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解析版)

2024-06-02 来源:榕意旅游网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6月月

考语文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B.《秦腔》人物众多,世相缤纷。各色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大小事件纵横捭阖,许多看似无关的小事,又彼此与主要事件相连,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C.青年人难免产生一时的疑惑、彷徨、失落,关键是要掌握好思想的总开关,善于分析,正确抉择,这样才能在是非、正误、真假、善恶、美丑面前洞若观火。

D.个人与国家息息相关,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中国梦,最终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央视对电视剧《琅琊榜》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剧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国庆期间排片的比例与收视率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B.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紧急会议,着手讨论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采取新的制裁措施。报道称,朝鲜进行前三次核试验招致联合国第1718号、1874号和2094号制裁决议,已受到多重制裁,而新的制裁措施将比以往力度更大。

C.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能否长远、良性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之地。

D.“双十一”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网购者的狂欢节。它创造了中国网络销售行业的奇迹,已经成为“网购”这种消费方式崛起的独特符号和证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跟随原声电影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影中角色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B.迟子建的作品既有地域性又有普遍性,从《额尔古纳河右岸》到《群山之巅》,她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北中国奔流的河水、苍茫的群山。

C.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的调查结果,多款知名品牌所用的双层纸制品外层纸的荧光性物质含量都存在超标的问题。

D.艾丽斯·门罗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比较陌生,但其实她早已蜚声国际,被誉为“短篇小说女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的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B.李世石与谷歌阿尔法的五番围棋大战比分最终为1比4.李世石虽然输掉了比赛,但他最后两局的出色表现还是为人类棋手赢回了一些尊严。

C.影片《美人鱼》不但表现了人类和人鱼之间一段单纯美好的爱情故事,同时也从“人鱼”这一特别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类自己。

D.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一线城市和大部分二线核心城市的房价大涨,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继续呈稳中略降的态势。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

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B C D ① / 最好 一定 尽量 ② 这 当然 也 / ③ 如果 一旦 如果 因为 ④ 而且 / 并且 进而 ⑤ 那么 而且 因此 所以 ⑥ 也 就 / 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互联网时代:多维对话 培厚文化土层

互联网时代更需要我们从现实、历史、信仰等多个维度,去确认彼此的社会联系,让我们的文化感觉踏在现实的大地上。

2015年,从大众文化到严肃文学,从电影屏幕到手机阅读,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文化活动,共同叠合成当代中国的文化土层,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文化图景。这一年,有市场大盘的上扬,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00亿元;也有突破性的成就,刘慈欣的《三体》首获雨果奖。有久违的重逢,余秀华、汪国真让诗歌再度来到公众面前,带给人走过忧患的力量;当然,也不乏争议,小品戏说花木兰、各类“舆情反转剧”背后的理念之争,让人看到观念领域的分野。

无论后人如何书写,2015年的文化现象,有一个趋势无法忽视,即文化生产与互联网思维的深度融合。《大圣归来》《夏洛特烦恼》,让人们见识了网络口碑营销的威力。而《琅琊榜》等一批“互联网IP剧”被热捧,则显示出网络文化开始有了超越“粉丝经济”的市场逻辑。某种意义上讲,文化领域的“互联网+”时代正在走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程也在悄悄改变,以大数据手段定位市场,以互联网营销、资本运作占据市场,气候渐显。

新的文化生产方式,造就新的文化格局。文化生产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让更多“生于互联网”的好作品走进主流市场,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进而培厚时代的文化土层。以前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徒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空间,尽管有超过250万人的网络作家,有通过创作获得经济效益的10万作者,有日更新量突破1.5亿字的文学网站,却改变不了人们对互联网文化“土层浅、品质粗”的印象,因为它长期缺乏和产品数量匹配的品质保证,只能在互联网上的亚文化圈里封闭运行。然而,改变近在眼前。今后的互联网,有望成为越来越有分量的文化制造商,而不再只是个文化集散地。

