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旋翼飞行器控制优化与仿真
2023-07-24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32卷第5期 计算机仿真 2015年5月 文章编号:1006—9348(2015)05—0046-05 四旋翼飞行器控制优化与仿真 李泽州,张东升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四旋翼飞行器姿态稳定的关键在于控制方案的选择。但由于环境中存在的气流扰动、电源电压的变化以及实际重心 与理论解算时重心位置的偏差等的影响,理论环境下的控制参数并不能很好地、甚至无法对实际中的四旋翼飞行器进行控 制,从而导致四旋翼飞行器失稳。由于实际飞行中控制参数的不可调,更增加了控制参数选择的难度。针对上述问题与难 点,提出了一种结合PID参数初值并进行在线调整的方法,采取先调节单个自由度下PID参数,再进行多自由度下PID参数 调节的步骤。实验结果表明,上述PID参数选择、调节方法可行有效,有助于飞行器的稳定。 关键词:姿态控制;优化控制;参数整定;在线调整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B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of Control for Four-rotor Aircraft LI Ze-zhou,ZHANG Dong-she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irng,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Shanxi 710049,China) ABSTRACT:The key of attitude stability of four-rotor aircraft lies in the choice of control scheme.Here we put for- ward a method combining PID initila value and on—line adjustment aiming at the baove problems,i.e the regulation of single PID parameter should be followed by a regulation of PID parameters of muhi-degree of freedom.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ection of PID parameters and hte adjusting method are feasible and effective.which can con- tribute to the aircraft stability. KEYWORDS:Attitude contorl;Optimization of control;Regulation of parameter;Online adjusting 1 引言 题,本文做出如下改进: 四旋翼无人飞行器是一种依靠四个旋翼产生的升力实 首先根据稳定性判据条件选择各回路控制参数的初始 现姿态稳定及精确定位的飞行器。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较 值。实验时,在各回路PID参数初值的基础上进行在线调 小、飞行平稳、隐蔽性好,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近地面监视、 整,同时,采取先调节单个自由度下PID参数,再调节多自由 侦察、航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研究前景。 度下PID参数的方法。这样解决了理论控制方案与实际不 由于四旋翼无人机是多输入多输出、欠驱动、强耦合的 符、参数不可调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中的四旋翼飞 一个不稳定系统,所以合理的控制算法是保证无人机稳定飞 行器控制。 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控制律与控制参数又是保证控 制效果与鲁棒性的关键因素。而且实践表明,理论上的控制 2动力学模型与控制模型 方案与实际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环境中存在的气 2.1动力学建模 流扰动、电源电压的变化以及实际重心与理论解算时的重心 由于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角以及航速均是在地 位置的偏差等的影响,从而导致理想的设计在实际中很难达 面坐标系下讨论的,而机体的受力分析是在与机体固联的机 到预期效果,在多输入多输出的一个系统中表现更为明显。 身坐标系下讨论的,因此需要分别建立如图1所示的机体坐 这也是造成四旋翼飞行器难控制的一个因素。因此,如何优 标系RB与地面标系RE。 化控制参数使其能够适应实际的工况是保证实验成功的要 R 为与机体固结的机体坐标系,机体坐标系各坐标轴 素。 的定义为:O 为垂直于机身轴线的坐标轴,约定竖直向上 针对上述理论控制参数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情况的问 为正;o %为与飞行器航向平行的坐标轴,约定与飞行方向 相同为正;坐标轴O Y。