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业务市场调查报告范文3篇

2024-07-16 来源:榕意旅游网
业务市场调查报告范⽂3篇

旅游业服务市场状况调查报告

报告名称:旅游服务市场调查报告调查地点:北京市调查⽅法:电话访问调查时间:2000年2⽉底被访者:18-60岁之间的城市居民样本量:201

调查机构:北京科思瑞智市场调查公司报告来源:北京科思瑞智市场调查公司报告内容:

旅游已逐渐成为⼈们娱乐⽣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们除了能享受到旅游过程中的惬意与放松,其实更多的是对⽣活的体味。但随着旅游逐步深⼊⽣活,关于旅游的投诉也常见于报端。据最近的⼀次调查显⽰,五分之⼀的受访者对随团旅游表⽰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来⾃导游和旅⾏社⽅⾯。对于没有随团出游的受访者,旅游费⽤以及旅⾏社的信誉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该项调查由北京科思瑞智市场调查公司于2000年2⽉底在北京实施,调查采⽤电话访问的⽅法,共完成有效问卷201份,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60岁之间,家中有电话的北京居民。调查结果可以推论北京有电话的居民。随团旅游:不满意

旅游服务⼀直以纷争不断⽽出名,从调查显⽰的结果看,⼈们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在有随团旅游经验的受访者中,有五分之⼀的⼈对其最近⼀次随团旅游表⽰不满意,⽽表⽰满意的只有三分之⼀,近⼀半的受访者表⽰服务⼀般。

导致受访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导游未尽职责”和旅⾏社“降低等级标准”。这两项的⽐例分别达到30.8%。其次是“擅⾃变更⾏程安排”占23.1%,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占15.4%。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在旅⾏途中,导游则很⼤成分上充当了旅⾏社的代表。游客对旅⾏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不到导游的妥善处理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科思瑞智的研究⼈员认为,旅游作为⼀个服务⾏业,消费者花钱购买的既是旅游社和导游提供的服务。对服务的满意程度的⾼低是保持回头客的关键所在。对于旅⾏社来说,其所提供的服务并⾮杀鸡取卵的短期利益⾏为,所带来的回报应是长期收益。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国外旅⾏社加⼊竞争,必然会使旅⾏社的客源结构发⽣变化。对于某些愿意尝新,或更加信任外国货的⼈来说,参加外国旅⾏社出游具有不⼩的诱惑⼒。国内旅⾏社可能会发现,他们所⾯临的问题很简单,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费⽤和信誉:参团出游的主要障碍

受访者中,有7成的⼈没有随团出游过。其中,近⼀半的⼈是由于“没有时间”,⽽三分之⼀左右的受访者则是因为“费⽤较⾼”。还有7%的受访者表⽰不随团旅游是因为“对旅⾏社不信任”。从这⼀结果看,费⽤和旅⾏社的信誉问题是阻碍⼈们参团旅游的重要因素。

从交叉分析看,家庭收⼊越⾼,有随团旅游经历的⼈所占⽐例越⼤。在家庭⽉收⼊低于2000元时,90%左右的⼈没有随团旅游的经历,⽽在家庭⽉收⼊达到5000元以上时,则超过⼀半的⼈有随团出游的经历。看来,尽管对旅⾏社⽽⾔,价格的可调节余地不太⼤,但普通⼯薪阶层对旅游费⽤的可⽀持能⼒依然有限。

或许在达到规模效益情况下,价格还可以适当调整,毕竟⽬前,降价仍是屡试不爽的刺激需求的看家法宝。但对于信誉问题,树⽴起良好的形象,扭转⼈们⼼中已形成的观念则⾮短时间内即可达到的,因为⼈们更愿意接受与⾃⼰观念相近的意见。假期放飞,出游最宜

调查显⽰,消费者在选择何时出⾏⽅⾯越来越理智,有可能是吸取⼗⼀期间黄⼭惨案的教训。四成的受访者表⽰愿意在学⽣的寒暑假出游,两成的受访者会利⽤单位休假出游,依然希望在春节、五⼀、⼗⼀等节假⽇出游的受访者不到15%。另有相关分析显⽰,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对出游时间的选择有显著差异。

报告名称:旅游服务市场调查报告调查地点:北京市调查⽅法:电话访问调查时间:2000年2⽉底被访者:18-60岁之间的城市居民样本量:201

调查机构:北京科思瑞智市场调查公司报告来源:北京科思瑞智市场调查公司报告内容:

