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

2020-12-28 来源:榕意旅游网
贵州省赫章县地质灾害 防 治 规 划 报 告 (2006-2020年)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 6

第一节 地质灾害现状 ................................................. 6 第二节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 6 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 8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 8 第二节 防治目标和主要任务 ............................................ 9 第三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 10

第一节 易发区划分原则 ............................................... 10 第二节 分区方法与要求 ............................................... 11 第三节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 11 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21

第一节 防治重要性划分原则 ........................................... 21 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其特征 .................................... 22 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布署............................................ 34 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35

第二节 避让搬迁 ................................................... 36 第三节 工程治理 .................................................... 36 第三节 限制人为活动 .................................................. 39 第四节 监测预警 .................................................... 40 第七章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1

第一节 加强法制建设及行政管理工作 ................................. 41 第二节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 .................................... 43 第三节 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 ....................................... 43

第四节 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与运行管理 ..................................... 44 第五节 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管理职责 ................................... 54 第六节 坚持群专结合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 58 第八章 经费概算........................................................ 59 第九章 预期效果......................................................... 60

前 言

赫章县位于贵州西部乌江北源的六冲河和南源的三岔河上游,属毕节地区所辖。县境属黔西高原中山峡谷区,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峡谷深切。相对高差一般在500~700m,最高海拔2900.6m,位于珠市彝族乡小韭菜坪,为贵州省之最高峰,素有“贵州屋脊之称”,最低海拔1230m,位于古达苗族彝族乡的野鸭河与刹界河交汇口,最大高差达1670.6m。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加之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中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因而造成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且受灾范围、灾害规模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也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赫章县内矿产种类多,资源丰富,采矿历史悠久,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已日趋突出。随着采矿范围、强度的扩大,矿山地质灾害将还会加剧。

赫章县境内各种地质灾害已造成13人死亡,91户搬迁,毁坏房屋277间,毁损耕地约658亩,损坏渠道30m,公路100m,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678.2万元。其中城关镇青山村麻塘组银盘、野马川镇新田村石笋崩塌和罗州乡红岩村红岩滑坡分别造成4人死亡,野马川镇三院村杨院滑坡造成1人死亡。滑坡隐患点蠕动变形还造成大量房屋、耕地损坏和房屋搬迁。

尤为重要的是还有大量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199处)存在(其中对居民、重要设施构成威胁、危害的隐患点190处),约10788人及其财产、基础设施以及大量的耕地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威胁和危害之中,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6424.55万元,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地质环境的破坏,适应我县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特制定本《规划》。

一、地质灾害防治概况

赫章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对地质灾害引起重

视,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逐步开展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预报和治理等工作,目前赫章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开始逐步走向正轨。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赫章县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初见成效。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能。

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能,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分管副县长亲自主抓,每年的全县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和汛期均要提出要求,而且对一些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还亲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县国土资源局始终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局的大事给予高度重视,每年都将其列入局的工作要点,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每年的汛前、汛中、汛后都要召开乡镇国土所会议,专门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向各乡镇国土所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既认真履行职责,又充分提高了各级各部门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局面。

(2)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立了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实行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险情巡查、汛期值班和汛后总结等制度。近年来,县国土资源局经过不断的实践,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门责任制”、“地质灾害治理分级负责制”等制度,初步完成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法规体系建设。

(3)健全管理机构,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目前,县、乡两级人民政府部门都已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长期抓、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组织保障体系。为了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责,县国土资源局内设资源环境股,专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保证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4)积极筹措资金开展地质灾害搬迁和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县、乡人民政府的努力下,从政府和民政部门挤出资金,作为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和搬迁,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民政救

灾救济资金、生态移民搬迁资金及其它多渠道集资方式,采取建设移民新村和因地制宜分散安置等方式,对危险和生存条件极恶劣的居民实施了搬迁工程,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5)重视基础调查,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的放矢。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基础。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每年汛前、汛期都要开展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巡查工作,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对重大地质灾害点和可能与人为活动影响有关的地质灾害、邀请有资质的地勘单位开展调查、鉴定,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6)加大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努力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遵照国土资源厅的要求,县国土资源局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严格执行预案制度、值班制度、速报制度。每年都编制乡镇和县级防灾预案,由政府印发给各部门执行。坚持汛前巡查、汛中检查、汛后复查等三个阶段的防治制度。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乡镇、县防灾领导小组。每年均结合实际编制县、乡两级防灾预案,由当地政府转发,重要隐患点均制定了防灾预案,并明确了责任人、监测人。基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

(7)广泛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和培训,提高全县民众防灾意识。

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减灾效果初显。一是通过街头咨询、宣传材料、展板等形式加强宣传。二是举办地质灾害调查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培训班,把防灾知识和意识灌输到乡、村、组的干部、村民中;三是抽派地质灾害管理干部参加省厅组织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班,提高管理水平。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赫章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仍面临着很多困难。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尚未能进一步加强,县内普遍存在的重发展轻防治的现象和只顾眼前局部利益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人为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仍很严重,县、乡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目前已基本建立,村级专业群测、群防网络有待逐步建立或完善。因此,健全法规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是亟待完善的任务。

(2) 缺乏强有力的政府地质灾害信息网络。 (3)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段)急待整治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降低财产损失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首要任务。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量明显增加,但伤亡人事故仍未能完全避免。地质灾害损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成为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制约影响因素。以现有资料统计,县内目前还有199处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还威胁着10788人的安全,预计可能造成经济损失达26424.55万元。由于不合理人为工程活动的存在,还会引发一些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绝大多数突发性地质灾害尚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治理,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作用,因地制宜建立群测群防机制已十分迫切。 (4)保障城镇安全,需要拓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域

在我县城镇地带,存在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工程和采矿活动,这些隐患对城居民、房屋及其它设施等构成威胁。做好城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保障城镇安全,需要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和服务范围。特别是在新的城市化进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从被动防灾、治灾向主动避灾、减灾方向转变,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贯穿城镇选址、规划布局、建设、地下矿产开发的全过程,提出科学的防灾减灾建议和对策。

(5)矿山地质环境日趋恶化,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县内每年采煤量和其它矿石开采量很大,矿山废弃物任意堆放造成比较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地下采矿活动引发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十分突出,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由此引发的工农纠纷不断,告状、上访等

事件时有发生,矛盾增多,已成为影响矿区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亟待采取措施,遏制矿山环境日趋恶化的势头,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关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十分薄弱,保障资源有序开发,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6)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不足,防治工作举步维艰

严重影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尚未建立起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地质灾害防治亟待投入的工作量又很大,很多重大的地质灾害需进行搬迁和治理,但缺乏资金来源,很多工作迟迟难以开展。虽然省政府要求各级财政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到财政预算,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列入专项经费。如何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广开资金来源,共同关心、支持、监督、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够顺利进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课题。

(7)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任务十分艰巨

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多、分布广,又多发生在偏远山区,交通十分不便,不仅加大了防治工作的难度,也造成了防治工作经费的空缺增大,给地质灾害防治监管、巡查、抢险带来重重困难。目前对绝大多数地质灾害点,只能通过发动广大群众,在有关专业队伍的指导下,进行适时监测,一旦遇险便及时搬迁避让,这是现阶段的主要防灾措施。但是,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力监督管理,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所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非常重大。

(8)社会各界的防灾减灾意思还较淡薄,还需广泛加强宣传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工作,它必需依靠社会各界、依靠全民的共同努力。因此,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危险性和可防治性,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让全民都来关心、支持这项工作,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和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不断地加强宣传工作。

三、防治规划编写依据

《赫章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稿)》(以下简称《规划》)编制的依据是: 1、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 3、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年-2015年); 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试行)

5、《赫章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7、《赫章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本规划基准年为2006年,与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相对应,近期规划年限为2006~至2010年,中期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远期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

第一章 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地质灾害现状

赫章县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质灾害普遍发育,危害严重。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造成房屋、建筑设施、公路、耕地等大量毁坏,众多受灾居民被迫搬迁,给当地居民、企事业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存在的灾害隐患点还对其上及附近众多居民、基础设施等构成威胁。

通过调查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其次为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本次共调查各类地质灾害213处,其中滑坡141处、崩塌24处、泥石流16处、地裂缝25处、地面塌陷7处。本次调查结果统计,县内已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点有96处,共造成13人死亡,91户搬迁,毁损房屋277间,毁损耕地约658亩,损坏渠道30m,公路100m,各种直接经济损失达1678.2万元。

尤为重要的是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还具有潜在危害的灾害点199处,其中处于不稳定和稳定性较差,对居民、重要设施构成威胁、危害的隐患点有190处,危及10788人,潜在经济损失约26424.55万元。

第二节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调查的141处滑坡中,目前大部分(133处)属于稳定性较差,有8处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灾害体变形发展,危险性中和危险性大的滑坡,尤其是危险性大的滑坡,随着灾害体的变形发展,裂缝将逐渐加宽、加长,甚至增多,除了破坏滑坡体上房屋外,还

逐渐向失稳致灾方向演变发展,严重威胁滑坡体上及其前沿地带居民及其它设施安全。如野马川镇前山村黄泥组滑坡(125号点),前缘为陡临空面,又有冲沟长期冲刷淘蚀,滑坡体上地裂缝发育,边缘裂缝已基本形成,危险性大,威胁滑坡上84户347人生命财产安全。

调查的24处崩塌,目前有19处属于稳定性较差,5处处于不稳定状态。区内崩塌均处在45°以上陡斜坡或陡崖地带,绝大部分为软弱基座,极不利于斜坡稳定。根据调查,危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多已基本贯通,随着岩石风化、降雨作用,危岩体将不断演化发展,甚至可能突发成灾,危险性中和大。危险性最大的是古达乡三爱村合睦组危岩体(185号点),后缘裂缝已基本贯通,活动明显,在降雨或岩石风化作用下,发生大规模崩塌的可能性大,直接威胁37户17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调查的16处泥石流,都属于稳定性较差,近年来,每年暴雨期间都有不同规模的泥石流产生。尤其是沟岸有多个小型、不稳定的滑坡隐患点存在的兴发乡兴发村白石岩泥石流(193号点),在大暴雨作用下,诱发边岸滑坡形成泥石流,威胁沿岸农田及其它设施安全。

调查的25处地裂缝有23处属稳定性较差,2处属不稳定。地裂缝分布区大部分目前仍在大量采煤,随着采空区范围扩大,现有地裂缝会继续发展,增宽、增长,并且可能还会有大量新的地裂缝产生,危害也随之增大。

调查的7处地面塌陷,有1处已稳定,1 处处于不稳定状态,5处属稳定性较差。危害最大的珠市乡矿山村矿山组王家院,为地下开采铁矿引发,已毁坏房屋2间。目前地下仍在采矿,塌坑和地裂缝仍在发展,对该地带3户22人造成威胁。

调查的213地质灾害中,目前不稳定的16,占7.5%;稳定性较差的196占92.0%;稳定的1处,占0.5%。区内地质灾害绝大部分处于不稳定和稳定性较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发展趋势和危险隐患,危险性大和中,对居民及其它重要设施等构成威胁的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6处,危险性中的隐患点196处,随着灾害体变形发展,部分稳定性较差和稳定性差的灾害点,在降雨、特别是暴雨等影响因素作用下,甚至可能突发成灾,潜在危险性中和大,见表1-1。

综上所述,区内地形割深,坡度陡,碎屑岩分布广,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另外、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特别是煤矿,县内大部分乡镇都有分布,长期以来采矿活动强烈,

对地质环境造成较大破坏。斜坡、采矿、工程活动地带,在降雨作用、人为活动影响下还可能产生较多的地质灾害。

赫章县内煤、铁、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煤矿主要分布在六曲、哲庄、古基、野马川、结构、松林等乡镇境内;铁、铅锌主要分布在妈姑、珠市、兴发乡镇境内。以往采矿已引发了部分地质灾害。随着矿产不断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还将会加大,在以上矿山开采区,还可能引发较多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稳定性与发展趋势预测评估统计表 表1-1

项 目 灾 种 滑坡 数量(处) 比例(%) 数量(处) 比例(%) 泥石流 数量(处) 比例(%) 数量(处) 比例(%) 地面塌陷 合计 数量(处) 比例(%) 213 稳定(危险性小) 0 0 0 0 0 0 0 0 1 14.3 1 稳 定 性(危 险 性) 较差(危险性中) 133 94.3 19 79.2 16 100 23 92 5 71.4 196 不稳定(危险性大) 8 5.7 5 20.8 0 0 2 8 1 14.3 16 崩塌 地裂缝 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一、防治的指导思想

在地质灾害调查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镇开发建设、重要工程布置、矿山开采和规划,划分地质灾害防治等级区段,制定防治方案、实施安排及

保障措施,为赫章县有计划、科学的进行防灾和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提供基本依据,预防将来矿产开采、工程活动等引发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为地方政府制定全县每年的地质灾害防治计划提供初步方案,同时,为地方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提供依据。

二、防治的基本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

2、地质灾害防治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发挥综合治理效益;

3、坚持依法保护地质环境和治理地质灾害,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化,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科学化;

4、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监测预报和科普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减灾、防灾水平,建立群专结合的防灾体系。

5、在地质灾害的治理中,主要由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实行由政府组织实施治理,受益者合理负担,谁治理谁受益。

6、主要由人为活动致灾的,由诱发者承担治理责任。

第二节 防治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防治目标

1、通过本防治规划方案的实施,逐步完成全县地质灾害防灾体系和比较完善的防灾减灾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2、通过各种形式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逐步提高。

3、建立和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使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工作全面展开,县、乡镇防灾工作能力全面加强。

4、近期(2006-2010年)治理地质灾害64处,预计投入经费2975万元,预计减少1019户5087人受威胁,减少经济损失12310.3万元;

5、中期(2011-2015年)治理地质灾害64处,预计投入经费2016万元,预计减少698户3395人受威胁,减少经济损失8229.5万元;

6、远期(2016-2020年)治理地质灾害72处,预计投入经费1500万元,预计减

少440户2306人受威胁,减少经济损失5879.55万元。

到2020年,争取区内19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治理,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程度恢复,减少10788人受威胁和危害,减少经济损失约26424.55万元。尤其是区内的16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争取在近期内(2010年前)得到全面治理。

7、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显著下降,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二)主要任务

1、加强本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第建设,加大依法法管理的力度;

2、本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付诸实 施。对危及城镇、重要居民点、重要工程设施的灾害点,依据规划和管理原则,有计划、有重点的安排治理和监督管理。

3、近期(2006-2010年)治理地质灾害64处,中期(2011-2015年)治理地质灾害64处,远期(2016-2020年)治理地质灾害73处。

4、建立和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全面开展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监测预报工作。

