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用的组织幼儿园让小朋友参与课堂游戏互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互动”是师幼之间不断进行着的一种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活动过程定位在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从头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优化互动方式,形成交互影响,不断产生思维“共振”,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调和发展的目的。
活动组织中有关师幼互动的常见问题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一份经典的活动方案,由例外的教师执教会产生例外的活动状态。由此可见,一个胜利的教学活动,除了要制订适合的目标,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外,教师在教学现场的师幼互动水平、处理预设和生成的能力等,也是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严重因素,因此,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也是反映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严重方面。
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活动组织的成就,那么幼儿教师是否能够认识到“互动”的严重性?他们又是如何理解“互动”的呢?通过调查与访谈,我们听到了以下几种声音:
1.互动其实是烘托教学气氛,气氛好,就会觉得互动好。 2.互动太难了,有天赋的教师才能做得好,大凡教师学都学不会。
3.互动就是经验积累的成果,需要一定的教龄作为铺垫,年青教师要慢慢学。 4.互动很简单,无非就是幼儿兴奋点、开心点,教师灵敏点、反应快一点。
通过观察和了解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今天,虽然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都会特别关注师幼互动的效果,但对于“互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失真”的“互动”。
1.形式化互动:表现为互动实质的缺失。教师与幼儿两者之间相互扮演着互动的角色,但是彼此
1 / 3
间的互动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只“议”不“思”、只“说”不“听”。
2.单一性互动:表现为互动形式的失当。教师力图从“独白”走向“对话”,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成为活动的主要形式,幼儿之间的互动较少。
3.偏向性互动:表现为互动对象的选择上。教师在选择互动对象上有着明明的倾向性,相比较而言,能力强的幼儿获得更多与教师互动的机会,在互动内容和时间的分配上也存在着“因人而异”的现象。
我们的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研究,如何建立积极、适合、调和的师幼互动,从而改善幼儿园活动组织的现状。
(一)关于教学情境与氛围营造
“情境”问“教学具”:“活动中,你会跟着我走吗?” “教学具”反问“情境”:“那你会跟着幼儿走吗?” “情境”回答:“不会,我是跟着教材走的。” “教学具”断然答道:“那我就不一定跟着你走了。”
情境与教学具最初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与准备好的,但随着活动进程的推进,教学情况可能会发生多种变化,此时情境与教学具应该注重现场的几种即时变换:
1.关注情境与教学具在现场中的合理性,充分把握内容的活动因素和幼儿的思维现状,充分利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2.让情境与教学具呈现阶段性,根据幼儿在现场反映出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及时利用或创设情境,精巧改变教学具,从而吸引幼儿,尽量让幼儿由内心的胜利体验产生情感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 / 3
关键点:吸引幼儿的有时不是教学活动的内容,而是教师本身
优良的师幼关系能拉近师幼的距离,使教与学之间有用连接起来,使幼儿能够充分学习与发展,要实现这样的“师幼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接受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通过温暖而富有感情的互动表达对每个幼儿的接受。 2.处理好影响幼儿主动性的各种因素,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广博的信息交流,实现师幼互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3.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必须借助于有用的媒介,如语言、行为、态度或肢体语言,以及使用目光接触、表情、手势等非语言行为与幼儿沟通。
总之,优良的互动是师幼心灵的沟通,有用组织与实施活动必须要把握好幼儿的本体需求,以情动情,引入情境。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