性 灭火方法 稳定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M4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储运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意事用铝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项

泄漏应急处理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腐、防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亚硫酸氢钠(NaHSO3)中和.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附表1—2 甲醇的危险性特性

特别有毒液体,可引起失明、死亡。 警示 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酮类、苯理 等有机溶剂。分子量32。04,熔点-97.8℃,沸点64.7℃,相对密度(水=1)0.79,化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临界压力7.95MPa,临界温度240℃,饱和蒸气压12。特 26kPa(20℃),折射率1。3288,闪点11℃,爆炸极限5.5%~44.0%(体积比),自性 燃温度464℃,最小点火能0。215mJ。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溶剂等。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高度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 【健康危害】 易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轻度意识障碍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24

样抽搐,直至死亡。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甲醇可致视神经损害,重者引起失明。 慢性影响: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无力、眩晕、震颤性麻痹及视觉损害。皮肤反复接触甲醇溶液,可引起局部脱脂和皮炎。 解毒剂:口服乙醇或静脉输乙醇、碳酸氢钠、叶酸、4—甲基吡唑。 3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25(皮);PC-STEL(短3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50(皮)。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加强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储罐等压力设备应设置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打开甲醇容器前,应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生产、贮存甲醇的车间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2)设备罐内作业时注意以下事项: ——进入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罐内作业许可证。入罐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隔离、清洗、置换的规定。做到物料不切断不进入;清洗置换不合格不进入;行灯不符合规定不进入;没有监护人员不进入;没有事故抢救后备措施不进入; ——入罐作业前30分钟取样分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及氧含量合格方可进入作业。视具体条件加强罐内通风;对通风不良环境,应采取间歇作业; --在罐内动火作业,除了执行动火规定外,还必须符合罐内作业条件,有毒气体浓度低于国家规定值,严禁向罐内充氧.焊工离开作业罐时不准将焊(割)具留在罐内。 (3)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或储罐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 (2)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在甲醇储罐四周设置围堰,围堰的容积等于储罐的容积.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甲醇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用其他包装容器25

安 全 措 施

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 (3)在使用汽车、手推车运输甲醇容器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装运时,应妥善固定. (4)甲醇管道输送时,注意以下事项: --甲醇管道架空敷设时,甲醇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甲醇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甲醇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 --管道消除静电接地装置和防雷接地线,单独接地.防雷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防静电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0Ω; —-甲醇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 --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甲醇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室内管道不应敷设在地沟中或直接埋地,室外地沟敷设的管道,应有防止泄漏、积聚或窜入其他沟道的措施。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附表1-3一氧化碳的危险性特性

特别极易燃气体,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 警示

26

理 化 特 性 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分子量28。01,熔点-205℃,沸点—191。4℃,气体密度1.25g/L,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7,临界压力3。50MPa,临界温度—140.2℃,爆炸极限12%~74%(体积比),自燃温度605℃,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 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是否对心血管有影响,无定论。 3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2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3许浓度)(mg/m):3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隔离,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一氧化碳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生产和生活用气必需分路.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在可能发生泄漏的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患有各种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器质性疾患、明显的心血管疾患者,不宜从事一氧化碳作业.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配备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进入密闭受限空间或一氧化碳有可能泄漏的空间之前应先进行检测,并进行强制通风,其浓度达到安全要求后进行操作,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要求同时有2人以上操作,万一发生意外,能及时互救,并派专人监护. (2)充装容器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按期检测。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晒。库房内温不宜超过30℃。 (2)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储罐危 害 信 息 安 全 措 施 27

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1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700m、夜晚2700m。 附表1—4 氢的危险性特性表

