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
孙夏夏
(河南工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高度关注到高校健康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问题。基于融媒体理念下,高校要积极转变自身教育管理工作观念,努力构建出科学完善的校园网络文化育人机制,合理引进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营造出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学习氛围,促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高校要始终围绕融媒体的特性优化改善网络文化育人管理模式,搭建起先进的网络文化育人平台,加强对学生网络文化学习实践指导工作。本文将进一步对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展开分析与探讨。关键词:融媒体;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1-0077-02
一、引言
媒体融合是新时期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核心基地,要充分发挥出新媒体技术的正确舆论引导和教化育人作用,高校要重视提高专业人才队伍的网络媒体传播能力,在学校有效构建出完善的网络文化育人平台实体,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网络文化育人管理模式。网络文化是各个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水平,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推进高校教育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发展现状分析(一)传统媒介转型困难
基于网络时代大力发展背景下,高校传统媒介要想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作用,就必须加快加斯转型的脚步。然而,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高校传统媒介难以实现与新媒体平台的真正融合。就比如,以我国厦门大学为例,厦门大学广播电视台在2015年建立起了微信公众号“音缘建南”,从该微信公众号建立以来一共向广大师生推送了文章45篇,其中与广播电台节目存在关联的推文有37条,在经历了一年多时间后该公众号就无任何更新了,缺乏专人的管理。而《厦门大学报》则同样是在2015年建立起了微信公众号,总共发文88条,发文频率、更新内容以及阅读量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未能够有效形成科学规律的推送体系,这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高校级官方新闻媒体来说还需要加强自身的优化调整[1]。现代高校要想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有效发挥出新旧媒体的网络文化育人传播作用,就必须加强自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完善各项管理技术和方法,结合自身发展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二)媒体平台信息服务功能不完善在当前高校媒体建设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介对于网络文化的育人作用更多是体现在发布传播校园新闻资讯内容,缺乏多元化的网络正能量信息服务和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存在较多高校领导对于媒体平台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媒体平台信息服务功能不够完善,难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的各项服务功能,从而导致学生使用媒体平台频率偏低,对该媒体平台不会产生良好的忠诚度和黏性。
虽然存在一些高等院校在媒体平台上有效设置了查询班级客课程、教师讲座等功能,但是因为信息存在一定误差,难以保障其时效性,从而也造成了学生整体使用度偏低,绝
作者简介:孙夏夏,女,汉族,河南辉县人,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学。
大多数的高校媒体平台均未有效设置开放信息服务功能标
签[2]。在新时期,互动交流版块是媒体平台建设管理发展的核心内容,高校要有效满足师生对媒体平台信息服务功能的互动反馈需求,加强对不同媒体平台资源的优化整合,不能只是一味在媒体平台上发布各项新闻资讯信息,忽视了师生对信息服务功能的各项具体需求。
三、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改进措施(一)创新完善网络文化育人方式基于融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要积极转变网络文化育人思想理念,通过以“互联网+”思维作为核心主导,有效建立起完善的网络文化传播体系,指导工作人员创新运用不同的网络文化育人方式和手段。
首先,作为高校网络媒体的管理工作者,自身要加强对新媒体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优化整合学校各项网络媒体资源,科学制定出学校融媒体长期发展战略。就比如,学校网络媒体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结合的方式,更新学校新闻采编模式和发布机制,实现学校网络新闻的即时报道工作目标,通过搭建媒体互动平台加强与广大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及时把握校园文化舆论导向,从师生角度出发进行网络文化信息传播育人,确保能够赢得师生的普遍认可。
其次,高校要努力打造出先进的融媒体矩阵,正确认识到媒体融合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媒介相加,而是需要结合不同媒介的特性,确保它们之间的深度融合,最大程度扩大校园媒体在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中的影响作用范围。校园媒体网络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后台各项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工作,结合师生反馈的各项数据信息明确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发展方向,及时向师生传达最新的健康舆论文化内容。
最后,高校要准确把握好融媒体受众相关特征,创新改革学校网络文化育人方式,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诉求和日常行为规律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网络文化宣传推广方式。
(二)搭建学校网络文化育人平台基于融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通过加强建设校园和谐健康网络文化,充分发挥出校园网络文化的正确思想价值引领功能和育人作用。
首先,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条件,适当加大对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平台搭建投资力度,完善平台软硬件设施,优化整合学校广播电台、门户网站等各项资源,实现学校资源共享目标,并有效打造出一个专业的线下新闻处理实体平台,组建高能力、高素质的网络媒体管理人才队伍,为广大师
77
传媒观察
生提供优质服务,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对不同网络文化知识的学习需求。
其次,高校需要主动加强融媒体建设工作,注重构筑校
[3]
园网络思想文化育人高地。网络文化育人平台管理人员要确保校园门户网站发布的信息内容思想与新媒体平台保持一致性,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网络文化,设计处更多具有良好教育性、思想性以及互动性的网络文化育人产品。就比如,高校可以通过利用微博平台开辟出属于本校网络文化特色的热点互动话题,加强对该话题在校园范围内的宣传工作,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与官方微博热点互动话题的交流活动中,这样有利于扩大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有效形成网络文化合力。