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文化新时代的到来。对互联网文化的变局,要有“正确打开方式”,既要看到它释放出来的文化生产力目前还比较无序,也难免泥沙俱下,但也要看到它的成长性与生命力。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互联网正在让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场域,变成一个真正能包容文化多样性的“长尾”。过去只能湮没无闻的平凡个体,也因此有了被历史记住的表情。

文化多样性、分享精神等价值理想,是互联网带给这个时代的礼物。然而它既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也容易让人的主体性迷失。作家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可是,他也暗示过,让一本书“消失”的最好方式,就是藏到图书馆里。事实上,尽管互联网有巨大的包容性,但是它不会自动生长出多样性。很多披着时尚、互联网等外衣的文化作品,由于没有文化思维的更新,只能给人时代错置、不伦不类的感觉。比如,有人曾指出,国产都市剧一点都不时尚,是因为核心问题总停留在家庭伦理层面,而很少真正关注都市人的职业生活。

互联网时代带来虚拟的文化生活,更需要我们从现实、历史、信仰等多个维度,去确认彼此的社会联系,让我们的文化感觉踏在现实的大地上。2015年的几起争议事件,深刻证明了这一点。北京朝阳区“仁波切”扎堆,提示灵魂生活并未被严肃对待;戏说花木兰,其引发的争议也还没有深入历史传统。这种浅尝辄止也提醒我们,要拨开文化表面的浮冰,深入热点背后的社情民意和世道人心,让新的文化形态真正成为直抵人心的力量。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激活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先得以建设性的方式,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培厚其“文化土层”。以新的姿态和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在各个层面展开对话,众人拾柴,众星拱之,互联网时代才有机会孕育出孔子、但丁、莎士比亚那样的文化精神的 “伟大综述者”。

摘自《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31日05 版)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发展到2015年,由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文化活动共同叠合成当代中国的文化土层。

B.文化领域的“互联网+”时代正在走来,中国的电影产业不以大数据手段定位市场,以互联网营销、资本运作占据市场,将无路可走。

C.2015年的几起争议事件,深刻证明了:互联网时代带来虚拟的文化生活,更需要我们从现实、历史、信仰等多个维度,去确认彼此的社会联系,让我们的文化感觉更加踏实。 D.以前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因为它长期缺乏和产品数量匹配的品质保证,因而只能在互联网上的亚文化圈里封闭运行,也给人们“土层浅、品质粗”的印象。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国产都市剧因为核心问题总停留在家庭伦理层面,很少真正关注都市人的职业生活,所以它往往缺少生命力,一点都不时尚。

B.2015年的文化现象出现了文化生产与互联网思维的深度融合这的趋势,这一趋势正在形成文化领域的“互联网+”时代,也悄悄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流程。

C.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互联网即使难免泥沙俱下,但具有成长性与生命力,它将让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场域,变成一个真正能包容文化多样性的“长尾”。

D.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要激活它,就要以建设性的方式,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培厚其“文化土层”,更需要从现实、历史、信仰等多个维度去确认彼此的社会联系。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生产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使互联网文化产业得到改变。在未来,互联网有望成为越来越有分量的文化制造商。

B.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虚拟的文化生活,有些引发了争议,这提醒了我们,要透过文化的表面,深入热点背后的社情民意和世道人心,让新的文化形态真正触动人心。

C.互联网虽然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但是它不会自动生长出多样性。同样,由于没有文化思维的更新,很多披着时尚、互联网等外衣的所谓文化作品,也只能给人时代错置、不伦不类的感觉。

D.互联网带给了人们文化多样性、分享精神等价值理想,让每个人被时代注目,也让人们的主体性迷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丧者。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①送,行丧冢庐三年,由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

馀。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洁扫除沐浴,待涉。”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愿彻去酒食。”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②皆会。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③毕葬。其周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于君威已足矣。”尹公许之。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徒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涉本不怨也。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一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

涉欲亡去,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自系狱谢,建许之。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

【注】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②昳(Dié):太阳偏西。③劳俫:劝勉。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B.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C.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D.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冢庐”指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长安”为古都城名,在今陕西西安一带,汉高祖7年定都于此,隋、唐、北宋也定都于此。