特别极易燃气体。 警示 无色、无臭的气体.很难液化。液态氢无色透明。极易扩散和渗透.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理 乙醚。分子量2。02,熔点-259。2℃,沸点—252。8℃,气体密度0.0899g/L,相对密度(水化 =1)0.07(-25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07,临界压力1.30MPa,临界温度-240℃,特 饱和蒸气压13。33kPa(—257。9℃),爆炸极限4%~75%(体积比),自燃温度500℃,最小性 点火能0。019mJ,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 28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 【活性反应】 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健康危害】 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缺氧性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呈现出麻醉作用。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加强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氢气的车间及贮氢场所应设置氢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氢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制氢和充灌人员工作时,不可穿戴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及带钉的鞋作业,以免产生静电和撞击起火。 (2)当氢气作焊接、切割、燃料和保护气等使用时,每台(组)用氢设备的支管上应设阻火器。因生产需要,必须在现场(室内)使用氢气瓶时,其数量不得超过5瓶,并且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或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m,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m. (3)管道、阀门和水封装置冻结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解冻,严禁使用明火烘烤。不准在室内排放氢气。吹洗置换,应立即切断气源,进行通风,不得进行可能发生火花的一切操作. (4)使用氢气瓶时注意以下事项: ——必须使用专用的减压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气瓶的阀门或减压器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阀门损坏时,严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 -—气瓶禁止敲击、碰撞,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曝晒; ——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应留有0.5MPa的剩余压力.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氢气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储存室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或排气孔.排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3次,事故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小于7次。 (3)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或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m;与29

安 全 措 施

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或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m;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要有遮阳措施,防止阳光直射。 (3)在使用汽车、手推车运输氢气瓶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装运时,应妥善固定.汽车装运时,氢气瓶头部应朝向同一方向,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直立排放时,车厢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2/3.不能和氧化剂、卤素等同车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4)氢气管道输送时,管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氢气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设,其支架应为非燃烧体。架空管道不应与电缆、导电线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氢气管道与燃气管道、氧气管道平行敷设时,中间宜有不燃物料管道隔开,或净距不小于250mm。分层敷设时,氢气管道应位于上方。氢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可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室内管道不应敷设在地沟中或直接埋地,室外地沟敷设的管道,应有防止氢气泄漏、积聚或窜入其他沟道的措施。埋地敷设的管道埋深不宜小于0.7m.含湿氢气的管道应敷设在冰冻层以下; ——管道应避免穿过地沟、下水道及铁路汽车道路等,必须穿过时应设套管保护; —-氢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氢火焰肉眼不易察觉,消防人员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进入现场,注意防止外露皮肤烧伤。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泄漏发生在室内,宜采用吸风系统或将泄漏的钢瓶移至室外,以避免氢气四处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附表1-5 乙醇的危险性特性表

30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标识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外观与性状 沸点(℃) 无色液体,有酒香。 78.3 0.79 1.59 理化相对密度(水=1) 性质 相对密度(空气=1)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中国MAC: 美国TLV—TWA:1880 mg/m 33接触限值 前苏联MAC:1000 mg/m 侵入途径 毒性及健康危害 毒性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属微毒类 人长期口服大量的乙醇,可见到肝、心肌损害,慢性软脑膜炎和慢性胃炎。 急性中毒:表现分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睡期,严重者深度昏迷.血中乙醇浓度过健康高可致死。 危害 慢性中毒:长期在高浓度乙醇环境中可引起头痛、头晕、易激动、乏力、震颤、恶心等,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燃烧性 自燃温度(℃) 易燃 363 建规火险分类: 甲 爆炸下限(V%):3。3 闪点(℃):12 爆炸上限(V%):19.0 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危险特性 燃烧爆炸危险性 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时发出紫色火焰。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 不能发生 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燃烧分解产物 稳定性 聚合危害 禁忌物 灭火方法 31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操作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注意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事项 胺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得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储运密闭。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注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事项 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过程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泄漏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应急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处理 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附表1-6 异丙醇(2-丙醇)的危险性特性表

标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造成严重眼睛刺激;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识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80.3 理沸点(℃) 化性相对密度(水=1) 质溶解性 0。79 相对密度(空气=1) 2。07 溶于水、醇、醚、笨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中国PC-TWA:350 mg/m 3美国TLV-TWA: OSHA 400ppm,985mg/m ACGIH 400ppm,985mg/m 美国TLV—STEL:ACGIH 500ppm,1230mg/m 333接触限值 PC—STEL:700mg/m 前苏联MAC:10mg/m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33毒性及健侵入途径 康危害健康危害 接触高浓度蒸汽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 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危燃燃烧性 易燃 险烧性爆自燃温度(℃) 399 炸 建规火险分类: 甲 爆炸下限(V%):2。0 闪点(℃):12 爆炸上限(V%):12.7 32