旅游已逐渐成为⼈们娱乐⽣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们除了能享受到旅游过程中的惬意与放松,其实更多的是对⽣活的体味。但随着旅游逐步深⼊⽣活,关于旅游的投诉也常见于报端。据最近的⼀次调查显⽰,五分之⼀的受访者对随团旅游表⽰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来⾃导游和旅⾏社⽅⾯。对于没有随团出游的受访者,旅游费⽤以及旅⾏社的信誉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该项调查由北京科思瑞智市场调查公司()于2000年2⽉底在北京实施,调查采⽤电话访问的⽅法,共完成有效问卷201份,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60岁之间,家中有电话的北京居民。调查结果可以推论北京有电话的居民。随团旅游:不满意

旅游服务⼀直以纷争不断⽽出名,从调查显⽰的结果看,⼈们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在有随团旅游经验的受访者中,有五分之⼀的⼈对其最近⼀次随团旅游表⽰不满意,⽽表⽰满意的只有三分之⼀,近⼀半的受访者表⽰服务⼀般。

导致受访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导游未尽职责”和旅⾏社“降低等级标准”。这两项的⽐例分别达到30.8%。其次是“擅⾃变更⾏程安排”占23.1%,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占15.4%。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在旅⾏途中,导游则很⼤成分上充当了旅⾏社的代表。游客对旅⾏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不到导游的妥善处理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科思瑞智的研究⼈员认为,旅游作为⼀个服务⾏业,消费者花钱购买的既是旅游社和导游提供的服务。对服务的满意程度的⾼低是保持回头客的关键所在。对于旅⾏社来说,其所提供的服务并⾮杀鸡取卵的短期利益⾏为,所带来的回报应是长期收益。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国外旅⾏社加⼊竞争,必然会使旅⾏社的客源结构发⽣变化。对于某些愿意尝新,或更加信任外国货的⼈来说,参加外国旅⾏社出游具有不⼩的诱惑⼒。国内旅⾏社可能会发现,他们所⾯临的问题很简单,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费⽤和信誉:参团出游的主要障碍

受访者中,有7成的⼈没有随团出游过。其中,近⼀半的⼈是由于“没有时间”,⽽三分之⼀左右的受访者则是因为“费⽤较⾼”。还有7%的受访者表⽰不随团旅游是因为“对旅⾏社不信任”。从这⼀结果看,费⽤和旅⾏社的信誉问题是阻碍⼈们参团旅游的重要因素。

从交叉分析看,家庭收⼊越⾼,有随团旅游经历的⼈所占⽐例越⼤。在家庭⽉收⼊低于2000元时,90%左右的⼈没有随团旅游的经历,⽽在家庭⽉收⼊达到5000元以上时,则超过⼀半的⼈有随团出游的经历。看来,尽管对旅⾏社⽽⾔,价格的可调节余地不太⼤,但普通⼯薪阶层对旅游费⽤的可⽀持能⼒依然有限。

或许在达到规模效益情况下,价格还可以适当调整,毕竟⽬前,降价仍是屡试不爽的刺激需求的看家法宝。但对于信誉问题,树⽴起良好的形象,扭转⼈们⼼中已形成的观念则⾮短时间内即可达到的,因为⼈们更愿意接受与⾃⼰观念相近的意见。假期放飞,出游最宜

调查显⽰,消费者在选择何时出⾏⽅⾯越来越理智,有可能是吸取⼗⼀期间黄⼭惨案的教训。四成的受访者表⽰愿意在学⽣的寒暑假出游,两成的受访者会利⽤单位休假出游,依然希望在春节、五⼀、⼗⼀等节假⽇出游的受访者不到15%。另有相关分析显⽰,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对出游时间的选择有显著差异。

年龄在30到50之间,有50%的⼈会利⽤孩⼦的寒暑假带孩⼦出去旅游;⽽年龄在18到29岁的年轻⼈则更多的会在单位休假期间出游。

对于出游时间的选择,个⼈因⼈⽽议。但可以看出,⼈们在出⾏时间安排上都注意避开节假⽇的⾼峰期,因⽽外出旅游的时间结构发⽣变动,学⽣的寒暑假将会是颇受青睐的旅游时期,这也提醒旅⾏社针对学⽣组织的旅⾏团可以成为旅⾏社经营的另⼀⽅向。