第三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和地段。

第一节 易发区划分原则

本次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是以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成果资料为基础,根据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人类工程活动程度,以定性评价与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确定。评价方法采用中国环境地质监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要求和方法进行。易发区划分原则为:

1、易发区的划分以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

2、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结合栅格数据处理结果,将赫章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和低易发三级。

3、评价单元的划分,主要以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差异与灾害分布及其影响范围综合确定。

第二节 分区方法与要求

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等级确定

地质灾害易发等级以定性确定为主,在进行各灾种易发等级确定时,主要考虑产生各类地质灾害的环境地质条件、诱发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活动、地质环境破坏程度、矿产分布与开采强度、植被覆盖率与人类活动强度等。将地质灾害划为三个等级: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各易发区特征见表3-1。

二、易发分区结果

赫章县碎屑岩地层分布广,地形切割深,大部分地带地形坡度陡,地质条件较差。根据栅格数据处理结果和易发区等值线,将赫章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和低易发三级。各易发区特征见表3-1。

三、易发程度单元划分和命名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单元划分,以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为基础,确定易发等级,根据地质灾害等值线,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灾害影响范围,确定不同程度易发区边界。

易发区命名,以“区域地理名+主要灾种+易发程度”命名。

第三节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结果,将赫章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A)、中易发区(B)和低易发区(C)三类,见附图2,分别综述如下:

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分布于县城附近、野马川、威舍、古达、六曲河、古基、哲庄、妈姑、结构一带,面积1486.9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5.82%。共调查地质灾害点163处,不同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不同,产生的地质灾害种类亦不同,根据容易产生的地质灾害种类和分布区域,将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划分为5个区。

1、德卓~河镇~安乐丰岩滑坡、崩塌高易发区(A1-1)

分布于德卓水炉、安乐花秋、丰岩、结构牧场、矿山一带,面积184.89km2。出

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至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岩性以砂泥岩、玄武岩为主,间夹少量灰岩。地貌为侵蚀浅切割中山沟谷,地形切割深度300-500m,地形坡度多较陡峭,坡度多为25°~ 45°。构造上位于安乐向斜两翼,岩层倾角20 °~ 36°。有煤矿资源分布,局部地带采煤活动较强烈,并引发了地裂灾害,如德卓乡小炉和安乐乡花秋,采煤就造成民房开裂。

该区目前共有地质灾害10处,其中滑坡6处、崩塌1处、地裂缝3处;隐患点7处,共有374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908.45万元。

该区在采矿区、碎屑岩斜坡、陡崖地带,在暴雨作用或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还可能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2、结构~财神坪地滑坡、泥石流、地裂缝高易发区(A3-1)

分布于结构、朱明大平山、财神坪地一带,面积173.03km2。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及龙潭组煤系地层,为侵蚀浅切中山和中低山缓丘坡地地貌,构造上位于色居河背斜南翼,岩层倾角10°~ 20°。目前除结构乡境内地质灾害较多外,其它地带地质灾害少。

该区本次共调查地质灾害7处、其中滑坡3处、泥石流3处、地裂缝1处;隐患点4处,有273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662万元。

区内煤矿资源丰富,煤系地层分布面积约占50%,目前只有结构乡附近有数家煤矿在开采,该区是赫章县规划的重要采煤区,煤层埋藏浅,今后煤矿开采势必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而引发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

3、六曲河~古基~哲庄滑坡、崩塌、泥石流高易发区(A3-2)

分布于区内财神大路边、六曲河碾房、家竹、火卡、古基发倮、青龙及哲庄的大部分区域,面积236.80km2。构造上位于达依向斜,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至侏罗系自流井群,岩性以砂泥岩等碎屑岩为主,间夹少量灰岩、玄武岩,古基、哲庄一带岩层多较平缓,倾角10°~25°;六曲河院子、哲庄王家院一带褶皱翼部,岩层倾角30°~60°。地貌主要为侵蚀中低山,部分地带为岩溶中山沟谷,地形相对切割深度为400-600m,地形坡度陡(多在30°以上)。六曲河民祥~画眉~古基青龙~哲庄者块一带,河谷切割深达600m左右,其它地带地形切割深度在300-400m,地形坡度20 °~ 40°。目前滑坡、崩塌、泥石流较发育。

该区煤矿资源较丰富,人为采矿活动较强烈,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也引发了部分地裂缝、滑坡等灾害,如六曲河碾房村碾房地裂缝(42号点)就为采煤为引起。

该区目前共有地质灾害38处,其中滑坡24处、崩塌2处、泥石流8处、地裂缝4处;隐患点34处,有1635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4072.3万元。

在采矿区、斜坡、陡崖地带,在暴雨作用或人为活动影响下,还可能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4、县城~野马川~古达滑坡、崩塌高易发区(A1-2)

分布于罗州、白果、县城、达依海马、平山后山、野马川、威奢、古达一带,面积345.14km2。构造上位于赫章背斜及白果向斜,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至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岩性以砂泥岩、玄武岩为主,间夹少量灰岩,县城附近一带岩层较平缓,倾角15°~25°,多为逆向坡;古达一带为紧密褶皱,层倾角岩35°~70°。主要为侵蚀中切中山地貌,地形切割深度多为400-700m,坡度较陡。滑坡、崩塌发育,特别是野马川一带,地质灾害特别发育,是赫章县目前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该区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矿,采煤活动长期以来一直比较普遍,采煤地带主要有县城水坡、野马川、威奢山英等地,地下采煤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局部地带还引发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该区目前有地质灾害90处,其中滑坡74处、崩塌11处、地裂缝4处,地面塌陷1处;隐患点88处,共有6130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14557.3万元。斜坡、陡崖及采矿地带,在降雨作用和人为活动影响下还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5、妈姑~兴发~松林地裂缝高易发区(A5)

位于双坪乡五里、妈姑镇及其天桥、珠市乡矿山、兴发、松林一带,面积 547.11km2。出露地层为泥盆系至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岩性为灰岩、砂泥岩、玄武岩及煤系地层。地貌为侵蚀、侵蚀中低山和中中山,山体高度多为200-600m,地形坡度20 °~ 30°,区内韭菜坪是县内最高峰,高程2900m。

该区北西向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成矿条件,妈姑、珠市矿山至兴发一带铅锌矿资源丰富,是县内铅锌矿主要分布地带,多年来采矿活动一直较强烈,大小矿井不计其数,在采矿集中地带诱发了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另外,妈姑镇周边及松林乡一带煤矿资源也较丰富,采煤活动强烈,对地质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妈姑镇周边一带大

量采煤引起大面积地面变形开裂,导致妈姑集镇边缘一带居民房屋开裂破坏,成为赫章县有名的地裂缝重灾区。

该区本次共调查地质灾害26处,其中地裂缝8处、滑坡6处、崩塌5处、泥石流4处,地面塌陷3处;隐患点20处,共有1174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3046万元。

妈姑镇是赫章县人口最多的乡镇集镇,居民多,人口密集。该区目前还有数家煤矿在开采,随着采空区范围扩大,对地面的破坏范围也随之增大,造成的危害也会剧增。

妈姑天桥、珠市铁矿山、兴发以及松林一带,今后也是县内主要采矿区,在矿山开采一带还可能诱发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

主要分布于可乐、辅处、铁匠、双坪、达依、财神一带,面积1485.6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5.78%。共调查地质灾害点39处,其中隐患点36处,共有1172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3099万元。不同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不同,产生的地质灾害种类亦不同,根据容易产生的地质灾害种类和分布地域,将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划分为5个区。

1、河镇新营~新寨滑坡、崩塌中易发区(B1-1)

分布于河镇新营、海雀、新寨、油房一带,面积145.25km2。出露地层为二叠系及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岩性为灰岩、玄武岩、砂泥岩及煤层,为单斜构造,岩层较平缓,倾角10°~ 20°。为侵蚀、溶蚀中低山沟谷地貌,地形较平缓,坡度多为10°~ 30°,地形切割深度150-300m。人口稀少,人为活动弱,目前地质灾害不发育,本次调查未发现有危及居民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该区碎屑岩、玄武岩分布广,斜坡稳定性较差,在暴雨作用下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2、安乐滑坡、崩塌中易发区(B1-2)

分布于安乐乡碗厂、小河、安乐、大山一带,面积89.14km2。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中统关岭组至侏罗系自流井群,岩性主要为泥页岩、砂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位于安乐向斜近轴部,为侵蚀中低山沟谷地貌,地形切割深200-300m,除局部河流岸坡地形较陡外,大部分地区地形坡度为20°~ 30°,无矿产资源分布,人为工程活动不强烈,植被覆盖率约15%。目前地质灾害少,本次调查滑坡1处,即安乐乡安乐村街上组滑坡,

为前缘修路、建房切坡诱发古滑坡局部复活,已造成1户居民房屋毁坏,还危及2户居民9人及赫章至安乐公路安全,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2万元。

该区主要为碎屑岩地层,斜坡地带在暴雨作用或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3、平山~野马川石丫滑坡、泥石流中易发区(B3-1)

分布于平山乡及其中山、对江以及野马川镇石丫一带,面积46.69km2。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煤系地层,有少量峨嵋山玄武岩,为侵蚀中低山斜坡地貌,地形坡度10°~ 25°。植被覆盖率40%以上,国营平山林场就位于区内,煤矿资源分布于林场地带,采煤活动少,地质灾害少。本次调查滑坡2处,隐患点1处,为野马川大田村六组里麻湾滑坡,有 110人受威胁,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62万元;另一处平山乡对江村花桥边滑坡,为灌溉渠道地表水溢出冲刷斜坡而致,危害小,其它未发现有危及居民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该区主要为碎屑岩和玄武岩,又为斜坡地形,稳定性较差,在暴雨作用下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

4、可乐~双坪~达依滑坡、崩塌、泥石流中易发区(B3-2)

主要分布于德卓乡堰联、中营、辅处乡、可乐及其龙井、双坪、罗州光明、财神、古基中寨、达依一带,面积746.76km2。主要位于达依向斜,出露地层为石炭系至三叠系,岩性以灰岩为主,夹碎屑岩。为岩溶溶丘洼地和侵蚀中低山沟谷地貌,大部地区切割深度200-400m,地形坡度多为15°~ 30°。局部有少量矿产资源分布和采矿活动,目前地质灾害较少。

本次共调查地质灾害30处,其中滑坡20处、崩塌4处、泥石流1处、地裂缝5处;隐患点29处,共有924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地经济损失评估约2254万元。

该区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形坡度中等,有少量矿产资源分布和采矿活动,斜坡稳定性较差,在暴雨作用或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5、水塘~白果石板河~达依滑坡、塌塌中易发区(B1-3)

主要分布于罗州红岩、水塘、白果乡河口、石板河、威奢乡大营、营盘、兴发乡小海子以及古达新田、联营一带,面积457.77km2。位于六冲河与三岔河分水岭一带,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灰岩,为岩溶峰丛沟谷地貌,威奢至古达一带呈连

绵高大山脊,地形切割深度200-600m。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植被好,覆盖率约25%左右,局部有少量矿产资源分布,目前地质灾害少。

本次共调查地质灾害7处,主要为局部小型滑坡,其中滑坡4处、崩塌1处、地面塌陷2处;隐患点6处,共有129人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561万元。

该区部分地区山大坡陡,地形切割深,斜坡稳定性较差,在暴雨作用或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分布于铁匠、双坪鞍山、石柱、妈姑后山、珠市一带,面积272.5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40%。共调查地质灾害点2处,其中滑坡1处、地面塌陷1处;隐患点1处,有30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79.5万元。按分布区域将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划分为三个区。

1、铁匠~双坪鞍山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1)

分布于铁匠联盟、共同、高原以及双坪鞍山、石柱一带,面积98.44km2。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上统至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岩性以灰岩为主,夹少量泥页岩。地貌为岩溶丘洼地,地形相对高对高差100-200m,地形平缓,坡度15°~ 30°,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地质灾害不发育,目前无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

2、妈姑桃园~珠市兴营地质灾害低易区(C2)

分布于妈姑镇穿洞、桃园、以及珠市乡德块、兴营一带,面积97.18km2。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上统至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岩性主要为灰岩,岩层平缓,倾角5°~ 10°,为岩溶溶丘地貌,山体高度100-200m,地形较平缓,坡度15°~ 25°,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地质灾害不发育。本次调查岩溶塌陷1处,目前属稳定性较差,可能对30人造成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72万元。

3、雉街地质灾害低易区(C3)

分布于雉街乡周边一带,面积76.93km2。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上统黄龙组至二叠系下栖霞茅口组,岩性以灰岩为主,岩层平缓,倾角10°~ 15°。地貌为岩溶溶丘洼地,山体高多为100-200m,地形平缓,坡度15°~ 25°。地质灾害不发育,本次调查滑坡1处,目前属稳定性较差,主要造成雉街至兴发公路堵塞,其它未发现有危及居民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易发区基本概况见表3-1。

地 质 灾 害 易 发 分 区 说 明 表 表3-1

易发程度 分区 代号 德卓—河镇—安乐丰岩 位 置 面积(km) 2灾害点数潜 在 威 胁 潜在经 济损失 (万元) 侵蚀浅切割中山沟谷,该区煤矿资源丰富,局部地带采煤活动分 区 特 征 (处) (人) A1-1 184.89 10 374 908.45 较为强烈,并引发了地质灾害,人为活动和暴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侵蚀中切中山斜坡地貌,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该高 易 发 区 A A1-2 县城—野马川—古达 结构—财神坪地 345.14 90 6130 14557.3 区煤矿资源较丰富,暴雨、修路切坡和采煤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A3-1 173.03 7 273 662 侵蚀中山和低山丘陵地貌,区内矿产资源丰富,随着煤矿的开采将会引发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 侵蚀中低山,部分地带为岩溶中山沟谷地貌,地形切割大、A3-2 六曲—古基—哲庄 236.80 38 1635 4072.3 坡度陡,煤矿资源分部广,人为活动强烈,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严重,暴雨、人为活动是该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引发因素。 A5 妈姑—兴发—松林 侵蚀剥蚀中低山和中山地貌,地形坡度陡,矿产资源丰富,547.11 26 1174 3046 人为活动强烈,主要地质灾害有地裂缝、滑坡、地面塌陷等,多数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为采矿活动有关。 1486.94 171 9586 23246.05 0 侵蚀、溶蚀中低山沟谷地貌,碎屑岩分布广,斜坡稳定性较差,在暴作用下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侵蚀中低山沟谷地貌,区内无矿产资源分布,人为活动不 小计 中 易 发 区 B B1-1 河镇新营—新寨 145.25 0 0 B1-2 安乐—大山 89.14 1 9 22 强烈,地质灾害少,在暴雨和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可能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地 质 灾 害 易 发 分 区 说 明 表 续表3-1