危险特性 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强氧化剂、酸类、酸酐、卤素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禁忌物 灭火方法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人员带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附表1—8 丙酮的危险性特性表

储运注意事项泄漏应急处理标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造成严重眼睛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识 理 外观与性状 化 沸点(℃) 性 相对密度(水=1) 质 溶解性 毒 性 接触限值 及 前苏联MAC:200 mg/m 健

33

3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56。5 0.80 相对密度(空气=1) 2。00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中国 PC—TWA:300mg/m PC—STEL:450 mg/m 33美国TLV—TWA: OSHA 100PPm, 434mg/m 美国TLV—STEL: ACGIH 1000PPm, 2380 mg/m 33康 侵入途径 危 毒 性 害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微毒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健康危害 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高浓度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燃 燃烧性 易燃 建规火险分类:甲 闪点(℃):-20 烧 自燃温度(℃) 465 爆 危险特性 炸 危 燃烧分解产物 险 禁忌物 性 灭火方法 爆炸下限(V%):2。5 爆炸上限(V):13.0 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 稳定性 聚合危害 稳定 不能出现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操作注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意事项 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事 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运 项 34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泄漏应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急处理 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附表1-9 乙酸乙酯的危险性特性表

特别高度易燃,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 警示 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88。10,熔点—83.6℃,沸点77。2℃,相对密度(水=1)0。90,相对蒸气密度(空理 气=1)3.04,饱和蒸气压10。1kPa(20℃),燃烧热2244。2kJ/mol,临界温度250。1℃,化 临界压力3。83MPa,辛醇/水分配系数0。73,闪点—4℃,引燃温度426.7℃,爆炸极限2。特 2%~11。5%(体积比). 性 主要用途:用途很广,主要用作溶剂,及用于染料和一些医药中间体的合成。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 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3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20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3浓度)(mg/m):30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应具有防火、防爆、防静电事故和预防职业病的知识和操作能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防止乙酸乙酯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在有乙酸乙酯存在或使用乙酸乙酯的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并与应急通风联锁。禁止接触高温和明火。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毕,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强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进入作

35

危 害 信 息 安 全 措 施 业场所时,应去除身体携带的静电.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乙酸乙酯挥发性极强,在大量存在乙酸乙酯的区域或使用乙酸乙酯作业的人员,应配备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2)灌装时控制管道内流速小于3m/s,且有良好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3)避免将容器置于调温环境中,以免发生泄漏和爆炸. (4)生产装置中宜采用微负压操作,以免蒸气泄漏.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度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 (2)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库房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室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爆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高温季节最好早晚运输. 36

【急救措施】 吸入: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困难,给氧.若呼吸、心跳停止、给予心肺复苏。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尽快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灭火方法】 采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周围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 附表1—10 乙酸正丁酯的危险性特性表

标识 易燃液体和蒸气;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外观与性状 沸点(℃) 理化相对密度(水=1) 性质 相对密度(空气=1) 溶解性 毒性及健康危害

无色透明液体,有水果香味. 126。1 0。88 4。1 微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中国TWA:200 mg/m3 美国TLV-TWA:150mg/m 接触限值 中国STEL:300 mg/m 前苏联MAC:200ppm 37

33美国TLV—STEL:200ppm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高浓度下可有轻度眼刺激,可引起皮肤轻度干燥。 燃烧性 自燃温度(℃) 易燃 370 建规火险分级:甲 爆炸下限(V%):1。2 闪点(℃):22 爆炸上限(V%):7.5 危险特性 燃烧爆炸危险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 不能出现 强氧化剂、碱类、酸类。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燃烧分解产物 稳定性 聚合危害 禁忌物 灭火方法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 操作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注意 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事项 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注意 仓外。是否有泄漏现象。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事项 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储运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泄漏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处置 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附表1—11 硝基漆稀释剂的危险性特性表