C.“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之中,此后重要性减少。

D.“吊”指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他父亲去世,他退还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依古礼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

B.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他听说母亲生病的那一家避居在里宅,便去看望,得知病人已去世,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

C.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致其死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

D.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他与申徒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让人杀了尹公,申徒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

(2)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周勃卒,文帝感其功,诏择其子最贤者,人举亚夫,遂荫亚夫条侯为续。后元六年,匈奴大入边,亚夫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细柳,先驱至,不得入。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上至,又不得入,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文帝日:“嗟乎,此真将军矣!可得而犯邪?”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孝景三年,吴、楚反。以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日:“楚兵剩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绝昊、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数欲挑战,终不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卯。 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景帝由此疏之。而粱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匈奴王徐卢降,景帝欲侯之。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亚夫因谢病,中元三年,以病免相。

后条侯子坐买官器,事连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延尉。延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惜其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清救/太尉不肯往

B.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粱日使使请救/太尉不肯往

C.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清救太尉/不肯往

D.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粱日使使请教太尉/不肯往

14.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

B.史公,即太史公,西汉武帝时设立的官职名。文中史公为司马迁,他继任父职,写出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C.官器,指皇家专用的器物,臣民百姓非特旨允许或赏赐不得使用。比如定窑、景德镇官窑等,就是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官窑”,烧制的瓷器就是官器的一个种类:

D.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团,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大都是其后裔,从唐中期开始,就与中原征战不休,也是后人诗句中的“胡虏”所指。 15.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性情刚直,宁折不弯。景帝怀疑他谋反,指使吏卒逼迫,周亚夫不服,最终绝食而死。史家肯定其用兵才能,而对他因性格弱点导致穷途困窘表示了惋惜。

B.周亚夫谋事有方,贯彻有力。吴、楚叛乱,周亚夫事先与皇帝制定以梁国吸引敌兵、断敌粮道的战术,后虽梁孝王求救、景帝诏令救梁,仍不改战术而最终平乱。

C.周亚夫固执己见,不知恭顺。在废弃太子、匈奴王徐卢封侯事上他未与景帝保一致,加上梁孝王向太后进言,使其逐渐失去景帝的信重,后来被免丞相职务。

D.周亚夫治军严格,赢得赏识。文帝曾到细柳营慰劳军队,见到周亚夫的部队戒备森严,纪律严明,称赞他是“真将军”。临终叮嘱太子,周亚夫可以担当重任。 16.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择其子最贤者,人举亚夫,遂荫亚夫条侯为续。

(2)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

17.古诗文默写。 (1)《论语十则》中的一句 ,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 , 。 (3)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18.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从景物特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诗的不同。

19.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20.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横线处。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网络语言发展前景调查表 发展前景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人数 336 84 818 百分比 26.7 6.7 64.9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22 1.7

(摘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外,① (不超过30个字),② (不超过30个字),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个性化的

网络语言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语言。

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③ (不超过30个字)。

21.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大名鼎鼎的环球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2013年对20 个国家的“态度调查”显示,71%的受访中国人“根据自己拥有的物质来衡量成功”,高居世界第一,比居于第二位的印度 (58%)高出13个百分点,比接受调查的二十个国家的平均比例(34%)高出37 个百分点,比所谓“金钱万能”的美国(21%)高出50 个百分点,比福利国家瑞典(7%)高出64 个百分点。此新闻,在国内媒体上引起不小的震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项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用在句中望文生义。B项纵横捭阖:战国时策士为推行合纵或连横策略而进行游说的手段,后形容在政治、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用于《秦腔》里的大小事件,适用对象不当。C项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D项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对象错配。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B项纵横捭阖形容在政