潜⼒巨⼤的⾃助旅游

就像⾃助餐⼀样,旅游也可以⾃助。但⽬前来看,了解⾃助旅游的⼈还不是很多,只有30%左右。与没有随团旅游经历的受访者相⽐,有经历的受访者的了解⽐例更⾼⼀些。但⽆论是否有随团旅游的经历,当受访者被询问是否希望尝试旅游⾃助时,⼀半左右的⼈表⽰希望。

相关分析显⽰,年轻⼈更愿意尝试⾃助旅游,随年龄的增加,希望尝试的⽐例逐步降低。这种差异还表现在家庭收⼊的差异上:家庭⽉收⼊在2000元以上,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希望尝试,⽽家庭⽉收⼊2000元以下,则只有近三分之⼀的⼈希望尝试。传统的随团旅游,⾐⾷住⾏不⽤⾃⼰操⼼,但代价是失去了⾃由;⾃⼰出⾏有了随意安排的⾃由,但凡事都需⾃⼰操办,难免玩得尽兴。⾃助旅游似乎实现了两者的结合,取长补短。⽽调查结果也说明这种新型旅游⽅式潜⼒巨⼤,这是否意味着在⾃助旅游市场上,令⼀场战争⼜要开始了呢?

交叉分析显⽰希望尝试旅游⾃助的⼈有44%将选择寒暑假出⾏,25%的⼈选择单位休假期间。研究⼈员认为,考虑⾃助旅游的主要消费群是学⽣,因此开发寒暑假档期的⾃助旅游更具可⾏性。旅游服务的市场细分

科思瑞智的综合分析显⽰,如果不包括单位组织的开会、疗养等团队,个⼈旅游市场的消费群可以根据其⽣活形态划分为以下⼏个群体:

⼀是“⾼级灰”,主要由城市中的⽩领阶层和管理者构成,在周末他们⼀般选择城市周边游,交通⽅式以⾃⼰备车或租车为主,⼏个亲朋好友找个有⼭有⽔的地⽅吃、住、玩,⽬的是换个环境、换个⼼情。要求环境卫⽣、安静,对于娱乐设施并不注重,也不在意风景名胜。⼈均消费⼀般在300元以内。国内游基本是在个⼈休假期间,他们⼤多有⼀个旅游计划,只要时间允许,⼀般半年或三个⽉会参团或⾃助旅游⼀次。对于服务价格并不⼗分敏感,但对服务质量要求较⾼。他们也是个⼈出境游的主要消费者。

⼆是“探险者”,主要由富冒险精神的学⽣和年轻⼈构成,他们的收⼊有⾼有低,但酷爱⼤⾃然,喜欢⾏⾛露宿于荒⼭野岭之间,向往西藏、新疆等富传奇⾊彩的地区。他们充满活⼒,旅游知识和经验极为丰富,是⾝边很多⼈的旅游导师。⾃助旅游和连锁式的学⽣旅馆是他们的最爱。事实上,绝⼤多数的学⽣出游都属于此类。

三是“拍照留念者”,主要新婚夫妇、年轻伴侣组成。他们的旅游⽬的⾮常明确,即风景名胜,倾向于哪⼉⼈多就去哪⼉。作为纪念⽇的象征,拍照是必不可少的,为此经常穿着⾼跟鞋和旗袍跋⼭涉⽔。他们基本选择国内参团游,对价格和服务都⽐较敏感,旅游过程中购物也是⼀⼤主题。

四是“合家欢”,基本都是全家集体⾏动,⼀⽅⾯体现对⽼⼈的孝⼼,另⼀⽅⾯可以给孩⼦开阔眼界。这⼀群体跟团的不多,基本都是⾃⼰安排住宿和交通,⽽且倾向于借宿亲友家。其消费能⼒取决于家庭总收⼊,但传统上的“穷家富路”的观念使其在旅游景区配套服务的消费总量上相当可观。如果旅游社能够给予这种合家欢型的出游者以有竞争⼒的价格和周到的服务,则这⼀市场潜⼒⾮常巨⼤。

针对此项研究结果,科思瑞智的策略研究员张弛先⽣指出,剧烈的社会经济变⾰中,⼈们的⽣活⽅式和观念发⽣了很⼤变化,⼈们从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代转变为更加关注⾃⾝的⽣活体验。⼀⽅⾯,在基本的⽣活需求得到满⾜后,旅游作为提升⽣活品质的重要消费被越来越多的⼈认同;另⼀⽅⾯,中国⼈传统上即把“游历名⼭⼤川”作为提⾼个⼈修养的⼀种⽅式,因此旅游被很多并不富裕的家长作为⼦⼥养成过程中的⼀种必要投资。