38

标识 英文名:Thinner for nitrocellulose UN编号:1993 coating 危险性分类:易燃液体 物化性质 由乙腈等混合制成 危险特性 应急措施 消防人员须穿戴防毒面具与消防服,用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灭火 消防方法 急救 用途 储运 条件 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严重者就医诊治.皮肤接触先用稀料擦清油污,再用肥皂彻底洗涤 用于高级木器家具、木质缝纫机台板、无线电木壳等表面的涂饰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包括硝酸、过氧化氢等)隔离储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和工具。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对污染地面用油漆刀铲清除。大面积泄漏应设雾状水幕抑爆 易燃.闪点6℃。遇明火、高热即燃烧。蒸气能刺激眼睛和黏膜.吸入蒸气能产生眩晕、头痛、兴奋等症状。吸入高浓度蒸气能造成急性中毒。 泄漏处理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Ⅱ)类.小开口钢桶;小开口铝桶 附表1—12 聚酯漆稀释剂的危险性特性表

英文名:Polyester lacquer thinners 标识 危险性分类:易燃液体 物化性质 由丙二醇甲醚等混合制成. 危险特性 应急措施 用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灭火剂、砂土灭火. 消防方法 急救 用途

UN编号:1993 易燃。闪点32℃。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极易燃烧。遇氧化剂剧烈反应。吸入高浓度蒸气能引起麻醉症状。 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用于稀释聚酯漆用 39

储运 条件 泄漏处理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与氧化剂(包括硝酸、过氧化氢)隔离储运,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任其蒸发或掩埋。对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Ⅲ)类.铁听或铁桶 附表1—13 丙烯酸漆稀释剂的危险性特性表

英文名:Acrylic paint thinner 标识 危险性分类:易燃液体 物化性质 由酯、醇及苯等有机溶剂混合而成.酯类溶剂占50%以上。 危险特性 应急措施 用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灭火剂、砂土灭火。 消防方法 急救 用途 储运 条件 泄漏处理 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用于热塑性丙烯酸清漆、瓷漆及各色硝基瓷漆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与氧化剂(包括硝酸、过氧化氢)隔离储运,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任其蒸发或掩埋。对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易燃.闪点34℃。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极易燃烧.遇氧化剂剧烈反应.吸入高浓度蒸气能引起麻醉症状. UN编号:3272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Ⅲ)类.铁听或铁桶 附表1-14 醇酸漆稀释剂的危险性特性表

英文名:Alkyd paint thinner 标识 危险性分类:易燃液体 UN编号:3272 40

物化性质 易燃。闪点35℃。由丙二醇甲醚乙酸酯等混合制成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即易引燃。吸入高浓度蒸气会中毒。 应急措施 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小面积可用雾状水扑救。 消防方法 急救 用途 储运 条件 泄漏处理 应使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严重患者须就医诊治.皮肤接触先擦清油污,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漱口,送医院救治。 各种长、中油度醇酸瓷器、清漆及底漆的稀释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与氧化剂(包括硝酸、过氧化氢)隔离储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容器渗漏。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深埋.被污染的地面用油漆刀刮清。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Ⅲ)类。铁听或铁桶 评估项目 厂址及周边环境风险识别 附件二 风险清单

(1)

41

序号 风险类型 风险发生部位 危害因素 危险源 可能发生事故类型 名称 (位置或地点) 备注 恶劣的气自然灾害1 环境因素 原因的火灾爆炸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甲醛装置区 恶劣的气溶剂装置区 罐区 候与环境 候与环境 危化品输送管道 火灾、爆炸 反应装置 火灾、爆炸 1. 风险类型栏主要依据本标准5。1条规定; 2. 风险名称栏中填写名称或风险描述; 3. 编制人为风险评估负责人,审核人为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人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2) 评估项目 风险类型 风险发生部位 危害因素 危险源 填表说明 单位涉及危险化学品 序号 可能发生事故类型 名称 (位置或地点) 备注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 人的因素 泄漏事故 生产作业区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岗位人员出现心里、生理上的问题 岗位人员未按正确规程作业、指挥 中毒和窒息、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42

甲醇、甲醛等 易燃液体 涉及的13种危险化学品 甲醛生产尾中毒和窒息 2 物的因素 泄漏事故 生产作业区 易燃气体 气中含少量氢气,一氧化碳 容器爆炸 腐蚀品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甲醛溶液 其他伤害 1。风险类型栏主要依据本标准5.1条规定; 填表说明 2。风险名称栏中填写名称或风险描述; 3。编制人为风险评估负责人,审核人为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人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3) 评估项目 风险类型 风险名称 甲醛、溶剂生产过程—火灾事故 发生部位 危害因素 (位置或地点) 管理人员不清楚规程 管理人员违反规程指挥 管道阀门不按定开关 危险源 序号 可能发生事故类型 备注 指挥失误 甲醛装置区 1 人的因素 火灾事故 溶剂装置区 储罐区 操作错误 违章指挥 火灾 火灾 火灾 43