治、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用于《秦腔》里的大小事件,适用对象不当。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关联词不当,“不仅 „ 更„”两个分句的内容颠倒 ;B项“ 朝鲜”前加“针对”一词,成分残缺。C项两面对一面,“事关重庆能否长远、良性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把“能否”去掉。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结构混乱是课标卷必考点额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暗换主语、表意不明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有的语句直接缺少主语。“两面对一面”,一般情况下,前面出现的像“能否”“是否”这样的两面词语,后面也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两面词语,但有一种特例就是,前面有两面词语,后面没有相对应的两面词语。如C项两面对一面,“事关重庆能否长远、良性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把“能否”去掉。 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项不合逻辑,主客倒置,去掉“对于”。C项成分残缺,在“公布”后加“了”或在“结果”后加“显示”;D项不合逻辑,主客倒置,在“读者”后加“来说”。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结构混乱是课标卷必考点额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暗换主语、表意不明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有的语句直接缺少主语,有的主客倒置,如D项不合逻辑,主客倒置,在“读者”后加“来说”。句子要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要结构完整,如果结构不完整,表达意思就不清楚,就会出现“成分残缺”的毛病。如C项成分残缺,在“公布”后加“了”或在“结果”后加“显示”。 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B项语序不当,项李世石放在虽然之后;C项搭配不当,表现„„故事搭配不当;D项结构混乱,“根据„„显示”错误。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C项搭配不当,表现„„故事搭配不当。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B项语序不当,项李世石放在虽然之后。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

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二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第三处是表示假设,第四处和第三处构成递进关系,第五处与第三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依据这样的方式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如本题第二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第三处是表示假设,第四处和第三处构成递进关系,第五处与第三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 6.B 7.C 8.D 【解析】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此题B项无路可走说的过于绝对,混淆逻辑范围。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C根据文本内容“文化产品的生产流程也在悄悄改变,以大数据手段定位市场,以互联网营销、资本运作占据市场,气候渐显”可知,B项无路可走说的过于绝对。 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C原文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互联网正在让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场域”,不是将。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此题选项C混淆逻辑范围。原文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互联网正在让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场域”,不是将。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项根据文本内容“文化多样性、分享精神等价值理想,是互联网带给这个时代的礼物。然而它既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也容易让人的主体性迷失”可知,原文是说可能,容易。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根据文本内容“文化多样性、分享精神等价值理想,是互联网带给这个时代的礼物。然而它既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也容易让人的主体性迷失”可知,原文是说可能,混淆逻辑范围。

9.B 10.B 11.C

12.(1)当时,茂陵守令刚刚上任,原涉没有去拜访他,尹公听到这件事后很气愤。(2)申屠建觉得蒙受了耻辱因而对原涉怀恨在心。他假意说:“我要和原巨先共同镇抚三辅一带,怎么会因死了一个小吏就改变主意呢!” 【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然句子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在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殷富”的主语是“天下’,其后要停顿;“二千石”是修饰“死官”的,中间不能断开;而“受”的主语是“妻子”,宾语是“之”,可以判断“妻子”前、“之”后要停顿。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如本题“殷富”的主语是“天下’,其后要停顿;“二千石”是修饰“死官”的,中间不能断开;而“受”的主语是“妻子”,宾语是“之”,可以判断“妻子”前、“之”后要停顿。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北宋未在长安定都。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北宋未在长安定都。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根据文本内容“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可知,导致其死亡错,是家奴逃跑;另外,致使尹公大怒的原因还有原涉没有拜见他。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C项根据文本内容“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可知,导致其死亡错,是家奴逃跑;另外,致使尹公大怒的原因还有原涉没有拜见他。 12.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固定人名、地名保留“茂陵”“涉”,“是时”译为当时,“视事”译为上任,“谒”译为拜访。(2)固定人名地名保留“申徒建”“原巨先”,“恨耻”译为蒙受了耻辱因而怀恨,“阳”译为假意,“易”译为改变。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茂陵”“涉”;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是时”“谒”“阳”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原涉字巨先。武帝时,祖父以豪杰的身份从阳翟迁徙到茂陵。原涉的父亲在汉哀帝时担任南阳太守。当时天下非常富裕,担任大的郡县的太守死在官位上,送丧的礼物都有一千万以上,妻子儿女一起接受,借此来营造一份家产。当时又很少有人守丧三年。等到原涉的父亲死后,原涉推辞并归还了南阳郡送的丧礼,并在父亲的坟墓旁造房子守了三年丧。因此在京城有很大的名声。守丧完毕,许多地方的人都请他去担任属官,追慕他的官宦子弟络绎不绝。大司徒史丹推举他能治理混乱的地方,让他担任谷口县令,当时他才二十多岁。谷口县的百姓听到原涉的名声,他没有发什么号令,谷口就安定了。 专门拿赈济施舍穷人和解救别人的急难作为自己的要务。有人设宴请原涉,原涉刚到里弄的门,客人中有一个人说原涉所认识的一个朋友因为母亲病逝而呆在家里。原涉立即前往探候。