易发程度 分区 代号 位 置 面积(km) 2灾害点数潜 在 威 胁 潜在经 济损失 (万元) 分 区 特 征 (处) (人) 水塘—白果 B1-3 石板河—古达新田 可乐—双坪—达依 457.77 7 129 561 岩溶峰丛地貌,区内有少量的矿产资源分布,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地面塌陷等,斜坡稳定性差,在暴雨和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可能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岩溶溶丘洼地和侵蚀中低山沟谷地貌,有少量矿产资源746.76 30 924 2254 和采煤活动,在暴雨作用和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侵蚀中山斜坡地貌,采煤活动少,地质灾害不发育。区46.69 2 110 262 内碎屑岩分布广,斜坡地形稳定性较差,在暴雨作用下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485.61 40 1172 3099 B3-1 中 易 发 区 B 小计 低 易 发 区 C C2 C1 B3-2 平山中山—野马川石丫 铁匠—双坪—达依 妈姑桃园—珠市兴营 98.44 0 0 0 岩溶溶丘洼地地貌,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地质灾害不发育,目前无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 岩溶溶丘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好,地质灾害不发育。 97.18 76.93 1 1 30 0 72 7.5 C3 雉街 岩溶溶丘洼地地貌,环境地质条件好,地质灾害不发育。 小计 合计 272.55 3245.1 2 213 30 79.5 10788 26424.55 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第一节 防治重要性划分原则

一、地质灾害点防治重要性划分

地质灾害点防治重要性划分,主要根据灾害点的重要性,结合地质灾害点的危害程度、危害对象综合考虑。把对集镇、村庄、居民点以及生命线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具有严重威胁,危险性大或中的隐患点作为重要防治点;把威胁少量居民和一般工程设施,危险性中等的隐患点作为次重要防治点;把已稳定和虽不稳定但危害极小或目前没有危害对象的灾害点作为一般防治点。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Ⅱ、Ⅲ表示(见防治规划建议图)。

根据上述原则和方法,全区共有重点防治点40处、次重点防治点150处,一般防治点23处。

二、城镇防治重要性划分

乡镇驻地城镇是区内主要人口集中地带,人为活动强烈,工程建设容易诱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多易造成严重后果。为了保障城镇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乡镇驻地城镇作为重点防治对象。根据城镇所在地环境地质条件和人为工程活动强度,对城镇进行防治重要性划分,用以指导城镇规划建设。把位于斜坡地带、冲沟中或陡坡脚、有矿产资源分布、人为工程活动强烈或地质灾害隐患多的城镇作为重点防治城镇,其它所处地形较平缓、人为工程活动不很强烈、地质灾害隐患少的城镇作为次重点防治城镇。

根据上述原则和方法,将县城、妈姑、野马川、珠市、兴发、结构、财神、朱明、松林、罗州、达依、古基、平山、威舍、古达、辅处、安乐17个乡镇驻地城镇划为重点防治城镇;水塘、白果、六曲河、哲庄、雉街、德卓、河镇、双坪、铁匠、可乐10个乡镇驻地城镇划为次重点防治城镇。

三、防治区重要性划分

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城镇、村庄、重要工矿、交通、水利设施、国家重要工程布局等防治对象的重要性以及矿产开采、规划、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综合确定。把高易发区中主要城镇分布区、规划的新城镇区、经济开发区、重要工程布局、矿产资源规划

开采地带划为重点防治区;上述以外的高易发区和中等易发区中集镇、村庄、道路、工程所在地区划为次重点防治区;除上述集镇、村庄、道路、工程所在地分布区以外的中等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划为一般防治区。

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其特征

县境内碎屑岩地层分布较广,地形切割深,坡度陡,地质环境条件较差,部分地带生态破坏严重,在暴雨及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赫章县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地质环境建设工作,一直都极为重视,积极组织受灾居民搬迁,同时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大力开展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基于目前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严峻形势,除了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地质环境恢复建设和管理工作。

为了使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根据各地的特点,分清主次,因地制宜,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地质灾害防治重要性确定和易发程度分区基础上,根据上述防治区重要性划分,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类。再根据地理位置、重点防治灾种,细分为13个区(段),见防治规划图。并将各防治区特征、防治重点分别简述如下:

一、重点防治区(A)

位于德卓、结构、六曲河、古基、哲庄、县城、野马川、威奢、古达、妈姑、珠市、兴发以及松林一带,面积1359.6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1.9%。共调查地质灾害点175处,其中重要防治点34处,次重要防治点125处,一般防治点16处,共有9659人受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3691.75万元;近期防治54处,中期防治54处,远期防治58处。再根据地理位置、重点防治灾种,细分为 5个区(段),分别简述如下:

1、德卓~河镇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A1)

位于德卓乡德卓、水炉以及河镇一带,面积67.92km2。出露地层岩性以砂泥岩、玄武岩为主,间夹少量灰岩。地貌为侵蚀浅切割中山沟谷,地形切割深度300-500m,地形坡度多较陡峭。有煤矿资源分布,局部地带采煤活动较强烈,并引发了地裂缝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高易发区,部分地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本次共调查地质灾害8处,其中次重要防治点6处,一般防治点2处,有259人受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626.45万元;近期防治1处,中期防治5处,远期防治2处。

该区以碎屑岩为主,地形切割深,坡度陡,陡坡耕种率高,水土流失严重。区内煤碳资源分布,滑坡、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较发育,采矿区还存在地裂缝。该区仍有非法小煤窑在村寨地带乱挖滥采现象,局部地段采矿活动强烈,对村寨房屋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德卓、河镇乡政府驻地为宽阔谷地,地形平缓,目前无地质灾害隐患,如果工程建设切坡,也可能引发边坡滑坡,为次重要防治城镇,要加以预防。

该区防治重点为:

(1) 加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报; (2) 加大力度开展陡坡退耕还林生态建设;

(3) 加强矿山管理,禁止在村寨地带采矿和小煤窑乱挖滥采; (4) 尽早组织危险性较大的灾害点危房户和受胁户搬迁。 2、可乐~结构~朱明滑坡、泥石流、地裂缝重点防治区(A2)

位于可乐乡春乐、结构以及朱明安甲、朱明一带,面积141.63km2。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及龙潭组煤系地层,为侵蚀浅切中山和中低山缓丘坡地地貌,为滑坡、泥石流、地裂缝高易发区。

该区全部为碎屑岩,地形切割深,坡度陡,地质环境条件差,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结构至朱明与可乐乡春乐一带有煤矿资源分布,目前结构乡附近就有数家煤 矿在开采,采矿区已引发了地裂缝、滑坡地质灾害。结构乡是赫章县规划的重要采煤区,煤层埋藏浅,今后煤矿开采势必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而引发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结构乡附近一带村寨多,人口密集,要重点加以防治。

该区目前地质灾害较发育,主要为滑坡、泥石流,可乐乡春乐村还存在采煤引发的地裂缝。本次共调查地质灾害12处,其中次重要防治点10处,一般防治点2处,无重要防治点,有419人受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1036万元,近期防治2处,中期防治21处,远期防治7处。

结构、朱明乡政府驻地位于斜坡地带,又处煤系地层,地下有煤矿分布, 特别是结构地形坡度较陡,工程建设切坡、加载和地下采矿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为重要防治城镇,要重点加以预防。

可乐乡政府驻地城镇所处地势平缓,工程建设中高陡切坡少,无地质灾害隐患,为次重要防治城镇。

该区防治重点为:

(1)加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报; (2)大力开展陡坡退耕还林生态建设;

(3)加强矿山管理,禁止在村寨、城镇等人口集中地带采矿;

(4)加强城镇地带地质灾害防治,对工程建设切坡及时进行支挡处理; 3、财神~六曲河~哲庄滑坡、崩塌、泥石流重点防治区(A3)

位于区内财神大路边、六曲河碾房、家竹、火卡、古基发倮、青龙及哲庄的大部分区域,面积236.8km2。出露地层岩性以砂泥岩等碎屑岩为主,间夹少量灰岩、玄武岩,主要为侵蚀中低山地貌,部分地带为岩溶中山沟谷,地形相对切割深度为400-600m,地形坡度陡(多在30°以上),为滑坡、崩塌、泥石流高易发区。

该区主要为碎屑岩,地形切割深,坡度陡,地质环境条件差,加上煤矿资源较丰富,采矿活动强烈,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也引发了部分地裂缝、滑坡等灾害,如六曲河镇碾房村山脚地裂缝(42号点)就为采煤为引起。重点防治点为六曲河镇家竹村竹园组大麻园滑坡(44)和哲庄乡团结村院子组水井边滑坡(68)等。

本次共调查地质灾害38处,其中重要防治点8处、次重要防治点27处、一般防治点3处、有1677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4426万元;近期防治10处,中期防治16处,远期防治12处。

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分布面广,因资金缺乏,搬迁居民很少,陡坡耕地部分进行了退耕还林,陡坡耕地仍很多,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

古基乡政府驻地集镇位于冲沟边玄武岩斜坡上,地形坡度15°-20°,斜坡稳定性差,城镇建设中进行边坡开挖在所难免,工程建设容易引发滑坡,另外该冲沟又为泥石流沟,沟边房屋还容易遭受泥石流危害,为重要防治城镇,要重点预防。

六曲河镇、哲庄乡政府驻地集镇地形平缓,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工程建设中切坡少,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大,为次重要防治城镇。

该区防治重点为:

(1)加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报; (2)加大力度开展陡坡退耕还林生态建设;

(3)加强矿山管理,禁止在村寨、城镇等人口集中地带采矿; (4)加强城镇地带地质灾害防治;

(5)对工程建设切坡及时进行有效的支挡处理。 (6)尽早组织危险性大的灾害点受胁户和危房户搬迁。 4、县城~野马川~古达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A4)

位于罗州、白果、县城、达依海马、平山后山、野马川、威奢、古达一带,面积345.13km2。出露地层岩性以砂泥岩、玄武岩为主,间夹少量灰岩,主要为侵蚀中切中山地貌,地形切割深度多为400-700m,坡度较陡,为滑坡、崩塌高易发区。

该区主要为碎屑岩,地形切割深,坡度陡,地质环境条件差,煤矿资源丰富,采矿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特别是野马川一带,地质灾害特别发育,是赫章县目前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该区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矿,长期以来采煤活动一直比较普遍,采煤地带主要有县城水坡、野马川、威奢山英等地,地下采煤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城关镇水坡村垮山一带,采煤造成山体变形,引发了多处滑坡、崩塌 ,造成326国道长期遭到破坏,在公路改建时不得不改线重建;野马川镇毛栗村四、五组毛栗树滑坡(142)、花角村四、五组海块滑坡(137)以及前山村黄泥组滑坡(125)威胁居民都在数十户以上,危害重。城关、野马川、威奢乡镇通过努力,争取资金对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户和生存条件恶劣的居民,进行了移民搬迁。该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危及人口多,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该区本次共调查地质灾害90处,其中重要防治点19处、次重要防治点67处、一般防治点4处,共有6022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14263.3万元;近期防治35处,中期防治27处,远期防治24处。

县城一带是赫章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工程活动强烈,周边为陡斜坡,存在少量滑坡隐患。罗州、古达乡政府驻地城镇地带为斜坡,均有煤矿资源分布,工程建设和采矿活动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为重要防治城镇,要重点加以预防,对工程切坡要及进行有效支挡,城镇周边地带禁止采煤。

威奢乡政府驻地位于一槽谷中,地势狭窄,周围坡度陡,工程建设容易引发滑坡、崩塌灾害,为重要防治城镇。

326国道赫章至野马川段新改线公路,部分切方边坡未进行支挡,经常产生滑塌堵

塞公路,影响公路正常通行,如城关镇洞上村洞头、卡上一带,有大面积老崩塌堆积层,修建公路有大量切坡,,边坡稳定性差,存在潜在滑坡隐患,应修建支挡工程。该区其它主干公路沿线目前无较大隐患,但也要加强预防,一旦出现危险隐患应及时进行治理。

该区防治重点为:

(1)加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报,危险性大的隐患点暴雨期间要派人昼夜值班巡查,切实按防灾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大力开展陡坡退耕还林生态建设;

(3)加强矿山管理,禁止在村寨、城镇等人口集中地带采矿;

(4)加强城镇地带地质灾害防治,对工程建设切坡及时进行支挡处理,避免暴雨、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而对集镇造成危害;

(5)对主干公路沿线不稳定边坡进行支挡;

(6)尽早组织危险性大的灾害点受胁户和危房户搬迁。 5、妈姑~兴发~松林地裂缝重点防治区(A5)

位于双坪乡五里、妈姑镇及其天桥、珠市乡矿山、兴发、松林一带,面积568.02km2。出露地层岩性为灰岩、砂泥岩、玄武岩及煤系地层。地貌为侵蚀、侵蚀中低山和中中山,区内韭菜坪是县内最高峰,高程2900m。

该区北西向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成矿条件,妈姑、珠市矿山至兴发一带铅锌矿、铁矿资源丰富,是县内铅锌矿、铁矿主要分布地带,多年来采矿活动一直较强烈,大小矿井不计其数,在集中采矿地带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严重,并引发了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珠市铁矿山有大小矿井数十口,长期采矿已引发大面积地面沉降变形,造成3户民房开裂,其中2户成危房。矿区边缘地带还有20户居民和谭忠希望小学,还未受明显影响。

妈姑镇水塘村石湾铁矿山,从50年代开始开采,目前还有大小矿井百余口,采矿已引起大量地面塌陷,冲沟边陡崖岩体松动产生崩塌,由于冲沟中有矿碴堆积,还存在泥石流隐患,部分工棚就建于下游冲沟中,一旦暴雨引发泥石流,将对冲沟中简易工棚和居住的工人造成危害。采矿区内为荒地,无居民。

妈姑镇周边及松林乡境内煤矿资源较丰富,采煤活动亦很强烈,特别是妈姑集镇一带,煤矿开采多年,地下大面积采空,对地质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引发了严重的地裂

缝灾害,给当地居民造成极大危害;松林乡境内有证矿山少,多为小煤窑开采,目前采矿强度不高,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还不很严重,引发的地裂缝比较轻微,随着开采范围扩大,也必然会导致地质灾害增多、加重。

另外、区内原土法炼矿地带,矿碴乱堆放,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

该区本次共调查地质灾害26处,其中重要防治点7处、次重要防治点14处、一般防治点5处,共有1174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3046万元;近期防治6处,中期防治4处,远期防治12处。