操作错误 原料的比例失调 阀门密封腐蚀破损 静电跨接缺失 公司涉及的危险化学品 火灾 密封不良 甲醛装置区 2 物的因素 火灾事故 储罐区 易燃液体 溶剂装置区 火灾 静电和杂散电流 火灾 火灾 恶劣气候环境3 的因素 甲醛装置区 火灾事故 储罐区 管理4 的因素 甲醛装置区 火灾事故 储罐区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溶剂装置区 溶剂装置区 与环境 火灾 雷电天气 火灾 火灾 火灾 火灾 火灾 火灾 火灾 火灾 1。风险类型栏主要依据本标准5。1条规定; 2.风险名称栏中填写名称或风险描述; 3.编制人为风险评估负责人,审核人为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人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4)

填表说明 44

评估项目 风险类型 风险名称 甲醛、溶剂生产过程—爆炸事故 发生部位 危害因素 (位置或地点) 管理人员不清楚规程 管理人员违反规程指挥 管道阀门不按规定开关 氧化炉超操作错误 温、汽包压力过高 甲醛装置区 公司涉及的危险化学品 生产现场带电设备 危险源 序号 可能发生事故类型 备注 指挥失误 容器爆炸 甲醛装置区 1 人的原料泄因素 漏事故 溶剂装置区 储罐区 违章指挥 容器爆炸 误操作 容器爆炸 容器爆炸 易燃液体 容器爆炸 2 物的原料泄溶剂装置区 带电部位储罐区 裸露 恶劣气候容器爆炸 因素 漏事故 环境3 的因素 甲醛装置区 原料泄漏事故 储罐区 溶剂装置区 与环境 操作规程不规范 雷电天气 容器爆炸 未及时更新操作规程 容器爆炸 容器爆炸 容器爆炸 容器爆炸 管理4 的因素 甲醛装置区 原料泄漏事故 储罐区 溶剂装置区 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 全 容器爆炸 45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风险类型栏主要依据本标准5.1条规定; 2。风险名称栏中填写名称或风险描述; 3。编制人为风险评估负责人,审核人为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人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5) 评估项目 风险类型 风险名称 填表说明 甲醛、溶剂生产过程-中毒事故 发生部位 危害因素 (位置或地点) 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良 作业人员不甲醛装置区 冒险心里 按操作规程作业 溶剂装置区 储罐区 误操作 管道阀门不按规定开关 灌装作业现监护失误 场监护人员离岗 甲醇、甲醛等涉及的13种危险化学品 分析室内排风未开 危险源 序号 可能发生事故类型 备注 情绪异常 中毒和窒息 中毒和窒息 1 人的因素 中毒事故 中毒和窒息 中毒和窒息 化学性危甲醛装置区 2 物的因素 中毒事故 储罐区 作业场所空气不良 溶剂装置区 险和有害因素 中毒和窒息 中毒和窒息 46

作业场所环境3 的因素 甲醛装置区 中毒事故 储罐区 溶剂装置区 操作规程不规范 空气不良 分析室内排风未开 作业人员不按操作规程作业 作业人员不按操作规程作业 中毒和窒息 中毒和窒息 管理4 的因素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甲醛装置区 中毒事故 储罐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溶剂装置区 操作规程不规范 中毒和窒息 1.风险类型栏主要依据本标准5。1条规定; 2。风险名称栏中填写名称或风险描述; 3。编制人为风险评估负责人,审核人为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人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6) 评估项目 风险类型 风险名称 填表说明 甲醛、溶剂生产过程—机械伤害事故 发生部位 危害因素 (位置或地点) 管理人员违反规程指挥 作业人员错误操作 作业人员不储罐区 违章作业 按操作规程作业 危险源 序号 可能发生事故类型 备注 指挥失误 机械伤害 甲醛装置区 1 人的机械伤因素 害事故 溶剂装置区 误操作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47