家里人都在哭,原涉进去慰问,询问丧事的准备情况。这个人家里一无所有,原涉说:\"只管打扫和沐浴更衣,等着我。\"回到宴会的主人那里,对宾客叹息说:“母亲死了不能埋葬,我怎么忍心享受这顿酒席。希望撤去酒席。”宾客都争着问应该怎样做才行,原涉于是侧着身子坐着,削竹片子作为记事牌,详细地记下所需的衣服寿被棺材,一一吩咐宾客准备。这些宾客分头购买,到日落时分全部准备齐了。原涉亲自检查完毕,对宴请的主人说:“希望能接受您的赏赐。” 已经一起喝完了酒吃完了饭,只有原涉一人没有吃饱,就载着棺材等物件,率领宾客前去办丧事的人家,替丧主把尸体装棺入殓劝慰家人,把丧事全部办完了。原涉急人之困,对待别人都像这样。

原涉派仆人到街上买肉,仆人仗着原涉的气势和屠户争吵,用刀砍伤了屠户,然后逃跑。当时,茂陵的太守是刚上任的尹公,原涉没有去拜访过他,尹公听到这件事后很气愤。知道原涉是有名望的豪强,想当众惩罚原涉来整顿风俗,派了两个官吏紧紧地看守着原涉。到了中午,仆人还没有出来,看守原涉的官吏便想杀原涉再离开。原涉非常困窘不知该怎样做。恰好原涉约好一起扫墓的朋友的几十辆车到了,都是豪强,一起去劝说尹公。尹公不听,这些豪强就说:“原巨先的仆人犯法,让原涉打赤膊自己捆着,用箭射穿耳朵,到衙门前谢罪,这对你的威望也很够了。”尹公答应了。原涉谢罪完毕,又穿好衣服走了。 更始帝的西屏将军申屠建请求原涉与他相见,对原涉大为器重。曾经捣毁原涉坟墓房舍的那个原茂陵县令尹公,现在做了申屠建的主簿。原涉本已不再仇视尹公。当他从申屠建的官府出来时,尹公故意迎上去拦住拜见原涉,对原涉说:“改朝换代啦,不应当再怀着怨恨了!”原涉说:“尹君,你为何专把我当成鱼肉任意宰割啊!”原涉因此而被激怒,便派宾客去刺杀了主簿尹公。

原涉打算逃走,申屠建觉得蒙受了耻辱因而对原涉怀恨在心。他假意说:“我要和原巨先共同镇抚三辅一带,怎么会因死了一个小吏就改变主意呢!”宾客把此话传告给原涉,并让他去自首投狱,向申屠建谢罪。申屠建同意这样办。于是,宾客们便乘着几十辆车一同送原涉去监狱。申屠建派兵途中拦截,在车上将原涉拘捕,护送的车辆一时分头疾驰逃散,于是当即就将原涉问斩,头颅被悬挂到了长安市上。(节选自《汉书·原涉传》)

13.B 14.D 15.A

16.(1)文帝下诏挑选周勃最贤能的儿子,人们推举了周亚夫,于是恩荫周亚夫为条侯,接续周勃的爵位。(2)那个人(或:他)背叛了他的(或: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责备(或:要求)不守节操的臣子呢?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太尉”“荥阳”“梁孝王”“昌邑”都是名词,注意各句主语、谓语相关内容的变化。了解了这些信息,本题的断句就不难了。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孝王向太尉周亚夫请求救援。而太尉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不肯去救”。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

