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巧设低年级数学作业

2020-10-26 来源:榕意旅游网
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巧设低年级数学作业

作者:张艺玲

来源:《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11期

【摘 要】 教师在设计低年级数学作业时,应努力践行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让低年级的作业设计更富有生活实际意义,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感受数学魅力。 【关键词】 生活教育 教学做合一 低年级作业设计 数学魅力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他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学习应该成为学生重要的知识来源。所以在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中,应努力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让数学作业与“教学做合一”相结合。目前大多数学生的作业几乎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翻版、克隆,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并设计出更精致的作业,让作业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更符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从而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形式“趣”而“新”

陶先生曾提到:“学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等特点来设计数学作业,可以以做游戏、小制作、闯关、调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数学作业,让数学知识融入他们喜爱的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结合。 1. 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

如教学“20以内数的加法”后,教师可以设计“数字游戏”的作业:学生每人准备2~9的数字卡片或扑克牌各2张,同桌两人一起玩,把卡片叠整齐,背面朝上,每人同时出一张卡片,比一比谁先说出数字和,慢的同学收卡片,玩到一方没有卡片,游戏就结束,最后手中有卡片的同学获胜。这样简单的数字游戏,开展的条件要求很简单,而且学生个个爱玩,他们充满好胜心,玩起来就不容易停歇。因此这样的游戏设计,不但满足了学生玩的愿望,也巩固了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2. 情境式作業

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生动的情境式作业,往往不仅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

在教一年级学生“认识人民币”后,设计的课堂作业是“今天我当家”的情境活动: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架,让学生自主购物,选择自己要购买的商品,并拿出要付的钱数。这样将枯燥无味的“人民币的认识与运用”,变成学生熟悉又喜欢的购物情境,学生倍感作业的有趣进而喜欢上作业。 3. 实践式作业

教学做合一, “做”是第一位的,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所有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

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一)”后,让学生从家里的玩具物品中发现学过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拼组,并把作品带到学校来与全班交流。让学生经历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过程。他们通过找、看、拼、搭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抽象的几何形体,形成丰富的表象,从而在劳动中自主获得知识,在操作过程中学会思考,同时培养动手能力。 4. 调查式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内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学会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实践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增加大量的课外阅读,并利用课外作业的机会,超越课本,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有关数学知识的课外阅读,或利用网络的优势,收集有关数学人物事迹、数学常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拓展。 如:一年级教学“认识钟表”后,我设计的课后作业是: 调查:

1. 每天晚上新闻联播开始播放的时间是( )。 2. 爸爸妈妈早上上班的时间是( )。

3. 幼儿节目《小小智慧树》开始播放的时间是( )。

这样的作业避免了“写”的单一形式,学生“做”起来更加有兴趣,更贴近生活实际。

二、分量“精”而“简”

很多老师为作业量问题感到烦恼,作业布置少了又达不到效果;布置多了,学生有意见,甚至少部分同学还故意不完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也反应各异。然而平日里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数学作业不能只看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上下功夫。教师可以根据每课的重难点,设计“巩固、发展兼备”的作业,力求量少而精。设计一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业,不搞题海战术,不搞机械重复的练习。 三、难度“适”而“实”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遵循因材施教、分类要求的原则,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机会,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使学困生“吃得消”,优等生“吃得饱”,最终实现“人人能发展、人人能成功”。

总之,要使数学作业更加有效性,应从有效的课堂教学抓起,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实现学生“六大解放”,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魅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