妈姑镇是赫章县人口最多的乡镇集镇,居民多,人口密集。该区目前还有数家煤矿在开采,随着采空区范围扩大,对地面的破坏范围也随之增大,造成的危害也会剧增,为重要防治城镇,对城镇居民、重要设施地带设置保护煤柱,禁止开采,对危及城镇居民、重要设施安全的采矿活动必须立即停止。

珠市、兴发、松林乡政府驻地城镇附近有铅锌矿或煤矿分布,采矿活动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对城镇造成危害,为重要防治城镇,禁止在城镇附近一带采矿。

白果乡政府驻地地形平坦,无地质灾害隐患,工程建设中高陡切坡少,为次重要防治城镇。

该区防治重点为:

(1)加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报;

(2)加强矿山管理,禁止在村寨、城镇等人口集中地带采矿; (3)加强城镇地带地质灾害防治;

(4)尽早组织危险性大的灾害点受胁户和危房户搬迁; (5)加强采、炼矿区环境恢复和生态治理。 二、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B)

主要位于安乐、辅处、铁匠、双坪、达依、财神一带,面积1121.0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4.5%。共调查地质灾害点34处,其中重要防治点6处,次重要防治点21处,一般防治点7处,共有1000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405.3万元;近期防治9处,中期防治8处,远期防治13处。根据分布地域和防治灾种,将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划分为2个区。

1、安乐~双坪~达依滑坡、崩塌、泥石流次重要防治区(B1)

主要位于德卓乡堰联、中营、安乐、辅处、可乐及其龙井、双坪、罗州光明、财神、

古基中寨、达依、水塘、白果集中及威奢迎水一带,面积1074.38km2。出露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夹碎屑岩,为岩溶溶丘洼地和侵蚀中低山沟谷地貌,局部有少量矿产资源分布和采矿活动,目前存在部分地质灾害隐患。

本次共调查地质灾害33处,其中重要防治点6处、次重要防治点20处、一般防治点7处,共有890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143.3万元;近期防治9处,中期防治8处,远期防治12处。

安乐、辅处乡政府驻地城镇地带为碎屑岩斜坡,坡度15°~ 20°,斜坡稳定性较差,安乐乡集镇存在一大型古滑坡,前缘修路及建房切坡引发古滑坡局部复活。工程建设切坡容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为重要防治城镇。

达依乡政府驻地位于河流槽谷中,地势狭窄,周围山坡陡峭,容易产生地质灾害对集镇造成危害,工程建设也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为重要防治城镇。

双坪乡政府驻地城镇所处地势平缓,工程建设中高陡切坡少,无地质灾害隐患,为次重要防治城镇。

该区主干公路沿线局部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安乐乡集镇修路、建房切坡引发古滑坡局部复活,已造成两栋房屋损坏,应尽早修建支挡工程。罗州至河口新修公路,大部分切方边坡未进行支挡,滑塌较多,为了公路正常通行,应对不稳定边坡进行支挡。达依至赫章公路达依段为斜向坡,坡度较陡,容易产生滑坡,要加强预防,对危险地段进行工程治理。

该区防治重点为:

(1)加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报;

(2)加强矿山管理,禁止在村寨、城镇等人口集中地带采矿;

(3)加强城镇地带地质灾害防治,对工程建设切坡及时进行支挡处理,避免暴雨、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而对集镇造成危害;

(4)加强主干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对不稳定边坡修建支挡工程; (5)尽早组织危险性大的灾害点受胁户和危房户搬迁。 2、平山滑坡、泥石流次重点防治区(B2)

位于平山乡平山、中山、对江以及野马川镇石丫一带,面积46.69km2。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煤系地层,有少量峨嵋山玄武岩,为侵蚀中低山斜坡地貌。植被覆盖率30%以上,国营平山林场就位于区内,煤矿资源分布于林场地带,采煤活动少,

地质灾害少。

本次调查滑坡1处,为灌溉渠道地表水溢出冲刷斜坡而致,危害小,为一般防治点,其它未发现有危及居民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野马川镇、平山乡政府驻地地形较平缓,但为碎屑岩地层,斜坡稳定性较差,还有煤矿分布,工程活动也可能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为次重要防治城镇。

平山对江326国道新大桥头切方边坡,稳定性差,应尽早修建挡土墙进行支挡。 该区防治重点为: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2)禁止在村寨、城镇等人口集中地带采矿;

(3)加强城镇地带地质灾害防治,对工程建设切坡及时进行支挡处理,避免暴雨、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而对集镇造成危害。

三、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

主要位于河镇新营、新寨、财神中坝、古基长冲、铁匠、双坪鞍山、妈姑穿洞、桃园、珠市德块、兴营、白果犀牛塘、兴发石板、古达联营、新田以及雉街一带,面积 768.7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3.7%。共调查地质灾害点4处,其中重要防治点1处,次重要防治点1处,一般防治点2处,共有129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327.5万元;近期防治1处,中期防治2处。根据分布地域和防治灾种,将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划分为6个区。

1、河镇新营~新寨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1)

分布于河镇新营、海雀、新寨、油房一带,面积126.10km2。出露地层为岩性为灰岩、玄武岩、砂泥岩及煤层。为侵蚀、溶蚀中低山沟谷地貌,地形较平缓,地形切割深度150-300m。人口稀少,人为活动弱,目前地质灾害不发育,本次调查未发现有危及居民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2、财神中坝~古基长冲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2)

位于财神中坝、集乐、营坝、古基小海子、长冲、中寨一带,面积100.91km2。 出露地层为岩性主要为灰岩。为溶蚀中低山沟谷地貌,地形较平缓,地质环境条件较好,人口稀少,人为活动弱,地质灾害不发育,本次调查未发现有危及居民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3、铁匠~双坪鞍山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3)

位于铁匠联盟、共同、高原以及双坪鞍山、石柱一带,面积90.22km2。出露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夹少量泥页岩。地貌为岩溶丘洼地,地形相对高对高差100-200m,地形平缓,坡度15°~ 30°,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地质灾害不发育,目前无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

4、妈姑桃园~珠市兴营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4)

位于妈姑镇穿洞、桃园、以及珠市乡德块、兴营一带,面积84.71km2。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为岩溶溶丘地貌,山体高度100-200m,地形较平缓,坡度15°~ 25°,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地质灾害不发育。本次调查岩溶塌陷1处,目前属稳定性较差,为次重要防治点,主要对公路造成危害。

5、兴发石板~古达新田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5)

位于白果石板河、犀牛塘、兴发石板、小海子、古达联营、新田、观音以及高峰一带,面积291.07km2。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为岩溶峰丛地貌,山体高度100-400m,人口稀少、植被好,人为活动弱,地质灾害少。本次调查地质灾害2处,其中重要防治点1处,次重要防治点1处,危及129人安全,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320万元,分别在近期和中期进行治理。

6、雉街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6)

位于雉街乡周边一带,面积71.34km2。出露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地貌为岩溶溶丘洼地,山体高多为100-200m,地形平缓,坡度15°~ 25°。地质灾害不发育,本次调查滑坡1处,目前属稳定性较差,为公路改造建设切坡引起,主要造成雉街至兴发公路经常堵塞,应修建挡土墙进行支挡。其它未发现有危及居民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防治区基本情况见表4-1。