长沙市物流企业⼈才需求调查报告

[摘 要]⽂章以长沙物流企业为例,采⽤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针对相关物流⼈才需求展开⼴泛的调查。研究发现,⾼校物流专业⼈才⽇渐⾛俏,市场对物流⼈才的需求也是多⽅⾯的,物流⼈才培养除了⼤学⽣全⽅位发展⾃⾝能⼒外,还需要⾼校、物流企业和政府多⽅联动,创造良好的⼈才培养环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词]物流企业;⼈才需求;职业素质;⼤学⽣就业[DOI]10.13939/ki.zgsc.2015.41.0171 引 ⾔

物流是⼀个新的经济热点,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极快,前景⼴阔,业内⼈⼠将其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和“未经开发的处⼥地”。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能否适应和赶超国际物流,直接取决于有没有专业化和⾼素质的物流⼈才。近年来,随着我国⾼等教育招⽣规模的持续扩⼤,每年进⼊就业市场的⾼等学校毕业⽣数量持续增加。然⽽,随着逐年的沉淀,“毕业即失业”的⾼校毕业⽣总量越来越多。除了⾼校扩招等客观原因,⼤学⽣⾃⾝职业素质和能⼒难以满⾜⽤⼈单位的要求也是其就业难⾮常重要的原因。本⽂对物流企业⼈才需求和就业情况进⾏了深⼊的调查分析。2 调查⽬的与对象2.1 调查⽬的

①了解当前物流企业及相关企业物流部门的发展现状;②调查物流企业及相关企业物流部专业⼈才需求情况。2.2 调查对象

本⽂的调查对象主要选取长沙市⽣产和制造型物流企业以及具有物流部门的企业,在选择样本的⼈员时尽量选取代表性强的作为调查⽬标,选择的样本范围主要包括物流企业的⼈事主管,如果没有专门的⼈事部门,则选择经理和主管作为调查⽬标,之所以选择以上⼈员作为调查⽬标,是因为他们对物流⼈才的状况和需求更清楚。3 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共访问27家企业,企业的性质、发展状况及物流⽅向具有多样性,得到了⼀定的数据。每家企业根据⾃⾝发展情况对物流⼈才都有着⾃⼰的理解,从性别、学历、岗位、能⼒等不同⾓度提出了对物流⼈才的需求。3.1 公司物流模式的类型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巨⼤进步,物流业的发展也⽇新⽉异,⼤⼤⼩⼩的物流企业如同⾬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才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长沙市⼤型物流公司的类型多为第三⽅物流和仓储物流。⽽与我们⽣活联系更紧密的快递和配送等物流类型所占⽐例较⼩,当然这样也说明在未来⼀段时间⾥它们都有相当⼤的增长空间。3.2 现代物流企业招聘⽅式

招聘是当代⼤学⽣从校园步⼊社会的第⼀道坎,同时也是企业吸纳和筛选⼈才的⼀个重要⼿段。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清楚的看得到,⽹络招聘已经成为企业吸纳⼈才的重要途径,也给急于求职的⼈们提供了另⼀条路。除此之外,较为传统的校园招聘也占据了企业招聘⼈才的前三甲,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只有提⾼个⼈综合素质,才有机会从⼈才招聘中脱颖⽽出。3.3 企业对物流⼈才的需求量

物流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个利润源,⽽且保持相对⾼速的增长态势,因此专业的物流⼈才也会在⼀定的时期内受到相关企业的青睐。事实上,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也印证了这⼀现象。各⼤企业都对物流⼈才都保有⼀定的需求量,⼤量需要物流⼈才的⽐例更是达到了35%。

3.4 企业对从事物流⼯作⼈员的性别趋向

对于“对物流⼈才性别需求”这⼀问题,如图4所⽰,可以看出,还是有很⼤⼀部分企业偏向于招收男性物流⼈才。⽬前来说,调查的这些企业虽不具有100%的代表性,但还是有⼀定的典型性。从事物流⾏业,必须掌握物流的所有环节,⼤多数从业⼈员都是要从操作层⼲起,⽽操作层往往都需要⼀些体⼒劳动,企业难免会考虑到⼥性的⼯作能⼒受天⽣因素的限制。但同时我们也认为,既然⼥性⼯作者在从事物流⼯作时有⼀定的限制,就更应该从各⽅⾯学习专业的物流知识,全⾯掌握真正的物流层⾯,从⽽从事⼀些指导类、评析类、策划类等⼯作。物流在我国本就是个还有待完善的朝阳产业,想成为未来的物流⼈才,就应该更全⾯地学习、实践,提⾼⾃⾝能⼒,从⽽改善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3.5 企业在招聘中对学历的要求趋向