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如本题借助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太尉”“荥阳”“梁孝王”“昌邑”都是名词,注意各句主语、谓语相关内容的变化,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从秦始皇时期开始,就有匈奴与中原征战不休的记载。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考查学生的课内外知识和思维的延展能力。学生可以从司马迁、苏武牧羊等故事推知汉朝时中原与匈奴就已经征战不休了。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国家,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中原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康居。自汉武帝元光六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匈奴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汉元帝竟宁元年,匈奴王呼韩邪向汉求亲,王昭君出塞嫁与匈奴单于后,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双方依汉元帝永光元年的约定以长城为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匈奴人受到乌桓人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 项“景帝怀疑他谋反”及“指使吏卒”属臆想,原文无据。原文是: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延尉。延尉责曰:“君侯欲反邪?”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A 项原文是: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延尉。延尉责曰:“君侯欲反邪?”可知,“景帝怀疑他谋反”及“指使吏卒”属臆想,原文无据。 16.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句首主语补充“文帝”,固定人名保留“亚夫”,“ 遂荫亚夫条侯为续”省略句,“诏”译为下召,“其子最贤者”(定语后置句),“荫”

译为嗯荫,“续”译为接续。(2)“彼”译为那,“侯”译为给„„封侯,“何以”(宾语前置),“人臣不守节者”(定语后置句)。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文帝”“亚夫”;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诏”“彼”“侯”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何以”(宾语前置),“人臣不守节者”(定语后置句)。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绛侯周勃死了,文帝感念他的功劳,下诏挑选周勃最贤能的儿子,人们推举了周亚夫,于是恩荫周亚夫为条侯,接续周勃的爵位。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防备匈奴。皇帝亲自到细柳营慰劳军队,天子的前导到达军营,不能进入。前导说:“天子就要到了!”军门都尉说:“我们将军命令说:‘在军中只能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皇帝到了,还是不能进入。于是皇帝便派使者手持符节给将军下诏令,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别人怎么能够去侵犯他呢。”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

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国叛乱。景帝任周亚夫为太尉,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了这个意见。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孝王向太尉周亚夫请求救援。而太尉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屡次想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应战。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由这次平叛开始,梁孝王和太尉有了嫌隙。 周亚夫回朝后,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为此事争辩,景帝因此就疏远了他。而梁孝王每次进京朝见,常常跟太后讲条侯周亚夫的短处。匈奴王徐卢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为侯爵。丞相周亚夫说:“那个人(或:他)背叛了他的(或: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不能采用。”周亚夫因而称病退居家中,景帝中元三年,周亚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职务。

后来条侯的儿子因偷买天子用的器物而获罪,事情牵连到条侯。文书呈报给景帝以后,景帝交给官吏查办。官吏按文书上内容逐条责问条侯,条侯拒不回答。景帝责骂他说:“我不任用你了。”并下令把周亚夫交到廷尉那里去。廷尉责问说:“您是想造反吗?”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么说是要造反呢?”狱吏说:“您纵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去造反吧!”狱吏逼迫越来越加紧,于是周亚夫五天不吃饭,吐血而死。太史公说:周亚夫的用兵,一直保持威严庄重,坚韧不拔,司马穰苴这样的名将怎能超过他呢?可惜他自满自足而不虚心学习,能谨守节操但不知恭顺,最终导致穷途因窘。真令人悲伤啊! 17.