由o ‰和O 按照右手法则确定。初 始状态时,机体坐标系原点O 与地面坐标系原点O 重合,机 收稿日期:2014—07—08修回日期:2014—08—11 体坐标系三轴与地面坐标系三轴重合。同时定义飞行器的 .---——46・ --—— 圈1地面坐标系与机体坐标系 飞行姿态角如下: 航向角 :机体坐标轴 。与地面坐标轴%的夹角; 横滚角0:机体坐标轴y 与地面坐标轴,, 的夹角; 俯仰角tp:机体坐标轴 与地面坐标轴 的夹角。 另F1、 、 、 分别表示由四个旋翼产生的垂直于旋 翼方向的升力。那么可以得到飞行器动力学模型为 [G/. 。量。 ]= )zkj三L ㈢ 1 [G/.。 。 ]= 丁J01 j0 01— 00 ., 0 O O 1 此式即为最终的四旋翼飞行器动力学模型。ul、 、 ∞、 四个虚拟控制量作为输入,输出即为飞行器的三个姿 态角度。在该模型中,虚拟的输入与输出的姿态角之间是一 一对应,这就表明,姿态角各通道之间在形式上不存在耦合, 这样可以对三个姿态角分别作控制,方便控制算法的设计。 2.2控制参数初选值 在控制方案中,控制参数对各个虚拟输入量Ul、 、嵋、 U4进行控制与优化。通过对各个虚拟输入量的调节最终实 现输出航向角 、横滚角 、俯仰角 按照指令进行动作,即 实现无人机的稳定。多回路串级控制可以对位移、速度、加 一 土 』 。一 一 。 速度等多个中间状态量进行控制,每一环节的精确动作可以 。 保证最终的输出结果精确可靠。 在进行参数在线调整之前必须先获得理论控制参数 — 一 一 。 ——P 控制参数初值。下面以一仅包含两个比例环节的 单回路控制为例来说明控制参数初始值的选取。 图2 单回路控制 上式中的 可看做是无人机动力学模型,也是 控制参数的作用对象, 作为输出角度。则由上面单回路可 以得到该闭环控制回路传递函数为 G )= 将上式写成 Jx s + L s+ ke k ̄d x t 两’ ± 咏 ,√ ∞ 其中, 是系统阻尼比,∞ 是系统无阻尼固有频率。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输出,以及过度过程的振荡特性适 度、持续时间短,常常希望阻尼比 =0.4~0.8; 由式 2 : 、 :0.4 ” … o.8 … 可以得到比例系数kp与k 之间的关系如下 ...——47...—— j d 4参数在线整定及实验结果 由于四旋翼飞行器的实际飞行环境中存在的气流扰动、 电源电压的变化以及实际重心与理论解算时的重心位置的 偏差等的影响,适合于理论环境下的控制参数此时不能很好 地,甚至无法对四旋翼飞行器的各个姿态角输出进行控制, 从而导致四旋翼飞行器失稳。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参数 在线调整的解决方案。实验证明,该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上 述问题。 (0.4 定方法类似。 2 √ d 这样便可以根据控制回路中比例增益 与k 之间的关 系大致确定它们的初始值。其它回路控制参数初始值的确 建立好控制模型并确定好初始值之后在Matlab/Simu. 1ink中进行模拟仿真。给定目标值为一阶跃输入,仿真时间 10s,步长设定为0.005s。输出结果表明此处所采用的PID 反馈控制与控制参数初始值选取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4.1 PID参数在线整定 由于实际环境与Simulink中的仿真模型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前述的PID初始值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实际模型的控制。 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单回路模拟仿真输出结果 3基于模型的姿态控制算法程序开发 传统的程序开发主要依靠程序员手工输入,这样效率极 低,出错率高。本文应用Maflab自动代码生成技术可生成与 控制系统相匹配的程序代码,这样生成的代码执行率高、可 靠性好,并且极大地缩短了开发周期。本文以DSP作控制 板,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Matlab包含一个名为Target Support Package TC2的工具 箱,其可视实现在Simulink中调用DSP模块。这样,利用 Target Suppotr Package TC2提供的DSP模块就可以与Simu- link中的其它模块搭建起实际控制模型。同时,Madab的快 速原型开发与代码生成工具箱Real—Time Workshop(RaW), 可以将Simulink环境下的控制模型转换为c语言代码,这为 C代码的开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Matlab还开发了一 款名为CCSLink的软件,其提供了Maflab与DSP之间的接 口,可以完成DSP代码的编译、下载、烧写。 利用Matlab Target Support.Package TC2提供的DSP模块 替换相应的Simulink模拟仿真模块(即上述四旋翼无人飞行 器动力学模型),就建立起了Simulink环境下基于实际飞行 器的控制方案。此即为需要进行代码编译并烧写到DSP中 实现对无人机的控制算法。然后按照编译、下载、烧写的过 程,首先进行C代码编译,并链接CCSlink,生成DSP目标文 件,同时将程序下载至DSP运行。最终实现对四旋翼无人飞 行器的控制。至此则完成了由Simulink控制模型到DSP控 制代码烧写的全过程。 ...——48....