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由来:
大班的孩子都善于观察,好奇心强,爱提问,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在上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时,幼儿的兴趣极高,对事物的变化充满好奇,有很高的学习欲望,主动性非常强。所以,我顺着幼儿意犹未尽的学习热情,开展了“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激发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2、物质准备:
(1)牙刷、气球、铅笔、固体胶、积木、石头、纸张、书本、纸质小盒子、橡皮泥、蜡烛、毛巾、肥皂、海绵、绳子、夹子、牛奶、大豆、方便面、米、瓶装矿泉水等。
(2)幼儿小时候的照片,沙子与沙尘暴、树木与木制品等物体的变化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让幼儿猜猜照片上的人是谁,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让幼儿感受、回忆、发现因天气的变化引起的诸多其它变化 。 三、让幼儿发现、交流生活中的变化 。
1、出示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引导幼儿猜想:它们会发生变化吗?它是怎么变的?
2、幼儿第一次操作,把会变的物体送到相应的地方。
四、对物品的“变”与“不变”,将幼儿分成“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简单的“辩论赛”。
五、让幼儿再次选择生活用品并进行分类。 1、请幼儿将物品做重新的分类。
2、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重量变了。
六、提出问题:生活中有从来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1、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与交流。
2、小结:我们周围的东西都在发生变化,有的变得快容易发现,有的变得慢不容易被发现,只要我们要仔细去观察,都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七、感受、发现事物变化的好坏。
结合沙尘暴、泥石流、树木的光合作用与乱砍伐等图片,让幼儿感受到事物变化有好坏之分。
八、提出疑问,生成子课题。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有的变化较大、需要的时间短;有的变化很细微、时间很漫长,这需要我们认真去观察发现。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变化秘密吗?
活动延伸:
在观察角、科学区等提供各种实验材料及记录表,让幼儿探究发现物体的变化过程。
活动反思:
我觉得设计和组织的这个活动符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过程
中,我被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感染,为他们的思维发生变化而欣喜,为他们妙语连珠、童言无忌而赞叹;孩子们也在我隐性或显性的推动下向前发展。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和材料、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令人回味。
(1)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在这个活动中,自然界是和探索的对象。我们通过帮助和探索的对象。我通过帮助和梳理四季的特征和变化过程,培养孩子们敢于发现知然的心。
随处可取、随时可见的生活物品虽然普通,却可以激发和对“变化”的辩证思维。也正因为材料的普通,幼儿言之有物、思之有据。例如,有的幼儿说饮料瓶会变旧,变破;有的幼儿注意到时间长了,瓶子里的水会变质;有的和说时间长了,瓶盖会变松,等等。
(2)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活动中,我和幼儿之间始终互相启发、互为依托。幼儿在我所创设的情境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而我始终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如,当幼儿把许多物品放在“不变”这一栏时,我便提出疑问:“瓶子真的不会变化吗?”从而引发孩子们对物品性状的思考。当有幼儿大胆地说世界上有不会变化的东西,如电视机、洗衣机等时,我马上询问大家:“谁有不同意见吗?”以引导大家运用已有经验说服该幼儿,使之理解事物的变化
本次活动我主要想培养幼儿辨证科学的态度,虽然态度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也很难测定,但我仍然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