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B: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1. 研究老年居住环境舒适性的目的
任何事物都有一体的两面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创造了物质财富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人口老龄化便是其伴生物之一。早在1870年,工业革命之后经济腾飞的法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瑞典、比利时、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五十多个国家也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我国人口老化的步伐亦在加速推进中。据统计资料显示,到200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0.3%,全面完成老龄化的过程。并且,我国的人口老化,有着不同于别国的显著特点:一是人口老化的速度快。从年轻型到老年型,法国经历了150年,英国80年,日本35年,而我国大约只需要18年;二是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199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738万,约占当年世界同龄老年人口的1/5;三是我国将在经济水平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成为老年型国家。
上述特点,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将更为严峻。对于设计师而言,如何设计一个舒适的老年居住环境,如何切实合理地改善老年居住环境,成为重要并且迫切的新课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家庭二者并举的养老模式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依据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探讨适宜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舒适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很有必要。老年居住环境舒适性的改善是时代赋予设计师的新命题。
中国式的居家面临的考验是缺乏环境硬件的支持。中国人面临未富先老的形势,无论社会和家庭哪一方面都需要为老人提供适合自身条件的居家养老的环境硬件,让有自主行动能力的老人能够更长久的生活自理,让行动略有不便的老人能够减少对别人的依赖,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便于接受照顾。
按照我国传统习俗,养老的场所就是自己的住处,这就是居家养老。近年随着形势变化,一些老人自愿组成小集体,选一个适当的住所由几个人合用;或是白天住进托老所,晚上和周末回到自己家中,同样不离开各自熟悉的居住环境和人群,性质与前者接近。在此问题上东西方各国的经验值得重视,如亚洲老龄化最高的国家日本,各都道府县均有设施完好的养老机构,但选择居家养老者仍占
1
- !
99%左右;在欧洲一些较高老龄化国家中如荷兰和瑞典,这两个国家近二三十年中都放弃了大批建造集体养老机构的计划转向居家养老。作出这样的选择不论是出于功利还是情感,关键是人的普遍需要起着决定作用。
以我国大城市为例,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上海,从2004年起开始在全市范围组织推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助老服务社,使居家养老日间服务照料机构覆盖全市。与此不同的是在住宅和居住区的建设和改造上还有很大差距,由此形成的环境硬件的多种障碍就为人力补充提供了机会,而这种局面只能维持在劳动力人口充裕的当前阶段,而到本世纪中叶同类人口总数将减少18%~35%,老年人口则达到了高峰期。面对即将发生的事,如果居住环境继续维持现状不作积极改善,让日益增多的老年居民难于生活自理就是极其不幸的事。
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成年-老年的发展阶段,同时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因而居住环境也随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成长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有机整体。但现有的居住区环境规划是一次性的,规划中对未来需求的预测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一要素,通常采用静态的终极的居住环境设计方法。因而在当今人口老龄化时,大多数的居住环境就显得无法适应,难以满足舒适性要求。
许多建筑师以及室内设计师从使用功能上、形式语言上、材料搭配上、颜色组合上、灯光照明上分别进行了研究,但是似乎没有从根本上考虑问题的解决办法,因为许多设计师都忽略了对居住主体的心理特殊性的把握。对老年人心理的研究是设计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根本前提。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我们不能单纯的停留在设计的形式、材料、色彩等表面的问题上,更应该知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居住环境设计目的无非就是让人生活得舒适、轻松,这是设计服务于人的最终目的。
在居住环境中,老年人对所居住环境的心理感受就是最为重要的了。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环境设计,延缓生理年龄的增长,推迟或者抑制社会心理年龄的增长。J.O.西蒙兹告诫我们:“作为计划者,我们仅仅适应人是不够的,好的计划必须满足它、取悦它、提高它,并且鼓舞它”。
拥有一个充满温馨感和舒适感的居住环境是人们诗意生存的基础。居住环境的设计不仅是简单的去建造房子,而是要以人为本,认真考虑人的心理要求,尤其要以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的心理要求为设计依据。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年龄的衰老,人们的感知觉能力会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趋势,行动与思维会变得缓慢,情绪发上变化,并且容易得一些病症。这些生理的变化会给居住环境带来一些新的要求。老年人需要具有无障
2
- !