最后,高校要积极开展网络文化隐形教育,网络文化育人平台管理人员要注重结合社会热点和校园新闻话题内容,有针对性设计出多元化的网络文化育人产品,并有效培育出具有本校鲜明办学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这样能够全面提升本校网络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提高校园媒介大数据分析管理水平在当前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高校对于不同媒体平台的信息监管预测还停留在传统人工收集素材上,但是由于高校媒介传播受众群体主要是学生、教职工以及校友构成,这些人群身份特征较为固定,校园媒介传播热点话题、重大事件往往都是围绕这些人群和校园本身产生的,这样一来就促使高校网络文化具有较强的科学研判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4]。基于融媒体下,各个地区高校必(上接第76页)获得更多正面的评价,为他建构起正面的形象。被采访的J说当她在朋友圈分享阅读打卡时,经常还能看到领导的“点赞”。一个具有良好“人设”的人,通常能在社会关系中获得更多的资源。
(三)短期内提升个人精神文化水平
2017年在国务院法制办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中,计划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战略。每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必提的一个关键词。分享到朋友圈的阅读书目,总体来说是经过“把关人”筛选出来的书目,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于人的学识和精神文化的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
此外,对于愿意在朋友圈分享阅读打卡的用户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分享的多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观点,通过每天碎片式地阅读学习,也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所进步。就笔者观察来看,朋友圈的阅读打卡内容多是外语学习,语言的学习过程本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每天一段时间的学习,不仅可以保持外语水平的进步,还能拓展自己的国际化思维。
(四)快餐化和仪式化的阅读缺乏个人的深度思考5位参与过的薄荷阅读100天阅读计划的访谈对象均表示,参与活动的100天过程中,有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打卡的仪式而打卡,对于当天的内容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消化,所以活动结束后,收获并没有商家宣传的效果那么显著。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餐式阅读,只能算是一种“浅阅读”,它让人们对于知识的了解流于表面,没有读者个人的深度思考,只看一本书的片段最终只能是缺乏对整本书的一个全方位把握。长此以往,当读者养成了快餐式阅读的习惯,可能导致深度思考能力的缺乏,最终只能人云亦云,错过自己
第2卷第11期
须高度重视提高自身校园媒介大数据的分析管理水平,注重
创新校园媒介大数据管理模式,通过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到专业化的培训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确保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平台管理人员充分掌握了解到不同媒介受众群体的心理特征和使用习惯,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高校不同媒介平台的网络文化传播工作质量,为高校教育建设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在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不仅只是简单的信息文化传播工作,而是需要联合各个部门充分发挥出不同媒介平台的资源作用。高校要积极创新网络文化育人方式,打造出属于本校特色的网络文化育人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功能,实现高校校园媒介的快速有效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牧.“融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路径探新[J].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41-143.
[2]高芳放.融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J].新媒体思政,
2016(05):47-49.[3]路军,陈玮,孙仙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J].湖南社会科学,2013(S1):65-68.
[4]李厚锐,朱健.媒介融合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网
络思政,2018(02):21-23.
[5]王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
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11.
[6]张俊.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
大脑里产生真知灼见的机会。
四、结论
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媒体,它的朋友圈为好友互动和分享阅读打卡提供了空间。用户通过在朋友圈“打卡”来进行社交,塑造自己的形象,在社交互动过程中为自己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但是,将自己的阅读学习通过“打卡”方式展现在朋友圈,这背后其实是商家的一种营销套路,而且这种每天的快餐式和仪式化的打卡,从长期看并不能真正地提升用户深度思考能力。但是短期来看,毕竟从零步开始往一步迈进,碎片化阅读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可以让用户在焦虑社会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缓解个人的知识焦虑,为选择困难症用户提供可供选择或借鉴的阅读参考,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充实自我,让自己的精神文化水平有所提升。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2018年微信团队在微信公开课上公布的微信数据报
告.
②数据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
阅读调查.参考文献:
[1]【美】 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
社,2005.
[2]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包凡一,王源,译.北
京:华夏出版社,1999.[3]邹婷婷.自我与幻想:新传播革命下微信朋友圈“学习打卡”现象
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12(36):99.
[4]岳山,李梦婷.表演与互动:网络运动场上的人际传播——以微信
朋友圈“运动打卡”实践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12). [5]武骁,张玉川.“镜中自我”与夸示性文化消费展示——以微信朋友
圈发布读书打卡内容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02).
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