(1)逝者如斯夫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斯”“察”“昳”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逝者如斯夫”的“斯”是这里指“川”,即河水的意思,“形貌昳丽”的“昳丽”错误率高,意思为漂亮好看,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8.①景物特点: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②艺术手法:杜诗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法,突出洞庭湖的壮阔(答寓情于景、衬托或对比,可酌请给分),而刘诗则设喻巧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平静秀美。

19.《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喜爱)和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 【解析】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对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来概括“洞庭湖的景象”,然后根据对内容的理解自选角度做简要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杜诗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法,突出洞庭湖的壮阔(答寓情于景、衬托或对比,可酌请给分),而刘诗则设喻巧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平静秀美。 1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1)诗歌的内容(2)诗歌的写作背景(3)作者的生平经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内容分析,《登岳阳楼》借助“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

心境,“戎马关山北”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的“湖光”“ 秋月”“ 白银盘里一青螺”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喜爱)和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 20.(1)大部分(或“半数以上的”)人认为,网络语言会经过规范,进入日常生活(2)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3)是比较宽容的(或“接受”“认可”),同时期待对网络语言做进一步规范。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个图表题。图表内容较简单,要求分类表述对网络语言的看法,第一问题干前后的文字做出了示范(注意末句的“甚至”),因此难度很小。第二问则需要较高层次的概括能力,必须反映出图表中对网络语言的主流态度。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结合图表内容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第①处大部分(或“半数以上的”)人认为,网络语言会经过规范,进入日常生活;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21.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题目,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仔细观察图表内容,并加以分析概括,同时,考虑到内容的全面概括分析,结合语句连贯的要求等。表述时,可从最下层的“高三语文复习计划”开始,其次表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复习计划,最后表述最上层的那些具体内容。第一阶段有四个专题,第二阶段有两项复习计划。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文反应的内容,针对反应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类型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 22. 论成功

2011年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在微博上写道:“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无独有偶,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也持类似观点:商学院毕业的学生不会赚钱,那商学院就白上了。这些言论在引起巨大争议的同时,也引起我们的思考:难道衡量成功的标准只有金钱吗?

答案固然是否定的。从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到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知名的学者于丹、易中天到IT界传奇人物乔布斯,只要我们稍作留意就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都是不同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没有一个人把金钱作为最终成功的目标。美国“股神”巴菲特曾说:“金钱是成功的附属品。”因此,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应是金钱,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更有借鉴意义的事物上。

古代的诸多贤士纵然衣衫破旧、家徒四壁,他们却是成功的:李白的高风亮节使他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叹离开官场;杜甫的生活虽然是清贫困苦,他却心怀天下,表达出“得广厦庇天下寒士”的愿望。他们的人生是成功的,他们让我们懂得了

什么是真正的“清者自清”,心系天下。屈原头戴峨冠,身披兰草,为民生多艰长太息。他徘徊在汨罗江畔,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以纵身一跃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屈原的人生也是成功的,他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成功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我们不应该用金钱的多少去衡量是否成功。金钱、名望、人们的追捧与喝彩„„成功的附属品太多太多,多到有时会掩盖成功的本质,使人们一味地追求那光彩的外壳。其实,衡量成功最有力的砝码是一颗充实的内心。一个年轻人问老者:我如何能获得成功?老者默然不应,他从地上捡起一张纸,折成小船放到面前的小河中,小船不急不躁向前行。途中,蝴蝶鲜花对它搔首弄姿,它不为所动,仍一路前行。老者说:“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诱惑,唯有不为所动,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时代需要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时代更离不开精神领域的楷模。成功的标准绝非靠财富衡量,精神的力量更令人敬仰!我们应时刻牢记:金钱只是成功的附属品。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闻类的材料作文题。时事新闻类材料常常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是“中性”的,即不以对文中观点的“是”或“非”来确定作文的正确或错误。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材料的认识,可褒可贬,可评可争,可讽可谏,可嬉笑怒骂,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都可以。本题材料中心为“根据自己拥有的物质来衡量成功”,考生可以有以下参考立意:1.人到底为何而活,人不仅仅为物质而活。2.成功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总而言之,物质成功不是唯一的标准。3.真正的成功,是敦促我们都应该努力追求自身的最佳状态,是对自我的一种的肯定。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本题材料中心为“根据自己拥有的物质来衡量成功”。在写法上,一般可写成评述性文章即评论(有别于感想引申类文章),而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写法上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