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一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设计
应城市开发区学校 熊桂华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与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与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宗旨,力求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又从设计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理念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形成创造思维能力。活动均以“提出问题——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交流”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同时它又是制作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将它纳入教学内容。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学情分析 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也适应了探究式教学,初步形成了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1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通过观察和实验,建立弹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通过制作,探究学习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 -
态度与值。 价值观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1、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弹簧秤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 多媒体课件、拉力计、握力计、弹簧测力计、橡皮泥、乒乓球、气球、弹簧、小车等 钢尺、弹簧、硬纸板、钩码若干、头发、橡皮泥、乒乓球、气球等。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 教具 学具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撑杆跳高、跳板跳水、观看,感悟 感受力与美的结合,激发学习创设蹦床、蹦极、射箭、打篮球、踢 情境 足球等 兴趣。 引导:跳板跳水、撑杆跳高比赛思考,交流 提出疑问,进一步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 引入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新课 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呢? 探究一、弹性与塑性 活动观察、触摸、 活动:你能使桌面上的物体,把玩等活动由直观到抽象,从亲身的体验一:如橡皮筋、弹簧、直尺、橡皮泥、感知这些物及身边的现象中归纳出事物探究气球、纸、钢尺等发生形变吗? 体的特性。 的共同特征,得到具有普遍意弹力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呢? 义的概念。 的产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性体验、观察, 生 质。 2
思考、交流、 -
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性进讨论、分析、 行概括与分类吗? 归纳弹性、塑性并板书。 二、弹力 归纳 活动:小时候同学们都玩过学生用弹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弹弓,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呢? 将粉笔头弹堂气氛,从生活走向物理,认弹弓为什么能将粉笔头弹出去出(提醒学识弹力的效果,了解弹力的产呢? 生别对着生,也能极为自然的引出弹力的概念。 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人) 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 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体验,思考 演示: (1)放在平面上静止 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 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2) 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 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 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3)将小 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 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讨论、交流、演示实验的设计能让学生从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分析上分析、归纳 直观上感受到弹力的存在,而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吗? 且也进一步加深对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理解。 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 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 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 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讨论、举例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 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 地方用到弹力?又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塑性呢? 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广泛的实例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3
-
归纳弹力的概念并板书。 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有学生根据自直观感受弹性形变与弹力的没有关系呢?你能设计一个小实己的猜想设关系。 探究活动二:物体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验来验证一下吗? 计小实验。 演示:将乒乓球压在橡皮泥观察、思考、 上松手后,球仍保持静止。将乒分析。 感受到弹性与塑性的区别,使乓球压在弹簧上,乒乓球会跳起得出弹力大学生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来。而且弹簧的形变越大,松手小与弹性形识。为弹簧测力计原理的探究后乒乓球弹跳的高度越高。 变的关系。 作准备。 采用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组织学生活动——拉拉力器 比赛。 认识到:物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 思考:弹簧能无限制拉长体的弹性形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度的,能让吗?演示:用较大的力拉弹簧后变是有一定学生认识到弹簧测力计在使弹簧不能恢复原长。 限度的。 用时是不能超量程的。 探究:橡皮筋或弹簧的形变学生自己设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探究程度(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计表格,设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设活动你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如计并进行实计实验方案,充分体现学生的验探究将实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三: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通过实验数据,你能总结出验数据记入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通过观察、实验,然后分析、弹簧什么样的结论?你能画出弹簧伸表格中。 测力长与拉力的关系图像吗? 计的画出图像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特别是分析数据,总结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原理 要引导学生将弹簧长度转换到伸总结结论。 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长上,因为伸长才是形变的大小。 探究你能用弹簧或橡皮筋自制一学生动手制亲身体验自制测力计的过程,活动个测力计吗?请写出具体的制作作测力计。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特别四:方案并动手实验。要求:测力计将自制测力是刻度的标注对于学生也是自制的量程为2N,分度值为0.1N。计与实验用一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真正弹簧师巡视并指导。重点要指导学生的测力计的的把物理应用于生活中,体会4
-
测力如何定刻度? 计 测量结果进到科学技术的价值。 使学生了解间接测量的科学方法,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一种间行对比。 接测量原理,将不可见的力的大小转化成弹簧伸长的长度。类似的仪器有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时钟、速度表、气压表等 出示形形色色的弹簧测力认识弹簧测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对弹簧计,分析比较各种测力计。与学力计的结测力计的作用、结构、使用方探究生一起了解其结构。 活动构。 法的探究与认识,了解一般仪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3的探学生分组探器的作用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明确探究。 观察究目的。 并使 引导学生评估交流,老师归学生相互讨 论,归纳得通过”温故而知新”,进一步用弹纳小结。 簧测引导归纳初中阶段各种测量出正确使用掌握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力计 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加以比较。 测力计的方法。 投影“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法。 注意要点”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在交流的基强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础上进行学情感的提升。 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习小结 多媒体信息快递:头发能承 课后延伸 思维拓展 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20岁组 的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 平易约1.72N,30岁组的平均约学生画图像 使学生认识到图像是一种直1.5N,40岁组的平均约1.38N。 60岁组的平均约0.95N,10岁以 下的平均约0.84N。你能画出头 发承受拉力与年龄的关系图像 观表示两个量之间关系的简便方法,生活中常常会用到。 5
-
吗? 成年男子右手的拉力大约感受、了解 700N,成年女子约是390N,一 般人右手最大握力约560N,左手 约430N。出示拉力计、握力计。 演示课本图13.1-5的实验,观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微观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平时生活中不易显领会。 见的形变,将知识升华。 布置1、编写一份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 作业 2、思考: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有能量吗 板书一、弹力:1、弹性2、塑性3、弹力 设计 二、弹簧测力计:1、作用2、原理3、使用方法 本教学设计充分注重对生活的挖掘,积极贯彻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也充分地注意从学生身边或社会实践活动中选取典型的素材,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通过实验,模拟物理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受到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激发学生发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索的欲望。让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获得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教学弹簧秤制作原理、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物理思想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形变的广泛。 反思 为突破这一难点,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等多种方式,顺利得出了弹簧秤的制作原理。制作方案采用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相互提出建议,教师引导、点拨,给难点层层铺设台阶,使难点问题在探究中顺利解决。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归纳分析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弹性、塑性的引出是本节课的第一个亮点。采用实验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竞争的方式举例,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