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间文学(第四讲)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

2020-03-29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四讲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搜集、记录与整理 一、田野作业及其必要性(Fieldwork and its Necessity)

田野作业,也叫田野调查,它是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共同运用的基本方法,即研究者到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中去做实地调查,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供研究。这种方法是与案头工作相对应的、一种可操作的方法。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目的:观察和记录演述的内容与过程,发现文艺演述和当地人生活的关系,领会当地的文学知识。而要达到这些目的,深浸(deep immersion)于民间文学的演述生活才是唯一的途径。当然,田野作业还有一个大家不愿挑明的好处,就是可以获得知识的合法性。

二 、学术认识的转变与反思:从田野作业到田野研究

1. 哪儿是田野?

“田野”是作为一种观念性而存在的特定的学术空间。每一次田野的进行,都是学者学理性思考与现实性地域的结合。我们所应当做的是在理论关注和可以说明这种关注的地点之间寻求一个充分的吻合。因此,田野其实是有限度的无处不在,是随机与刻意抉择的重合。 2. 田野研究与田野作业是否同义?

田野研究在方法论的层面上含括着田野作业,并将之整合为田野研究中的基础环节,同时提倡个案与专题。田野案头准备工作和理论预设,应包括具体的操作层次与技术路线,还应包括对更为丰富的理性思考。 【田野研究的过程】

田野作业(fieldwork)→访谈(interview)→田野笔记(field notes)→田野记录(transcribing)→田野报告(reporting)→田野翻译(translating)→田野的文本化(textulizing)→田野档案(archiving)→被阐释的文本(a performance-centered text = report + record)。 3. 田野中的“我”是谁?

① 1920’s 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owski):

主张“移情”,即通过亲身体验他者的生活,去观察他者、理解他者、包容他者,在他者的世界中揭示生活的真相。

② 1960’s 语言人类学家派克(Kenneth Pike):

局内人Insider+ 音素phonemic→ 主位emic

局外人Outsider +语音phonetic → 客位etic

③ 1980’s 阐释人类学家格尔茨(Clifford Geertz):

经验接近(experience-near):用当地人的概念语言来贴切地描述出当事人的文化建构;经验远离(experience-distant) :指用学术语言或研究者自己的概念语言来描述所研究的文化。

三、田野作业种类与规则(Types and Rules)

㈠ 田野作业种类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专题调查、专访

调查等形式;按其采录的方式又可分为随机采录、定居采录和采风队采录等形式。

㈡ 田野作业的规则

1 做好走向田野之前的准备工作 ⑴ 明确搜集目标,选好调查点或受访者

⑵ 调查者必须掌握与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论(who where when why whose) ⑶ 了解调查点的基本情况,做好联系工作(官方关系;半官方关系;熟人关系) ⑷ 准备好需要携带的资料、工具等物品(调查;进入)

2 善于选取访谈时机,处理好与访谈对象的关系,并创造自然活跃的讲唱环境

⑴ 善于选取访谈时机,创造良好环境 ⑵ 尊重讲唱者,处理好与访谈者的关系

3 尽量采取访谈与记录同步进行的方法

四、 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

1 全面搜集的提出

1958年在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 “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工作方针。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时期,民间文学工作者主要从学术角度出发,对上述方针进行了调整,普遍认同和遵循“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适当加工”的原则和方法。

2 全面搜集的含义

⑴ 搜集的品种要全面:体裁、内容、时代、异文、口头与书面作品俱收

① 在内容上优劣、新旧兼收,不轻易断定某些作品是次品或是糟粕而舍弃它们。 ② 在作品的“版本”上,要注意收集同一作品的不同异文,并兼顾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的

作品。

③ 在体裁上,各种民间文学作品都应收集。

⑵ 与作品相关的资料要搜集

① 搜集具有仪式性的民间文学作品,必须了解相关仪式的内容、参与人、举行时间的规定、

仪式的全过程,及其与仪式活动的关系等。

② 搜集传说类的作品时,要对相关的实物进行实地考察。

③ 民间文学作品和讲述人的背景资料也要尽可能全面搜集:讲唱时间、地点、环境、听众

构成等;作品的产生年代、流传地区、传播范围、在群众中的影响等;讲唱者的姓名、年龄、籍贯、民族、信仰、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以及个人经历、个性特点、传承情况、演唱风格、听众的反映等等。

五、 田野作业中的忠实记录

1 忠实记录的含义

忠实记录是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写定工作的成败。所谓忠实记录,指以忠实的态度尽可能多地记录下民间文学发生的原貌。记录稿与整理稿是性质不同的资料。

2 忠实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忠实记录作品发生的全貌

① 忠实记录全部活动 ② 准确记录方言土语 ③ 完整记录语气语调 ④ 精确记录语法特点 ⑤ 同步记录演唱过程 ⑥ 详细记录相关资料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手册》要求应注明下列问题:讲述者、表演者的姓名;民族;年龄和出生年月;出生地和移居地;文化程度;职业;作品记录的地点;记录人姓名;记录日期。

⑵ 先进设备对忠实程度的提高

⑶ 每一次采录都应记录讲唱人的基本情况、采录时间和地点、调查者和记录者等情况。

六 田野作业资料的整理与科学写定

民间文学作品的科学写定工作与运用民间文学素材进行改编和再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属于民间文学范畴,而后者则属于作家文学范畴。

1慎重整理/科学写定的含义

慎重整理,就是指在整理时,要严格遵守忠实原作的原则,除了若干必要的修订外,不随意变动原作。

⑴ 资料性整理是指,为了获得学术研究或其它参考价值的文化资料,将记录稿 梳理出来,原则上对记录稿的内容和形式不作变动,只作若干有限的处理。 ⑵ 普及性整理,是将记录稿整理成文学读物,在发表、出版后供社会上广大读 者阅读。普及性整理有单项整理和综合整理两种方式。

2慎重整理/科学写定中存在的问题

⑴ 思想内容的现代化 ⑵ 表现方式非民间文学化

3 科学写定与改编、再创作的区别

科学写定/慎重整理要求尽量保持民间文学的原貌,以此发表的作品不是个人的创作,而是经过个人整理的民众创作。改编出对民间文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在主题思想、艺术形式上能体现较多个人意图,改编者对发表的作品享有一定著作权。再创作是以民间文学为素材,进行个人创作,不仅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可随再创作者的意图而改变,作品体裁也可以变化;并且以个人创作的名义发表,可以不注明素材来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