各 防 治 区 基 本 情 况 表 表6-2 防治等级 灾害 点数 受胁人口 经济损 失评估 重点 防治重要性 分区代号 位置及名称 面积 (km) 2防治分期 近期 中期 远期 次重点 (处) 6 10 一般 (处) (人) (万元) (处) 8 12 259 419 626.45 1036 0 0 (处) (处) (处) (处) 2 2 1 2 5 2 2 7 A1 A2 重 点 防 治 区 A A5 A4 A3 德卓坝塘~河镇 可乐~结构~朱明 财神~六曲河~哲庄 县城~野马川~古达 妈姑~兴发~松林 67.92 141.63 236.80 38 1677 4426 8 27 3 10 16 12 345.13 91 6130 14557.3 19 68 4 35 27 25 568.02 26 1174 3046 23691.75 2143.3 7 14 5 6 4 12 小计 次重 B1 安乐~双坪~达依 1359.68 1074.38 175 33 9659 890 34 6 125 20 16 7 54 9 54 8 58 12 点防 治区 B B2 平山 46.69 1121.07 1 34 110 1000 262 2405.3 0 6 1 21 0 7 0 9 0 8 1 13 小计 各 防 治 区 基 本 情 况 表 续表6-2 防治重要性 重点 次重点 (处) 0 0 0 0 一般 近期 防治分期 中期 远期 防治等级 分区代号 位置及名称 面积 (km2) 灾害 点数 受胁人口 经济损 失评估 (处) (人) (万元) (处)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处) (处) (处) (处)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C1 一 般 防 治 区 C C5 C4 C3 C2 河镇新营~新寨 财神中坝~古基长冲 铁匠~双坪安山 妈姑桃园~珠市兴营 兴发石板~古达新田 126.10 100.91 90.22 84.71 291.07 2 129 320 1 1 0 1 1 0 C6 雉 街 71.34 764.35 3245.1 4 4 213 0 129 10788 7.5 327.5 26424.55 0 1 40 0 1 148 1 2 25 0 1 64 1 2 64 0 0 73 小计 合 计 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布署 第一节 防治分期原则 1、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根据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程度和整治难易程度,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实施。 2、地质灾害防治总体上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期进行。 3、把危险性大,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或基本设施构成威胁,并且容易治理的灾害点安排在近期治理;把目前危险性中,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基本设施暂时未构成直接威胁,或整治难度较大的地质灾害点安排在中期进行治理;把目前危险性较小,未对居民安全构成威胁的灾害点安排在远期进行防治。 4、对已经稳定并且复活可能性不大,不造成危害的灾害点不再进行治理。只危害少量耕地危害性极小的灾害点不列入本防治分期安排,地方可根据灾害点实际情况,采取一些简易防治措施。 5、每期的时间与当地国民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相对应,即近期时间为2006-2010年,中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各灾害点防治分期见报告后附表。 第一节 防治分期安排 赫章县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199处,本次安排防治201处,其中有4处泥石流暂无危害,但流域内生态环境条件差,为了恢复生态环境,也列入远期防治,实施生物工程治理。 有2处只危害少量耕地,不列入本防治规划;另外10处,其中1处已稳定,另外9处暂时无危害,该10处不也列入本防治规划。 (一)近期防治(U) 2006-2010年完成,本期内全县治理地质灾害64处,其中滑坡44处,崩塌(危岩)12处,地裂缝6处,地面塌陷2处,将消除1019户5087人受威胁,减少经济损失12310.3万元。 (二)中期防治(V) 2011-2015年内完成,本期内共治理地质灾害64处,其中滑坡51处,崩塌(危岩)4处,泥石流3处,地裂缝5处,地面塌陷1处,将消除698户3395人受威胁,减少经济损失8229.5万元。 (三)远期防治(W) 2016-2020年内完成,本期内共治理地质灾害73处,其中滑坡41处,崩塌(危岩)5处,泥石流11处,地裂缝14处,地面塌陷2处,将消除440户2306人受威胁,减少经济损失5879.55万元。 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第一节 开展基础调查和科研项目 一、地质灾害基础调查 1、通过本次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的开展,对全县的地质灾害进行了一次详细调查,基本查清了本县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发育特征、危害程度、危险性以及隐患点的数量,取得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资料; 2、每年汛前、汛期、汛后都应对县内的隐患点分别开展一次全面复查,查明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为制定和修改年度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二、专项调查 1、对严重威胁重要城镇、交通干线的地质灾害开展专项调查和研究,制定合理的防治工程措施; 2、对可能产生突发的、有重大危害或重要影响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专项调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3、对可能与人为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点,委托有资质的地勘单位进行专项调查与成因鉴定。 三、专项研究 1、开展气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研究,将气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纳入常规工作,并在县有线电视台的气象预报中发布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报; 2、把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应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中; 3、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可能发生时间。 第二节 避让搬迁 由于县内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点多面广,而且突发性地质灾害分布较多的地区都是老、少、边、穷地区,灾害体规模相对较大,一些地区本来也不适宜居住、生活、生产,对所有地质灾害进行工程治理既不现实也不经济,所以,把地质灾害防治与山区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有步骤地实施地质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工程等防治措施。 对危害小、治理难或治理费用高的灾害隐患点,采取避让搬迁措施较为经济合理。避让搬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整体搬迁:位于可能产生突发性大规模滑坡的危险性大的灾害体上或前沿附近受直接威胁的房屋,无论房屋本身是否开裂,都应在近期内采取整体搬迁。 另一种是分期逐步搬迁:对于蠕变型滑坡,发生整体快速滑坡的可能性不大,只是造成滑体上房屋逐渐开裂,甚至成危房,涉及的居民多,一次性整体搬迁难度大,对于这种类型滑坡体上的居民,就可采取逐步搬迁方案(即先危房搬迁),也就是先把房屋开裂严重的和局部危险地段的居民先搬迁,筹集资金后再对另外的居民进行搬迁。但必须加强监测预报工作,一旦出现险情,立即组织村民紧急避让。采取整体搬迁的地质灾害点见表6-1。 第三节 工程治理 根据区内地质灾害特征、地质条件、诱发因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分析,区内的地质灾害治理可选用排水、支挡、削坡、排导沟、拦挡五种工程措施,工程治理的灾害点,一个灾害点多需要采取多种工程措施,特别是滑坡在采取支挡、削坡等工程措施时,一般都还要配合修建排水工程。各种防治措施的功能作用是不同的,结合各地质灾害的特征、危害程度进行对比选择和综合利用。 采取避让搬迁的灾害点 表6-1 防治 灾期 类型 (3)(21)(23)(43)[44](52)(5(1)(2)(4)(7)(8)(9)(19)(2(12)(26)(31)(32)(33) 5) 2) (34)(37)(64)(65)(67) 害 近 期 中 期 远 期 滑 (59)[60](62)[68][69](80)[(27)(35)(45)(46)(48)(49)(73)(74)(76)(77)(78) 坡 89] [61](63)(70)(71)(72)(83)(79)(96)(102)(109) [94][100][106](113)[114]((88)(91)(93)(101)(105)(1(111)(118)(122)(139) 117)(120)(123)[125](127)[12)(121)(124)(126)(129)[(140)(143)(148)(149) 128] 133](137)[138](146)(150)(163)(167)(170)(203)(131)(132)[134](136)[142](152)(153)(172)(174)(175(213) [144][147](151)(155)(164))(182)(187)(190)(197) (166) (168)(171)(178)(181)(198) 崩 塌 (18)(53)[81][84][95][97] (85)(145)(169)(196) (115)[141](184)(185)(186) (5)(42)(54)(82)(135) (11)(16)(17)(24)(25) (38)(119)(183)(191) (199)(201)(202) 地面塌陷 (177) [210] 合 计 59处 (188) 54处 (104)(204) 49处 (66)(86)(87) 地裂缝 56)[159][160](161)[162] 备注:“[ ]”为重点防治点,“()”为次重点防治点 一、排水 包括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适用于滑坡治理。区内很大一部分滑坡的活动和发展,是因为地表水渗透和地下水作用所致,或与其影响有关,通过在滑坡边缘外围、滑体上修建截排水沟,有水田的改为旱地耕种,排除地表水的渗透对滑坡体以及滑带土的浸泡软化作用,可以减缓或阻止滑坡滑移和变形。通过调查,区内部分滑坡体上或上部有排水渠通过,水渠年久失修开裂,或滑坡变形造成渠道开裂破坏,导致大量渠水渗入滑体,加剧了滑坡变形发展,对这种类型的排水渠每年春季开始通水前,都要求对渠道进行修补,减少地表水渗漏。对于斜坡上的排水渠,每年都应检查维修,以防止地表水渗漏而诱发新的滑坡。 二、支挡 一般采用浆砌石挡土墙或抗滑桩,适用于公路、建房切坡后的边坡衬砌,以及滑坡严重变形地段和前缘剪出口支挡。特点是可控制整个滑坡或滑坡体局部地段变形。一般来说、浅层小型滑坡规模小、下滑推力小、采用浆砌石挡土墙即可。对于中深层滑坡,滑动面埋藏深,下滑推力大,则需采用抗滑桩进行支挡。 三、削坡(或削方除危) 主要适用于滑坡与崩塌治理,对小型边坡滑坡、滑塌和小型崩塌特别适用。通过削坡减轻滑塌体重量,减缓地形坡度,清除危险岩石块体,以达到稳定斜坡和岩体的目的。 四、排导沟 适用于泥石流灾害治理,该工程是在泥石流沟口下游平缓地段修建排导沟(排洪渠),主要作用是整修河沟,加固河床与河岸防护,防止洪水泛滥,使泥石流集中归流,顺利输排泥石流泥砂。如区内结构乡毛姑泥石流治理就采用了这种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 五、拦挡 适用于泥石流灾害治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工程,一是对沟岸滑塌体和泥砂补给源修建成拦挡工程,阻止泥砂补给,控制泥石流发展。另外是在泥石流沟中平缓地带,修建一级或多级拦砂坝,作用在于拦蓄泥砂,减弱泥石流势能、规模,达到减小对下游危害的目的。 六、生物工程 本区地势陡峻,山地沟谷多,碎屑岩分布广,且风化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差,加上人为活动影响和破坏,如陡坡耕种,毁林开荒,致使很多地方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区内泥石流泥砂主要来源于水土流失。要综合治理泥石流,首先应防止水土流失,控制泥石流物质来源,加强山坡生物防治是十分重要的。对陡坡退耕还林还草,使植被迅速恢复。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工程支持下,本县退耕还林大面积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陡坡耕地仍然很多,退耕还林工作任务仍很艰巨,采取工程治理的灾害点见表6-2。 采取工程治理的灾害点 表6-2 防治期 防治 措施 [6](128)(130) (157)(179)(206) (15)(20)(28)(41)(65)(103) (107)(116).195.(205) (15)(41)(103)(107)(116)195.205 (20)(28)(65)(99)(108) (110)(173)(176)(180) (158)(194) 39.40.47.57(193)(200) 29. (36)209 10.13.39.40.47.57. (200)209.210.211 (102)(110)156 近期 中期 远期 排 水 支 挡 [6](128)(157) (179)(206) 削 坡(或削方除危) 排 导 拦 挡 生物工程 (50)(51)58 (50)(51)(58) 备注:“[ ]”为重点防治点,“()”为次重点防治点 第三节 限制人为活动 这是加强全县地质环境保护,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一种非工程预防措施。 区内部分地段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地质灾害严重。通过调查,很多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都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为活动不当等因素有关。近几年,地方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加大退耕还林工程,禁止滥采乱挖,地质环境在逐渐恢复。而在开山修路、矿山(包括采石场)开采、建房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如妈姑镇附近煤矿采煤就造成地面和大量居民房屋开裂;城关镇水坡村垮山一带的滑坡、崩塌的产生亦与地下采煤影响有关。为了减少因人为活动不当诱发新的地质灾害,限制人为活动十分必要,限制人为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植树造林,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禁止陡坡开荒、毁林等。 2、在陡坡地带进行工程建设时,尽量避免大断面高陡切坡,特别是土层较厚和岩层面与坡向一致的陡坡地段。如实在不能避免,应分段开挖,并及时修建好边坡支挡工程。 3、禁止在人口较多的村寨地带采矿。 4、禁止大量土石、废碴堆放于斜坡地带和冲沟边。 5、避免在不稳定斜坡上修建厂矿、建筑物、设堆积场使斜坡“加载”工程和修路、采石、切坡以及大量爆破等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第四节 监测预警 对于存在危险隐患,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点,都要求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员,能建立简易监测点的必须设立监测点,指定专人定期测量灾害变形破坏的水平、垂直位移。不便设立监测点的必须进行定期巡回检查。监测内容除了对监测点进行定量测量外,同时观察落石、掉块、地陷、崩裂、门窗异常、泉水变色及植物位移、动物反常等危险征兆,加强对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报。 由于地质灾害与降雨关系密切,可选择降雨作为预报的首选因素,再加上灾害地质体变形值、地下水动态异常等。在预警期内,出现第一次暴雨的次日,即开始对有关地质灾害点的地表变形及泉水动态作定期观测、记录和汇报。情况严重时即加密观测汇报;在警戒期出现第一次暴雨的同时,即开始加密观测、记录,并进入预报阶段。 当发现降雨过程中或降雨后,地下水出现漏沙、浑浊、流量大幅度变化等反常现象,或监测点地表和深度均反映出变形值有加速现象,或灾害点后缘出现错位拉裂变形。前缘出现鼓胀变形等现象,或动物产生异常,出现地声,前缘或后缘产生掉块现象,应进入临灾警报状态,发布紧急避让命令,各工作小组按照防灾预案中确定的职责和任务,立即开展工作。 第七章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第一节 加强法制建设及行政管理工作 一、加强法制建设 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而责任重大,必须严格按有关的法规、规章办事,坚持依法行政。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已于2004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各级政府应制定具体的配套实施制度和办法。还应及时出台与上级有关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各项法规、规章的配套实施细则;完善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防灾制度;积极促进地方的法规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坚持实行会同制度、经费分级预算制度、调查与规划制度、险情巡查与汛期值班制度、预报制度、应急预案制度、危险性撤销制度、危险性评估制度、资质管理制度、治理责任制度、速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强行政管理工作 (一)加强行政组织领导 1、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 2、县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本区地质灾害防治实行统一管理,各有关部门(水利、农林、交通、矿山、城建等),对本行业部门地质灾害实行管理和防治的制度。 3、组建由各有关单位派员参加的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员单位有:国土、财政、水利、民政、公安、林业、交通、卫生、供电、电信、建设、气象等部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把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全县防灾救灾总体部署和统一指挥。各乡镇、办事处、村组成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主管行政领导负责,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层层负责,确保万无一失。 4、建立以县为基础的县、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落实防灾责任制。 (二)加强行政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各级政府和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之一。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我省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提高对地质灾害特殊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层层负责,分级管理。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全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和抢险救灾工作。汛前要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和部署,汛期要安排巡查、排查工作,及时划定和公告地质灾害危险区;发生灾害要及时进行抢险救灾,尽量减少损失;汛后要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落实进行复查,凡未落实的要督促落实,要组织建立群测群防网络,把防灾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要加强监测,在灾害发生前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应严格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地质防治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政策性很强,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技术工作作为支撑,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乡镇还应建立专门的监测机构,以协助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全面履行职责,开拓创新,强化管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级、各部门在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计划时,要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主要指标纳入其中。具体措施为: 1、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2、强化各项地质灾害防治的预防性管理制度: (1)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和预报制度。根据每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及发生情况,在本规划基础上,逐年进行补充调查后,再制定下一年新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把已经治理或搬迁完毕的地质灾害点从防治计划中取消,新发生的隐患点补充进入新的防治计划中,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变化趋势、动态、危险性,灵活调整分期防治计划。 (2)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特别是在重点防治区进行各项工程建设(包括矿山开采),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或评估),评价(评估)结果必须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认定,不符合条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3)在地质灾害危险区(高易发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它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各种不合理活动。 (4)各级政府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部门,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 (5)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以及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要求,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6)编制县城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7)在全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普及教育,培训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全民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二节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 集中力量办好地质灾害调查及群测群防知识学习班,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严重的乡镇主管领导和国土资源管理人员掌握基本要求和规范;用2年时间把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村镇有关人员轮训一遍。通过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系统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真正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推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第三节 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作出年度计划,对需采取避让和治理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隐患点,及时采取搬迁措施或治理工作,编制防治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治理经费分级承担原则组织实施。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分别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或个人承担。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力争申请立项,争取国家和上级部门资金投入;较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争取省、地、两级财政补贴。各产业、企业部门所辖建设区地质灾害防治由各部门自己负责。地质灾害监测、基础调查与区划工作由各级政府财政出资。 县级人民政府针对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安排相应的经费用于地质灾害监测、调查和防治。尤其要落实资金,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应急治理。具体措施为: 1、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基金,拓宽防治资金来源渠道,自力更生,多方筹集资金,以增加减灾投入。 2、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县财政支出计划中。 3、积极向上级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争取上级各级政府的地质灾害治理经费投入。 4、县属其它部门管辖范围的地质灾害,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治理或负担一部分治理费用。 5、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6、对采取避让搬迁方案的灾害点,搬迁费用由群众自筹为主,民政、财政、国土部门给予一定补助。 第四节 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与运行管理 为了使本次开展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尽早达到防灾减灾作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对居民安全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危险地质灾害隐患点,立即配合,协助当地政府进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建立监测网点,由当地群众或地方政府指派专人进行定期监测预报。县政府、县国土资源局以及乡镇分别成立了防灾领导小组,每个乡镇都编制了2004、2005年汛期防灾预案,初步建立起了群众监测网络和群专结合的预报预警系统,以保障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监测网络建设与管理 在调查过程中,本县境内共发现对当地居民、主要公路和建筑设施构成威胁,以及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190处,其中危险性大,可能产生突发性灾害而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隐患点有16处。这些隐患点大部分为滑坡、其次为崩塌(危岩),目前都仍在活动,并存在演化发展趋势,在降雨等因素影响下甚至可能产生突发性灾害,给当地居民财产和人身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因此对这些隐患点方便设立观测点监测的都建立了监测点,还编制了防灾预案,落实了群测人员加强监测预报,本次调查过程中共对38处地质灾害点建立了78个监测点,见表7-1。其它隐患点,在调查过程中,在灾害隐患点现场,向陪同调查的当地政府领导、国土所同志以及村民讲解了灾害点的危险性、危害范围、监测点的设立位置、建设监测点的方法以及观测方法和巡查要点等一系列防灾知识,完善监测网络,确定监测人和监测责任人。 (一)监测点建设 1、监测点选定原则 (1)危险性大,稳定性差,成灾概率高,灾情严重的; (2)对集镇、村庄、工矿及居民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 (3)可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4)威胁公路等主要生命线工程的; (5)威胁重大基础建设工程的。 2、监测点建设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需要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后,及时提出监测方案报当地政府,对重要隐患点,亲自配合当地政府搞好监测网络建设。 (1)监测范畴确定:除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本身的变形迹象进行监测外,还把该隐患点威胁的对象和可能成灾的范围纳入监测范畴。 (2)监测对象:对当前不宜进行治理和暂时不能进行治理的隐患点,危害大的均应建立简易监测为主,结合宏观地面变形观察的群测网点。 (3)监测点的布置:监测点主要布置在灾害变形较大地带主裂缝和滑坡中、后、 地质灾害隐患点简易监测点基本概况表 表7-1 灾害点号 42 六曲河镇 碾房村碾滑坡 房 G2 灾害点位灾害 监置 类型 测 点号 G1 安登永2005.1.7 22 屋墙上 2005.1.7 50 3.0 1.0 安登永 安登永 44 G1 罗强军2005.1.7 30.9 屋内地面 1.1 罗强泽 位置 建立 时间 初始点 裂缝宽度监测 距(cm) (cm) 水平 垂直 人员 六曲河镇 家竹村麻滑坡 园 G2 罗强军2005.1.7 114.4 6.0 房屋 罗强泽 G3 罗顺忠2005.1.7 73.5 院坝 5.0 罗强泽 46 六曲河镇 民祥村七滑坡 岩脚 G1 张义军2005.1.8 93.5 屋墙上 7.0 张义军 G2 2005.1.8 38.9 7.0 张义军 G1 杨德忠2005.1.10 80.2 屋墙上 李大俊2005.1.10 76.0 屋墙上 3.5 朱绪华 野马川镇 142 毛栗村毛滑坡 G2 栗树 G3 11.5 朱绪华 扬大宣2005.1.10 44.0 屋墙上 2.5 朱绪华 野马川镇 G1 王永柱2005.1.10 2.0 墙上 2.00 朱绪华 133 麻初村银滑坡 盘脚村 G2 2005.1.10 39.0 0.5 朱绪华 野马川镇 G1 毕节安2005.1.10 3.0 屋墙上 3.0 朱绪华 134 苏嘎银盘滑坡 脚 G2 胡庆玄2005.1.10 6.5 屋墙上 6.5 朱绪华 G1 朱德军2005.1.10 11 院坝堡坎 11.0 朱绪华 野马川镇 128 石板村核滑坡 桃湾 G2 陈永华2005.1.10 1.6 屋墙上 1.6 朱绪华 G3 韩仕方2005.1.10 70.1 屋墙上 7.2 朱绪华 G1 郑光平2005.1.12 2.5 屋墙上 王宇屋2005.1.12 36 墙上 2.5 朱绪华 野马川镇 125 前山村黄滑坡 G2 泥 2.0 朱绪华 地质灾害隐患点简易监测点基本概况表 续表7-1 灾害点号 灾害点位灾害 监置 类型 测 点号 G3 王西2005.1.12 2 屋墙上 G4 王建2005.1.12 28.7 立屋墙上 G5 王文2005.1.12 25.6 孝屋墙上 G6 王文2005.1.12 43.5 远屋墙上 野马川镇 G1 李德2005.1.12 40.8 方屋墙上 G2 李德2005.1.12 23.5 明屋墙上 G1 谢忠2005.1.10 60.5 5.5 谢忠亮 0.30 朱绪华 2.0 朱绪华 1.7 朱绪华 0.3 朱绪华 4.2 朱绪华 2.0 朱绪华 位置 建立 时间 初始点裂缝宽度(cm) 监测 距(cm) 水平 垂直 人员 125 野马川镇滑坡 前山村黄泥 123 前上村龙滑坡 塘 118 野马川镇滑坡 G2 大田村里麻湾 G3 亮屋2005.1.10 39.5 墙上 2005.1.10 71.4 1.2 谢忠亮 2.0 谢忠亮 G1 顾光2005.1.10 28.9 1.3 顾光华 121 野马川镇滑坡 G2 车浪村宋家院 G3 华屋2005.1.10 15.0 墙上 2005.1.10 42.9 0.3 顾光华 3.7 顾光华 G1 韩仕2005.1.10 68.8 学屋墙上 0.7 韩仕学 野马川镇 114 新场村湾滑坡 子组 G2 许玉2005.1.10 52.1 忠屋墙上 12.0 许玉忠 G3 周兵2005.1.10 40.5 屋墙上 8.0 周兵 111 野马川镇滑坡 G1 双河村岔河组 120 野马川镇滑坡 G1 车浪村箐木树 G2 王谷2005.1.11 72.0 子屋墙上 李光2005.1.12 29.3 忠屋墙上 李凯2005.1.12 46.0 屋墙上 12.0 王谷子 0.8 李光忠 4.0 李凯 130 野马川镇滑坡 G1 尖山村苏殷福2005.1.12 35.1 昌屋1.6 殷福昌 家麻窝 G2 墙上 2005.1.12 56.0 3.5 3.5 殷福昌 地质灾害隐患点简易监测点基本概况表 续表7-1 灾害点号 G1 周训朝2005.1.12 26.8 屋墙上 G2 赵俊昌2005.1.12 30.3 屋墙上 G3 肖开珍2005.1.12 35.9 屋墙上 G1 G1 蔡兴科2005.1.13 121.1 3.0 屋墙上 2.3 2.8 0.3 1.5 1.2 朱绪华 朱绪华 朱绪华 蔡兴科 蔡兴科 G2 吴维宽2005.1.13 67.1 屋墙上 G1 李处进2005.1.13 58.1 屋墙上 G2 吴维政2005.1.13 77.0 屋墙上 G1 吴学辉2005.1.13 43.6 屋墙上 1.7 3.8 1.6 0.5 吴维宽 李处进 吴维政 吴学辉 灾害点位灾害 监测 置 类型 点号 位置 建立 时间 初始点 裂缝宽度(cm) 监测 距(cm) 水平 垂直 人员 127 野马川镇滑坡 山脚村瓦厂 野马川镇 138 花角村园滑坡 地 137 野马川镇滑坡 花角村海块 野马川镇 139 花角村三滑坡 组大海子 G1 顾庆华2005.1.14 50.4 屋墙上 3.2 顾庆华 146 平山乡岔滑坡 河村顾家院子 G2 顾庆忠2005.1.14 65.7 屋墙上 1.3 顾庆忠 G1 陈良会2005.1.14 49.8 屋墙上 2005.1.14 2.3 0.3 陈良会 平山乡岔 147 河村在寨 滑坡 G2 2.3 1.2 陈良会 G3 汤忠贵2005.1.14 204.8 2.0 屋墙上 汤忠贵 150 平山乡后滑坡 G1 山村下坝 151 平山乡后滑坡 G1 山村后山组 160 妈姑镇上地裂G1 街村丫口缝 上 G2 陶家庆2005.1.14 28.5 屋墙上 陶家国2005.1.14 62.0 屋墙上 2.0 陶家庆 2.0 陶家国 蒋万林2005.1.23 26.0 屋墙上 教师宿2005.1.23 51.3 舍楼 0.7 蒋万林 0.6 G3 王后才2005.1.23 33.8 屋墙上 0.8 王后才 地质灾害隐患点简易监测点基本概况表 续表7-1 灾害点号 162 妈姑镇新地裂G1 厂村新东缝 路 59 威舍乡山 泉村花苗滑坡 G1 王少文屋2005.1.16 133.0 7.0 墙上 4.5 王少文 杨志友屋2005.1.24 73.8 墙上 0.5 杨志友 灾害点位灾害 监测 位置 置 类型 点号 建立 时间 初始点 裂缝宽度(cm) 监测 距(cm) 水平 垂直 人员 寨 G2 2005.1.16 33.5 3.5 王少文 威舍乡田 G1 陈大友屋2005.1.16 35.5 墙上 0.5 陈大友 171 坝村田坝 滑坡 G2 2005.1.16 38.8 0.7 陈大友 古达乡永 G1 陆少红屋2005.1.17 墙上 3.5 陆少红 183 乐村大水地裂井 缝 G2 2005.1.17 1.0 陆少红 古达乡官 G1 金毕明屋2005.1.17 46.0 墙上 1.0 金毕明 182 房村黄泥滑坡 田 G2 金毕顺屋2005.1.17 121.0 1.0 墙上 金毕顺 70 G1 大沟 2005.1.12 146.6 0.4 朱少兵 哲庄乡瓦滑坡 G2 房村 G3 大沟 2005.1.12 52.2 1.9 朱少琼 大沟 2005.1.12 101.0 1.4 付明勇 61 哲庄乡树滑坡 G1 穴村 何家地 2005.1.13 62.1 1.5 63 G1 板栗湾 2005.1.12 123.5 3.0 郎学品 哲庄乡新 村下坝 滑坡 G2 183.0 7.5 郎学品 G3 48.1 2.0 郎学品 68 G1 水井边 2005.1.12 135.7 8.0 王刊永 哲庄乡团 结村院子 滑坡 G2 160.0 10 王刊永 G3 165.5 20 王刊永 侧等不同部位,以增强监测点代表性,一个灾害点一般设立3-5处监测点。采用设桩、砂浆贴片和固定标尺,进行灾害体地面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并结合人工巡视灾害体内的微地貌、地表植物和建筑物标志的各种微细变化。 3、监测要求 (1)观测时间:以定期巡视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巡视一般为10天或每半月一次,汛期强化监测,将根据降雨强度,每天一次或24小时值班监测。 (2)监测资料汇总分析:每个灾害隐患点的监测资料,必须及时作好记录,定期上报当地乡镇政府、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把监测资料整理汇总,绘制有关曲线、图表等,进行灾害稳定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监测人员,同时提出下一步监测工作要求和指导性意见。 (3)预警预报:根据监测,当发现灾害裂缝发展较快,同时不断有新裂缝产生,前缘鼓胀,或出现门窗异常,泉水流量突变、浑浊、冒沙,动物情绪反常,或出现地声等异常情况时,监测人员必须发出预警信号,并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同时上报当地政府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二)监测网络的管理 1、建立岗位责任制,县、乡镇、村逐级签定责任书。 2、宣传与培训,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和培训,教会监测组成员和群众,如何监测、判断灾害可能发生的各种迹象和灾情速报制度及有关应急防灾救灾的方法。 3、监测信息反馈与处理,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测资料与信息反馈的收集和汇总,上报到上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或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进行综合治理与分析,将上报的资料与信息录入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进行趋势分析,同时对下步监测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4、经监测有重大险情发生时,所在地政府和有关单位立即制定应急防灾减灾措施,同时立即报告省、地区、县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派出专业人员赴现场协助监测和指导防灾救灾。 5、建立地质灾害速报制度(按国土资发[1998]15号文件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执行)。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其它部门或者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按照国务院国土主管部门关于地质灾害灾情分级报告的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威胁的居民以及其它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6、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 (1)监测数据包括地质灾害点基本资料、动态变化数据、灾情等; (2)所有监测数据必须妥善保存或储存于信息系统中; (3)监测点必须进行简易定量测量,并须整理成有关曲线、图表等,应编 制有关月报、季报和年报,对今后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4)监测数据应按有关程序汇总。 三、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县政府、乡镇分别成立了防灾领导小组,行政村以村委主任或支书为防灾责任人,村民组长或受威胁人为监测人,由此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见群测群防网络图。 县政府防灾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乡镇以下由乡、镇长任组长。 监测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被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乡镇、村和有关单位为监测责任人,在他们的领导下成立监测组,监测组由受危害、威胁的居民点或有关单位的群测人员组成。 各级防灾领导小组分别对下一级的地质灾害防灾工作的落实、部署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以保证各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灾工作顺利实施。 第五节 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管理职责 一、人民政府管理职责 (一)县人民政府管理职责 1、负责组建由县国土、财政、气象、水利、民政、公安、林业、交通、卫生、供电、电信、建设等有关部门派员参加的县地质灾害防灾领导小组,组织编制赫章县每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监督检查各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和群测群防工作。