—— 为了使得控制参数能够很好地控制实际飞行,并且可以实时 地进行调整以适应外部的扰动与变化,本文应用Matlab的 GUI开发工具,编写了一款参数在线整定软件。该软件通过 PC机RS232串口向下位机DSP控制板发送控制参数,DSP 根据接收到的PID控制参数进行实时更新,同时,该软件接 收传感器通过串口反馈回的姿态角信息,并以曲线图的形式 表现出来。这样,通过监控软件一方面可以获取到当前飞行 器的各姿态角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趋势,另一方面还可以根 据当前姿态角的变化趋势及时修正PID控制参数,避免了每 一次的参数调整都需要重复“停机断电一调整参数~编译代 码一烧写程序”的过程。 4.2实验过程 前文已述及到,飞行器各姿态角和输入存在耦合关系。 尽管引入了虚拟输入作了解耦处理,但这种耦合关系在实际 中仍不可避免的发挥作用,所以在进行参数整定的时候,要 首先限制另外两个姿态角的自由度,单独对一个姿态角回路 进行调整控制。这样获得的参数并不符合三个姿态角同时 变化的实际情况,但这种情况下整定的PID参数与实际三个 姿态角同时变化时的参数非常接近。所以,三自由度下的 PID参数只需将单自由度下获得的参数稍作调整即可。 以下是PID参数整定步骤: 1)限制飞行器的航向角 、横滚角e自由度为零,且处 于零姿态角度的位置,先对四旋翼飞行器的俯仰角‘p进行控 制。实验前,先把比例环、微分环、积分环参数均设置为零。 实验时,按照比例、微分、积分的的顺序依次调节各参数。 具体的调节过程以及各环节参数选择条件是:首先调节 比例增益,由零逐渐增大,直至出现振荡停止。此时的比例 增益值即为最大允许值。这里选择比例增益为最大允许值 的70%。对于改变比例增益无法抑制振荡的系统可以加入 微分环节。除此之外,微分环节还可以敏感出偏差变化的趋 势,产生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之后可以调节积分环节参 数。首先选择一个较大的积分环节参数作为初始值,然后逐 渐减小,直至系统出现振荡停止,然后反过来逐渐增大直至 振荡消失,记此时的积分环节参数为I。。最终的积分环节参 数选择为I。的150%。从图5、图6、图7可以看到,虽然在输 出开始阶段有超调,但由于积分环节的作用,超调很快被抑 制,从而输出趋于平稳。 2)另外两个姿态角通道的参数调节类似步骤1)。依次 限制飞行器其它两个姿态角的自由度,只留一个待测角度。 由此获得三组单自由度状态下的PID控制参数。 见下表。 表1单自由度PID参数值 单自由度PID控制下的各姿态角传感器采集信号输出 如图5一图7所示。 时间旭 豳5单自由度PID整定航向角输出 翟 捉 拿 鼍 时l町h 圈6单自由度PID整定横滚角输出 从以上单自由度PID控制下相应的姿态角传感器采集 信号的输出图可以看到: PID控制基本上可以实现对输出姿态角的调节,表现为 在零度姿态角附近波动;由于外部干扰,在开始的时候存在 甘芒、援晕擎 图7单自由度PID整定俯仰角输出 明显的波动,但在PID作用下,这种波动很快被抑制,这意味 着,PID控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对于外部的扰动有很好的 控制作用。 但是单自由度通道下的控制参数很显然不适合实际情 况下飞行器姿态的控制。为了获得能够对实际情况有良好 控制作用的PID参数,就需要将三个自由度的限制全部解 除,之后在上述单自由度下获得的PID参数基础上,做微量 调节,即可得到三自由度下的PID控制参数。 三自由度下所获得的PID控制参数如表2所示。 表2三自由度PID参数值 对比两个PID控制参数表1、2,可以看到三自由度下的 PID控制参数与单自由度下的控制参数比较接近,但是个别 参数有较大出人,这是由于各通道之间存在着耦合,所以单 通道自由度下的控制参数并不能完全符合三自由度状态下 的姿态控制,而必须在单自由度的情况下再做调整,才能满 足。 三自由度PID控制下的各姿态角传感器采集信号输出 如图8所示。 由图8可以看到,在单自由度调整好的PID参数基础上 进行的三自由度PID参数在线调整,可以有效地控制飞行器 的姿态角度变化,使得输出的三个姿态角基本上在零度附 近,从而实现四旋翼飞行器的稳定。同时该结果表明本方案 对实现四旋翼飞行器稳定的有效性。 5结论 本文针对在四旋翼飞行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理论控制 .---——49.---—— 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35(6):611-615. [3]唐强,朱志强,王建元.国外四旋翼飞行器自主飞行控制研究 [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26(3):428—422. [4] 张俊涛.无人直升机仿真、任务轨迹规划软件设计与实现研究 [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16—37. [5]梅劲松,屈蔷,袁家斌.基于特征模型的某型无人机智能PID 控制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38(4):483—486. [6]马潮.嵌入式GSM短信接口的软硬件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 式系统应用,2003,(7):21—24. [7]李俊,李运堂.