碍性的居住环境,舒适地生活,如何去营造老年人无障碍舒适居住环境在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研究课题中日趋重要,而这也是世界老年环境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2.研究老年居住环境舒适性的意义
为满足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新建住宅小区应考虑无障碍设计。“障碍”一词意味着阻塞、遮隔、阻挡、限止、妨碍,使人的目的不能顺利实现。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应该本着提高老人的生活自主能力、让老年人舒适开心的居住,延年益寿,而不是设置障碍。老年人无障碍居住环境设计则就是针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而设计的便捷简单、适宜目的性的并且满足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生活空间,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人性化设计。
设计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从低到高变化的。设计要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设计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就需要设计师不断研究老年人的居住生活行为和居住需求,因为从本质上讲,居住环境的设计意味着设计生活方式的设计。正如意大利设计大师艾托尔·索扎斯说过的那样:“对我来说,设计是讨论生活的方式,是讨论社会、政治、情感、美食、甚至是讨论设计本身的一种方式而已。对我来说,设计绝对不仅仅是赋予外型、或者或多或少只是给或大或小的工业提供产品的活动。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生活的重要依托,对老年人有着特殊的意义。老年人退休之后,每天主要活动从社会转入家庭,接触的人也从同事转为家属。活动范围的缩小,使得家庭居住环境成了主要的生活基地,因此居住环境舒适与否、质量高低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极大。
设计师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舒适、宜人的老年居住环境,可以给老年人带来精神与心理上的供养。如果老人生活在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环境里,不时可以出来进行一些有益健康的户外活动,进行相互交流,既使坐着轮椅,也不必担心来往的车辆、高低不平的道路、过多的人流,居住在家中,机体老化所产生的力不从心总能通过使用一些方便的设施来弥补,也不必担心突然病发而无人照顾,生命总是还有活力,那么老人总会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无疑有利于老人渡过一个愉快、长寿的老年。 3.国内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除少部分选择传统的养老院等福利设施外,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归为以下几种:第一,合居模式,即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几代合居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在减少。第二,独居模式。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常独自居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老人独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第三,毗邻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邻而居,既保持了
3
- !
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顾老人。
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人居住条件无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养;第二,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第三,环境设计和建筑的细部节点中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虑等。
有资料表明:54%的老年人对小区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表示不满;45%的老年人对小区或街道上没有设立医疗机构表示不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的社区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4.国外经验借鉴 (1)挪威的“终生住宅”
挪威是典型的“福利国家”,国家银行是国家居住政策的重要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挪威住宅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住宅银行也进行住宅科技的研究,1986年推出了“终生住宅”。终生住宅便是考虑到挪威社会老龄化的趋势,鼓励在住宅内外进行无障碍设计,规定在住宅地面层必须具备基本居住功能,如起居、睡眠、餐饮、交友等,所有这些空间之间不应有高差、门槛,以便轮椅通过。 (2)日本长寿社会型住宅的建设
在住宅建设和供应方面,采取了导向性政策,以鼓励和满足两代人同居互助的选择。为此优先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新型住宅,如可供多代同居的“两代居”住宅系列,和便于两代分户邻居的网络式家庭的社区结构。
在居住环境体系方面,提出了“适应终生生活设计”的原则,要求社区规划和住宅设计应为多种家庭居住模式提供相适应的新住宅,以确保人们终生居住的安定、安心和安全。如提供适合老年人独立使用的住宅,提供适合亲自两代家庭邻居、近居的住宅空间布局结构和相应技术的开发普及。
二、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1.课题任务
本课题研究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通过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生理需求以及行为特征等,提出设计老年人居住环境时应注意的舒适性问题。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和国内外案例分析,总结设计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一步研究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方法,寻找一种适合老年人居住的舒适环境,满足日益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和社会需求。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健康的晚年。 2.重点研究内容
(1)老年人居住环境舒适性的重要性
老年人居住环境舒适性的定义和原则。
4
- !
(2)老年人体工程学与居住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进入老年后,人的生活结构发生了重大转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影响了他们对环境的感知、判断、理解。在生理特征方面,老年人的各种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感觉能力、观察能力、行动能力等逐渐下降或丧失。因此,老年人的行为空间和环境设施须补偿他们各种能力的降低,并应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生活能力。在心理特征方面,有安全、交往、尊重三要素,他们需要与亲人、朋友、同事、邻居广泛联系,寻求友谊、慰藉与互助;惧怕孤独、寂寞、无聊和被社会遗弃。在社会特征方面,希望老有所为、所乐、所学、所居、所养、所医。这些变化和需求对居住条件、住区环境、城市社会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
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变化,使他们对所居住的环境有许多特殊的要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活动空间不断缩小,越来越局限于居住的范围,由此对住区作为\"人生安乐窝\"意义的理解也最深。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他们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具有比其他年龄人群更多的闲暇时光,从而有了足够的时间与他们所在的住所及其环境发生关系,住宅区由此而暴露出的各种新的特殊问题,如老年服务设施缺口较大,老年人的休闲场所少且选址不妥、环境不佳等问题正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因此,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为年老者提供恰当的生活条件,包括身体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命质量。总之,创造老人生活的优质环境、提供照顾老人的方便条件将成为我国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新领域。 (3)国内外老年居住环境的舒适性研究(含案例分析)
分析国内外老年居住环境发展现状及对策,吸取经验,给老年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3.实现途径
根据老年人特有的行为方式和特殊的需求特点,结合国内外经验,在具体的居住空间设计上做到提供适宜的房间尺度、良好的朝向、有方便老年人行动的辅助设施、周到的室内细部处理等。总结出适合老年人居住的舒适环境。 总之,特定养老模式下的老年居住环境,在设计上一方面要满足养老模式的固有要求,同时也要满足老年人特定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所形成的特殊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养老系统的有效运转,解决老年居住环境问题。
三、进度计划
5
- !
序号 1 2 3 4 5 6
起止周次 1周至4周 5周至7周 8周至10周 11周至13周 14周至17周 17周至18周 工 作 内 容 实习调研、设计论文、任务书、相关资料查阅准备 理论讲授、踏勘、概念构思(一草)初期评图 方案发展(二草)、初步确定方案、中期评图 技术讲解、深入方案、正草阶段 正图制作、电子文件整理、打印文本 毕业答辩、成绩汇总、评优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四、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