2、组织编制赫章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并负责筹措资金和组织实施。根据每年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情况、监测资料和资金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每年的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3、组织领导县内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4、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负责组织制定、修改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5、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乡镇人民政府管理职责

1、负责组建由乡镇各相关部门派员参加的乡镇地质灾害防灾领导小组,组织编制本乡镇每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组织实施。

2、组织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定期巡查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网络,落实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并对群测群防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3、根据赫章县每年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4、根据气象、水文预报和县气象局、国土资源局发布的预警通知,及时转达各行政村和地质灾害点防灾责任人,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准备工作。

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责 (一)县国土资源局管理部门职责

1、县国土资源局归口管理和指导群众监测网络,负责监测资料和信息反馈的收集汇总。

2、县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环境职能部门应根据气象、水文预报和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并及时向有关乡镇、行政村和负有主要设施管理的有关部门,发出预警通知。

3、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各乡镇、主要设施主管部门编制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编制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4、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计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5、协助县人民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和基层干部培训工作。 (二)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职责

1、配合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每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定期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工作,并将巡查情况及时上报乡人民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

2、对本乡镇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设施和网络进行管理。

3、负责收集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资料,并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危险性分析,提出下步防灾工作意见,指导开展防灾工作。

4、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指导群测群防人员进行监测和预报。

三、县民政部门管理职责

1、配合政府、国土部门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查清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害情况,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2、配合政府做好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2、筹集资金尽可能对地质灾害受灾灾民和搬迁灾民给予适当经济补助,为灾民排忧解难;

四、县建设部门管理职责

1、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对本部门内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不合理人为工程活动及时进行制止; 3、在进行城镇、开发区及其它工程建设、规划时,应考虑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对存在和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要求业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进行处理后方可进行工程建设。

五、县交通部门管理职责

1、在公路线上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和危险地段,设立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行人注意安全;

2、对省级公路线上的地质灾害隐患应积极向上级公路管理部门申请资金进行工程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过往车辆、行人安全及公路正常通行;

3、对新建公路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采取防治措

施。

4、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六、县水利部门管理职责

1、加强本部门管辖区域地质灾害防治;

2、对县内水利工程经常开展巡查、维修,以免因病害水库、沟渠泄水引发地质灾害或加重地质灾害发展;

3、筹集资金开展县内危害大的泥石流灾害治理; 4、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七、县林业部门管理职责

1、加强本部门管辖区域地质灾害防治;

2、积极申请项目、资金,大力开展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 3、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八、县教育部门管理职责

1、督促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学校,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并将县气象局预报的暴雨信息及时通知相关学校,以便提前采取防预措施;

2、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积极向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申请资金,对危及学校安全的地质灾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九、县医疗、卫生部门管理职责 1、加强本部门管辖区域地质灾害防治; 2、雨季期间随时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救灾准备; 3、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十、县公安部门管理职责

1、加强本部门管辖区域地质灾害防治;

2、配合政府做好重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秩序维护工作; 3、配合政府、国土部门打击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违法犯罪活动。 十一、县气象局管理职责

雨季期间,县气象局应将近期县内各地区天气和暴雨情况,通报县人民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以便县人民政府和县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天气预报进行防灾工作部暑。

县属各部门对本部门内地质灾害进行管理,协助县人民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积极筹集资金开展本部门内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

第六节 坚持群专结合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一、治理性措施

对规模及危害大的重要地质灾害点,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资金实施工程治理;对规模及危害较小的地质灾害组织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避让搬迁,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科学技术措施 1、科学规划、科学施工

在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科学规划,科学施工,尽量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别是在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进行各项工程建设,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危险、危害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产生及其造成的损失。

2、完善监测手段,加强各类危险地质灾害的监测

对各种不稳定的地质灾害进行长期监测,特别是在汛期更应认真监测,分析其活动演化规律,作出险情预报,使在灾害发生前能撤离人员和重要物资。对已布置监测点的灾害点,应根据近年来的监测,进行合理调整和补充,增强合理性,使之能取得真实反映灾害体活动发展的客观数据,促进防治决策科学化。

3、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群链关系,做好综合防治

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应根据地质灾害的群、链关系,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群发、链发可能性,制定全面的防治方案。

4、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把本次调查的地质灾害点的基本资料,以及成果资料,录入计算机数据库,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分别建立全省和地方信息系统,地方信息系统包含了本区内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并由县地质灾害防灾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在今后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把乡镇观测的灾害隐患点的监测数据及上报资料,分别录入该灾害点的数据库中,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用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防治工作效益和危险性分析的准确性。把新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基本资料录入信息系统,纳入地质灾害防治管

理。

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综合防治地质灾害的能力。特别要做好致灾地质体的综合勘察、评价和评估,加强监测预报水平,提高灾害信息采集和快速处理水平,建立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灾害防治研究,提高应急抗灾能力。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特别要分轻重缓急解决地质灾害防治中关键性的技术难题。近期首先要通过专门的研究,总结出斜坡稳定性、岩溶分布区和矿山采空区地面稳定性的宏观判别标志,迅速提高群测群防的科技含量;根据长期监测资料进行预报判据的研究,尽快使高科技的监测预报技术逐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加强合作与交流,吸收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理论和技术方法,积极推广、使用地质灾害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

6、完善管理手段

(1)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该制度是地质灾害防治提前介入、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切实执行。

(2)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保证金制度

鉴于赫章县地质灾害由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较多,尤以矿山开采引发的采空塌陷、滑坡、崩塌、地裂缝,特别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最为突出。在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应尽快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以经济手段预防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一旦发生,也便于及时予以勘查治理和环境恢复。

(3)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制度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剧和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力度的加大,新增和消除的地质灾害隐患不断变化,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多集中于汛期,编制年度汛期防灾预案十分必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往往需要矿山、水利、交通、城建、气象、公安、民政等多部门密切协作,相应由各级政府颁布以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