成功地进⼊⼀家企业,最先⾯临的就是学历问题。在当今强调个⼈能⼒的时代,学历的⾼低对企业⼈才的选拔还是有部分参考价值的。与之前估计不同,本科及其以上的学历者并未在企业物流管理类员⼯占太⼤⽐例,甚⾄有很多在物流领域有所建树的都不是物流专业的。经过分析认为,这些现状其实归根结底和当前中国物流⾏业的混乱和体制的不健全有很⼤关系。据其他相关资料和在⽹上搜索的数据,以及⽇常中所见到的,我国物流企业对物流概念认识不⾜,他们对物流的认识仅限于仓库的管理和收发货,企业往往都只把重⼼放在销售上,⽽忽略引进专门的物流管理⼈才。

同时,物流管理⼈才的缺乏也是物流企业不得不降低标准的原因之⼀。虽然现在⾼校的物流本科毕业⽣较多,但是在学校学习都只是理论,⽽对于中国这个逐渐成为世界第⼀⼤消费市场的国家的复杂环境来说,他们还略显稚嫩。⽽⽬前企业⾥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的⾼级管理⼈才,是在实践中摸索,但是还是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对物流的理解并不是⾮常深刻。3.6 企业给物流毕业⽣提供最初薪⾦待遇

由表1可知,现今多数公司给物流毕业⽣的最初薪⾦待遇在1500~2000元。物流⾏业被评估得前景灿烂、潜⼒⽆限,但国内物流⾏业的员⼯⼯资却并不是很⾼。当然,个体的⼯资与公司的业绩、个⼈的表现、个⼈的学历和职业技能等因素有关。3.7 应届毕业⽣在实习岗位上突出的问题

由表2可知,应届毕业⽣在实习岗位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能⼒薄弱。应届毕业⽣在学校基本上就是纯粹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缺少⼯作实践。为了实习时能更好地适应⼯作岗位,在校⼤学⽣应该在学习的闲暇时间多找点与专业相关的兼职⼯作,以增长⼯作经验。同时,⾼校要把实践育⼈摆在重要位置,⼤⼒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学⽣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3.8 企业对物流⼈才的能⼒要求

根据图6可知,各公司对物流专业毕业⽣的能⼒要求是很全⾯的,其中对沟通协作能⼒尤为看重,⽽对管理实践的能⼒要求也很⾼。由此可知,物流这⾏业对⼈才能⼒的要求甚是全⾯。因此,物流从业者应该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各⽅⾯

的能⼒,在物流领域成长为真正的⼈才,并在这个⾏业⾛得更远。4 总结与建议

4.1 对⼤学⽣个⼈发展的建议

应从⾃⾝的特点、思想实际出发,根据实习⼯作的要求和学院实习⼯作的统⼀部署,充分尊重⾃⼰的主体选择性,充分发挥⾃⼰的特长,将理论、书本知识转化为⼯作技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并在实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作单位。养成良好的⽣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上课时认真听讲,努⼒学好专业知识,特别是与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信息控制相关的知识。在⽣活中,同学们也可以经常进⾏⼀些与物流相关的讨论,不但实现了知识的互补,还可以发现更多的⾓度和⽅法看待同样的事物,这样既提⾼了交际沟通能⼒、表达能⼒,还提⾼了分析能⼒和团队合作能⼒。同时,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乐于奉献的决⼼、在⼯作中提升⾃⼰的能⼒并升华⾃⼰的思想。4.2 对⼤学院校的建议

学校应该多与企业沟通,努⼒满⾜不断变化的动态需求。⼤学院校应该重点帮助学⽣了解与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信息控制相关的知识,做到教学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另外,学校应该多组织⼀些交流活动和实践活动。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们才能真正地学懂书本知识,⽽不是仅仅学了知识。⼤学不仅是⼀个传授知识的地⽅,还是⼀个育⼈的圣地。因此,⼤学院校还应该教⼤学⽣们做⼀个合法的公民,并且应该多提供⼀些平台,帮助学⽣提⾼沟通协作能⼒、团队合作能⼒、实践能⼒、英语⽔平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4.3 对物流企业的建议

