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是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发生率很高。对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以往多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但有些较大、较硬的结石需行开放性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大,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大。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逐渐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本院从2008 年1 月~2009 年6 月采用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30 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 年1 月~2009 年6 月,本院收治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共60 例,其中采用微创经皮输尿管
镜取石术30 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2 例,女8 例;年龄19~54 岁,平均(35.3±4.3)岁;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6 例,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4 例;结石直径为12~26 mm,平均(15.1±3.9) mm。采用常规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1 例,女9 例;年龄21~55 岁,平均(34.9±5.1)岁;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5 例,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5 例; 结石直径为13~26 mm, 平均(15.5±4.2) m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位置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行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 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俯卧位,患侧腰部垫高15°,在11 肋间腋后线和肩胛下线之间选择穿刺点,穿刺成功后,插入斑马导丝,扩张器从8F 开始,逐渐扩张至
16F,插入输尿管镜,结合术前X 线片找到并对准结石,气压弹道粉碎结石并取出。对照组常规行输尿
管切开取石术。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用t 检验。代写代发医学论文
2 结果
2.1 结石清除结果
术后复查,两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术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3 例,占10.0%,主要为发热、出血。对照组
发生并发症9 例,占30%,主要为发热、伤口疼痛。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代写代发医学论文
3 讨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常见。对体外冲击波治疗无效的结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但因创伤较大、恢复慢、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等,因此效果不令人满意[1]。近年来,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相继开展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等微创手术[2-3]。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腹腔镜下放置双J 管和缝合较为困难。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因易损伤输尿管且碎石时易将结石打入肾脏造成结石残留,故多用于输尿管下段结石。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技术,因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治疗无效者多合并肾积水,经皮肾穿刺相对容易,并发症少。用输尿管镜穿刺通道扩张只需14~16 F,减少了机体创伤,降低了出血的概率,缩短了康复时间[4]。本组资料显示,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结石清除率均为100%,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均优于传统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手术时间仅用(61.3±5.4) min,
远远少于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97.4±6.3) min,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发生率仅为10.0%,且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 需在X 线或超声指导下穿刺肾盂,然后将穿刺通道扩张至需要大小,经此通道放入输尿管镜,窥视下将结石击碎后取出。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成功穿刺以建立工作通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5-6]。在通道扩张过程中,注意将导丝拉直,筋膜扩张器在推进过程中防止过深,防止穿破肾盂,完成后要固定导丝,以防脱出,避免重新穿刺。代写代发医学论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