另外,还应尽快推行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制度和地质灾害限期治理制度。

第八章 经费概算

本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费概算,搬迁按每户3万元计算,其它工程治理费用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收费价目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工程勘察

设计收费标准》进行经费概算,所需资金共约6630万元,其中近期需约2975万元、中期需约2016万元、远期需约1500万元。

第九章 预期效果

通过本防治规划的实施后,争取赫章县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19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治理,消除10788人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和危害,减少经济损失约26424.55万元。规范人为活动,使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得到减少,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采取退耕还林措施,利用该区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林木种植,使区内植被较差地带生态得到改善,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争取每个乡镇的植被覆盖率均达到30%以上,既发展了经济,又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规 划 表 表6-5

室序 号 内 编号 1 2 3 125 野马川镇前山村黄泥组黄泥 142 野马川镇毛栗村四组毛栗树 128 野马川镇石板村核桃湾组核桃湾 野马川镇毛栗村一组杨家丫口 滑坡 滑坡 滑坡 中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位 置 灾害 类型 规 模 诱发 因素 稳 定 性 威胁户威胁 数 人口 其它 威胁 财产 (万元) 862 1947 324 防治 分级 防治 分期 防治措 施建议 防治经费 (万元) 监测 分级 监测建议 (户) (人) 84 124 27 347 847 135 重要 重要 重要 近 近 近 搬迁 搬迁 搬迁 252 372 81 县级 县级 县级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4 滑坡 崩塌 滑坡 崩塌 崩塌 崩塌 中 降雨 大 风化 小 降雨 小 风化 中 风化 小 风化 中 降雨 小 工程活动、降雨 不稳定 82 37 20 12 35 14 40 2 16 5 410 170 75 58 140 60 220 9 76 19 公路150m 984 414 190 140 357.5 148 576 22 184 48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支挡、排水 搬迁 搬迁 停采、危房搬迁 停采、危房搬迁 工棚搬迁、246 111 60 36 15 15 125 5 48 15 县级 县级 乡级 乡级 村级 村级 县级 村级 乡级 村级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185 古达乡三爱村和目组新场坝 68 哲庄乡团结村院子组院子 84 罗州乡海沿村上河组毛家园 95 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垮山 97 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后孩子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134 野马川镇苏嘎村二.三组营盘 滑坡 6 安乐乡安乐村安乐组安乐街上 滑坡 滑坡 滑坡 地裂缝 地裂缝 地面69 哲庄乡团结村院子组岩脚 44 六曲河镇家竹村竹园组大麻园 小 降雨 小 降雨 地下开挖 地下开挖 不稳定 不稳定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14 160 妈姑镇老厂村上街组丫口上 妈姑镇新厂村半边街组半边街 小 不稳定 80 300 760 重要 近 240 县级 简易监测 15 16 162 小 不稳定 30 120 100 300 200 重要 重要 近 近 90 30 县级 县级 简易监测 210 妈姑镇水塘村石湾矿山 中 地下开不稳定 目视检查 塌陷 17 18 19 107 达依乡营庄村坪子组坪子 81 双坪乡联丰村河边组大山脚 159 妈姑镇冲子村马路脚组马路脚 野马川镇新场村湾子组王家坪子 滑坡 崩塌 地裂缝 滑坡 滑坡 滑坡 小 挖 工程活动降雨 较差 较差 不稳定 3 3 7 12 15 31 30 36 76 重要 重要 重要 近 近 近 生物工程 支挡、排水 搬迁 停采、危房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4 9 21 村级 村级 村级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小 风化 小 地下开挖 20 21 22 114 小 降雨 中 降雨 小 降雨 较差 14 10 5 56 52 30 140 124 70 重要 重要 重要 近 近 近 42 30 15 乡级 乡级 村级 89 罗州乡龙滩村光明组光明 94 城关镇上街村十字街组十字街 较差 较差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规 划 表 续附表6-5

室序 号 内 编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186 古达乡观音村穿洞组基寨 141 野马川镇花角村一组神树 60 古基乡元宝村闩上组闩上 106 达依乡海马村红旗组红旗 147 平山乡岔河村大寨组大寨 115 野马川镇新田村石笋组石笋 100 城关镇上街村狮林组郭家院子 崩塌 崩塌 滑坡 滑坡 滑坡 崩塌 滑坡 小 风化 小 风化 小 降雨 小 工程活动降雨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位 置 灾害 类型 规 模 诱发 因素 稳 定 性 威胁户威胁 数 人口 其它 威胁 财产 (万元) 260 340 284 302 390 360 316 防治 分级 防治 分期 防治措 施建议 防治经费 (万元) 监测 分级 监测建议 (户) (人) 26 30 22 30 35 30 18 104 140 120 121 160 150 140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78 90 66 90 105 90 54 县级 县级 县级 县级 县级 县级 县级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小 降雨 中 风化 中 降雨 修路切坡 30 31 206 城关镇洞上村洞上组洞头 23 可乐乡海子村下海子组赵家滑坡 滑坡 小 较差 10 49 国道70m 9.8 118 次重要 次重要 近 近 支挡、排水 搬迁 6 30 村级 简易监测 小 降雨 较差 湾子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21 可乐乡可乐村树林组树林 168 威奢乡迎春村岩头组岩头 3 安乐乡瓦窖村河边组河边 滑坡 滑坡 崩塌 崩塌 滑坡 崩塌 滑坡 地裂缝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风化 小 风化 小 降雨 小 风化 小 降雨 小 地下开挖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5 15 2 4 3 1 8 3 4 2 3 6 3 10 3 3 25 75 9 16 12 5 33 15 20 11 16 30 15 50 20 18 60 180 22 40 30 12 82 36 48 26 38 72 36 120 46 42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停采或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15 45 6 12 9 3 24 9 12 6 9 18 9 30 9 9 村级 乡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乡级 村级 村级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18 德卓乡堰联村松林组王家岩 52 古基乡古基村非兄组非兄 53 古基乡发倮村字库组字库 55 古基乡苏庄村新房组新房 56 古基乡发倮村字库组字库 59 古基乡垮基村呆倮组呆倮 62 哲庄乡环山村营脚组沟边 80 双坪乡迎新村大地组大地 113 野马川镇新场村牌坊组牌坊 117 野马川镇乌木村中坡组中坡 120 野马川镇李浪村五组箐木树 123 野马川镇前山村龙塘组 127 野马川镇山脚村瓦厂组瓦厂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规 划 表 续表6-5

威胁户威胁 数 人口 其它 威胁 财产 (万元) 148 序 室内 号 编号 位 置 灾害 类型 规 模 诱发 因素 稳 定 性 较差 防治 分级 防治 分期 防治措 施建议 防治经费 (万元) 监测 分级 监测建议 (户) (人) 10 64 48 130 野马川镇尖山村二组苏家麻窝 野马川镇尖山村二组文家包包 野马川镇山脚村工房组石母猪 滑坡 小 降雨 次重要 近 支挡、排水 10 乡级 简易监测 49 131 滑坡 小 降雨 较差 7 35 84 次重要 近 搬迁 21 村级 简易监测 50 132 滑坡 小 降雨 较差 4 17 42 次重要 近 搬迁 12 村级 简易监测 51 52 53 136 野马川镇苏嘎村三组水井湾 151 平山乡后山村后山组后山 155 平山乡中心村菜子地组菜子地 平山乡水塘村移民新组花长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较差 较差 较差 9 1 3 33 5 17 84 12 40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近 近 近 搬迁 搬迁 搬迁 27 3 9 村级 村级 村级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54 157 滑坡 地裂缝 滑坡 小 降雨 地下开挖 较差 6 28 73 次重要 近 支挡、排水 停采、危房搬迁 搬迁 10 村级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55 161 妈姑镇新厂村新厂 白果镇齐家湾村白家山组齐家湾 威奢乡山英村卡房组卡房丫口 小 较差 7 30 74 次重要 近 21 村级 56 164 小 降雨 较差 9 40 98 次重要 近 27 村级 目视检查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小计 65 66 67 68 166 滑坡 滑坡 地面塌陷 滑坡 滑坡 滑坡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地下水 小 降雨 小 工程活动降雨 较差 3 14 6 4 3 10 3 5 1019 20 3 18 4 15 17 35 20 13 40 17 30 5087 103 10 90 30 36 62 79 48 32 100 40 72 12310.3 246 26 216 68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近 中 中 中 中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支挡、排水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停采、搬迁 搬迁 搬迁 9 42 18 12 5 30 9 15 2975 60 9 54 12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县级 村级 乡级 村级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171 威奢乡田坝村田坝组田坝 177 威奢乡山家村大营组花苗寨 178 威奢乡山家村高坡组高埂子 179 威奢乡山家村火石组丫口地 181 古达乡官房村三组平地营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小 降雨 小 风化 小 降雨 较差 较差 较差 184 古达乡中坝村上坝组三家寨 崩塌 198 松林乡箐营村苗寨组苗寨 64 133 野马川镇麻初村七组银盘脚 42 六曲河镇碾房村山脚组山脚 85 罗州乡龙滩村龙滩组龙滩 93 城关镇下街村后河山组后河滑坡 滑坡 地裂缝 崩塌 滑坡 小 降雨 小 地下开挖 较差 较差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中 风化 小 降雨 较差 较差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山 69 70 124 野马川镇前山村龙塘组上寨 43 六曲河镇碾房村梭角组梭角 滑坡 地裂缝 小 降雨 小 地下开挖 较差 较差 1 1 7 6 16 14 次重要 次重要 中 中 搬迁 搬迁 3 3 村级 村级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规 划 表 续表6-5

威胁户威胁 数 人口 其它 威胁 财产 (万元) 国道400m 56 236 124 序 室内 号 编号 位 置 灾害 类型 规 模 诱发 因素 修路切坡 稳 定 性 较差 防治 分级 防治 分期 防治措 施建议 防治经费 (万元) 监测 分级 监测建议 (户) (人) 16 12 102 50 71 72 73 205 城关镇洞上村洞上组卡上 138 野马川镇花角村三组园地 146 平山乡岔河村双龙组顾家院子 平山乡双唐村坪子组蔡家院子 雉街乡联发村水淹坝组水淹坝 威奢乡鱼塘村小厂坝组小厂坝 滑坡 滑坡 滑坡 中 次重要 重要 次重要 中 中 中 支挡、排水 搬迁 搬迁 20 48 36 县级 乡级 小 降雨 小 降雨 较差 较差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74 153 滑坡 小 降雨 较差 6 27 66 次重要 中 搬迁 18 村级 75 196 崩塌 小 风化 较差 13 60 146 次重要 中 搬迁 39 乡级 目视检查 76 77 78 79 80 81 82 175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工程活动降雨 较差 6 10 6 2 46 58 3 28 45 35 8 215 370 17 68 110 82 20 522 856 40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重要 次重要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分期搬迁 分期搬迁 支挡、排水 18 30 18 6 138 174 1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县级 县级 村级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172 威奢乡迎春村石丫组任家寨 91 罗州乡红岩村青岩组青岩 46 六曲河镇民祥村营脚组营脚 70 哲庄乡瓦房村大沟组大沟 61 哲庄乡阿穴村东坡组何家地 41 六曲河镇新店村新店组新店 可乐乡金光村瓦厂组李家院子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83 27 滑坡 小 降雨 较差 20 90 220 次重要 中 搬迁 60 乡级 简易监测 84 85 86 49 古基乡桃源村老街组老街 72 哲庄乡团结村环山组万家坡 1 河镇乡发达村上寨组张家海子 河镇乡发达村石落组杨家湾子 安乐乡丰岩村半坡组环岩 安乐乡花秋村平山组平山 结构乡多块村水牛坝组下坝 结构乡多块村上坝组上坝 结构乡毛姑村中寨组岩头上 滑坡 滑坡 滑坡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17 20 14 83 88 63 200 216 154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中 中 中 搬迁 搬迁 搬迁 51 60 42 乡级 乡级 乡级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2 4 5 7 8 9 滑坡 滑坡 地裂缝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地下开挖 7 3 24 8 18 5 4 3 5 26 36 14 113 35 80 20 13 13 22 96 86 34 274 86 196 30 34 32 54 244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搬迁 搬迁 停采、危房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支挡、排水 搬迁 搬迁 搬迁 21 9 30 24 54 15 1 9 15 78 村级 村级 县级 村级 乡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乡级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较差 较差 小 降雨 中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15 德卓乡水炉村寨上组寨上 19 可乐乡营脚村瓦厂组石厂 22 可乐乡可乐村田坝乡田坝 35 财神镇大路边村赵家院组赵家院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规 划 表 续表6-5

威胁户威胁 数 人口 其它 威胁 财产 (万元) 80 序 室内 号 编号 位 置 灾害 类型 规 模 诱发 因素 稳 定 性 较差 防治 分级 防治 分期 防治措 施建议 防治经费 (万元) 监测 分级 监测建议 (户) (人) 7 33 97 45 六曲河镇院子村冲沙河组冲沙河 六曲河镇草塘村拍卖沟组拍卖沟 滑坡 小 降雨 次重要 中 搬迁 21 村级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98 48 滑坡 泥石流 泥石小 降雨 较差 8 38 92 次重要 中 搬迁 排导、生物工程 排导、生物24 村级 99 100 50 古基乡古基村河边组街上 51 古基乡古基村河边组河边 小 降雨 中 降雨 较差 5 6 25 20 60 52 次重要 次重要 中 中 10 10 村级 村级 目视检查 较差 目视检查 流 101 54 古基乡发倮村瓦房组瓦 地裂缝 泥石流 滑坡 滑坡 地裂缝 滑坡 小 地下开挖 较差 较差 13 52 130 次重要 中 工程 停采、搬迁 排导、生物工程 搬迁 搬迁 搬迁 39 村级 简易监测 102 103 104 105 58 古基乡罗冲村罗冲组罗冲 63 哲庄乡新益村下坝组下坝 71 哲庄乡团结村环山组普草田 82 双坪乡海子村江子组江子 双坪乡海子村核桃坝组核桃块 罗州乡龙滩村王家院组王家院 中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地下开挖 工程活动降雨 6 6 18 6 24 29 82 24 60 70 200 60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中 中 中 中 10 18 54 18 村级 村级 乡级 村级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较差 较差 较差 106 83 小 较差 5 20 50 次重要 中 搬迁 15 村级 简易监测 107 88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中 降雨 中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较差 38 2 2 2 7 5 5 4 240 9 6 8 35 26 24 21 556 22 16 20 84 62 58 50 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分期搬迁 搬迁 支挡、排水 搬迁 搬迁 支挡、排水 搬迁 搬迁 114 6 1 6 21 3 15 12 县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简易监测 108 101 城关镇青山村麻塘组秦家地 109 103 城关镇青山村麻塘组王家 110 105 达依乡娱乐村大田组大田 111 112 野马川镇新场村小河组小河 112 116 野马川镇乌木村白果组白果 113 121 野马川镇车浪村三组宋家院 114 126 野马川镇山脚村公房组石母猪 野马川镇尖山村一组罗家营盘 野马川镇苏嘎村四组马家大坡 野马川镇花角村四.五组海块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115 129 滑坡 地裂缝 滑坡 崩塌 小 降雨 地下开挖 较差 2 13 30 次重要 中 搬迁 停采、危房搬迁 分期搬迁 搬迁 6 村级 简易监测 116 135 小 较差 17 85 204 次重要 中 51 乡级 简易监测 117 137 大 降雨 小 风化 较差 78 4 330 20 816 48 重要 次重要 中 中 234 12 县级 村级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118 145 平山乡发香河村和平组窝凼较差 地 119 150 平山乡后山村下坝组下坝 滑坡 小 降雨 较差 3 15 36 次重要 中 搬迁 9 村级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规 划 表 续表6-5