⾸先,培养员⼯的专业素质。积极树⽴员⼯的⾼效物流配送意识,如保证产品质量的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等。定期对员⼯进⾏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培训,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设备和信息系统提⾼⼯作效率。在思想上和操作能⼒上同步提⾼员⼯的专业素质。

其次,引进专业物流⼈才。可从⾼等院校聘请与物流专业相关的⼈才对配送中⼼的配送流程、配送⽅法等加以规划和设计,指导先进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使⽤。

最后,建⽴⼀套有效的配送中⼼员⼯绩效考评体系。对现有⼈才考核可以分层次进⾏,针对⼯作性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和⽅案,可结合使⽤时间定性和定量考核法同时对员⼯进⾏考评。

企业应该注重企业⽂化和员⼯培训,培养或采⽤⾼素质⼈才,企业内部要求分⼯明确,各司其职,避免进⾏重复作业,通过提⾼效率,来增加效益。4.4 对国家和政府机关的建议

国家和政府应该建设相关院校,专门培养物流企业⼈才,并且设⽴专业的物流规划咨询和研究⼈才的机构,以培养物流⼈才的物流科技创新能⼒,打造知识⾯宽的复合型⼈才。同时,应培养⼀批具有过硬业务能⼒和教学⽔平的师资。

政府也应加强物流企业与⼤学⽣之间的实习与合作,进⾏更深层次的⼈才培养。制定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发展规划,坚持⽴法先⾏;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发展第三⽅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构建发展现代物流的产业结构;加强物流理论的研究和⼈才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参考⽂献:

[1]黄晶.武汉市物流⼈才分类需求分析[J].中国商贸,2015(4):56-57.[2]崔磊.我国汽车物流⼈才调查与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1(11):133-134.[3]吴杰.医药物流⼈才需求调查报告分析[J].才智,2011(28):298-299.

2013印刷⾏业电⼦商务应⽤市场调查报告

2012年,中国⽹购⽤户规模达2.47亿⼈,⽐2011年的2.03亿增长了21.7%,⽽这个数字,预计在2013年底将增长为3.1亿。互联⽹的深度渗透,让各⾏各业都必须考量其对核⼼业务的影响,都必须考虑是否以及如何将其纳⼊企业战略视野。印刷包装业⾃不例外。

为此,《印刷经理⼈》杂志联合印贸⽹发起了“印刷⾏业电⼦商务应⽤市场调查”,希望通过⼴泛⽽有代表性的样本群体,揭⽰⽬前印刷包装企业对电⼦商务应⽤的态度、程度以及未来预期。

本次调查借助“⾸届中国印刷电⼦商务年会”这⼀平台,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质量较⾼,可作为此次调查的样本库。谁参与了调查?

尽管⾸届中国印刷电⼦商务年会采取听众收费⽅式,但200多⼈的会场仍旧爆棚,甚⾄⼀座难求,来⾃全国各地的听众热情⾮

凡,这为调查提供了充⾜且颇具代表性的观察样本。我们⾸先对样本企业结构做⼀分析(见表1)。

从公司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占据绝⼤多数份额,达到77.8%,国有企业占⽐13.9%,外资企业占⽐8.2%。由于是基于⾸届中国印刷电⼦商务年会来收集样本,可以看出⽬前印刷业中,对电⼦商务话题具有⾼积极性、活跃度的当属民营企业。

从样本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企业占⽐排在前三位,分别为38.6%、20.9%、14.6%。除了由于在北京召开会议,华北地区企业借助地缘优势积极参与外,可以明显看出三⼤印刷产业带企业在探索⾏业新路径⽅⾯当仁不让,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企业数量加总占⽐超过74%。

从样本企业参与调查⼈员的⾝份来看,“董事长兼总经理”占⽐0.6%,“董事长”占⽐7.6%, “总经理”占⽐30.3%,由此可见,⼤多数样本企业在对接互联⽹这⼀问题上较为主动,“⼀把⼿”亲⾃上阵摸形势、想出路的不在少数,“董事长”、“总经理”总计占⽐38.5%。另外,除了“经理”、“商务负责⼈”、“采购负责⼈”之外,还有⽹络部门负责⼈、总经理助理等参与调查。