防护装置、设施甲醛装置区 2 物的机械伤溶剂装置区 储罐区 因素 害事故 缺陷 甲醛装置区 机械伤害事故 储罐区 溶剂装置区 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 操作规程不规范 管理4 的因素 甲醛装置区 机械伤害事故 储罐区 其他管理溶剂装置区 因素缺陷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管理制度为及时更新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现场动设备 机械伤害 环境3 的因素 雨雪天气厂区道路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未及时更新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1。风险类型栏主要依据本标准5。1条规定; 填表说明 2。风险名称栏中填写名称或风险描述; 3。编制人为风险评估负责人,审核人为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人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7) 评估项目 序号 风险风险名甲醛、溶剂生产过程—灼烫事故 发生部位 危害因素 危险源 可能发生事故备 48

类型 称 (位置或地点) 不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 类型 注 违章作业 甲醛装置区 1 人的因素 灼烫事故 溶剂装置区 储罐区 防护装置、设施甲醛装置区 2 物的因素 灼烫事故 储罐区 溶剂装置区 缺陷 环境3 的因素 甲醛装置区 灼烫事故 储罐区 管理4 的因素 甲醛装置区 灼烫事故 储罐区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填表说明

灼烫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员工安全意识不到位 灼烫 灼烫 灼烫 蒸汽管线防护装置破损 灼烫 灼烫 灼烫 灼烫 灼烫 灼烫 灼烫 灼烫 灼烫 灼烫 灼烫 灼烫 溶剂装置区 溶剂装置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风险类型栏主要依据本标准5。1条规定; 49

2。风险名称栏中填写名称或风险描述; 3。编制人为风险评估负责人,审核人为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人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8) 评估项目 风险类型 风险名称 甲醛、溶剂生产过程—高处坠落事故 发生部位 危害因素 (位置或地点) 管理人员违反规程指挥 检修作业不穿戴安全绳 雨雪天气装恶劣气候与环境 置楼梯处路面湿滑,作业时有滑倒坠落的危险 危险源 序号 可能发生事故类型 备注 违章指挥 甲醛装置区 1 人的高处坠因素 落事故 溶剂装置区 储罐区 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甲醛装置区 2 物的高处坠 溶剂装置区 储罐区 因素 落事故 高处坠落 环境3 的因素 甲醛装置区 高处坠落事故 储罐区 溶剂装置区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50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高处坠落 1.风险类型栏主要依据本标准5。1条规定; 2。风险名称栏中填写名称或风险描述; 3。编制人为风险评估负责人,审核人为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人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9) 评估项目 风险类型 风险名称 填表说明 甲醛、溶剂生产过程—触电事故 发生部位 危害因素 (位置或地点) 不穿戴安全违章作业 防护用品、甲醛装置区 不挂牌作业 作业人员误碰带电设备 电线绝缘皮破损 危险源 序号 可能发生事故类型 备注 触电事故 1 人的因素 触电事故 溶剂装置区 储罐区 误操作 触电事故 带电部位甲醛装置区 2 物的因素 触电事故 储罐区 3 环境触电事甲醛装置区 溶剂装置区 裸露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 51

的因素 故 溶剂装置区 储罐区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 管理4 的因素 甲醛装置区 触电事故 储罐区 溶剂装置区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风险类型栏主要依据本标准5.1条规定; 2。风险名称栏中填写名称或风险描述; 3。编制人为风险评估负责人,审核人为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人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10) 评估项目 风险类型 风险名称 填表说明 甲醛、溶剂生产过程—其他事故 发生部位 危害因素 (位置或地点)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源 序号 可能发生事故类型 备注 不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 物体打击 1 人的因素 其他事故 厂区 其他操作错误 厂区内车速过快 DCS操控系车辆伤害 火灾、爆炸 2 物的其他事甲醛装置区 其他信号52

因素 故 缺陷 统故障 厂区地罐安全提示标志位置不明显 雨雪天气路面湿滑 淹溺 标志不清晰 恶劣气候与环境 环境3 的因素 其他事故 甲醛装置区 管理4 的因素 甲醛装置区 其他事故 储罐区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溶剂装置区 淹溺 1。风险类型栏主要依据本标准5。1条规定; 2.风险名称栏中填写名称或风险描述; 3。编制人为风险评估负责人,审核人为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人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填表说明 附件三 应急小组组织机构图

53

附件四 应急物资分布图

54

附件五 应急物资清单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