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至6岁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

2023-05-12 来源:榕意旅游网
3至6岁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

每个人都向往成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当机遇出现时,同样是智力超群的人,有人创造了光辉的业绩,而有的人却终无建树,在这里面,情绪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习惯、言语、技能、情绪都要在这个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情绪包括两种: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不良情绪)。任何一种情绪,都直接影响参与者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对活动的成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消除不良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本文试图就此做一些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事例一:恐惧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和学习的积极性。甜甜小朋友刚从小班升入中班,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常常一个人坐在一旁看书或摆弄布娃娃,老师去问她,她总是躲躲闪闪的。找家长了解,原来甜甜对新老师不熟悉,又怕别的小朋友欺负她,对新环境产生了恐惧。

我们来分析事例一,甜甜为什么会有这种恐惧的心理呢?她离开了熟悉的老师和伙伴,离开了熟悉的环境,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产生了恐惧感,怕老师不喜欢她,更怕在参加活动时出现错误,所以导致了她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活动,即使参加了活动,也是怕这怕那,唯唯诺诺,畏缩不前,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实践证明,有恐惧感的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往往缺乏应有的热情。在集体活动中不善于表现自己,行为退缩伴随着畏难情绪。每个孩在每个阶段都有其恐惧的心理。中小班的孩子,害怕失去保护,对自己的父母、亲人及熟悉的环境都有一种较强的依恋,一但改变了环境,遇到陌生的人和环境,就产生了恐惧心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就差。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心理有所改变,往往惧怕在活动中表现的不好或失败而受到别人的岐视。因此,在这种恐惧心理的支配下,直接影响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般具有恐惧心理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往往缺乏自信,而缺乏自信心,将会影响孩子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事例二:怨恨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在活动中产生负面影响。

吃饭时,牛亮小朋友拿出一本崭新的图画书,老师请他收起来,可他没理睬,于是老师就收了这本书。饭后,牛亮向老师要那本书,可是因为要组织活动,老师没有及时还给他。游戏活动开始了,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牛亮却像“疯”了似的,全然不顾游戏规则,胡碰乱撞,弄得好几名幼儿来告状,搞得老师把注意力全放在他身上,无法指导正常的教育活动。

我们来分析牛亮在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常行为?这本崭新的图画书是他非常喜爱的,近几天他爱不释手,并且临摹书上漂亮的图案。书被收走后,他急于想要回,放回自己手里才安心。但是,老师没有及时还给他,他非常担心,害怕老师不给他,又担心书放丢或弄脏了。因此而产生了委屈,进而导致非常气愤,把这种气愤的情绪带到了活动中,产生了他一系列的冲动行为。

实践证明心理上的不满足,往往导致气愤和怨恨的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在幼儿行为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产生冲动行为。在幼儿中,这种种冲动行为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攻击性,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把对老师和不满反映在“我不听你话”、“我就要捣乱”的行为中,借机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怨恨,其结果使正常的教育活动受到影响。二是产生与冲动行为相反的沉默。由怨恨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不吃饭、不睡觉、闷闷不乐,无精打采,拒绝参加任何活动。此类孩子,不但影响自身参与活动的积性,更易发生一些不堪设想的后果。如:走失,离园等。

情绪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后天在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中培养的。良好的情绪是人体健康的伙伴,是智力活动的鼓舞,是走向成功之路的加油站,可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情绪则抑制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影响幼儿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幼儿在集体中较好地生活和学习,以及体、智、德、美和谐地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长处是极为重要的。如何培养积极的情绪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造和谐优美的环境,对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有了好的环境,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很快乐,知识就会增进,思想就会发展了。”所以,创建一个美观整洁有序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使幼儿一进教室,就有一种美的感受,进而产生喜欢愉悦的情绪。如:小班幼儿开学入园是个难关,他们从各自熟悉的环境踏入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周围都是陌生的人,如何接待好这些来自不同家庭而又带着不同个性的幼儿,是老师要考虑的第一件事,我们首先就要创建一个美观而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室内打扫的窗明几净,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墙壁装饰着生动有趣的图画,饲养可爱的小动物等。这丰富多彩的环境,强烈吸引着幼小的孩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有趣的环境吸引住了,忘记了哭闹,喜爱上这个陌生的集体,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情绪。 二、教师和蔼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和态度,是激发幼儿良好情绪的催化剂

孩子在幼儿园活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因此,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堵带到教学和活动中,更不能因为自己在外边受了气,而把气撒在幼儿身上;不能因为某个幼儿父母对你不那么客气,就对幼儿横眉竖眼;不能因为在工作中受到批评,而将抱怨发泄在幼儿身上,使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相反,老师和蔼的微笑,可以化解幼儿心中的胆怯;老师亲切的语言,可以鼓励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老师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发幼儿思维的敏捷,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每一活动中去。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创造师生之间,幼儿之间平等的亲切关系,形成和谐、融恰的集体氛围,并积极为幼儿创造互相交往的机会。在交往中,学会互相谦让,互相关心和尊重,同时分享同伴的欢乐,从而促进积极情绪的养成。 三、利用各种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

幼儿情绪的产生与变化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各种生动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发现和纠正不良的心理状况,逐步培养健康向上的积极情绪。教师要为幼儿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小制作、唱歌、跳舞等,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锻炼幼儿敢于表现自己的勇气,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发现孩子有不好的情绪,应及时疏导,让孩子合理地宣泄,长期坚持下来,逐步养成幼儿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儿童教育是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责任,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都不可避免地把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种情绪传递到幼儿身上。有的孩子愁眉苦脸、情绪低落,有的焦躁不安、情绪波动,有的活波开朗、情绪稳定。这些情况,大部分是从家中或家长的情绪中引起的。而这种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因素,一直会影响到孩子上小学中学,甚至一生。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情绪时,必须要家长配合,要使家长在任何不利情况下、不良情绪产生时,尽量减少对幼儿的心理伤害,不让幼儿过多地承担心理压力,安排好幼儿的生活环境,保持幼儿的良好情绪,从而有利于幼儿在家庭、集体中得到温暖,产生良好的情绪、健康地成长。

总之,要注意幼儿情绪的变化,保持良好的情绪。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发展良好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品质,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简介:

李雯 (1967.12),女,汉,西安,大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 幼儿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