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作者:高杰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2期
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使得新媒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在教学领域之中也逐渐使用各种媒体工具来实施教学,使得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例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文章针对全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全媒体背景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研究 引言:
在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应用得到了大力推广与普及,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实现了随时可以进行网上的浏览功能,当代大学生随时随地就可通过手机刷微博、晒朋友圈等一系列网络活动,如果能够将这些媒体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那么将会取得非常突出的效果,能够全面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全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作用有效性的构成因素 1.1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导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发展中主导因素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究其根本是针对于人所开展的工作,其中心思想环节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立德树人,而工作开展的核心就是有效将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提升。这学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其指明了教育方向,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思政教育开展要坚守我国思想政治发展的路线方针。在全媒体下的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思政教育在发展道路上的新内涵,也就是在全媒体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有重要的人格教育,并保证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以及组织性,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思想品德符合我们当代社会的要求,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导向性,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是重要的基础以及规范,必须要有始有终。其次,要求思政教育的开展要坚持其发展的必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在保证与“二律背反”相符合的同时,也需要对其固有的一些特殊性进行考虑,也就是对人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洗涤”的一个过程,并且还应对其实施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加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不是局促而就的,而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来完成,通过对全媒体技术以及新思维开展的借助来进行教育工作,将“新思想政治理念与内容”在整个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中贯穿,推进立德树人的目的得以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高校思政教育的客观因素
在全媒体发展样态的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中,已经将“全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前思政教育发展样态的主要环境及渠道。首先,育人新环境建设的客观要求。全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在生活方面发生了改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的进程中,在主环境与渠道的打造与完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全媒体主环境的育人作用以及主渠道的树人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次,全媒体技术运用广泛性的客观要求。应该对全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传统教育教学方面产生的冲击以客观态度对待,对全媒体技术下的媒介以及方式科学合理的运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最后,育人新样态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效性的发展,必须要将全媒体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在全媒体技术在对跨领域的主动扩张以及融入等方面的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在客觀发展的需要等因素,在这些多样化因素共同的作用下,要想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建立全媒体下的体思想政治育人样态体系,这种体系必须要将环境、阵地、机制、内容、方法五个方面融为一体,使其具备协同创新的重要特征。 1.3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因素
思政教育的内在因素对于主客体而言,是应力驱动作用下的应然。首先,主客体的发展,从其茫然的发展样态转变为主动对客观的需求加以重视。思政教师应将社会发展规律结合于思想政治的发展规律,建立在此基础上充分的对现代全媒体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来开展思政教学理念以及模式的创新,并将相关的管理机制进行革新,最终创设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其次,主体地位的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是以教师作为主导的,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给予大学生在话语权方面足够的尊重。所以由教师为主导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符合教育在“人本性”方面的实际要求,同时与思政教育在质量提升方面的需求明显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并在在大学生合理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将其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检验有效性的一个标准。思政教师必须要对大学生的诉求加以重视,这样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出人本性以及体系的应然性。最后,对全媒体态度的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全媒体时的态度是漠视的,要想促进思政教育的切实创新,必须要将其深度的融合与全媒体之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媒体背景下,通过全媒体全面化的作用下,在其思想理念、教学模式及方法等方面的执行都被动的在实质性上发生了改变,在工作布局的规划中,对于全媒体思维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加强全媒体管理模式的建设,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加强规范,通过全媒体方式的使用充分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进行诠释,最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全媒体样态下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二、全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2.1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依然以被动方式来接受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尽管这种方式在针对性方面是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一定优势的,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干扰,但是由于这种方式的枯燥乏味性,使得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升。在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被扩大,对于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价值观都能够进行自由的抒发,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难以提升有效性,很难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2.2高校思政教育缺乏足够的权威性
在当前全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基本都能够灵活的对新媒体工具进行运用,来实现网上资料的查阅或者人际交往,相比较而言所获得的知识比课堂还要丰富,使得课堂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促使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变化更加难以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难以使其思政教育的优势进行发挥,从而降低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权威性。 2.3全媒体中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在全媒体背景下的信息化产物越来越丰富,尤其各种网络互动的平台以及社交软件站不断得到兴起,比如学生最常用的微博、微信、QQ、百度等,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便利性条件,但是其中却夹杂着许多不同类型的虚假信息,由于网络信息发布者以匿名的形式存在,难以收到法律的有效控制,促使学生们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以及人格等,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有的甚至会出现犯罪的行为,同时也为思政教师开展教育带来了更高的难度。所以思政教师在当前全媒体背景下,必须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发展方向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并引导学生能够提升自身不良心理的辨别能力。
三、全媒体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措施研究 3.1强化新媒体的利用与引导
全媒体包含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个部分,由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它更加凸显了个性化意识,因此很多教育学家针对于新媒体中的手机、电脑等媒体工具进行研究,认为这些么哦体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罪魁祸首,所以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一直呼吁禁止学生使用这些新媒体工具。然而,新媒体实际上只是一种工具,它拥有信息传播的功能而已,作为一种新时期的时代媒介,不应该赋予它好与坏的区分,其实它产生影响的优劣性完全取决于使用者对其使用的合理性。由此可见,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家里在對不同新媒体特点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能够以包容的态度去对待新媒体,并充分利用其优势来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促使思政教育的效率得到有效性的提升。比如在微博、博客、微信等新媒体软件中,高校思政教师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帐号或者学生交流平台,通过这些新媒体消息发布的便利性,及时的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要更加受欢迎。
3.2对传统媒体进行改造顺应时代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日益被淘汰,而传统媒体中的校刊、电台、橱窗等,在高效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渠道,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能够较为频繁接触的媒体。所以,我们应该将这些传统媒体进行改造,使其能够继续延续思政教育的使命。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改造成功的经验,我们得知对传统媒体的改造既可以加强大学生对于校园传统媒体传播活动的参与度,又可以加强新旧媒体融合的有效性。 3.3强化学生对信息辨别能力的提升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大量的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会夹杂着很多负面性的信息,而当代大学生还未完全走向社会,可谓是涉世不深,难以对网络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所以作为高校思政教师应引导学生怎样辨别信息的优劣性,帮助学生对于中的海量信息能够客观的审视,从而对于信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自身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掌握,并懂得怎样应对不良信息的干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全媒体背景下,由于信息化发展极为迅速,使得社会环境以及学生思想受冲击的因素不断增多,使得思政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师应该将新媒体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促使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仲迎.全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40-41+44.
[2] 付海南.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报刊荟萃,2018(06):74. [3]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初探[J]. 赵明,张晶. 教育现代化. 2017(20) [4] 全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力研究[J]. 顾伟黎. 继续教育研究. 2016(03) [5]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究[J]. 王晓静. 高教学刊. 2017(11) [6] 全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力研究[J]. 唐俊兵.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