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生产费用应该包含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是产品的间接费用,生产成本是产品的直接费用.
生产费用不是会计科目,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是会计科目。
在做会计分录时,依据不同的部门对应的会计科目会不同,例如如果是生产车间则该费用归于制造费用,行政部门则归于管理费用,销售部门则归于销售费用。
费用是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生产费用产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生产成本形成的过程。
(二)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
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是资金运动的具体过程,只有把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无一遗漏地进行记录,才能完整地反映出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貌,为经营管理提供其所需要的全部核算资料。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无非就是涉及资金的增加和减少两个方面,并且是一项资金在量上的增加和减少,总是与另一项资金在量上的减少或增加相伴而生。这样就要求会计在记账的时候,必须把各项经济业务所涉及资金增减变化的原因和结果都记录下来,从而完整、全面地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复式记账方法恰恰就是适应了资金运动这一规律性的客观情况,把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到的资金在量上的增减变化,通过来龙与去脉两个方面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账户的记录予以全面反映。
复式记账产生于近代,而当时中国的国情是闭关锁国,商业相对于已经进入到工业阶段的外国的发展还是很落后的,国人那时的情况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思想上都受到了强烈的禁锢,安于现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创新都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无异于异端邪说,是不被大众所理解的,且基于复式记账的形成所需具备的条件,是当时中国所不缺乏的,因此复式记账没有在中国产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