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2021-02-15 来源:榕意旅游网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靠不住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

评析人物,感悟寓义,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课时】第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昨天我们初步读了课文,滥竽充数是一则寓言,复习寓言的意思。

2、 问“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 找几名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二、读课文,初步感悟

(一)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1、“ 滥竽充数”什么意思? 2、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原因是什么? 3、他是怎样假装会吹竽的?

4、他滥竽充数的结果怎么样? (二) 解释“滥竽充数”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剩下三个问题学课文时解决。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第1自然段 找同学读

思考:齐宣王是怎样的人?(喜欢听人吹竽,讲排场) 滥竽充数的前提是什么?(三百人一起吹)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句子,“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

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哪个词最能说明他滥? 生:装腔作势 出示装腔作势意思。

2、理解“混”(板书混)

师: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

想法吗?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跟随别人一起蒙混进去,南郭先生的心里什么想法 ?这个人怎么样?(心术不正)

(2)混的情况怎么样?(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

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3)混的结果怎么样?(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3、思考:为什么南郭先生这样混,没有被发现? 结合“讲排场”理解。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师: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找两名同学读3、4段。

出示第3段内容

思考:齐湣王和齐宣王有什么不同? (齐湣王比父亲聪明)

师: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

“逃”))

2、出示“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这个消息”指什么?为什么要逃走?不逃行不行?

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师:想象一下,南郭先生当时的表现是怎样的,说一句话。

(出示填空)

如果你遇到了南郭先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总结寓义

师:“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学生说对这篇寓言的理解和启发。 老师总结寓义。(出示)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 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五、拓展延伸:

续写故事:想象一下南郭先生接下来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续写这则故事,使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