从表1中样板企业⼈员规模、年产值情况分析,100⼈以上企业占⽐过半,达到51.3%,其中以150~200⼈的企业居多,当然也不乏1500~2000⼈规模的企业;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样本企业占⽐44.9%,⽐例居⾸位。由此可见,涉⾜互联⽹领域需具备⼀定规模和实⼒,这也使得“单兵作战”还是“合纵连横”成为摆在企业⾯前的选择。

从样本企业业务类型来看,业务涉及商业印刷、书刊印刷、快印的企业占⽐居前三位,分别为57.6%、47.5%、34.8%。由于商业印刷更容易通过互联⽹实现⽣意模式的初步转型,涉及此类业务的企业对相关话题的关切程度更深;书刊印刷企业深受新媒体及阅读⽅式转变的冲击,迫切需要寻找到⼀个新的⽅向;⽽快印企业⼤多同数码印刷的发展紧密相连,从⽽更关注新模式的探索。

你的企业“上⽹”了吗?

对⽹络的了解、信任与运⽤,往往是启动彻底的商业模式变⾰的前奏。让我们来观察⼀下参与调查的样本企业与⽹络的密切程度如何。

在“贵公司曾有过哪些⽹络⾏为”⼀题中,只有0.6%的企业表⽰“没有相关⽹络⾏为”,绝⼤多数企业都有利⽤⽹络的经历,其中包括65.8%的企业表⽰已经实现了“⽹络接单”,58.2%的企业“独⽴建设⽹站”,51.3%的企业会“⽹络采购”印刷相关配件、耗材等,44.9%的企业“在⽹络上免费的公司产品信息”,25.9%的企业选择了“百度推⼴”,16.5%的企业“在阿⾥巴巴等电⼦商务平台上作为会员”,还有5%的企业选择了“其他⽹络⾏为”,其中包括⽹上招聘,通过⽹络寻找加⼯商、合作伙伴,利⽤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做营销推⼴、形象宣传等(见图1)。

IT科技⽇新⽉异,互联⽹在⼈们⼯作与⽣活中可谓⽆孔不⼊,企业对⽹络的运⽤也更为深⼊,从最基本的建设⽹站、第三⽅平台推⼴、产品信息逐渐延伸到⽹络接单、⽹络采购,并且乐于尝试新的社会化媒体,对其可能带给企业的影响有⼀定预期。⽹络接单

具体到“⽹络接单”这⼀⽹络⾏为,利⽤“⾃⼰公司平台”接单和利⽤“第三⽅订单平台”以及其他“B2B平台”的⽐例相当,分别为51.9%和49%,有8.7%的企业未填报此项。

在⽹络成交产品⽅⾯,“商业⽤途印刷品”占⽐最⼤,为57.7%;“个性化印品”其次,占⽐36.5%;“其他”产品占⽐11.5%,包括商务⽤品、其他包装类产品等;“图书”占⽐10.6%;纸杯、纸袋、纸盒等产品占⽐5.8%(见图2),还有5.8%的企业未填报此项。看来,⽬前商业印刷及个性化印品仍是⽹络交易印刷产品的主流,图书、包装等领域仍有待探索。⽽且在有⽹络接单⾏为的企业中,⼤部分企业的所接产品⽐较专⼀,有26.9%的企业同时经营2~3个产品种类。

在⽹络订单成交⽅式上,21.1%的样本企业选择了“线上交易占主体”,69.2%的企业选择了“线下交易为主体”,2.9%的企业选择了“其他”,还有6.7%的企业未填报此项。看来,⽬前线下交易仍是⼤部分企业⽹络接单的⾸选。

在⽹络订单年交易额⽅⾯,42.3%的企业年交易额在“30万元以下”,21.2%的企业年交易额在“30万~100万元”,14.4%的企业年交易额“超过500万元”,有8.7%的企业年交易额在“100万~500万”,还有13.5%的企业未填报此项。

与此同时,平均每⽉线上订单量在“10单以下”及“10~100单”的企业相同,占⽐31.7%,能“超过500单”的企业占⽐13.5%,“100~500单”的占⽐9.6%,未填报此项的占⽐13.5%。