四旋翼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及PID控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1):ll4— 117. [8] 张永华,欧阳炜霞,刘营,郝兴龙,赖宗声,王硕.MEMS集成滤 图8三自由度PID控制下姿态角变化 波器技术[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27(7):5—8. [9]彭继慎,宋朋磊.改进PID和模糊控制在异步电机DTC中的应 用[J].计算机仿真,2014,31(6):329-333. [10]彭程,王新民,陈晓,曹宇燕.倾转旋翼机非线性建模及验证 参数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飞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参数在 线整定的方法。首先确定四旋翼飞行器仿真控制模型中各 [J].计算机仿真,2014,31(2):54—59. 回路控制参数的初始值。然后对各PID参数进行在线调整。 最终通过实验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雁南,温冬婵,杨泽红.微型计算机系统与接口[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25-275. [2] 陈欣,杨一栋,张民.一种四旋翼飞行器姿态智能PID控制研 一 [李研师张系究统泽,东硕生控升州士制,主(研1理9要究7论41研生一究导),方师男向作(,主汉为者要族四简研)旋,究介山翼河领]西飞 南域省行为大器多焦同控输作市制人; 多人,硕输,士讲出 。 (上接第41页l [6] J Sharma,A Wiseman,G Zollinger.Improving space surveillance with space—based visible sensor[c].Proceedings of the 2001 Space Control Conference,Hanscom AFB,USA,April 3—5, 2o01. 5结论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佳观测点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可以有 效解决地影对GEO带观测效率及覆盖情况的影响。最佳观 测点相对于卫星轨道,其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这可以充分利 [7]J G Miller,W G Schick,Contirbutions of the space—based visible sensor to catalog maintenance[C].Proceedings of the 1999 Space Control Conference.Mrr,USA,April 12-15,1999. 用太阳同步轨道的特性,避免了观测时间的大范围波动。仿 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完成GEO带的覆盖, 并将每圈最小观测时间提高80%以上,最大观测时间提高 100%以上。 [8]周海银,潘晓刚,李董辉.基于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的定轨 技术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3):3538-3547. [9]唐毅,吴美平,李显,付晓峰.天基可见光传感器卫星监视地球 同步带目标的轨道设计[J].空间科学学报,2012,32(3):560 参考文献: [1] J Sbarma.Space—based visible space surveiRance performance [J].Journal ofGuidance,Control nd Dynamiacs,2001,1(23): 153—158. —566. 【10] 刁华飞,李智.天基光学空间监视指向策略研究[J].航天控 制,2011,29(6):39-43. [2] G H Stokes,et a1.The space-based visible program[J].Lincoln Laboratory Journal,1998,2(11):205-229. [作者简介] 李周黄磊(1977一),男(汉族),安徽利辛人,博士研究 军(1966一),男(汉族),江苏常州人,教授,博 河(1984一),男(汉族),安徽宿松人,讲师,主 [3]E GGaposchkin,c V Braun,J Sharma.Space-based space 8111"- veillance with the space—based visible[J].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2000,1(23):148-152. 生。主要研究领域为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 导。主要研究领域为航天器制导与控制; [4] 曹秀云,李辉.美国空间监视系统的发展进展[J].中国航天, 2011,(2):31-35. 要研究领域为航天器轨道动力学; [5] 谭莹.天基空间目标探测技术探讨[J].空间电子技术, 2006,(3):5-9. 付红瑞(1989一),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 领域为先进控制理论。 一50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