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与防范

2023-06-16 来源:榕意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与防范

作者:郝静 马红娟

来源:《商情》2013年第15期

【摘要】文章从大学生犯罪的现实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形式和特点,总结了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客观原因,进而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犯罪,分析,防范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创造实现的新空间;另一方面也导致大学生思维片面发展,“E网情深”面对现实社会却漠不关心,视若无睹,网络犯罪是其突出表现。当前,我们必须从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犯罪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这对于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要形式。

大学生网络犯罪主要有两种,他们分别是以电脑为对象的犯罪和以电脑网络形成的虚拟空间作为犯罪工具或犯罪场所的犯罪。

具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网络犯罪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制作、传播电脑病毒。(二)复制、传播、贩卖淫秽电子信息。(三)利用网络实施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四)侵入网络,偷窥、复制、更改或删除计算机信息犯罪。(五)贩卖盗版物。(六)妨害名誉。(七)侵入他人网站、主页、电子信箱。(八)网络赌博。(九)散布攻击党、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制度的言论。

二、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特点

目前的大学生网络犯罪有犯罪主体的高智商性、随意性、无国界性、无现场性、犯罪成本的低投入性的特点。

三、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网络犯罪,既有其发生的客观原因,又有其存在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外来文化入侵、网络管理不力、网络的开放性以及我国教育体系及架构的缺陷等因素影响;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自身思想准备不足以及青年人的好奇和好胜心所致。

(一)客观原因:1、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存在的漏洞与缺陷,使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成为可能。2、网络立法不完善,网络监管不严,对网络犯罪打击缺乏力度。3、网络信息良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齐,诱发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4、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弱化现象严重。5、校园网络管理乏力,网络队伍建设滞后。 (二)主观原因

1、心理不成熟,缺乏分辨能力。大学生具有接受新事物的倾向和叛逆精神,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不成熟。网络让大学生感受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一些不健康、不客观、不科学的信息也容易对缺乏分辨力的大学生产生误导,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迷乱和扭曲,偏离了社会所要求的方向。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拜网络技术,重技术而轻德行,沉溺于网络世界而忽视其他素质的培养,表现为价值导向主体自我极端化,价值目标模糊化,实现价值的方式虚拟化。其极端则是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2、自控能力较差。大学生精力旺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但自控能力较差。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网络技术超群,孤傲自赏,喜欢挑战和冒险,把突破和入侵网络安全系统看作是一种挑战和显示自己智慧的行为,会不休不眠地想方设法进入安全级别高的系统进行破坏或是恶作剧一番,然后去黑客社区和论坛里去炫耀自己的战果。网络犯罪的大学生中很多人都认为成为黑客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却很少对自己造成的损失感到羞愧。有些大学生明知攻击他人网络和系统构成犯罪,但已经深深痴迷,无法自拔。

3、网络道德弱化。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大学生痴迷上网而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沉溺于人机对话,疏远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和人人对话,导致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脱节,缺少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味。他们在表现自我时,把社会自我抛得越来越远,甚至企图借助网络在现实社会凸现自我,将自我凌驾于社会之上。

一些大学生认为在网络独特的“虚拟”环境中,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网络行为,可以不接受他人监督而随心所欲地发布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可以弃道德规范于不顾,可以恶意使用网络技术等。这种反对任何约束,主张个人的极端自由的价值观,必定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因而常常导致犯罪。

四、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预防

针对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形式、特点和原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进行预防和应对。 (一)技术预防。把网络安全放在同网络技术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完善现有的技术防范措施,重视新技术的研发。主要措施有:信息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审计监控。 (二)法律防范。完善网络立法和加强对网络犯罪的侦查力量。只有及时侦查、有效起诉,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才能有效遏制网络犯罪。加强预防计算机网络犯罪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网络犯罪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国际合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社会预防。网络犯罪的预防,必须进行全社会的综合预防,特别要加强对网吧的管理,网吧是当前问题较多的场所,要加大相关部门监督和执法的力度,电信、公安和文化部门要齐抓共管,规范网吧从业行为,统一规范经营,净化未成年人上网环境。 (四)家庭和学校预防

家庭和高校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空间,因此要增强家庭的教育功能,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得力助手。大学校园应加大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力度,加强网络安全的法制与伦理道德教育,倡导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让大学生理解黑客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在一个尊重科学,充满民族自尊的人手里,才是能真正成为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利器。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的防范工作,以遏制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王玉国.大学生网络犯罪的表现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8).

[2]余宏明等.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和预防[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板),2007(10). [3]丁树歧.大学生网络犯罪及其预防[J].甘肃农业,2005(11).

[4]张莉等.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分析及矫正[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3). [5]谭臻.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中的黑客入侵与防范[J].计算机安全,2007(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