在平均每笔订单成交⾦额⽅⾯,“200元~1000元”的占⽐30%,“200元以下”的占⽐27.9%,“1000元~3000元”的占⽐

12.5%,“3000元以上”的占⽐10.6%,还有19%的企业未填报此项。总体来看,虽然已通过⽹络实现接单,但超过60%的企业业务仍处于“量少”状态。

在订单来源⽅⾯,订单主要来⾃企业的占⽐60.6%,主要来⾃个⼈的占⽐51%,2.9%的企业未填报此项,其中有超过15%的企业同时⾯向“企业”和“个⼈”业务。

在订单⽀付⽅式上,“⽹上银⾏”占⽐42.3%,“银⾏转账”占⽐34.6%,“货到付款”占⽐30.8%,“⽀付宝”占⽐27.9%,“信⽤卡”占⽐4.8%,⽆⼈选择“邮局转账”,7.7%的企业未填写此项。⽹络采购

具体到“⽹络采购”这⼀⽹络⾏为,利⽤“阿⾥巴巴”的占⽐29.6%,选“其他”项的占⽐29.6%,利⽤“印贸⽹”的占⽐17.3%,利⽤“慧聪⽹”的占⽐13.6%,还有24.7%的企业未填写此项。

在2012年采购⾦额⽅⾯,有23.5%的企业上⽹采购印刷相关配件、耗材⾦额在“10万元以下”,采购⾦额“超过500万元”的占⽐21%,采购⾦额在“10万~50万元”以及“50万~200万元”的占⽐都为14.8%,采购⾦额在“200万~500万元”的占⽐8.6%,还有17.3%的企业未填写此项。

⽹上采购的主要产品种类⼀项,51.9%的企业选择了“其他辅助材料”,28.4%的企业选择了“纸张”,18.5%的企业选择了“油墨”,17.3%的企业选择了“其他”(包括办公⽂印设备等),14.8%的企业选择了“橡⽪布”,12.3%的企业选择了“版材”,还有21%的企业未填写此项(见图3)。

不论从企业数量来看,还是从各项产品的选择⽐例上来看,企业对“⽹络采购”的热情远没有“⽹络接单”那么强烈,“⽹络消费习惯”依然偏向于保守。当问及“没有或很少进⾏⽹上印刷设备、耗材等采购的主要原因包括哪些”时,51.3%的企业选择了“担⼼售后服务不好”,44.3%的企业选择了“担⼼⽹上产品质量不好”,14.6%的企业选择了“认为发货速度慢”,14%的企业选择了“价格没有绝对优势”,13.3%的企业选择了“觉得⽹购流程⿇烦”以及“其他”,包括“习惯问题”、“账期问题”、“有固定供应渠道”、“不知从何⼊⼿”等,还有10.1%的企业选择了“运费或邮费⾼”,3.2%的企业选择了“害怕泄露私⼈信息”,有18.4%的企业未填写此项(见图4)。我们离电商还有多远?

未来或许是⼀个“⽆⽹不胜”的时代,但不论作为“买⽅”还是“卖⽅”,市场都仍需要⼀段时间的培育与养成。

当问及“未来印刷品⽹购是否会成为趋势”时,85.4%的企业明确表⽰肯定,10.8%的企业暂时“说不清楚”,只有0.6%的企业认为不会成为趋势,还有3.2%的企业未填写此项。如此看来,在绝⼤多数企业的观念中,未来势必要借助⽹络的⼒量改变⽣意模式。

在建设在线订单系统⽅⾯,32.3%的企业“考虑⾃建⽹站”,29.1%的企业“考虑⽤第三⽅平台”,27.2%的企业“准备做但没有决定⽤哪种⽅式”,还有1.3%的企业“短期内⽆计划”,10.1%的企业未填报此项(见图5)。由此可见,虽然⽅式不⼀,但有超过88%的企业正在或已经开始着⼿进⼊⽹络接单、⽹络印刷领域了。

虽然形势喜⼈,不过⽬前来看,印刷业发展电⼦商务还有⼀些阻⼒存在,55.1%的企业认为原因涉及“客户购买习惯”;41.1%的企业认为关乎“产品的标准化及报价问题”;30.4%的企业认为“软件系统开发”存在问题;28.5%的企业认为是“质量保证问题”;27.2%的企业认为“⽹站推⼴”难度⼤;17.1%的企业认为涉及“物流问题”;16.5%的企业认为“⼈才稀缺”;14.6%的企业认为涉及“付款问题”;还有4.4%的企业选择了“其他”,包括“客户对产品和企业不了解、没看见就不放⼼”,“个性化与标准化之间的平衡”,“地域限制”,“⾏业特殊性”等等;3.8%的企业未填报此项(见图6)。印刷业电⼦商务还有很长的路要⾛,我们共同期待它的成长。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