威胁户威胁 数 人口 其它 威胁 财产 (万元) 60 170 38 106 序 室内 号 编号 位 置 灾害 类型 滑坡 崩塌 滑坡 滑坡 规 模 诱发 因素 稳 定 性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防治 分级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防治 分期 中 中 中 中 防治措 施建议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防治经费 (万元) 15 45 9 24 监测 分级 村级 乡级 村级 村级 监测建议 (户) (人) 5 15 3 8 25 70 16 45 120 152 平山乡双唐村大地组大地 121 169 威奢乡迎春村岩头组上一丘 122 174 威奢乡鱼塘村显山林 123 182 古达乡官房.发科村二.六组黄泥田 古达乡观音村曹家冲组曹家冲 小 降雨 小 风化 小 降雨 小 降雨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124 187 滑坡 地面塌陷 滑坡 滑坡 滑坡 小 降雨 地下开挖 较差 5 25 60 次重要 中 搬迁 15 村级 目视检查 125 188 珠市乡矿山村矿山组王家院 珠市乡光明村大石包组大石包 小 较差 3 22 50 次重要 中 搬迁 9 村级 目视检查 126 190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工程活动、降雨 地下开挖 较差 5 4 18 20 公路150m 46 48 7.5 次重要 次重要 一般 中 中 中 搬迁 搬迁 支挡、排水 15 12 6 村级 村级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127 197 雉街乡联发村石都组石都 128 195 雉街乡双龙村双龙组青拱山 小计 129 较差 较差 64 地裂缝 泥石流 滑坡 698 3395 8229.5 64 停采、危房搬迁 排导 2016 11 结构乡中山村瓦房组文家院 兴发乡兴发村白石岩组白石岩 结构乡清江村安家寨组梭沙坡 小 较差 12 34 耕地200亩 92 次重要 远 36 村级 简易监测 130 193 小 降雨 较差 80 次重要 远 100 131 12 小 降雨 较差 3 14 34 次重要 远 搬迁 9 村级 目视检查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28 可乐乡营盘村中心组中心 33 财神镇中坝村大山组岳家坡 37 财神镇保布戛村安家院组安家院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崩塌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工程活动、降雨 较差 较差 较差 4 48 12 12 4 7 15 3 11 9 21 205 56 70 22 40 48 14 47 48 50 506 136 164 52 94 126 34 116 114 次重要 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远 远 远 远 远 远 远 远 远 远 支挡、排水 分期搬迁 搬迁 搬迁 支挡、排水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1 144 36 36 2 21 45 9 33 27 村级 县级 乡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64 哲庄乡平子村平原组麻园 65 哲庄乡平子村平关组关丫口 66 哲庄乡发达村南岸组垮山 73 哲庄乡瓦房村瓦房组瓦房 74 哲庄乡团结村向阳组向阳 76 铁匠乡处卓村蚂蚁坡组蚂蚁坡 较差 较差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中 风化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77 铁匠乡处卓村上沟组老院子 较差 简易监测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规 划 表 续表6-5

威胁户威胁 数 人口 其它 威胁 财产 (万元) 56 40 36.8 32 239 序 室内 号 编号 142 143 144 位 置 灾害 类型 滑坡 滑坡 崩塌 滑坡 地面塌陷 滑坡 规 模 诱发 因素 稳 定 性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防治 分级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防治 分期 远 远 远 远 远 防治措 施建议 搬迁 搬迁 搬迁 排水、搬迁 排水、危房搬迁 支挡、排水 防治经费 (万元) 12 9 9 10 30 监测 分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县级 监测建议 (户) (人) 4 3 3 3 18 24 17 15 13 106 78 双坪乡河泉村半沟组半沟 79 双坪乡河泉村半沟组费家院 87 罗州乡龙滩村新田组新田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风化 小 降雨 小 地下水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145 102 城关镇青山村麻塘组银盘脚 146 104 达依乡坪子村石垭口组石丫口 野马川镇三院村杨院组汤家屋基 野马川镇三院村杨院组滑石板 147 108 小 降雨 较差 1 4 10 次重要 远 0.5 村级 目视检查 148 109 滑坡 滑坡 小 降雨 小 降雨 较差 14 1 65 5 158 12 次重要 次重要 远 远 搬迁 排水、支挡 42 2.5 乡级 村级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149 110 野马川镇三院村杨院组杨院 较差 150 111 野马川镇新场村岔河组岔河 151 118 野马川镇大田村六组里麻湾 152 119 野马川镇新营村一组殷家院 153 139 野马川镇花角村三组大湾子 154 140 野马川镇花角村一组杨锡礼房前 野马川镇毛栗村二.三组殷家坟山 滑坡 滑坡 地裂缝 滑坡 滑坡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地下开挖 较差 较差 较差 12 21 3 21 2 53 110 15 95 9 130 262 36 232 22 次重要 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远 远 远 远 远 搬迁 搬迁 停采、搬迁 搬迁 搬迁 36 63 9 63 6 乡级 县级 村级 乡级 村级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小 降雨 小 降雨 较差 较差 155 143 滑坡 滑坡 滑坡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较差 18 8 3 90 40 15 乡村公路50m 216 96 36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远 远 远 搬迁 搬迁 搬迁 限采、削方除危 搬迁 搬迁 搬迁 支挡、排水 支挡、排水 支挡排水 停采、搬迁 54 24 9 乡级 村级 村级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156 148 平山乡田坝村场坝组场坝湾 157 149 平山乡后山村后山组张家院子 较差 较差 158 158 妈姑镇天桥村湾子组湾子 水塘乡营丰村大水沟组大水沟 崩塌 小 风化 较差 50 103 次重要 远 20 乡级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159 163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地裂缝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工程活动降雨 较差 8 18 4 1 4 3 21 35 85 21 4 16 15 85 86 206 50 10 40 36 212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远 远 远 远 远 远 远 24 54 12 2 5 5 63 村级 乡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乡级 160 167 威奢乡山英村卡房组卡房 161 170 威奢乡山英村卡房组大沟边 162 173 威奢乡山英村堰塘组田坝 163 176 威奢乡山英村小偏坡组小偏坡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164 180 威奢乡营盘村还岩组还岩 165 183 古达乡永乐村永乐组永乐 小 降雨 小 地下开挖 较差 较差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规 划 表 续表6-5

威胁户威胁 数 人口 其它 威胁 财产 (万元) 序 室内 号 编号 位 置 灾害 类型 规 模 诱发 因素 稳 定 性 防治 分级 防治 分期 防治措 施建议 防治经费 (万元) 监测 分级 监测建议 (户) (人) 166 191 兴发乡丫都村厂上组厂上 地裂缝 地裂缝 崩塌 地裂缝 泥石流 地裂缝 地裂缝 滑坡 地面塌陷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泥石流 地裂缝 地裂小 地下开挖 地下开挖 较差 80 160 次重点 远 工棚搬迁 停采、危房搬迁 停采、削方除危 停采、危房搬迁 排导、生物工程 停采、危房搬迁 停采、危房搬迁 搬迁 停采、危房搬迁 搬迁 搬迁 支挡 搬迁 10 乡级 简易监测 167 192 兴发乡兴发村兴发组雷家坪 小 较差 11 45 156 次重要 远 33 村级 简易监测 168 194 兴发乡大街村大街组大街 松林乡倮柱村任家寨组任家寨 松林乡拱挢村小河边组小河边 松林乡红砖村吊水岩组吊水岩 松林乡黄家寨村砂锅寨组砂锅寨 松林乡黄家寨村滑石板组滑石板 松林乡钱家寨村三家寨组三家寨 中 风化 地下开挖 较差 20 公路200m 50 次重要 远 20 村级 目视检查 169 199 小 较差 6 30 耕地200亩 72 次重要 远 18 村级 简易监测 170 200 小 降雨 地下开挖 地下开挖 较差 80 一般 远 50 171 201 小 较差 4 20 120 次重要 远 12 村级 简易监测 172 202 小 较差 15 75 180 次重要 远 45 乡级 简易监测 173 203 小 降雨 较差 2 8 20 次重要 远 6 村级 目视检查 174 204 175 176 177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小 降雨 人工弃碴 地下开挖 较差 3 1 3 3 4 15 5 15 20 31 36.5 12 36 46 70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远 远 远 远 远 9 3 9 2 12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67 哲庄乡新前村环山组环山 96 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黄泥坡 99 城关镇上街村上街组上街 野马川镇新营村三组龙家门口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178 122 179 207 妈姑镇天桥村上街组后河 小 较差 100 200 重要 远 禁止弃碴 县级 目视检查 简易监测 180 181 16 德卓乡坝塘村龙头组龙头山 17 德卓乡炉元村雨科组松山 小 较差 2 2 11 11 22.3 22.3 次重要 次重要 远 远 搬迁 搬迁 6 6 村级 村级 小 地下开较差 简易监测 缝 182 20 可乐乡长坪村田坎组河边院子 滑坡 地裂缝 挖 小 降雨 地下开挖 较差 4 14 36 次重要 远 支挡、排水 1 村级 简易监测 183 24 可乐乡春乐村营盘组营盘 小 较差 2 5 14 次重要 远 搬迁 6 村级 简易监测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规 划 表 续表6-5

威胁户威胁 数 人口 其它 威胁 财产 (万元) 42 序 室内 号 编号 位 置 灾害 类型 地裂缝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泥石流 地裂缝 滑坡 泥石流 泥石流 规 模 诱发 因素 地下开挖 工程活动降雨 稳 定 性 较差 防治 分级 防治 分期 防治措 施建议 防治经费 (万元) 监测 分级 监测建议 (户) (人) 3 18 184 25 可乐乡春乐村马街组马街 可乐乡春乐村马街组陈家院子 小 次重要 远 搬迁 9 村级 简易监测 185 186 187 188 189 26 小 较差 4 1 3 2 1 20 4 17 12 4 48 10 40 28 10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远 远 远 远 远 搬迁 搬迁 搬迁 搬迁 排导、生物工程 搬迁 12 3 9 6 3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村级 简易监测 31 朱明乡坪子村大山组龙洞岩 32 财神镇中坝村大山组营洞 34 财神镇大路边村银杉组银杉 40 六曲河镇火卡村下寨组河边 小 降雨 小 工程活动降雨 较差 较差 简易监测 简易监测 小 降雨 小 降雨 地下开挖 较差 较差 简易监测 目视检查 190 38 财神镇中田坝村营脚组营脚 野马川镇山脚村箐脚组老母坡 六曲河镇火卡村下寨组十八两 小 较差 4 12 32 次重要 远 12 村级 简易监测 191 213 小 降雨 较差 26 108 294 次重要 远 搬迁 78 县级 目视巡查 简易监测 192 39 小 降雨 较差 一般 远 生物工程 已修建河提、生物工5 193 10 结构乡毛姑村毛姑组毛姑河 中 降雨 较差 一般 远 20 程 194 13 结构乡清江村安家寨组安家河 泥石流 地裂缝 泥石流 泥石流 滑坡 泥石流 崩塌 中 降雨 地下开挖 较差 较差 一般 远 生物工程 10 简易监测 195 14 德卓乡水炉村沟边组教堂脚 六曲河镇民祥村海子组海子沟 小 较差 教堂 0.15 一般 远 停采 简易监测 196 47 中 降雨 一般 远 生物工程 排导、生物工程 排水 拦挡、生物工程 监测 7 197 57 古基乡发倮村字库组字库沟 平山乡中心村沙子沟组沙子地 妈姑镇拱桥村大桥组黄家屋基 小 降雨 较差 土地100亩 乡村公路60m 公路50m 乡村公路150m 20 一般 远 5 198 156 小 降雨 较差 3 一般 远 1 199 209 小 暴雨 岩石风化 较差 7 一般 远 5 200 212 妈姑镇天桥村上街组崩岩 小 较差 7.5 一般 远 村级 目视检查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规 划 表 续表6-5

威胁户威胁 数 人口 其它 威胁 财产 (万元) 48 序 室内 号 编号 位 置 灾害 类型 泥石流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规 模 诱发 因素 稳 定 性 较差 防治 分级 防治 分期 防治措 施建议 防治经费 (万元) 监测 分级 监测建议 (户) (人) 土地120亩 201 小计 202 203 204 36 财神镇财神村桥边组红光桥 小 降雨 一般 远 拦砂坝 1 73 86 罗州乡龙滩村紫云组海子头 90 罗州乡农科村大院组三家寨 29 朱明乡白营村三个桩 440 2306 土地8亩 土地5亩 5879.55 3.2 2 一般 一般 一般 1500 小 风化 小 降雨 中 降雨 较差 较差 较差 205 30 朱明乡则姑村大山组袁家岩脚 滑坡 泥石流 滑坡 滑坡 小 降雨 较差 一般 206 207 208 75 辅处乡银塘村打厂坡组查倮 92 罗州乡红岩村红岩组红岩 98 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水坡 平山乡对江村花桥边组花桥边 白果镇朝阳村陆家院组沙子沟 中 降雨 小 降雨 小 工程活动降雨 较差 一般 一般 一般 较差 较差 209 154 滑坡 小 降雨 较差 一般 210 165 崩塌 地面塌陷 崩塌 地面塌陷 小 风化 较差 一般 211 189 珠市乡上寨村大冲组大冲岩 小 地下水 岩石风化 地下开挖 稳定 一般 212 208 妈姑镇天桥村上街组银盘 小 较差 一般 213 211 妈姑镇水塘村猫猫厂矿山 小计 小 较差 一般 12 5.2 一般 6630 合 计 213

2166 10788 26424.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